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899792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x

《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x

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赏古诗

落 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赏析】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

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颔联“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从侧面描写落花的飘零之感,萎靡之相,惨淡之色,无奈之势,连同庭院的冷旷,时光的清凄,诗人的怨悱,无不具现,令人目乱神迷。

颈联“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两句,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断肠人又逢落花,自然倍觉伤情。

“眼穿仍欲稀”一句写出诗人的痴情和执着,他望眼欲穿,希望花莫再落,却事与愿违,枝上残留的花朵仍然四处纷飞不止,越来越稀疏。

尾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

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自唐以来,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著名的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的《马嵬》、苏轼的《荔枝叹》、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的《长生殿》等。

而对李、杨二人的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这些作品所表现的态度褒贬不一,李商隐别出心裁,在将《长恨歌》的故事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浓缩之后,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杨贵妃的死与海外招魂的对比中,在和平时期的“鸡人报晓筹”与逃亡时期的“虎旅传宵柝”的对比中,在长生殿“七夕盟誓”与马嵬坡“六军驻马”的对比中,在四纪为君而不能保一妇人与民间夫妇尚可白头偕老的对比中,诗人批判的锋芒直指唐玄宗。

同时,诗人也感慨了人生无常、富贵难安。

这是永远困惑人类的生命主题,也是文学的永恒话题。

面对不能预测的命运,即使贵为天子,也难避免。

全诗又于有情人与无情世事的对比中,凸显了人生的无常。

[运用角度] “得与失”“看问题的角度”“人生无常”“情感与时代”等。

夜读李商隐

深夜,在群星璀璨、飞光流辉的大唐帝国的诗空中,解读李商隐。

情怀便如夜一样温柔,诗一样古典。

仿佛看到他徘徊于长安城外的郊原,袖袍款款,丝绦飘荡,长髯掀拂着惊涛骇浪的意象;浓郁的眉宇间挽结着爱的抑郁和缠绵,在晚唐帝国的斜阳日暮里,吟哦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章……

义山出生寒微,但寒门关不住天才童星的光辉,他在七八岁的时候,便显露出非凡的诗才,这在连吵架都有平仄诗韵,能作诗就有荣华富贵的时代,义山不能不受到人们的重视。

于是某豪门主动愿与李家结为儿女亲家,愿意资助义山成才。

这对经济拮据的李家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便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又一段爱的悲剧,在世间上演了。

多少年以后,随着义山名声显赫,出入官宦豪门的机会多了,接触的世面也宽了,一个偶然的机缘,他认识了一位大家闺秀,或是小家碧玉。

这中间或许有过类似“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浪漫,或是有一段“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佳话。

然而,这是一次注定没有结果的开花,因为义山已有婚配。

世间的美,有好多像树摇碎的月影,像被风吹谢的落红,美,总是隐藏于悲凄之后。

当那位情深如海的姑娘,得知“萧郎成陌路”,鸳鸯蝴蝶翻为梦后,一定是万念俱灰,于是卸去珠钗,剪断青丝,郁郁而皈空门,从此,青春红颜,陪伴青灯黄卷。

而之后的义山,更是椎心泣血,政治上的失意、仕途的潦倒、对伊人的追忆、悔恨使之写下了异帜独树的“无题”诗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定是清音如水的锦瑟,引起了诗人对往事的思恋,然而,思恋有什么用?

在当时也不过成就了以后的追忆而已!

多么无奈而悲怆。

情到深处不由人,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于是诗人饱蘸相思之苦写下了: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非易事,相别何其难!

