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41338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x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x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

专题13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

一、文言文阅读(共10题;共147分)

1.(15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小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贾诩①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

张绣在南阳,遣人迎诩。

诩遂往。

太祖②比③征之④,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

诩谓绣曰:

“不可追也,追必败。

”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

诩谓绣曰:

“促⑤更追之,更战必胜。

”绣谢曰:

“不用公言,以至于此。

今已败,奈何复追?

”诩曰:

“兵势有变,亟⑥往必利。

”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问诩曰:

“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

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

”诩曰:

“此易知耳。

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

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

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绣乃服。

(选自《三国志·贾诩论战》)

【注释】①贾诩:

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

后投靠曹操。

②太祖:

指曹操。

③比:

连续。

④之:

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

⑤促:

赶快。

⑥亟(jí):

赶紧。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公将驰之                                ②而公曰必克                        

③悉如公言                               ④非曹公敌也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绣谢曰:

“不用公言,以至于此。

今已败,奈何复追?

(3)

【甲】【乙】两文中的战争的胜利和鲁庄公、张绣也有一定关系,请问鲁庄公、张绣对战争的胜利究竟做出了什么贡献?

(4)

【甲】【乙】两段文字在详略安排上有何相同点?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

2.(12分)(2017八上·普陀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

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1)题目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的意思是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3)第②段作者指出过目成诵的弊端是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并提出________的观点,孔子和苏轼的事例也证明了这一观点。

3.(20分)(2016·河源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理解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主人日再食

________

②腰白玉之环

________

③皆被绮绣

________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4.(19分)(2016·龙湖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

习之中人④甚矣哉!

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①养晦堂:

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

渐渐扩展。

③踬:

跌绊。

④习之中人:

习惯在人的身上一旦养成。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日/吾日三省吾身    

B.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卒中往往语    

C.顾而笑曰/顾野有麦场    

D.至使久而即乎其故/既可,公问其故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3)

用原文回答: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深刻的道理?

请谈谈你的理解。

5.(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君子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②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①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

“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③华峤《谱叙》曰:

“歆为下郢令,汉室方乱,乃与同志士郑太等六七人避世。

自武关出,道遇一丈夫独行,愿得与俱。

皆哀许之,歆独曰:

“不可。

今在危险中,祸福患害,义犹一也。

今无故收之,不知其义。

若有进退,可中弃乎?

”众不忍,卒与俱行。

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

歆乃曰:

“已与俱矣,弃之不义。

”卒共还,出之而后别。

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

“吾事毕矣。

”南乡②拜而死。

其衣带中有赞③曰: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⑤世以此定人之优劣。

【注】①胡贼:

古代对北方匈奴人的蔑称。

②乡:

通“向”。

③赞:

古代文体名称。

(1)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共两处)。

岂荀巨伯所行邪。

(2)

请写出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值胡贼攻郡()                ②远来相视 ()       ③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④皆哀许之()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

(4)

阅读第②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

(5)

阅读全文,简要概述世人“定人之优劣”的标准,并结合文中某一个人物作简要分析。

6.(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先主(刘备)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

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

“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叔父子敬谓曰:

“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

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

元起妻曰:

“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

”起曰:

“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而瓒深与先主相友。

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

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

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

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选自《三国志》卷三十二)

(1)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每句标一处。

①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   

②喜怒不形于色

(2)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或谓当出贵人________                            ②先主以兄事之________ 

③顾自见其耳 ________                              ④见而异之 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①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

②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4)

少年时代的刘备是怎样的人?

请你简要概括。

7.(12分)(2017九上·老河口期中)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①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

“齐之临淄②三百闾,张袂③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王曰:

“然则何为使子?

”晏子对曰:

“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选自《晏子使楚》)

【注】①傧者:

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②临淄:

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③袂:

就是衣裳的袖子。

(1)下面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C.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D.不肖者/使/不肖主    

(2)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________

②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_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4)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甲文唐雎以“________”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乙文晏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词语回应楚王“齐无人耶”的嘲讽。

(用原文答)

(5)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请简要谈谈二者方式的不同点。

8.(16分)                                                                                           张孝基仁爱

许昌1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

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后,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

“汝能灌园乎?

”答曰:

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

”孝基使灌园。

其子能自力,颇驯谨2,无他过。

孝基知其能自新,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

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下文“同里”也是地名。

②驯谨:

顺从而谨慎。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尽以家财付孝基(________ )          ②孝基博使灌园( ________ )

(2)

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得到灌园来获得食物,就很幸福了!

    

B.如果能够灌园来获得饮食,就很幸福了!

    

C.如果能够灌园来获得食物,就很幸运了!

    

D.如果得到灌园来获得饮食,就很幸运了!

    

(3)

文中“其子丐于途”的原因是________ 

(4)

从文中看,张孝基的仁爱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 

9.(12分)(2017七上·鄂州期中)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进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节选)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

“或(有人)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同“旋”,转身)走。

……

《李生论善学》节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含义。

①不亦说乎?

________

②王生好学而不得法________

③博学而笃志________

④王生益愠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何以谓之善学也。

(3)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处标一处)

①学而不思则罔 ②盖学贵善思

(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

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

(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10.(15分)(2019·德州)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慧庆寺玉兰记

戴名世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

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

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

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

然非朱先生①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

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

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②者之可久也。

花虽微,而物理③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①朱先生:

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

②幽潜:

指幽居避世。

③物理:

事物盛衰的道理。

(1)下列与“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3)翻译下面句子。

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4)文中写两处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共10题;共147分)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