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策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23415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策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策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策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策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策略.docx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策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策略.docx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策略

  李如丘

  新教材的使用拓宽了我们数学教师的教学视野,为我们有效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提供了载体。

其中主题图的运用可谓一大创新,其生动活泼的情境内容为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熟悉的情境进行数学探究,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随着电教设备的普及,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老师没有好好理解主题图。

基本不用书中的主题图,即使使用主题图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因此,我们对教学活动中主题图运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重新分析挖掘主题图在新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功能价值,同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创造性地使用主题图,使其真正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思路与方法。

一、背景

主题图的意图主要在于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科书.数学》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明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那一幅幅有着丰富情景的主题图更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主题图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有丰富的内涵。

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低年级的数学书,基本是以图为主。

其原因:

一是学生识字量不多,可以用图片代替文字;二是图画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用图更能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因此教师若能好好利用主题图,我们的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二、困惑

然而,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好好理解主题图的真谛,使用主题图的过程中只在导入创设情境时用一下,缺乏有效开发与深加工,有的老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主题图的内涵。

也就是说,基于以上认识,就如何有效利用主题图,展开了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三、主题图的种类、功能及利用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材中都编入了许多图文并茂,色彩明丽,有着丰富情景的主题图。

 这些“主题图”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出现在单元前的主题图,这类主题图容量大、涵盖面广,有时蕴含了整个单元知识的内容;第二类主题图则是某个知识点的主题图,这类主题图的容量不是很大,往往呈现了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重点突出,主题明确。

主题图主要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

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透过美丽的画面,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新教材主题图的“内在魅力”,其实质性的内涵远远超过了它“美丽的外表”。

1、依据主题图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

数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学时可依据主题图充分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将地方资源、校本资源合理整合,以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例如人教版第三册38页“角的初步认识”,主题图展现的是学校的一角,这是学生非常熟习的环境,学生可以尽情的从图中找到角。

此图概括了多种角及角的表示,我们可以在学习前,让学生通过预习,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角、寻找角。

预习时没有找完不要紧,我们学习完“角的初步认识”后,再让学生回到主题图找角。

一、可以检查学生对角的认识。

二、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

再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和9的认识这个内容的主题图,这幅图包含了很多内容,首先是我们身边的事,都是学生熟习的事物,学生从图中学习认识数字;从图中牌子上的标语,还可以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从场景来看,还可以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相互帮助等。

2、依据主题图创设学生学习数学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新教材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主要精神,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取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

首先我们从图片的内容来看,是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其次,可以根据图片的内容编出本节课的数学问题;学生通过图片的直观性,还能学会不同的算法,也展示了不同的算理。

在教学中,根据主题图提供的素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把数学内容与游戏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乘加乘减”。

下一个主题图就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图意,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具体、直观地引导学生思维,明丽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再如小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的教学中,可以说就是生活中的情境再现,学生感兴趣,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依据主题图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

教材主题图中编者有意识地设计了许多相关的数学知识,等着学生去探索、发现、研究。

于是,观察图,读图就成了学生经常进行的活动,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让每个学生独立去读图,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解题方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数学知识。

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一),教学时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复现主题图,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来了解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同一物体,样子是不一样的。

还可以让学生明白一个哲理:

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从上一个练习中,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可以让学生发挥想像,说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圆柱体、球体会是什么样的?

让学生去猜想,再实际操作,印证猜想。

4、依据主题图创造学生合作交流的时机

合作、交流学习是我们数学教学中常常用到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不再被简单地当做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而成为了学生探索与交流数学、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教材的主题图多处呈现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如引导探索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可能性”单元,教材主题图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等。

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充分讨论、试验,然后再全班交流。

在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5、结合主题图渗透思想教育

主题图教学不单纯是给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创设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结合图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一特点。

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学文化知识,更要让学生从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教学中以文本为载体,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渗透《野生动物保护法》《水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如下图:

这个练习位于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21页,我们通过图片,感知水土流失,从而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思想教育。

虽说数学是数字游戏的载体,可用好了,也是思想教育的载体。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5页的主题图,虽说是认识6--10以及6--10的加减法,可从图中我们可以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

虽说数学是数字游戏的载体,可用好了,也是思想教育的载体。

虽说数学是数字游戏的载体,可用好了,也是思想教育的载体。

这幅图,我们可以深挖其内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新教材主题图的使用拓宽了我们的教学视野,为我们有效落实课标理念提供了载体。

它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具有灵活性,开放性,易接受等特点。

图画的风格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儿童情趣,便于学生观察,也便于教师利用图中景物与学生交流,学生能从中受到教育。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中“主题图”这一特色,理解其意义和它的价值所在,让“主题图”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