药典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7070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典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药典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药典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药典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药典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药典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药典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药典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药典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药典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药典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药典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药典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药典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药典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药典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典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docx

《药典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典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典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docx

药典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控制菌检查法

控制菌检查法系用于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检查供试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微生物。

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等是否符合相应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验,包括样品取样量和结果判断等。

供试品检出控制菌或其他致病菌时,按一次检出结果为准,不再复试。

供试液制备及实验环境要求同“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

如果供试品具有抗菌活性,应尽可能去除或中和。

供试品检查时,若使用了中和剂或灭活剂,应确认有效性及对微生物无毒性。

供试液制备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应确认其对微生物无毒性以及与所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的相容性。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品控制菌检查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控制菌检查。

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控制菌检查方法应重新进行适用性试验。

菌种及菌液制备

菌种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CMCC(B)2600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CMCC(B)10104〕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CMCC(B)44102〕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paratyphiB)〔CMCC(B)50094〕

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CMCC(F)98001〕

生孢梭菌(Clostridiumsporogenes)〔CMCC(B)64941〕

菌液制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分别接种于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小时;将白色念珠菌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或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20~25℃培养2~3天;将生孢梭菌接种于梭菌增菌培养基中置厌氧条件下30~35℃培养24~48小时或接种于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

上述培养物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

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

生孢梭菌孢子悬液可替代新鲜的菌悬液,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使用。

阴性对照

为确认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阴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

如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控制菌检查用的成品培养基、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处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进行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项目包括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及指示特性的检查。

各培养基的检查项目及所用的菌株见表1。

表1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和指示特性

控制菌检查

培养基

特性

试验菌株

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

促生长能力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

抑制能力

金黄色葡萄球菌

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促生长能力+指示特性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

麦康凯液体培养基

促生长能力

大肠埃希菌

抑制能力

金黄色葡萄球菌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

促生长能力+指示特性

大肠埃希菌

沙门菌

RV沙门菌增菌液体培养基

促生长能力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抑制能力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

促生长能力+指示特性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三糖铁琼脂培养基

指示能力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铜绿假单胞菌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

促生长能力

铜绿假单胞菌

抑制能力

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

促生长能力+指示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制能力

大肠埃希菌

梭菌

梭菌增菌培养基

促生长能力

生孢梭菌

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

促生长能力

生孢梭菌

白色念珠菌

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促生长能力

白色念珠菌

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促生长能力+指示特性

白色念珠菌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

促生长能力+指示能力

白色念珠菌

抑制能力

大肠埃希菌

液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分别接种不大于100cfu的试验菌(见表1)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大于规定的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被检培养基管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固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用涂布法分别接种不大于100cfu的试验菌(见表1)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平板上,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大于规定的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被检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大小、形态特征应一致。

培养基抑制能力检查接种不少于100cfu的试验菌(见表1)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小于规定的最长培养时间下培养,试验菌应不得生长。

培养基指示特性检查用涂布法分别接种不大于100cfu的试验菌(见表1)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平板上,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大于规定的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被检培养基上试验菌生长的菌落大小、形态特征、指示剂反应情况等应与对照培养基一致。

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液制备按下列“供试品检查”中的规定制备供试液。

试验菌根据各品种项下微生物限度标准中规定检查的控制菌选择相应试验菌株,确认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检查方法时,采用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试验菌。

适用性试验按控制菌检查法取规定量供试液及不大于100cfu的试验菌接入规定的培养基中;采用薄膜过滤法时,取规定量供试液,过滤,冲洗,在最后一次冲洗液中加入试验菌,过滤后,注入规定的培养基或取出滤膜接入规定的培养基中。

依相应的控制菌检查方法,在规定的温度和最短时间下培养,应能检出所加

试验菌相应的反应特征。

结果判断上述试验若检出试验菌,按此供试液制备法和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供试品检查;若未检出试验菌,应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见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中的“抗菌活性的去除或灭活”],并重新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

如果经过试验确证供试品对试验菌的抗菌作用无法消除,可认为受抑制的微生物不易存在于该供试品中,选择抑菌成份消除相对彻底的方法进行供试品的检查。

供试品检查

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应按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进行。

阳性对照试验阳性对照试验方法同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对照菌的加量应不大于100cfu。

阳性对照试验应检出相应的控制菌。

阴性对照试验以稀释剂代替供试液照相应控制菌检查法检查,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

如果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

耐胆盐革兰阴性菌(Bile-TolerantGram-NegativeBacteria)

