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机岛支模架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302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机岛支模架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汽机岛支模架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汽机岛支模架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汽机岛支模架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汽机岛支模架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汽机岛支模架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汽机岛支模架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汽机岛支模架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汽机岛支模架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汽机岛支模架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汽机岛支模架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汽机岛支模架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汽机岛支模架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汽机岛支模架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汽机岛支模架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汽机岛支模架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汽机岛支模架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汽机岛支模架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汽机岛支模架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机岛支模架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汽机岛支模架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机岛支模架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机岛支模架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JGJ162-2008)

6、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8、建质[2009]87号文件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3、施工计划

1、材料计划

计划投入Ø

48*3.25:

6000米;

对接扣件:

800个;

直角扣件:

3000个;

旋转扣件:

400个,丝杠:

780个。

2、劳动力计划

搭设过程中设专职安全员1名,专门负责架子搭设过程中的日常安全

检查,计划投入架子工5人,负责支模架搭设工作。

3、进度计划

余热汽机岛7.986m层混凝土板计划予2015年3月30日开始,计划予2015年4月11浇筑混凝土,予2015年4月30模板拆除完毕。

四、施工工艺技术

1、技术参数

柱模板采用12mm的镜面板和80×

100mm方木配制,木方沿柱高竖向设置,其水平间距不大于200mm,柱箍沿柱高400~500mm设一道,加固前竖向沿柱高先采用钢管与架体连接不少于3道,小吊垂直稳固后用钢管作为柱箍进行加密加固,柱箍的长度为柱截面边长加200mm,两端钻φ16孔,采用φ14对拉螺栓拧紧。

梁、板采用12mm镜面板,背楞采用60×

80mm方木,采用侧模包底模,顶板模压梁侧模,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撑架的施工方法,立杆纵、横间距均为500mm,水平杆间距为1000mm,大梁底模下部加设顶撑,间距为1m,下部设扫地杆。

2、工艺流程

搭设满堂架→墙模板定位、垂直度调整→模板加固→验收→搭设和调平梁底模杆→按标高铺设梁底模板→拉线找直→绑扎梁钢筋→安装垫块→安梁两侧模板→调整模板→安装顶板模板→验收→绑扎顶板钢筋→浇筑砼。

3、支模架搭设构造要求

(1)扫地杆:

在距离底座200mm处设置扫地杆,用直角扣件连接予就近的立杆上。

(2)立杆

a)立杆采用对接扣件,垂直度偏差不大于H/400mm。

b)立杆接头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上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的高度方向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节点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3)水平杆

a)立杆之间按照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个方向足够的刚度。

b)水平杆采用对接扣件进行连接,两根相邻横杆的接头不能在同一跨内,不同跨的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上应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

(4)剪刀撑

a)竖向剪刀撑:

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设竖向剪刀撑,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4~6m设置一道。

b)水平剪刀撑:

沿架体高度每隔10m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确保架体在纵横方向的刚度和稳定性。

c)剪刀撑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距边缘不应小于100mm。

d)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水平横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的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e)竖向剪刀撑与地坪的水平夹角宜在45°

~60°

之间,并由底部连续设置。

(5)顶托:

梁下支撑立杆采用顶托承重,U型支托与梁背楞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杆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保证上下同心。

4、质量要求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验收规范进行验收,其中允许偏差如下表:

序号

项目

一般质量要求

1

构架尺寸(立杆纵距、横距、步距)误差

±

20mm

2

立杆的垂直偏差

架高

≤25m

50mm

>25m

100mm

3

纵向水平杆的水平偏差

4

横向水平杆的水平偏差

10mm

5

节点处相交杆件的轴线距节点中心距离

≤150mm

6

相邻立杆接头位置

相互错开,设在不同的步距内,相邻接头的高度差应>500mm

7

上下相邻纵向水平杆接头位置

相互错开,设在不同的立杆纵距内,相邻接头的水平距离应>500mm,接头距立杆应小于立杆纵距的1/3

8

1、搭接部位应跨过与其相接的纵向水平杆或立杆,并与其连接(绑扎)固定

2、搭接长度和连接要求应符合以下要求:

类别

杆别

搭接长度

连接要求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立杆

>1m

连接扣件数量依承载要求确定,且不少于2个

纵向水平杆

不少于2个连接扣件

9

拧紧扣件螺栓,其拧紧力矩应不小于40N.m,且不大于65N.m

其它脚手架

按相应的连接要求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组织保证

安全组织机构图

2、技术措施

(1)支模架搭设安全技术措施:

1)支模架搭设前,必须及时对施工班组进行方案交底及安全技术交底。

2)支模架搭设材料必须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支模架搭设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并做好各工序间的交接。

4)搭设过程中栋号长、安全员坚持每天巡查,保证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搭设。

(2)模板拆除技术措施

1)模板拆除应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拆除前需对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应严格遵循模板拆除的技术要点。

