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4249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总结.docx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总结.docx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总结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

这是高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欢迎大家阅读。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考知识点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该制度初步建立。

三、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中国依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

四、一国两制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先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重要知识点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时间、地点:

1949年9月、北平。

2内容:

①规定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初期的施政纲领,规定国家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③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④确定了首都、国旗、国歌、公元纪年。

3意义:

为建立新中国作了重要准备。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

1954年9月、北京。

2内容: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性质:

是新中国的本大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内容:

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③原则:

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意义:

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3意义: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它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新中国诞生: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2意义:

①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②新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③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④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4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一届人大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确立:

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正式确立:

①确立: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②职能和地位:

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3新阶段: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4进一步完善:

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背景: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②目的:

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平等地位与共同发展。

③法律保障: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制度,同时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五大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年。

⑤意义:

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5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中共领导的多党和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建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①参加人员:

中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

特点:

广泛性

②内容:

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

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同步试题一、选择题

1.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主要体现在

①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

②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③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

④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③

解析: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是指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人民当家作主。

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还有残余势力,②错误;1954年才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错误。

答案:

C

22022·湖南省百所重点中学高一联考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了特大粗黑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

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

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人民大宪章”意指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制定其他各种具体法律法规的依据。

“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答案:

B

31954年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

①代行人大的权力②政治协商③民主监督④执掌国家政权

A.①②B①④

C①②④D②③

解析: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答案:

D

4右图是重庆曾家镇的退休老人罗天才展示保存50多年的选民证。

这张选居证是罗天才老人1953年18岁时在成都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普选的证件,这张选民证说明

A.新中国的民主政治迈出重要一步

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已制定并实施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了确立

D.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A项是题干的意义。

B项发生于1954年,C项出现于1954年,D项与政协会议有关。

答案:

A

5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解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规定人民享有的权利、义务,规定我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而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答案:

C

6对下图《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的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形成的标志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②所反映的国家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③是其他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④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从图中可知是中央和机构组织系统,其中并未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答案:

A

7我国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本质把握能力。

人数特少的少数民族,也保证其在全国人大有1个名额,代表本民族参加国家管理,通过这些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选C。

题目信息不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评价,及人民代表的职权评价。

答案:

C

8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B.保障少数民族的发展权利

C.真正实现境内各民族的平等

D.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解析:

实现民族平等是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出发点,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的也在于保障少数民族能够真正享受民主权利。

自治政策早在改革开放前20多年就已实行,谈不上为改革开放创造条件的问题。

答案:

C

9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解析: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中都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因此,这一制度不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答案:

D

10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以下能体现“人民民主”这一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③B②③

C①②D①②③

解析:

五十多年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中来。

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

……西藏军队逐步改编为人民解放军,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武装的一部分。

……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西藏地区的一切涉外事务……

——1951年《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材料二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中央代表团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在拉萨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

宝鼎周围的浮雕分别为“签订十七条协议”“民主改革”“川藏、青藏公路通车”“毛主席派人来”“腾飞的西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历史性画面。

——《中国青年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西藏自治区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2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和重要制度是什么

3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实行这一制度有哪些意义

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从中提取出“重大变化”;第2问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归纳出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和制度;第3问从各民族自身发展和国家统一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1帝国主义势力被驱逐出西藏;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巩固国防;改编西藏军队为人民军队;中央人民政府处理西藏一切涉外事务。

2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最恰当的民主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