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6248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3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

第36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明备考方向

握主旨精要

课程标准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本讲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的曲折发展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为发展科技、文化事业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制定了系统的发展规划,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文革”期间受到很大的挫折。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实行拨乱反正,文化科教事业又迎来发展的春天

考纲要求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

(1)背景:

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表现: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能力。

②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③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2.载人航天

(1)决策:

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2)成就:

2003年“神舟5号”载人飞船升空,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杂交水稻

(1)成就: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2)意义:

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4.计算机技术

(1)1983年我国成功研制出“银河-I号”巨型计算机。

(2)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5.生物技术

(1)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提出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

②1956年,党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时间:

1956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

(3)含义: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4)特点:

基本性、长期性。

2.贯彻

阶段

原因

表现

初见成效

“双百”方针的鼓舞

老舍的《茶馆》,郭沫若的《蔡文姬》,杨沫的《青春之歌》

遭遇挫折

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

一些学术问题被错误批判,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受到很大影响

重新恢复

“文革”结束后,清算极“左”路线;邓小平强调贯彻“双百”方针;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文艺领域再次繁荣;学术讨论空前热烈;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拓展提升]

 “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是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说来,“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百花齐放”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

“双百”方针不仅是文学艺术领域的一项长期方针,也是科学学术领域中的长期方针。

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人民教育的奠基

(1)确定教育方向——人民教育:

①标志:

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②内容:

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

③意义:

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制定教育方针——全面发展:

①背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②内容: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完善教育制度——学校教育:

形式:

全日制学校教育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

(4)意义:

①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动乱中的教育

(1)破坏:

①很多师生被卷入“扫四旧”批走资派活动中,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

②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

(2)影响:

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3.教育的复兴

(1)“文革”结束后,全面拨乱反正。

①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②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

(2)20世纪80年代,加快教育改革步伐。

①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方针,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②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③高等教育建立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

(3)20世纪90年代:

①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②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实施“211工程”计划。

③兴起社会力量办学,启动“希望工程”。

④发展西部教育,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

[拓展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2)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4)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5)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知识体系构建]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中国科技进步,特别是“两弹一星”的成功,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新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2.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密切,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学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总之,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水平,改进了生产工具,从而作用于劳动对象。

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例1] (2009·山东基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

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  )

①“两弹一星” ②青藏铁路 ③大庆油田 ④三峡水利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两弹一星”是在改革开放前取得的国防方面的成就,排除①;大庆油田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十年时期取得的成就,排除③项;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于1979年建成,1984年投入运营,后来增修,2006年格尔木至拉萨段全线通车。

三峡水利工程共分三期,1994年开工,到2009年竣工,总工期历时17年。

[答案] C

[例2] (2009·广东高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二 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1)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

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2)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解析] 第

(1)问较简单;第

(2)问只要能读懂材料,就能答出材料一、二的侧重点不同,分析原因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回答。

[答案] 

(1)美国和苏联。

两极格局。

(2)材料一,政治;材料二,经济。

材料一:

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

材料二:

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命题解读]

已考角度

1.考查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如例1

2.综合社会热点,考查高科技发展的重大影响和意义,如例2

预测角度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在备考中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1)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及其意义

(2)综合社会热点考查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影响及认识科技成就与政治、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

1.(2012·北京石景山一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下列各项新中国科技成就符合“世界之最”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南优2号”杂交水稻

D.“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

解析:

选C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爆炸原子弹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三个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国家。

故C项符合题意。

2.(2012·皖南八校联考)2012年6月27日,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为7062.68米,进行了海水矿物取样、标志物布放,高清摄录等深海调查作业。

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解析:

选B 题干中的材料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一个方面。

A项说法错误,C项夸大了深海探测技术的作用,D项中单项科技成就的突出不能代表整体水平的领先。

“双百”方针的经验教训和现实意义

1.经验教训

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科学研究、艺术创作与政治的关系;二、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三、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其中第二组关系是最基本的。

2.现实意义

(1)“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坚持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

(4)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例3] (2010·广东高考)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解析] A、B、C三项都是“文革”时期的文艺方针,不符合题意要求。

“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体现了文学、艺术的自由发展。

故选D。

[答案] D

[例4] (2009·海南高考)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文艺水平

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解析] “双百”方针提出是在1956年,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为了使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

[答案] D

[命题解读]

已考角度

1.考查对“双百”方针内涵的正确理解,如例3

2.考查实施“双百”方针的目的和意义,如例4

预测角度

“双百”方针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的重要体现,近年高考主要的命题角度有:

(1)考查“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内涵、目的及成就

(2)考查“双百”方针的重要意义及实施的经验与教训

3.(2012·焦作模拟)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

A.“双百”方针的贯彻B.昆曲名剧的涌现

C.大众舆论吹捧宣传D.“教育大革命”的推动

解析:

选A 注意时间是“1956年”。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全面地社会主义建设,包括文艺建设随之展开,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昆曲复兴就是这一方针的产物。

4.(2012·东城区质检)1957年以来,“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的原因有(  )

①“左”倾错误发展 ②右倾错误发展 ③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上的急躁冒进在文艺上的反映 ④学术领域出现了反社会主义的倾向

