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9897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共6课时教学设计

2.1.1简单随机抽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

(2)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统计问题的提出,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及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数学的重要性。

4、重点与难点:

正确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抽签法及随机数法的步骤,并能灵活应用相关知识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教学设想:

假设你作为一名食品卫生工作人员,要对某食品店内的一批小包装饼干进行卫生达标检验,你准备怎样做?

显然,你只能从中抽取一定数量的饼干作为检验的样本。

(为什么?

)那么,应当怎样获取样本呢?

【探究新知】

一、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这样抽取的样本,叫做简单随机样本。

【说明】简单随机抽样必须具备下列特点:

(1)简单随机抽样要求被抽取的样本的总体个数N是有限的。

(2)简单随机样本数n小于等于样本总体的个数N。

(3)简单随机样本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的。

(4)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不放回的抽样。

(5)简单随机抽样的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均为n/N。

思考?

下列抽样的方式是否属于简单随机抽样?

为什么?

(1)从无限多个个体中抽取50个个体作为样本。

(2)箱子里共有100个零件,从中选出10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在抽样操作中,从中任意取出一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后,再把它放回箱子。

二、抽签法和随机数法

1、抽签法的定义。

一般地,抽签法就是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

【说明】抽签法的一般步骤:

(1)将总体的个体编号。

(2)连续抽签获取样本号码。

思考?

你认为抽签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当总体中的个体数很多时,用抽签法方便吗?

2、随机数法的定义:

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进行抽样,叫随机数表法,这里仅介绍随机数表法。

怎样利用随机数表产生样本呢?

下面通过例子来说明,假设我们要考察某公司生产的500克袋装牛奶的质量是否达标,现从800袋牛奶中抽取60袋进行检验,利用随机数表抽取样本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第一步,先将800袋牛奶编号,可以编为000,001,…,799。

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例如选出第8行第7列的数7(为了便于说明,下面摘取了附表1的第6行至第10行)。

162277943949544354821737932378

844217533157

245506887704744767

630163785916955567199810507175

332112342978645607825242074438

576086324409472796544917460962

87352096438426349164

21763350258392120676

12867358074439523879

15510013429966027954

90528477270802734328

第三步,从选定的数7开始向右读(读数的方向也可以是向左、向上、向下等),得到一个三位数785,由于785<799,说明号码785在总体内,将它取出;继续向右读,得到916,由于916>799,将它去掉,按照这种方法继续向右读,又取出567,199,507,…,依次下去,直到样本的60个号码全部取出,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容量为60的样本。

【说明】随机数表法的步骤:

(1)将总体的个体编号。

(2)在随机数表中选择开始数字。

(3)读数获取样本号码。

【例题精析】

例1:

人们打桥牌时,将洗好的扑克牌随机确定一张为起始牌,这时按次序搬牌时,对任何一家来说,都是从52张牌中抽取13张牌,问这种抽样方法是否是简单随机抽样?

[分析]简单随机抽样的实质是逐个地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而这里只是随机确定了起始张,其他各张牌虽然是逐张起牌,但是各张在谁手里已被确定,所以不是简单随机抽样。

例2:

某车间工人加工一种轴100件,为了了解这种轴的直径,要从中抽取10件轴在同一条件下测量,如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分析]简单随机抽样一般采用两种方法:

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解法1:

(抽签法)将100件轴编号为1,2,…,100,并做好大小、形状相同的号签,分别写上这100个数,将这些号签放在一起,进行均匀搅拌,接着连续抽取10个号签,然后测量这个10个号签对应的轴的直径。

解法2:

(随机数表法)将100件轴编号为00,01,…99,在随机数表中选定一个起始位置,如取第21行第1个数开始,选取10个为68,34,30,13,70,55,74,77,40,44,这10件即为所要抽取的样本。

【课堂练习】P

【课堂小结】

1、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有两种选取个体的方法:

放回和不放回,我们在抽样调查中用的是不放回抽样,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抽签法和随机数法。

2、抽签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当总体的容量非常大时,费时、费力,又不方便,如果标号的签搅拌得不均匀,会导致抽样不公平,随机数表法的优点与抽签法相同,缺点上当总体容量较大时,仍然不是很方便,但是比抽签法公平,因此这两种方法只适合总体容量较少的抽样类型。

3、简单随机抽样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都相等,均为n/N,但是这里一定要将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第n次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特定的个体在第n次被抽到的可能性这三种情况区分开业,避免在解题中出现错误。

【评价设计】

1、为了了解全校240名学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取40名学生进行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是240B、个体是每一个学生