供试液制备和预培养取供试品,用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作为稀释剂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制成1:

10供试液,混匀,在20~25℃培养,培养时间应使供试品中的细菌充分恢复但不增殖(约2小时)。

定性试验

除另有规定外,取相当于1g或1mL供试品的上述预培养物接种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24~48小时后,划线接种于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18~24小时。

如果平板上无菌落生长,判供试品未检出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定量试验

选择和分离培养取相当于0.1g、0.01g和0.001g(或0.1mL、0.01mL和0.001mL)供试品的预培养物或其稀释液分别接种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24~48小时。

上述每一培养物分别划线接种于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18~24小时。

结果判断若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长,则对应培养管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根据各培养管检查结果,从表2查1g或1ml供试品中含有耐胆盐革兰阴性菌的可能菌数。

表2耐胆盐革兰阴性菌的可能菌数(N)

各供试品量的检查结果

每1g(或1mL)供试品中可能的菌数cfu

0.1g或0.1ml

0.01g或0.01ml

0.001g或0.001ml

+

+

+

N>103

+

+

-

102<N<103

+

-

-

10<N<102

-

-

-

N<10

注:

⑴+代表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平板上有菌落生长;-代表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平板上无菌落生长。

⑵若供试品量减少10倍(如0.01g或0.01ml,0.001g或0.001ml,0.0001g或0.0001ml),则每1g(或1mL)供试品中可能的菌数(N)应相应增加10倍。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

供试液制备和增菌培养取供试品,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制成1:

10供试液。

取相当于1g或1mL供试品的供试液,接种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混匀,30~35℃培养18~24小时。

选择和分离培养取上述培养物1mL接种至100mL麦康凯液体培养基中,42~44℃培养24~48小时。

取麦康凯液体培养物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18~72小时。

结果判断若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长,应进行分离、纯化及适宜的鉴定试验,确证是否为大肠埃希菌;若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没有菌落生长,或虽有菌落生长但鉴定结果为阴性,判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

沙门菌(Salmonella)

供试液制备和增菌培养取10g或10mL供试品直接或处理后接种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混匀,30~35℃培养18~24小时。

选择和分离培养取上述培养物0.1mL接种至10mLRV沙门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

取少量RV沙门菌增菌液体培养物划线接种于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18~48小时。

沙门菌在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生长良好,菌落为淡红色或无色、透明或半透明、中心有或无黑色。

用接种针挑选疑似菌落于三糖铁琼脂培养基高层斜面上进行斜面和高层穿刺接种,培养18~24小时,或采用其它适宜方法进一步鉴定。

结果判断若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疑似菌落生长,且三糖铁琼脂培养基的斜面为红色、底层为黄色,或斜面黄色、底层黄色或黑色,应进一步进行适宜的鉴定试验,确证是否为沙门菌。

如果平板上没有菌落生长,或虽有菌落生长但鉴定结果为阴性,或三糖铁琼脂培养基的斜面未见红色、底层未见黄色;或斜面黄色、底层未见黄色或黑色,判供试品未检出沙门菌。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

供试液制备和增菌培养取供试品,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制成1:

10供试液。

取相当于1g或1mL供试品的供试液,接种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的)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混匀。

30~35℃培养18~24小时。

选择和分离培养取上述培养物划线接种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18~72小时。

取上述平板上生长的菌落进行氧化酶试验,或采用其它适宜方法进一步鉴定。

氧化酶试验将洁净滤纸片置于平皿内,用无菌玻棒取上述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涂于滤纸片上,滴加新配制的1%二盐酸N,N-二甲基对苯二胺试液,在30秒内若培养物呈粉红色并逐渐变为紫红色为氧化酶试验阳性,否则为阴性。

结果判断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长,且氧化酶试验阳性,应进一步进行适宜的鉴定试验,确证是否为铜绿假单胞菌。

如果平板上没有菌落生长,或虽有菌落生长但鉴定结果为阴性,或氧化酶试验阴性,判供试品未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

供试液制备和增菌培养取供试品,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制成1:

10供试液。

取相当于1g或1mL供试品的供试液,接种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混匀。

30~35℃培养18~24小时。

选择和分离培养取上述培养物划线接种于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18~72小时。

结果判断若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黄色菌落或外周有黄色环的白色菌落生长,应进行分离、纯化及适宜的鉴定试验,确证是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若平板上没有与上述形态特征相符或疑似的菌落生长,或虽有相符或疑似的菌落生长但鉴定结果为阴性,判供试品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梭菌(Clostridia)

