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数一数》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0296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数一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数一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数一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数一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数一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数一数》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数一数》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数一数》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数一数》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数一数》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数一数》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数一数》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数一数》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数一数》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数一数》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数一数》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数一数》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数一数》教案.docx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数一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数一数》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数一数》教案.docx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数一数》教案

教学设计

《数一数》教学设计

马家峪小学:

许淑珍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性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摆一摆等活动对大数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画展示,体会大数。

1、师:

寒假期间,聪明的喜羊羊到各地去旅游,给我们寄来了四张照片,我们去看看吧!

(1)图中画了什么?

你知道它有多高吗?

(出示图1)

(2)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这是我国的珠穆朗玛峰,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有多高,我们来读一读这个数吧。

(3)图中有什么?

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多少颗?

(还有更多的星星是用肉眼看不见的,只能借助于望远镜。

(4)这幅图又告诉我们什么?

谁来介绍一下?

从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在感受画面的基础上讨论一下。

)这些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2、师:

这些图片让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知识,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大数,谁来介绍一下?

3、让学生看看我们学校的简介,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大数,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揭题:

生活中的大数)

二、探索新知,感悟大数。

1、建立表象,数一数。

出示一个大的正方体(有1000个小的正方体组成):

请你估计一下,有多少个?

到底有多少个,你准备怎么数?

(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师:

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学生自由地说一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师:

用你们的方法我们来数数看?

(课件演示)

(1)第一步:

学生一齐数,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

板书:

10个1是10,计数单位是:

十。

(2)第二步,每10个是一排,一排一排地数,10、20、30、40、50、60、70、80、90下一个该怎么数?

100,对,当我们数到10个10的时候就是100了。

板书:

10个10是100,计数单位是:

百。

(3)每100个是一层,一层一层地数,数到900时,现在有几个100了?

接下来是几个百?

10个百是多少?

1000,对10个100是1000。

板书:

10个100是1000,计数单位是:

千。

(4)谁能把刚才的数的方法和大家说一下,先怎么数,再怎么数,课件再演示一遍。

2、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知道了一个大正方体是1000个小正方体,师演示。

那么现在我们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同时出示10个这样的正方体)你想怎么数?

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多让几个同学说一说,)让一个同学上来演示数一数。

3、数到9000时,问现在一共有几个1000了,接下来是要数几个1000了?

10个1000是多少?

(10个1000是一万)师肯定并演示,现在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万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4、师:

大家说的对不对,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电脑演示,那就是说10个1000是10000。

板书:

认识计数单位:

万。

三、巩固练习

 

1、师:

我们班的同学真的很聪明,这么快就学会了成千上万小积木的方法了,老师心里想的一个数字,并把它表示出来,同学们能根据积木数猜出老师心里想的数字吗?

课件出示(第31页说一说)

2、请学生介绍,你怎么数得那么快啊?

咦,教教我吧?

四、抽象模型,感受一千、一万。

1、感受一千页书有多厚。

师:

看到你们学得那么好,笑笑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你们看(课件)一本书大约有100页,10本书有多少页?

有多厚?

我们来试试看,拿出一本书比划一下,叠上10本书再比划一下,想象一下,1万页有多高呢?

同桌比划一下?

2、感受一下1000人做早操是怎么样的?

我们学校有多少人,想象一下,1000人做早操需要多大的地方。

3、在小组里说一说,1千和1万的感受。

四、运用新知,体验数位。

1、填一填

 师:

你们说的很好,智慧老人也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他准备了一张数位顺序表,请大家按照一定的顺序填好,(课件演示)大家想一想,应该怎么填,把你的想法和组里的说一说。

2、记一记

师:

我们一起来记一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3、你能找出这些数位之间的关系吗?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六.板书:

10个一是(十)10

10个十是(百)100

10个百是(千)1000

10个千是(万)10000

2012年03月

 

教学反思

《数一数》教学反思

马家峪小学:

许淑珍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本节课的创新点:

在于利用课件数动态的正方体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了,使学生更易理解也更易掌握了。

同时,设计了几个逆向思维的小练习,让学生活学活用新知识,训练了他们的思维。

1、联系了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认识生活中的大数。

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我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突出实物感知,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的学习情境中,认识了“千”“万”,建立了良好的数感。

2、利用课件,突破难点。

在学生观察之后,我引导学生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并同时引导学生观看课件,用课件来突破难点。

创造性使用教材,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我借助了多媒体技术,巧妙了运用书上的图片进行教学,让丰富有趣的信息资源,给学生探究发现新知。

