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21041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6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docx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

最新主治医师重症

1、A1题型

1、以下不属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诊断指标的是

A.体温>38℃或<36℃

B.心率>90次/分

C.呼吸频率>20次/分或.PaCO

<32mmHg

D.氧饱和度<60%

E.外周白细胞计数>12×10

/L或<4×10

/L或未成熟细胞>10%

2、以下不王脓毒性休克(septicshock)的诊断指标的是

A.临床上有明确的感染

B.有SIRS的存在

C.收缩压<90mmHg或较原基础值下降幅度>40mmHg,至少1小时;或血压以输液或药物维持

D.心率>100次/分

E.有组织灌注不良的表现

3、炎症介质是一组

A.引起参与炎症反应的理化和生物性因素

B.引起炎症血管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

C.引起炎症组织损伤的生物活性物质

D.参与炎症反应并具有致炎作用的化学活性物质

E.参与炎症反应的神经体液性物质

4、以下白细胞介素和细胞因子中可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多种效应来介导炎症反应的是

A.TNF-a

B.II-1

C.IL-6

D.IL-4

E.IL-10

5、以下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中可作为脓毒症预后指标的是

A.TNF-a

B.IL-1

C.IL-6

D.IL-4

E.IL-10

6、下列哪种细胞不产生细胞源性炎症介质

A.红细胞

B.白细胞

C.淋巴细胞

D.肥大细胞

E.血小板

7、肿瘤坏死因子(TNF-a)主要由下列哪种细胞产生

A.白细胞

B.淋巴细胞

C.单核一巨噬细胞

D.活化的单核一巨噬细胞

E.红细胞

8、关于常用氧代谢的监测指标,描述不正确的是

A.DO

是每分钟心脏向外周组织输送的氧量,血红蛋白、SaO

或CO中任意指标的改变,均可导致其变化

B.VO

是每分钟机体实际的耗氧量。

在正常情况下,反映机体对氧的需求量,并代表组织的实际需氧量

C.O

ER是每分钟氧摄取率,即组织从血液中摄取氧的能力,反映组织呼吸与微循环灌注及细胞内线粒体功能

D.SvO

是来自全身血管床的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平均值,代表全身组织水平氧供和氧耗的平衡,可用以判断危重症患者整体氧输送和组织的摄氧能力

E.ScvO

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测量得到的血氧饱和度,可以很好地反映ScvO

的变化

9、关于血乳酸测定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判断预后,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失血性休克较心源性休克能耐受较高的乳酸浓度

B.感染性休克时高乳酸血症的发生比出血性休克少

C.血乳酸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有关,如果乳酸>2mmol/L持续12小时,提示预后不良;如果乳酸浓度迅速下降≤2mmol/L,存活率高

D.在心搏骤停和心室颤动患者血乳酸浓度迅速上升,血乳酸浓度变化取决于心肺复苏(CPR)成功与否

E.肝硬化患者血乳酸在正常范围内,但对乳酸的处理能力降低,变异程度相当大

10、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

A.缺血后引起的损伤

B.再灌注后引起的损伤

C.缺血后恢复血流引起的后果

D.缺血后恢复血流损伤加重

E.以上都不是

11、自由基是指

A.极易被电离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

B.极易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

C.具有单价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

D.外层轨道上具有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

E.外层轨道上具有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

12、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因素是

A.无复流现象

B.钙超载

C.自由基介导的损伤

D.微血管损伤

E.白细胞浸润

13、下列哪一项与细胞内钙超负荷发生无关

A.细胞膜外板与糖表面分离

B.Na

-Ca

交换加强

C.儿茶酚胺减少

D.钙泵功能障碍

E.线粒体功能障碍

14、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浆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磷酸激酶(CPK)含量变化为

A.增加

B.降低

C.先增加后降低

D.先降低后增加

E.不变

15、在再灌注时细胞内钙超载发生的直接机制是

A.H

-Ca

交换加强

B.Na

-Ca

交换加强

C.K

-Ca

交换加强

D.Mg

-Ca

交换加强

E.P

-Ca

交换加强

16、再灌注时白细胞增多与下列何种物质增多有关

A.补体

B.激肽

C.前列腺素

D.白三烯

E.组胺

17、反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代谢指标是

A.ATP减少

B.cAMP增多

C.cGMP减少

D.乳酸增多

E.过氧化脂质增多

18、正常微循环中经常开放的通路是

A.直捷通路

B.迂回通路

C.营养通路

D.动一静脉短路

E.以上都不是

19、关于微循环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微循环既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部分,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成分