供试液制备和热处理取供试品,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制成1:

10供试液。

取相当于1g或1mL供试品的供试液2份,其中1份置80℃保温10分钟后迅速冷却。

增菌、选择和分离培养将上述2份供试液分别接种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的梭菌增菌培养基中,置厌氧条件下30~35℃培养48小时。

取上述每一培养物少量,分别涂抹接种于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置厌氧条件下30~35℃培养48~72小时。

过氧化氢酶试验取上述平板上生长的菌落,置洁净玻片上,滴加3%过氧化氢试液,若菌落表面有气泡产生,为过氧化氢酶试验阳性,否则为阴性。

结果判断若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厌氧杆菌生长(有或无芽孢),且过氧化氢酶反应阴性的,应进一步进行适宜的鉴定试验,确证是否为梭菌;如果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没有厌氧杆菌生长,或虽有相符或疑似的菌落生长但鉴定结果为阴性,或过氧化氢酶反应阳性,判供试品未检出梭菌。

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

供试液制备和增菌培养取供试品,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制成1:

10供试液。

取相当于1g或1mL供试品的供试液,接种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的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混匀,30~35℃培养3~5天。

选择和分离取上述预培养物划线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24~48小时。

白色念珠菌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呈乳白色,偶见淡黄色,表面光滑有浓酵母气味,培养时间稍久则菌落增大,颜色变深、质地变硬或有皱褶。

挑取疑似菌落接种至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48小时(必要时延长至72小时),或采用其它适宜方法进一步鉴定。

结果判断若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疑似菌落生长,且疑似菌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呈阳性反应,应进一步进行适宜的鉴定试验,确证是否为白色念珠菌;若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没有菌落生长,或虽有菌落生长但鉴定结果为阴性,或疑似菌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呈阴性反应,判供试品未检出白色念珠菌。

稀释液

稀释液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1.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3.56g,无水磷酸氢二钠5.77g,氯化钠4.30g,蛋白胨1.00g,加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灭菌。

2.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H7.2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H7.6无菌磷酸盐缓冲液按缓冲液照缓冲液配制后,过滤,分装,灭菌。

如需要,可在上述稀释液灭菌前或灭菌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或中和剂等。

3.0.9%无菌氯化钠溶液取氯化钠9.0g,加水溶解使成1000ml,过滤,分装,灭菌。

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培养基可按以下处方制备,也可使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要求的脱水培养基。

配制后,应按验证过的高压灭菌程序灭菌。

1.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

胰酪胨17.0g氯化钠5.0g

大豆木瓜蛋白酶水解物3.0g磷酸氢二钾2.5g

葡萄糖/无水葡萄糖2.5g/2.3g水1000ml

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滤过,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值为7.3±0.2,加入葡萄糖,分装,灭菌。

2.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

胰酪胨15.0g琼脂15.0g

大豆木瓜蛋白酶水解物5.0g水1000ml

氯化钠5.0g

除琼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值为7.3±0.2,加入琼脂,加热熔化后,摇匀,分装,灭菌。

3.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SDB)

动物组织胃蛋白酶水解物和胰酪胨等量混合物10.0g

葡萄糖20.0g水1000ml

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值为5.6±0.2,加入葡萄糖,摇匀,分装,灭菌。

4.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

动物组织胃蛋白酶水解物和胰酪胨等量混合物10.0g

葡萄糖40.0g水1000ml

琼脂15.0g

除葡萄糖、琼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值为5.6±0.2,加入琼脂,加热熔化后,再加入葡萄糖,摇匀,分装,灭菌。

如使用含抗生素的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应确认培养基中所加的抗生素量不影响供试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

5.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马铃薯(去皮)200g琼脂14.0g

葡萄糖20.0g水1000ml

取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1000mL,煮沸20-30min,用6-8层纱布过滤,取滤液补水至1000ml,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值为5.6±0.2,加入琼脂,加热溶化后,再加入葡萄糖,摇匀,分装,灭菌。

6.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

胨5.0g玫瑰红钠0.0133g

葡萄糖10.0g琼脂14.0g

磷酸二氢钾1.0g水1000ml

硫酸镁0.5g

除葡萄糖、玫瑰红钠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加入葡萄糖、玫瑰红钠,摇匀,分装,灭菌。