课件清晰了展示了分数大正方体的过程。

把大正方体分成10层,然后先数其中的一层,一层里有10排,先数其中的一排,一排有10个,10曾就有100个,那么10层就有1000个。

我引导学生一千一千地数,学生知道了10个一百是一千。

并重点强调。

接下来又引导学生数10个大的正方体,学生也数出来了,10个一千是一万。

但是在这一个环节,我在引导学生自主活动时,也发现了学生数6个面的问题,虽然在这个问题上我进行了引导,部分学生似乎明白了,但由于没有合适的教具操作,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明白,好在后来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

这就是空间观察力的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把问题处理的更透明,使课堂更明了,更实在。

3、力争运用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整个教学中,我从学习习惯、回答问题的情况、练习的情况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极大地保护了他们的积极性。

 

2012年03月

 

《数一数》说课稿

马家峪小学:

许淑珍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大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是学习万以内数的基础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当我准备上这一节课时,了解到本节课需要从生活中列举出许多关于大数方面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大数,而许多有关建筑、旅游等方面的图片刚好就有这方面的实例,通过图片既能让学生欣赏实景,同时又能感受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大数,从而感受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研读本课的教材,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位是感受大数,认识“千”,“万”。

难点是充分感知一千,一万有多大,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在情境创设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大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引导探究这个环节,我从设疑、猜想、操作、验证几个方面,借助于实物和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同时,通过电脑的演示,很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相邻单位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虽然学生只是学习了100以内的数,但从生活经验中,他们对大数还是有比较具体的感受。

100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数位顺序、数的组成是学生已经掌握了的。

基于此,我开课时直接从生活中的一些大数入手,让学生进行直接的感知,然后和以前的数相比较,比较它们的不同,从而进行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

在预设之初,我考虑:

虽然学生对生活中的大数并不陌生,但他们也仅仅只是知道、认识这些大数,而对计数单位、数位顺序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不了解,特别是单位之间的关系,将是他们学习本节课的难点。

教法和学法:

教法:

成功的真正秘诀在于兴趣。

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熟悉的情景贯穿始终,数正方体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听为主动探究、思考使学生能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借助这些手段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同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借助于课件的直观演示,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节课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大数,在动手操作实践中感知大数,培养动手能力,体验数感。

在整节课中,引导、观察、分析始终贯穿整个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生活中有大数。

设计意图: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大数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自然的引入数数活动揭示课题,目的在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积极参与的信心。

二、引导探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

1、设疑

在这个环节,我依次出示大正方体模型、小正方体模型并请学生猜一猜这个大正方体大约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生众说不一时,问:

你能用什么办法才能准确地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探究、验证

在这个环节,层层递进,由“百”过渡到“千”然后是“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成对生活中的大数的认识和数位间的关系的了解是本节课的新知识点,即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利用电脑课件数正方体来突破这个难点。

在生活中或课堂上如果让学生数一千个和一万个具体的实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通过课件数正方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这样直观的活动的正方体的演示,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了数位顺序和数位之间的进率,为以后读、写万以内的数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以及万以内数的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设计可以同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具体化了,使学生更感兴趣,更易理解了。

三、体验生活,感悟大数。

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再来体验生活中的大数就水到渠成了。

活动一:

10本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000页;活动二:

阅兵方阵;活动三:

人民大会堂的图片;活动四:

一所学校大约2000人,几所这样的学校才有一万人?

通过这四格小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对较大的数的初步认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应用新知,学以致用

为了巩固新学知识,在游戏结束后,适时的安排了练习题,说一说,巩固学生对计数单位及数位的进一步的认识。

课外作业涂一涂,则是对本节课的拓展,涂色这一活动可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学知识得到强化。

预期效果:

课前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是:

通过动手及直观的演示,学生能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创新点:

在于利用课件数动态的正方体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了,使学生更易理解也更易掌握了。

同时,设计了几个逆向思维的小练习,让学生活学活用新知识,训练了他们的思维。

1、联系了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认识生活中的大数。

我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突出实物感知,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的学习情境中,认识了“千”“万”,建立了良好的数感。

2、利用课件,突破难点。

在学生观察之后,我引导学生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并同时引导学生观看课件,用课件来突破难点。

课件清晰了展示了分数大正方体的过程。

把大正方体分成10层,然后先数其中的一层,一层里有10排,先数其中的一排,一排有10个,10曾就有100个,那么10层就有1000个。

我引导学生一千一千地数,学生知道了10个一百是一千。

并重点强调。

接下来又引导学生数10个大的正方体,学生也数出来了,10个一千是一万。

但是在这一个环节,我在引导学生自主活动时,也发现了学生数6个面的问题,虽然在这个问题上我进行了引导,部分学生似乎明白了,但由于没有合适的教具操作,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明白,好在后来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

这就是空间观察力的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把问题处理的更透明,使课堂更明了,更实在。

3、力争运用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整个教学中,我从学习习惯、回答问题的情况、练习的情况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极大地保护了他们的积极性。

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马家峪小学:

许淑珍

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问题本人一直很困惑,特别是近来,学校将此问题提到一个教科研的高度上,着实让本人大开眼界。

首先,使本人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及意义;其次,促成本人对此问题的深入思考。

下文就是一些针对此问题的分析或看法。

  所有的学生都厌学吗?