“蚕死”“烛尽”唯其如此,才能表达相思之痛,这是拼却生命的爱啊。

青鸟探看,分明是天上人间的遥望。

晚年,诗人对往日的恋情依旧难以割舍。

《万首唐人绝句》中收录义山一首《夜雨寄北》。

本来就是有题的无题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在莽荒的大巴山漂泊的诗人,归期无定,无限孤寂的诗人,在悱恻、绵密的秋雨寒窗下,是多么渴望在幽幽的灯烛下,守着终生所爱,互诉衷情,一面剪着渐剪渐生的灯花,一面倾诉着远别日子的思念,这是人生何等快慰之事啊。

我不反对把义山的无题诗看作寄寓政治之作,但我更愿意把它们当作情诗解读,虽然历代众说纷纭,但我敢断言:

没有真正爱过的人,绝对写不出如此情致深蕴、撕心裂肺的诗句。

李商隐,在光彩夺目的诗国里,你永远是一颗玫瑰色的星辰。

(选自珠朵如意847的博客)

[佳作赏析]

本文在无限的遐想中,设置了种种情境,让我们感觉李商隐就在身边,倾听着如水的叙说。

整篇文章抓住一个“情”字,细致地分析了李商隐的几首无题诗,表达了作者自己独特的感受。

[写作借鉴]

1.学描写

第一段,想象创造李商隐的形象,描写他的动作、穿着、容貌、神情、语言等,情境设置有特色,用词生动,形象感人。

2.学佳句

第二段中,“寒门关不住天才童星的光辉”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童年李商隐的卓越才华;“这在连吵架都有平仄诗韵,能作诗就有荣华富贵的时代”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写出唐朝是诗歌盛行的时代。

3.学想象

第四段追溯《锦瑟》的写作背景,运用了想象,想象“情深如海的姑娘”万念俱灰,郁郁而皈空门,李商隐倾尽追忆、悔恨、惭惋和思念而作《锦瑟》。

把《锦瑟》解读为爱情诗,合情合理。

4.学过渡

第五段“一定是清音如水的锦瑟,引起了诗人对往事的思恋”一句由对《锦瑟》诗的解读过渡到对《无题》诗的解读,使文段之间结构上连贯,内容上发展递进。

一、语言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

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

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

D.如何四纪为天子  四纪:

四十年

解析:

“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答案:

D

2.下列各项中,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对偶)

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借代)

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对偶)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拟人)

解析:

“塞上长城”是借喻和用典,并非借代。

答案:

B

3.下列对《马嵬(其二)》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术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

海外九州,不过是空想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

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

“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

“笑牵牛”指唐玄宗、杨贵妃笑牛郎织女,以为他俩可以永不分离。

D.尾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

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长相厮守呢?

解析:

“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

“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海誓山盟,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

答案:

C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书卷气,①__________________,还要善读书。

唐代皮日休认为,书籍“譬乎药,善服有济,不善服反为害”。

所谓善读、善服,包括许多内容,②______________:

读旨端正、选读好书、方法得当。

读书具备了这三点,方能长智怡情,提高气质。

读书妙诀有千条万条,③___________________。

把握了“通”的原则,我们在读书中就能做到学贯中西、识透古今。

解析:

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处注意后文“善读书”,第②处注意后面的“这三点”,第③处注意后文“把握了‘通’的原则”。

答案:

(示例)①不但要爱读书 ②其中主要有三点

③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通”字

5.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50个字。

20世纪国内的唐代文学研究有四个高峰段、四个低谷段。

从总的趋势来看,前80年发展缓慢,后20年发展快速,成果年产量虽然变化不定,但变化的阶段性非常明显:

1923年以前成果年产量极低,1924—1948年有较大增长,1949—1965年缓慢上升,1966—1977年又降至波谷,1978—2000年则一路走高,1985年达到最高峰,此后稍有回落,在小幅振荡中平稳前行。

成果量的变化,深受外在社会政治局势的影响——百年以来,政治对学术的影响,有时是同步共振,有时会延后反应,有时是正面促进,有时是负面阻碍。

从研究格局来看,“三重三轻”(重诗歌、重盛中唐文学、重个体作家研究,轻散文、轻初晚唐文学、轻宏观研究)的现象相当突出,研究格局分布失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