C、样本是40名学生D、样本容量是40

2、为了正确所加工一批零件的长度,抽测了其中200个零件的长度,在这个问题中,200个零件的长度是()

A、总体B、个体是每一个学生

C、总体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

3、一个总体中共有200个个体,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则某一特定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是。

4、从3名男生、2名女生中随机抽取2人,检查数学成绩,则抽到的均为女生的可能性是。

2.1.2系统抽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

(2)掌握系统抽样的一般步骤;

(3)正确理解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归纳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现实世界和数学知识的联系。

4、重点与难点:

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能够灵活应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解决统计问题。

教学设想:

【创设情境】:

某学校为了了解高一年级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打算从高一年级500名学生中抽取50名进行调查,除了用简单随机抽样获取样本外,你能否设计其他抽取样本的方法?

【探究新知】

一、系统抽样的定义:

一般地,要从容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的方法叫做系统抽样。

【说明】由系统抽样的定义可知系统抽样有以下特证:

(1)当总体容量N较大时,采用系统抽样。

(2)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指的是将总体分段,分段的间隔要求相等,因此,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这时间隔一般为k=[

].

(3)预先制定的规则指的是:

在第1段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一个起始编号,在此编号的基础上加上分段间隔的整倍数即为抽样编号。

思考?

(1)你能举几个系统抽样的例子吗?

(2)下列抽样中不是系统抽样的是()

A、从标有1~15号的15号的15个小球中任选3个作为样本,按从小号到

大号排序,随机确定起点i,以后为i+5,i+10(超过15则从1再数起)号入样

B工厂生产的产品,用传关带将产品送入包装车间前,检验人员从传送带上每隔五分钟抽一件产品检验

C、搞某一市场调查,规定在商场门口随机抽一个人进行询问,直到调查到事先规定的调查人数为止

D、电影院调查观众的某一指标,通知每排(每排人数相等)座位号为14的观众留下来座谈

点拨:

(2)c不是系统抽样,因为事先不知道总体,抽样方法不能保证每个个体按事先规定的概率入样。

二、系统抽样的一般步骤。

(1)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总体中的N个个编号。

[来源:

Z。

xx。

k.Com]

(2)将整体按编号进行分段,确定分段间隔k(k∈N,L≤k).

(3)在第一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个体的编号L(L∈N,L≤k)。

(4)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样本,通常是将起始编号L加上间隔k得到第2个个体编号L+K,再加上K得到第3个个体编号L+2K,这样继续下去,直到获取整个样本。

【说明】从系统抽样的步骤可以看出,系统抽样是把一个问题划分成若干部分分块解决,从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体现了数学转化思想。

【例题精析】

例1、某校高中三年级的295名学生已经编号为1,2,……,295,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按1:

5的比例抽取一个样本,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并写出过程。

[分析]按1:

5分段,每段5人,共分59段,每段抽取一人,关键是确定第1段的编号。

解:

按照1:

5的比例,应该抽取的样本容量为295÷5=59,我们把259名同学分成59组,每组5人,第一组是编号为1~5的5名学生,第2组是编号为6~10的5名学生,依次下去,59组是编号为291~295的5名学生。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第一组5名学生中抽出一名学生,不妨设编号为k(1≤k≤5),那么抽取的学生编号为k+5L(L=0,1,2,……,58),得到59个个体作为样本,如当k=3时的样本编号为3,8,13,……,288,293。

例2、从忆编号为1~50的50枚最新研制的某种型号的导弹中随机抽取5枚来进行发射实验,若采用每部分选取的号码间隔一样的

系统抽样方法,则所选取5枚导弹的编号可能是

A.5,10,15,20,25B、3,13,23,33,43

C.1,2,3,4,5D、2,4,6,16,32

[分析]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至的导弹编号应该k,k+d,k+2d,k+3d,k+4d,其中d=50/5=10,k是1到10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得到的数,因此只有选项B满足要求,故选B。

【课堂练习】P49练习1.2.3

【课堂小结】

1、在抽样过程中,当总体中个体较多时,可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系统抽样的步骤为:

[来源:

Z+xx+k.Com]

(1)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总体中个体编号;

(2)将整体编号进行分段,确定分段间隔k(k∈N);

(3)在第一段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起始个体编号L;

(4)按照事先预定的规则抽取样本。

2、在确定分段间隔k时应注意:

分段间隔k为整数,当

不是整数时,应采用等可能剔除的方剔除部分个体,以获得整数间隔k。

【评价设计】

1、从2005个编号中抽取20个号码入样,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则抽样的间隔为()