否定的答案应该是大家都能接受的。

如果大家接受肯定的答案,那么学生所学的东西一定是有“问题”的。

有“问题”的东西拿来让学生学习,这个教育机关就是有“问题”的。

假如这种现象真的出现,我想我不说大家也都明白我们大家一定是有“问题”了。

大家都能接受不是所有学生都厌学这一说法,那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一说法或许就应该换成“提高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部分学生积极,小部分学生消极,这应该是正常现象。

那种认为所有学生都应积极的看法,我想就好象是要所有人都一个模样,要所有人都热爱劳动的想法一样,让人好笑!

不是这样吗?

当然,学校就是要让那些努力的有收获,徘徊的有目标;积极进取的有成果,消极混世的勇敢弄潮。

如何解释部分学生学习中的消极状态,如何克服这种消极情绪,这是教师工作中需要研究解决的不可避免的课题之一。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习惯于提取那部分在学习中有消极思想的学生的问题,加以放大研究,而忽视了那些积极向上的学生的优点。

我想教师们更应该研究所谓“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源泉,或许能找到解决所谓“差生”问题的良药。

  学生学习积极性从何而来呢?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说:

“在学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如此说,“乐趣”和“认识”应是“好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来源。

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愉悦的快感,在获得学习成果后的兴奋和满足,以及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与赞赏都将是学生学习动机产成的重要因素。

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我想应该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心理、智力等基本的素质条件。

没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很难对较抽象的问题有认识,也不能生成在理解基础之上的对工作过程的体验;没有好的心理素质,也很难保证智力水平的发挥得以正常进行。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根据以上分析,大概应该在下述几方面加以努力,或许能有所突破。

我们先引用温寒江教授在《现代教学论引论》中所概括的教师们常用的方法,以期能促成我们深入的思考。

这些方法是:

第一,利用直观教学、形象化教学,发挥形象思维的艺术感染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事物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第三,在运用知识和联系实际中,促进学习兴趣。

第四,通过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第五,创造一个生机勃勃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不断追求新知

以上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希望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能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主动的去追求、去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

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方法,概括的也算全面。

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方法只在提高“好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上有些作用,而那些“差生”,甚至包括“好学生”,一般的思维模式却都是“考什么学什么”,决不多费事!

难道不是这样吗?

我们有的老师在没有考试这个指挥棒指挥下,不也弄不清素质教育的具体干法吗?

所以我想说,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确实能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但大部分学生不是靠可怜的兴趣在读书的,否则学生们应该说高考前的学习是花前月下的美差,而不是寒窗苦读。

他们实际在靠对升学意义的认识而发奋图强,忘我奋斗!

对考试意义的认识程度往往决定他们的动力强度。

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就要明确学习的目的与意义。

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自觉的学习动机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充沛动力。

每一个“好学生”都能讲出完整的一套有关学习意义的理论,这就是明证。

提高学习兴趣的诸多措施是帮助教师减轻已明确学习目的与意义的学生学习中的“痛苦”的手段之一。

痛苦的学习不如愉快的学习,这是人知常情。

精神愉悦有利于学生唤起潜能,拓展思路,积极探索,学而有成。

正如温教授所说的那样,“明确的学习目的、高昂的学习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是最主要的内部动力。

  学生应该具有对学习本身意义的认识,它是最持久的学习动力源。

当然,对低龄的学生来说,达到一定的认识水准有些困难,但所有的使令其就范的措施都是帮助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学习意义的认识的手段。

最初可能是诱导,告诉他们那可以带来快乐;之后就是教导,告诉他们那可以帮助成才;最后他们将在他们自身的动力作用下自觉的学习。

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努力进取,积极探索。

  教师的工作是伟大的,也是非常辛苦的。

在工作中需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如果学生看不到学习成果的社会价值,我想老师的所有工作都是徒劳;老师们也将丧失积极工作的动力。

难道不是这样吗?

教师与学生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两个基本原素,它们与教材一起构成系统,又受制于这个系统。

所以我想,能否在更高的层次上将教育这个系统很好的融入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去,教师才有可能在小系统中充分调动学生那一方面的积极性。

2012年03月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马家峪小学:

许淑珍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

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

(一)”、第五单元“加与减

(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

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六单元“购物”。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全册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

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

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

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

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

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一、生活中数……………5课时二、观察与测量……4课时

三、加与减

(一)……10课时我和小树一起长……1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8课时整理与复习

(一)……1课时

五、加与减

(二)…15课时小小运动会…………1课时

六、购物…………………5课时七、加与减(三)……6课时

今天我当家………………1课时八、统计………………3课时

整理与复习

(二)………2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