语段共四句,由第一句提炼出主语“20世纪国内的唐代文学研究……”;第二句“成果年产量虽然变化不定,但变化的阶段性非常明显”提炼出“产量不定但阶段性(非常)明显”;第三句“成果量的变化,深受外在社会政治局势的影响”提炼出“成果量的变化(深)受(社会)政治局势影响”;第四句“从研究格局来看,‘三重三轻’(重诗歌、重盛中唐文学、重个体作家研究,轻散文、轻初晚唐文学、轻宏观研究)的现象相当突出,研究格局分布失衡”提炼出“(研究)格局分布失衡”。

答案:

(示例)20世纪国内的唐代文学研究,产量不定但阶段性(非常)明显,成果量的变化(深)受(社会)政治局势影响,(研究)格局分布失衡。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锦瑟》一诗中,诗人用“南海鲛人”和“良玉生烟”的典故表现美好愿望可望不可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锦瑟》一诗中,诗人运用典故写自己曾经沉迷于美好的梦想,也有过殷切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嵬(其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

答案:

(1)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2)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3)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7.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三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

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画线部分的句式为“读李商隐,我懂得……”,解答时,先要引用一句诗,然后写出感悟。

答案:

(示例)我懂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我懂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我懂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一种智慧的借鉴

二、阅读提升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哭刘

李商隐

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诔②,何曾宋玉解招魂③!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④。

【注】 ①刘

(fén):

李商隐的友人。

②西晋作家潘岳(字安仁)善作祭文;诔(lěi),表示哀悼的文体。

③宋玉为屈原招魂,使他起死回生,所以创作《招魂》。

④《礼记·檀弓上》说,死者是师,应在内寝哭吊;死者是友,应在寝门外哭吊。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寓言刘

被冤贬的情景,矛头直指昏聩、冷酷的“上帝”,情绪激愤,有一种疾风骤雨式的气氛。

B.颔联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表达了因阻隔而引起的深长思念,又烘托出悲怆凄凉的气氛。

C.尾联点题,表达了诗人对刘

的深挚情谊和由衷钦仰,因而不敢自居于刘

同列,只能痛哭于寝门之内。

D.这首哭吊朋友的诗,其意义远超一般友谊的范围,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和强烈的政治批判色彩。

解析:

应为“不敢自居于刘

的同列而哭于寝门之外”。

答案:

C

9.本诗第三联“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两句手法多样,表意深切,请加以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擅长作哀诔之文的西晋作家潘岳(字安仁)和“怜哀屈原忠而斥弃”,“魂魄散佚”而作《招魂》的战国楚辞赋家宋玉自喻,说自己只能写哭吊的诗文深致哀悼,却无法招其魂魄使之复生,表达诗人悲痛欲绝而又徒唤无奈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①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②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

③竟未休。

【注】 ①王粲:

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

王粲年轻时曾避乱至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

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②回:

挽回、扭转。

③鹓

是古代传说中与凤凰同类的鸟。

《庄子·秋水》: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

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极具李商隐诗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色,使用了多个典故,沉郁顿挫,表达了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B.首联点题,上句以夸张之笔极写安定城楼高拔且连续绵延的气势,下句则描绘了一幅绿树与洲渚接连一片的阔大之景,乃登楼之所见。

C.颔联用典,既有人生失意之悲,更通过“王粲春来更远游”一句表达自己振作精神、重整旗鼓之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D.尾联用庄子寓言之典,把朝廷的禄位比作腐臭的老鼠,用鹓

,也就是以凤凰自比,这是诗人立身处世的极其鲜明、有力的表白。

解析:

“王粲春来更远游”一句主要还是诗人的身世自况,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情感没有那么积极。

答案:

C

11.通读全诗,试简述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怀才不遇之悲。

通过贾谊、王粲的典故来表达。

②既想要扭转乾坤,但并不贪恋禄位的崇高理想。

通过范蠡功成身退、泛舟湖上之典来表达。

③清高自守的人格自况,对猜忌小人的无情嘲讽。

通过庄子寓言来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