A.99B、99,5[来源:

学科网ZXXK]

C.100D、100,5

2、从学号为0~50的高一某班50名学生中随机选取5名同学参加数学测试,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则所选5名学生的学号可能是()

A.1,2,3,4,5

B、5,16,27,38,49

C.2,4,6,8,10D、4,13,22,31,40

3、采用系统抽样从个体数为83的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10的样本,那么每个个体人样的可能性为()

A.8B.8,3

C.8.5D.9

4、某小礼

堂有25排座位,每排20个座位,一次心理学讲座,礼堂中坐满了学生,会后为了了解有关情况,留下座位号是15的所有25名学生进行测试,这里运用的是抽样方法。

5、某单位的在岗工作为624人,为了调查工作上班时,从家到单位的路上平均所用的时间,决定抽取10%的工作调查这一情况,如何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完成这一抽样?

2.1.3分层抽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

(2)掌握分层抽样的一般步骤;

(3)区分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并选择适当正确的方法进行抽样。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分层抽样,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统计学知识的研究,感知数学知识中“估计

与“精确”性的矛盾统一,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4、重点与难点:

正确理解分层抽样的定义,灵活应用分层抽样抽取样本,并恰当的选择三种抽样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抽样问题。

教学设想:

【创设情景】

假设某地区有高中生2400人,初中生10900人,小学生11000人,此地

教育部门为了了解本地区中小学的近视情况及其形成原因,要从本地区的

小学生中抽取1%的学生进行调查,你认为应当怎样抽取样本?

【探究新知】

一、分层抽样的定义。

一般地,在抽样时,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的方法叫分层抽样。

【说明】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应用分层抽样应遵循以下要求:

(1)分层:

将相似的个体归人一类,即为一层,分层要求每层的各个个体互不交叉,即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

(2)分层抽样

为保证每个个体等可能入样,需遵循在各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每层样本数量与每层个体数量的比与这层个体数量与总体容量的比相等。

二、分层抽样的步骤:

(1)分层:

按某种特征将总体分成若干部分。

(2)按比例确定每层抽取个体的个数。

(3)各层分别按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

(4)综合每层抽样,组成样本。

【说明】

(1)分层需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

(2)抽取比例由每层个体占总体的比例确定。

(3)各层抽样按简单随机抽样进行。

探究交流

(1)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即将相似的个体归入一类(层),然后每层抽取若干个体构成样本,所以分层抽样为保证每个个体等可能入样,必须进行()

A、每层等可能抽样

B、每层不等可能抽样

C、所有层按同一抽样比等可能抽样

(2)如果采用分层抽样,从个体数为N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

样本,那么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为()

A.

B.

C.

D.

点拨:

(1)保证每个个体等可能入样是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

共同的特征,为了保证这一点,分层时用同一抽样比是必不可少的,故此选C。

(2)根据每个个体都等可能入样,所以其可能性本容量与总体容量

比,故此题选C。

知识点2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的比较

类别

共同点

各自特点

联系

适用

范围

简单

随机

抽样

[来源:

学&科&网]

(1)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

(2)每次抽出个体后不再将它放回,即不放回抽样[来源:

Zxxk.Com]

从总体中逐个抽取

总体个数较少

将总体

均分成几部分,

按预先制定的规则在各部分抽取

在起始部分

样时采用简

随机抽样

总体个数较多

系统

抽样

将总体分成几层,

分层进行抽取

分层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

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

分层

抽样

【例选精析】

例1、某高中共有900人,其中高一年级300人,高二年级200人,高三年级400人,现采用分层抽样抽取容量为45的样本,那么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抽取的人数分别为

A.15,5,25B.15,15,15

C.10,5,30D15,10,20

[分析]因为300:

200:

400=3:

2:

4,于是将45分成3:

2:

4的三部分。

设三部分各抽取的个体数分别为3x,2x,4x,由3x+2x+4x=45,得x=5,故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抽取的人数分别为15,10,20,故选D。

例2:

一个地区共有5个乡镇,人口3万人,其中人口比例为3:

2:

5:

2:

3,从3万人中抽取一个300人的样本,分析某种疾病的发病率,已知这种疾病与不同的地理位置及水土有关,问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并写出具体过程。

[分析]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

解:

因为疾病与地理位置和水土均有关系,所以不同乡镇的发病情况差异明显,因而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1)将3万人分为5层,其中一个乡镇为一层。