A.①②B.①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选C “双百”方针提出后,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左”倾错误严重,一些学术问题被当做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故①③两项正确,答案为C项。

科教兴国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2.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把发展教育看成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实现振兴的必由之路。

[例5] (2009·浙江高考)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A.背景音乐:

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

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

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

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解析] 1977年12月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5年宣布,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始于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公开发表。

在电影《高考1977》中只能出现1977年以前发生的事情,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

[例6] (2008·广东高考)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

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解析] “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教育为政治服务,则B项符合题意;A项出现于改革开放时期;C、D两项出现于建国初期。

[答案] B

[命题解读]

已考角度

1.考查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新发展、新成就,如例5

2.考查新中国不同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如例6

预测角度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始终是高考的热点,故在备考中对该知识点应给予关注

(1)考查新中国教育的奠基、挫折、复兴的具体内容及措施

(2)考查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5.(2012·潍坊模拟)20世纪50年代,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裁撤、合并了一些大学及其专业。

清华大学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

这次院校调整的目的是(  )

A.适应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需要

B.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

C.创办与国际接轨的高等院校

D.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解析:

选B 教育部对院校进行调整的目的在于突出工科等实用型学科,这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化建设紧密相关,也就是说院校调整的目的是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培养更多人才。

6.(2012·广州检测)“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入大学校门,尽情拥抱‘科学的春天’。

”能够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B.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实施“211工程”计划,发展高等教育

解析:

选B 题干1978年学子“跨入大学校门”的时代背景是“文革”后邓小平复出,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A、C、D三项时间上都与题干不符。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1978年底召开的,故A项错误。

科教兴国战略、“211工程”出现在20世纪末,故C、D两项错误。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为青年人提供了进入高校深造的机会,所以出现了题干所述情景,故B项正确。

(2011·重庆高考,节选)国家政策与知识分子的命运息息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邓小平说: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

对于恢复高等院校正常的招生制度,邓小平在1975年就有过这方面的设想,但由于“四人帮”发动了“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而未能实现。

但他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出发,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

(1977年)邓小平果断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

(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展示骄人的才华,贡献着无尽的力量。

——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

红墙决策》

指出材料体现的邓小平的思想以及他决定恢复高考的动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这种思想和恢复高考的决定对当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命运的影响。

[思维流程]

1.审设问,明确阅读重点

本题共有两问,一是邓小平的思想以及他决定恢复高考的动机,二是邓小平这种思想和恢复高考的决定对当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命运的影响。

2.定时空,锁定答题范围

由材料和设问可明确界定时空范围是“文革”结束后。

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

(1)问:

指出邓小平的思想以及他决定恢复高考的动机要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2)问:

分析邓小平这种思想和恢复高考的决定对当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命运的影响,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注意答案的条理性。

4.读材料,获取有关信息

(1)略读材料,明确层次大意:

第一段材料体现了邓小平的教育思想,第二段材料评述了恢复高考制度的影响。

(2)精读材料,细研关键语句:

①“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

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高度评价知识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②“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出发,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

邓小平恢复高考制度的动机是维护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

③“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

(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展示骄人的才华,贡献着无尽的力量”

归纳出恢复高考的决定为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施展才华、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

5.扣教材,条理作答

 

 [满分之答]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了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左”的政策,知识分子重新受到尊重;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了才华,贡献了力量。

[状元纠错本]

1.在朱光亚等科学家的努力下,中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核航弹、导弹核武器的研制成功,仅用了两年时间。

科学家们的努力,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维护我国的国防安全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使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答案:

B

2.“文革时期,虽然政治运动冲击着各项事业的发展,但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全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还是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下列各项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有(  )

①第一颗原子爆炸成功 ②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③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 ④培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B

3.(2012·锦州模拟)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主要在哪两个领域展开(  )

①政治领域 ②文学艺术领域 ③经济领域 ④科学研究领域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

D

4.“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对毛泽东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春天是指伟大的新中国成立

B.文学、艺术观点可以自由发表

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D.坚持“百花齐放”对社会主义发展有利

答案:

C

[易误点提醒]

1.“两弹一星”的含义及根本目的

“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的“两弹”不是指原子弹、氢弹。

“两弹一星”研制的直接目的是打破美苏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因而其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

2.“文革”时期的科技成就

“文化大革命”是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一场内乱,我们可以否定十年“文化大革命”,但不可以否定十年历史。

这十年来我国科技领域内取得的一些成就是科学家和人民群众抵制“左”倾错误的结果,而非“文革”促进的。

3.“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不同含义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研究领域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

4.“双百”方针的适用范围

“双百”方针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前提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允许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最能代表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

解析:

选D A、C两项分别属于原子能和信息技术领域,不属于“航空航天领域”,可排除。

根据题目关键词“最能”,应该选当代最新最先进的标志性技术发明作为正确答案,所以选D项。

2.(2013·大连测试)一篇名为“‘嫦娥二号’探月意义:

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做准备”的文章指出:

“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将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

”据此可知,“嫦娥二号”探月意义不包括(  )

A.增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的能力

B.有利于我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C.表明我国太空探索能力居世界领先地位

D.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解析:

选C 根据“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可知A项解读正确;根据“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可知B项解读正确;根据“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可知D项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