B.微循环既具有脉管的共性,又有脏器的特征

C.微循环既是循环的通路,又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D.微循环既具有血管、淋巴管、组织间隙等代谢的共同性质,又表现出其所在脏器实质细胞代谢的一些特征

E.微循环既主要受全身性神经、体液的调节,又受局部的调节

20、正常微循环的血流调节主要与

A.交感神经支配有关

B.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自身节律性舒缩有关

C.局部体液因素有关

D.全身体液因素有关

E.微动脉的舒缩有关

21、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为

A.聚集的大片细胞的死亡

B.是不耗能的被动过程

C.细胞膜及各细胞器膜不完整

D.可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

E.形成凋亡小体

22、关于细胞凋亡,描述不正确的是

A.凋亡时溶酶体相对完整

B.无基因调控

C.与维持内环境稳定相关

D.参与体内细胞数量的调节

E.与肿瘤的发生相关

23、每个葡萄糖分子经过三羧酸循环实现有氧氧化,并产生

A.18个ATP

B.28个ATP

C.38个ATP

D.48个ATP

E.58个ATP

24、应激状态下,葡萄糖直接氧化的最大速率由

A.2~3rag/(kg·min)下降至1~2mg//(kg·min)

B.3~4rag/(kg·min)下降至2~3mg//(kg·min)

C.4~5rag/(kg·min)下降至3~4mg//(kg·min)

D.5~6mg/(kg·min)下降至4~5mg//(kg·min)

E.6~7mg/(kg·min)下降至5~6mg//(kg·min)

25、在三羧酸循环中,经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的高能化合物是

A.ATP

B.GTP

C.UTP

D.CTP

E.TTP

26、酮体包括

A.草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B.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酸

C.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D.乙酰辅酶A,γ-羟丁酸,丙酮

E.草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酸

27、脂肪最大氧化率可达

A.1.2~1.7mg/(kg·min)

B.2.2~2.7mg/(kg·min)

C.3.2~3.7mg/(kg·min)

D.4.2~4.7mg/(kg·min)

E.5.2~5.7mg/(kg·min)

28、青霉素所致的过敏反应为

A.I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以上都不是

29、下列与I型超敏反应无关的物质是

A.补体

B.组胺

C.激肽

D.白三烯

E.前列腺素

30、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后患者可能出现休克、发热、蛋白尿、血尿、淋巴结肿大等,原因可能是

A.工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I型或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Ⅲ型超敏反应

31、在机体体液平衡的调节中,维持正常渗透压主要是通过什么作用来调节

A.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B.肾脏的调节作用

C.神经一内分泌系统

D.肺的呼出作用

E.血液的缓冲系统

32、关于发病机制的重要调节激素,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可导致尿钠排泄增多、水潴留和血钠降低等

B.阿片样肽可增强催乳素和生长激素、的释放,而抑制促甲状腺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

C.心房利尿钠肽具有较强的利钠和利尿作用,可降低循环容量

D.前列腺素主要参与血管活性调节和凝血机制

E.血管活性肠肽可舒张血管、增加心脏和脑血流,提高外周血管阻力

33、关于失水,描述不正确的是

A.高渗性失水:

失水多于失钠

B.低渗性失水:

失钠多于失水

C.等渗性失水:

消化道丢失、皮肤丢失

D.高渗性失水:

水摄入不足、水丢失过多

E.低渗性失水:

失水时补充水不足、肾丢失

34、高渗性失水补液首选

A.O.9%氯化钠溶液

B.等渗盐水和氯化钾

C.5%葡萄糖溶液

D.5%葡萄糖盐水

E.复方氯化钠溶液

35、关于等渗性失水的补液原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先给含钠液体

B.可给高渗氯化钠溶液

C.可给平衡盐溶液

D.可给等渗氯化钠溶液

E.必须先补足血容量

36、等渗性失水大量输注等渗盐水,会出现

A.高钾血症

B.低钾性碱中毒

C.低氯性碱中毒

D.高氯性酸中毒

E.低钠血症

37、关于输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围手术期,血小板计数>100×10

/L时,血小板生成减少的患者无需预防性输注血小板,<50×10

/L时则需输注

B.外科急性大量失血,总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时可以考虑输注全血

C.术中患者出现失血的首要处理不是要立即恢复血红蛋白浓度

D.血浆输注不建议使用于提高血容量、提高血浆蛋白浓度和营养支持、免疫缺陷状态的治疗等

E.尿毒症、高钾血症及酸中毒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时可以考虑输注全血

38、下列溶液中不是血浆增量剂的有

A.6%右旋糖酐等渗盐溶液

B.中分子右旋糖酐

C.羟乙基淀粉

D.林格液

E.明胶代血浆

39、多次输注血小板可出现

A.胆固醇增高

B.白细胞增高

C.清蛋白增高

D.淋巴细胞增高

E.抗血小板抗体增高

40、关于输血并发症,描述不正确的是

A.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在输血24小时内

B.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症状发生于输注红细胞30分钟至2小时,但体温升高通常在间断输注后延长2~12小时

C.过敏反应很少发生,在IgA缺乏的患者中更常见

D.输血后紫癜通常在输全血或血小板后发生,绝大多数为男性

E.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主要临床表现是在输血6小时内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双肺水肿、发热、低氧血症和低血压

41、一卵巢癌患者,输血20ml后,疑发生输血反应,首要的处理是

A.减慢输血速度

B.静推糖皮质激素

C.终止输血

D.肌注异丙嗪

E.吸氧

42、一脾破裂患者,术中输血20ml后,突然出现血压急剧下降,手术切口大量渗血,酱油色尿,应考虑

A.过敏反应

B.发热反应

C.细菌污染反应

D.溶血反应

E.血液凝集反应

43、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A.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屏障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B.抗体与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

C.体液免疫主要针对胞外寄生菌的感染

D.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

E.抗毒素的中和作用主要针对外毒素感染

44、关于宿主的免疫性的叙述,哪一项是丕正确的

A.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较广,应答迅速,但无特异性,个体出生时不存在

B.屏障结构:

包括皮肤和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

C.正常组织和体液中存在补体、溶菌酶、防御素等多种抗菌物质,常配合其他杀菌因素而发挥作用

D.细胞免疫的相应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CD4

Thl细胞。

在抗感染免疫,尤其是抗细胞内寄生菌、病毒和真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E.抗体通过抑制致病菌黏附、调理吞噬作用,中和外毒素、抗体和补体的联合溶菌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而发挥抗感染效应

45、关于医院获得性感染,描述不正确的是

A.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人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B.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C.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全身性感染迁徙灶)

D.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E.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46、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

A.H抗原

B.肽聚糖

C.O抗原

D.荚膜多糖

E.脂多糖

47、内毒素的毒性成分主要是

A.特异性多糖

B.脂多糖

C.核心多糖

D.脂质A

E.脂蛋白

48、关于内毒素的毒性效应,描述不正确的是

A.微循环障碍

B.发热

C.休克

D.DIC

E.红细胞反应

49、关于内毒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毒性较外毒素为强

C.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有中和作用

D.性质稳定,耐热

E.不能被甲醛脱毒而成为类毒素

50、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主要成分为可溶性蛋白质

C.耐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

D.经甲醛处理可制备成类毒素

E.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51、关于外毒素的特点,正确的是

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可制备成类毒素

C.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

D.化学组成是脂多糖

E.耐热

52、关于抗毒素叙述,正确的是

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

B.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D.可中和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

E.B+C均正确

53、类毒素是

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B.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D.细菌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

54、下述细菌中可引起菌血症的是

A.破伤风梭菌

B.伤寒沙门菌

C.白喉棒状杆菌

D.肉毒梭菌

E.霍乱弧菌

55、关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

B.个体出生时就存在,应答迅速

C.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

D.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E.对入侵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

56、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

A.补体

B.溶菌酶

C.抗生素

D.乙型溶素

E.白细胞素

57、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有

A.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改变

B.正常菌群的遗传性状改变

C.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

D.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E.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亢进