(2)按照样本容量的比例随机抽取各乡镇应抽取的样本。

300×3/15=60(人),300×2/15=100(人),300×2/15=40(人),300×2/15=60(人),因此各乡镇抽取人数分别为60人、40人、100人、40人、60人。

(3)将300人组到一起,即得到一个样本。

【课堂练习】P52练习1.2.3

【课堂小结】

1、分层抽样是当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采用的抽样方法,进行分层抽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层抽样中分多少层、如何分层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总的原则是,层内样本的差异要小,面层之间的样本差异要大,且互不重叠。

(2)为了保证每个个体等可能入样,所有层应采用同一抽样比等可能抽样。

(3)在每层抽样时,应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

2、分层抽样的优点是:

使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并且抽样过程中可综合选用各种抽样方法,因此分层抽样是一种实用、操作性强、应用比较广泛的抽样方法。

【评论设计】

1、某单位有老年人28人,中年人54人,青年人81人,为了调查他们的身体情况,需从他们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6的样本,则适合的抽取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先从老人中剔除1人,然后再分层抽样

2、某校有500名学生,其中O型血的有200人,A型血的人有125人,B型血的有125人,AB型血的有50人,为了研究血型与色弱的关系,要从中抽取一个20人的样本,按分层抽样,O型血应抽取的人数为人,A型血应抽取的人数为人,B型血应抽取的人数为人,AB型血应抽取的人数为人。

3、某中学高一年级有学生600人,高二年级有学生450人,高三年级有学生750人,每个学生被抽到的可能性均为0.2,若该校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则n=。

4、对某单位1000名职工进行某项专门调查,调查的项目与职工任职年限有关,人事部门提供了如下资料:

任职年限

5年以下

5年至10年

10年以上

人数

300

500

200

试利用上述资料设计一个抽样比为1/10的抽样方法。

 

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

(2)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

(3)通过实例体会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的各自特征,从而恰当地选择上述方法分析样本的分布,准确地做出总体估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程,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

难点:

能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

教学设想

【创设情境】

在NBA的2004赛季中,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每场比赛得分的原始记录如下﹕

甲运动员得分﹕12,15,20,25,31,31,36,36,37,39,44,49,50

乙运动员得分﹕8,13,14,16,23,26,28,38,39,51,31,29,33

请问从上面的数据中你能否看出甲,乙两名运动员哪一位发挥比较稳定?

如何根据这些数据作出正确的判断呢?

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研究、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板出课题)。

【探究新知】

〖探究〗:

P55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城市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某市政府为了节约生活用水,计划在本市试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即确定一个居民月用水量标准a,用水量不超过a的部分按平价收费,超出a的部分按议价收费。

如果希望大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那么标准a定为多少比较合理呢?

你认为,为了了较为合理地确定出这个标准,需要做哪些工作?

(让学生展开讨论)

为了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标准a,必须先了解全市居民日常用水量的分布情况,比如月均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居民最多,他们占全市居民的百分比情况等。

因此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分析样本数据来估计全市居民用水量的分布情况。

(如课本P56)

分析数据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用图将它们画出来,或者用紧凑的表格改变数据的排列方式,作图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二是利用图形传递信息。

表格则是通过改变数据的构成形式,为我们提供解释数据的新方式。

下面我们学习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则是从各个小组数据在样本容量中所占比例大小的角度,来表示数据分布的规律。

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整个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情况。

〈一〉频率分布的概念:

频率分布是指一个样本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比例的大小。

一般用频率分布直方图反映样本的频率分布。

其一般步骤为:

(1)计算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即求极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将数据分组

(4)列频率分布表

(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以课本P56制定居民用水标准问题为例,经过以上几个步骤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

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征:

(1)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据分布的总体趋势。

(2)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得不出原始的数据内容,把数据表示成直方图后,原有的具体数据信息就被抹掉了。

〖探究〗:

同样一组数据,如果组距不同,横轴、纵轴的单位不同,得到的图和形状也会不同。

不同的形状给人以不同的印象,这种印象有时会影响我们对总体的判断,分别以0.1和1为组距重新作图,然后谈谈你对图的印象?

(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分别作出两种组距的图,然后组织同学们对所作图不同的看法进行交流……)

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下面这个问题:

〖思考〗:

如果当地政府希望使85%以上的居民每月的用水量不超出标准,根据频率分布表2-2和频率分布直方图2.2-1,(见课本P57)你能对制定月用水量标准提出建议吗?

(让学生仔细观察表和图)

〈二〉频率分布折线图、总体密度曲线

1.频率分布折线图的定义:

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的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

2.总体密度曲线的定义:

在样本频率分布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