7.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胰酪胨15.0g氯化钠2.5g

酵母浸出粉5.0g琼脂0.75g

无水葡萄糖5.0g水1000ml

L-胱氨酸0.5g

新配制的0.1%刃天青溶液1.0ml

硫乙醇酸钠(或硫乙醇酸)0.5g(0.3ml)

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值为7.1±0.2。

分装至适宜的容器中,其装量与容器高度的比例应符合培养结束后培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2。

灭菌。

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否则,须经100℃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不超过20分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防止被污染。

8.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

明胶胰酶水解物10.0g二水合磷酸氢二钠8.0g

牛胆盐20.0g亮绿15mg

葡萄糖5.0g水1000ml

磷酸二氢钾2.0g

除葡萄糖、亮绿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使加热后在25℃的pH值为7.2±0.2,加入葡萄糖、亮绿,加热至100℃30分钟,立即冷却。

9.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酵母浸出粉3.0g中性红30mg

明胶胰酶水解物7.0g结晶紫2mg

脱氧胆酸钠1.5g琼脂15.0g

葡萄糖10.0g水1000ml

氯化钠5.0g

除葡萄糖、中性红、结晶紫、琼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使加热后在25℃的pH值为7.4±0.2。

加入葡萄糖、中性红、结晶紫、琼脂,加热煮沸(不能在高压灭菌器中加热)。

10.麦康凯液体培养基

明胶胰酶水解物20.0g溴甲酚紫10mg

乳糖10.0g水1000ml

牛胆盐5.0g

除乳糖、溴甲酚紫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值为7.3±0.2,加入乳糖、溴甲酚紫,分装,灭菌。

11.麦康凯琼脂培养基

明胶胰酶水解物17.0g中性红30.0mg

胨3.0g结晶紫1mg

乳糖10.0g琼脂13.5g

脱氧胆酸钠1.5g水1000ml

氯化钠5.0g

除乳糖、中性红、结晶紫、琼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值为7.1±0.2,加入乳糖、中性红、结晶紫、琼脂,加热煮沸1分钟,并不断振摇,分装,灭菌。

12.RV沙门菌增菌液体培养基

大豆胨4.5g六水合氯化镁29.0g

氯化钠8.0g孔雀绿36mg

磷酸氢二钾0.4g水1000ml

磷酸二氢钾0.6g

除孔雀绿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值为5.2±0.2。

加入孔雀绿,分装,灭菌,灭菌温度不能超过115℃。

13.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

酵母浸出粉3.0g氯化钠5.0g

L-赖氨酸5.0g硫代硫酸钠6.8g

木糖3.5g枸橼酸铁铵0.8g

乳糖7.5g酚红80mg

蔗糖7.5g琼脂13.5g

脱氧胆酸钠2.5g水1000ml

除三种糖、酚红、琼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使加热后在25℃的pH值为7.4±0.2,加入三种糖、酚红、琼脂,加热至沸腾,冷至50℃倾注平皿(不能在高压灭菌器中加热)。

14.三糖铁琼脂培养基(TSI)

胨20.0g硫酸亚铁0.2g

牛肉浸出粉5.0g硫代硫酸钠0.2g

乳糖10.0g0.2%酚磺酞指示液12.5ml

蔗糖10.0g琼脂12.0g

葡萄糖1.0g水1000ml

氯化钠5.0g

除三种糖、0.2%酚磺酞指示液、琼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值为7.3±0.1,加入琼脂,加热溶化后,再加入其余各成分,摇匀,分装,灭菌,制成高底层(2~3cm)短斜面。

15.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

明胶胰酶水解物20.0g甘油10ml

氯化镁1.4g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0.3g

硫酸钾10.0g琼脂13.6g

水1000ml

除琼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值为7.4±0.2,加入琼脂,加热煮沸1分钟,分装,灭菌。

16.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

胰酪胨5.0g氯化钠75.0g

动物组织胃蛋白酶水解物5.0g酚红25mg

牛肉浸出粉1.0g琼脂15.0g

D-甘露醇10.0g水1000ml

除甘露醇、酚红、琼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值为7.4±0.2,加热并振摇,加入甘露醇、酚红、琼脂,煮沸1分钟,分装,灭菌。

17.梭菌增菌培养基

胨10.0g盐酸半胱氨酸0.5g

牛肉浸出粉10.0g乙酸钠3.0g

酵母浸出粉3.0g氯化钠5.0g

可溶性淀粉1.0g琼脂0.5g

葡萄糖5.0g水1000ml

除葡萄糖外,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