58、关于正常菌群,描述正确的是

A.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正常菌群对宿主无害

B.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产生大量的碱性物质,能拮抗肠道细菌感染

C.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为需氧菌,少数为厌氧菌

D.正常菌群主要是革兰阴性菌

E.正常菌群寄居于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黏膜

59、正常菌群的有益作用不包括

A.生物拮抗

B.营养作用

C.免疫作用

D.抗衰老作用

E.抗过敏作用

60、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A.破伤风痉挛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白喉外毒素

D.肉毒毒素

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61、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

A.伤寒沙门菌

B.霍乱弧菌

C.破伤风杆菌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脑膜炎奈氏菌

62、不会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破伤风杆菌

C.肉毒梭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肠炎沙门菌

63、致病力与凝固酶有关的是

A.肺炎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克雷伯杆菌

D.衣原体

E.病毒'

64、内源性医院内肺部感染致病菌的最主要来源是

A.胃肠道和口咽部定植菌

B.皮肤定植菌

C.胆道定植菌

D.会阴部定植菌

E.体癣等皮肤真菌

65、关于真菌的结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核等

B.细胞壁主要由蛋白质(75%)与多糖(25%)组成

C.多糖主要为几丁质的微原纤维,缺乏肽聚糖,故真菌不受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的作用

D.真菌的细胞膜含固醇

E.真菌按形态和结构可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

66、关于各种常见致病真菌的特点,描述丕正确的是

A.酵母型和类酵母型真菌在组织及培养基中均为芽生孢子,一般无菌丝

B.丝状霉菌型真菌:

组织及培养基中均呈菌丝型生长

C.曲菌属菌丝体由具横膈的菌丝组成,由菌丝生出分子孢子梗,在梗基顶部形成分生孢子

D.念珠菌在直接镜检下可见圆形或卵圆形芽生孢子、菌丝和假菌丝

E.隐球菌在墨汁染色下直接镜检示菌体呈球形,直径15~20μm,菌体周围有宽厚的荚膜

67、关于真菌致病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临床上最常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FD的致病菌为隐球菌属、念珠菌属和曲菌属

B.ICU患者IFI的致病菌可分为致病性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以条件致病性真菌占多数

C.念珠菌属只引起深部真菌感染,包括呼吸道、肠道、泌尿道、全身性感染、心内膜炎等

D.隐球菌属仅新生隐球菌可引起人类真菌感染,主要引起呼吸道与脑及脑膜感染,也可侵犯皮肤和骨关节等

E.可引起人类曲菌属感染的主要为烟曲霉、黄曲霉及黑曲霉等

68、新生隐球菌的致病物质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荚膜多糖

D.真菌毒素

E.毒素

69、关于真菌机会性感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由致病性强的外源性真菌引起

B.主要由存在于自然界的新生隐球菌引起

C.主要由寄生于宿主体内的正常真菌微生物群引起

D.主要由真菌毒素所致

E.主要由超敏反应所致

70、黄曲霉毒素与哪种肿瘤关系最密切

A.原发性肺癌

B.食管癌

C.原发性肝癌

D.肉瘤

E.胶质神经瘤

71、关于抗菌药物分类,正确的是

A.大环内酯类:

快速杀菌剂

B.β-内酰胺类:

繁殖期杀菌剂

C.氟喹诺酮类:

快速抑菌剂

D.氨基糖苷类:

静止期抑菌剂

E.磺胺类:

快速抑菌剂

72、下列有关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B.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使药物在作用于菌体前即被破坏或失效

C.改变细菌细胞外膜通透性

D.影响被动流出系统

E.细菌生物被膜耐药屏障

73、下列有关细菌耐药的基本机制,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细菌对于生物药物作用的耐受性或对抗性

B.固有耐药性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的,代代相传,不会改变

C.获得耐药性是由于细菌与抗菌药物接触后由质粒介导,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菌药物杀灭

D.多重耐药性是指细菌对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菌药物产生的耐药性

E.交叉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某一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作用机制相似的抗菌药物也产生耐药性

74、以下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药物是

A.阿奇霉素

B.阿米卡星

C.利奈唑烷

D.哌拉西林

E.氧氟沙星

75、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获得性耐药的主要机制是

A.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B.细菌产生氨基糖苷钝化酶

C.主动排外

D.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

E.DNA螺旋酶的改变

76、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是

A.产生氨基糖苷钝化酶

B.产生DNA螺旋酶

C.孔蛋白缺如

D.具有外膜药物泵出蛋白

E.产生β-内酰胺酶

77、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菌株、主要病原菌是

A.弗劳地枸橼酸菌、铜绿假单胞菌

B.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

C.阴沟肠杆菌、黏质沙雷菌

D.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

E.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78、关于药效动力学的参数,描述不正确的是

A.MIC是指在体外培养18~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致病菌生长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

B.MBC是指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或使细菌数量减少99.9%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

C.AUC可以估计进入体循环的药量

D.Cmax是指给药后达到的血浆药物浓度的峰值,表明药物的吸收速度大于消除速度

E.PAE是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清除后,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79、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浆蛋白结合率

B.吸收速度

C.消除速度

D.作用强弱

E.起效快慢

80、生物利用度是指

A.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B.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

C.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

D.给药24小时内的AUC与MIC比值

E.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的体液容积

81、为了很快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可采取的给药方法是

A.药物恒速静脉滴注

B.一个半衰期口服给药一次时,首剂加倍

C.一个半衰期口服给药一次时,首剂用1.44倍的剂量

D.每五个半衰期给药一次

E.每五个半衰期增加给药一次

82、药物的ED50值越小,则其

A.毒性越大

B.作用越强

C.安全性越大

D.治疗指数越高

E.以上均不是

83、LD50是指

A.能使群体中有半数个体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

B.能使群体中有50个个体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

C.能使群体中有一半个体死亡的剂量

D.能使群体中有一半以上个体死亡的剂量

E.以上说法均不对

84、细菌和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清除后,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称

A.时间依赖性

B.抗菌后效应

C.停药反应

D.浓度依赖性

E.副作用

85、有首关消除作用的给药途径是

A.舌下给药

B.直肠给药

C.喷雾给药

D.静脉给药

E.口服给药

86、药物的何种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的大小无关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继发反应

D.变态反应

E.特异质反应

87、一名六岁儿童,现被诊断为脑膜炎,治疗选用青霉素的原因是

A.易通过血脑屏障

B.青霉素副作用少

C.青霉素属于水溶性药物

D.青霉素是大分子

E.青霉素属于解离性药物

88、某患者因心律失常,长期使用普萘洛尔治疗,其停药时要缓慢停药的原因是

A.快速停药可发生停跳反应

B.快速停药可发生过敏反应

C.快速停药可发生毒性反应

D.药物的副作用

E.药物的不良反应

89、关于循环功能衰竭按血流动力学的病因分类,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低血容量性

B.心源性

C.过敏性

D.分布性

E.梗阻性

90、关于心脏收缩功能的决定因素,描述丕正确的是

A.心肌收缩力

B.心率

C.回心血量

D.后负荷

E.心房心室腔大小

91、以下不属于反映心肌收缩力的指标是

A.EF%

B.dV/dt

C.dP/dt

D.dD/dt

E.AP/Rvr

92、下列哪项不是体循环淤血的症状或体征

A.双下肢水肿

B.食欲减退

C.肝大

D.呼吸困难

E.无尿

93、关于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吸入氧浓度降低

B.肺泡通气量下降

C.弥散功能障碍

D.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E.左向右分流

94、造成阻塞性通气障碍的原因是

A.呼吸肌活动障碍

B.胸廓顺应性降低

C.肺顺应性降低

D.气道阻力增加

E.弥散障碍

95、每分通气量和每分肺泡通气量之差等于

A.肺活量×呼吸频率

B.潮气量×呼吸频率

C.残气量×呼吸频率

D.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E.功能残气量×呼吸频率

96、关于Ⅱ型呼吸衰竭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5mmHg

B.动脉血氧分压〈50mmHg

C.主要是通气不足

D.有效肺泡通气量增加

E.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97、造影剂造成急性肾功能障碍,主要病变部位在

A.肾小球

B.肾小管

C.肾间质

D.肾血管

E.肾上腺

98、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以下哪种实验室检查最常用

A.菊粉清除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