2)拆除时应按照顺序逐块进行拆除,模板拆除应遵循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拆除时应设临时支撑,确保安全。

3)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进行操作。

4)高处拆除作业时,应有专人指挥,并在地面上设置围栏或者拉警示线,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5)已拆除的模板、钢管、扣件应及时运走或妥善堆放。

6)墙柱砼强度达到1.2Mpa,保证其表面不沾模,不掉角方可拆除,梁板模板拆除参考每层顶板混凝土同条件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跨度均在2m以下,强度达到50%即可拆除,跨度大于8m的顶板当梁及悬臂构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强度后方可拆除外,其余顶板、梁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强度后方可拆除。

(3)混凝土浇筑技术措施

1)混凝土浇筑前,项目部应通知监理单位对支模架进行检查、验收,同意并签署混凝土浇筑申请令,方可浇筑。

2)混凝土浇筑前,由项目部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楼层平面应分层对称浇筑,梁应由中部想两边扩散的方式进行浇筑,避免堆载过大的现象发生。

4)混凝土浇筑前在钢管支架下部挂通线并在相应位置做标示,混凝土浇筑时,派人观察架体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3、应急预案

(1)危险源辨识

根据高大模板分项工程的特点,现场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有:

坍塌、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等。

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有:

存在的危险源

可能发生的事故

作业人员无佩戴安全帽,随意抛、扔工具、材料

垂直运输材料的吊具的材质和安全措施不符合要求

物体打击

高处作业人员无系安全带

楼层无临边防护

高处坠落

模板支撑系统搭设不符合规范和相关要求

模板局部位置堆料过高、过重

坍塌

现场电缆、电线老化

木工机械无保护接零系统、漏电保护器不起作用

施工用电拉设随意、混乱

触电

木工机械设备无防护罩或机械零件部位破损

木工操作人员不按操作规程作业

机械伤害

电焊等作业无防火措施,无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和设施

火灾

(2)应急领导机构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崔俊良

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

马亭风

应急领导小组急救员:

胡乔齐

应急领导小组组员:

陈明、林玮涛、常凯、孙小虎、姚鹏、张伟

(3)事故应急程序

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必须以最快捷的方法立即将发生事故的情况报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组长组织伤者的抢救,现场人员的疏散、警戒及现场保护工作,急救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伤者进行必要的医疗处理,在伤情许可的情况下,组织人员搬运伤员至安全场所,并根据伤情,由组长决定是否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者龙钢医院急救电话:

,并在事故发生后2小时内由组长上报公司安技部。

事故发生后,一方面组织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另一方面要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的扩大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录像、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证物。

附件:

应急成员电话号码

部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组长

副组长

急救员

组员

陈明

林玮涛

常凯

孙小虎

姚鹏

张伟

4、监控检测

设置安全员一名,专门负责架子搭设和使用阶段的检查、检测工作,架子搭设时应按下列阶段进行质量检查、检测,发现问题应及时校正,校正后重新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1)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

2)操作层施加荷载前;

3)达到设计高度后。

六、模板计算

1.脚手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

0.5;

纵距(m):

步距(m):

1.5;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

0.1;

脚手架搭设高度(m):

7.1;

采用的钢管(mm):

Φ48×

3.25;

扣件连接方式:

双扣件,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

0.8;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

方木支撑;

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

0.35;

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

25;

楼板浇筑厚度(m):

1.4;

倾倒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

2;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

1;

3.木方参数

木方弹性模量E(N/mm2):

9500;

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13;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

1.3;

木方的间隔距离(mm):

3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

80;

木方的截面高度(mm):

100;

图2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二、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简支梁计算,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8×

10×

10/6=133.33cm3;

I=8×

10/12=666.67cm4;

方木楞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25×

0.3×

1.4=10.5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0.35×

0.3=0.105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p1=(1.+2)×

0.5×

0.3=0.45kN;

2.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q=1.2×

(10.5+0.105)=12.726kN/m;

集中荷载p=1.4×

0.45=0.63kN;

最大弯距M=Pl/4+ql2/8=0.63×

0.5/4+12.726×

0.5002/8=0.476kN.m;

最大支座力N=P/2+ql/2=0.63/2+12.726×

0.5/2=3.497kN;

截面应力σ=M/w=0.476×

106/133.333×

103=3.573N/mm2;

方木的计算强度为3.573小13.0N/mm2,满足要求!

3.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ql/2+P/2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3Q/2bh<

[T]

其中最大剪力:

Q=0.5×

12.726/2+0.63/2=3.497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

3496.5/(2×

80×

100)=0.656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3N/mm2;

方木的抗剪强度为0.656小于1.3,满足要求!

4.挠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q=q1+q2=10.5+0.105=10.605kN/m;

集中荷载p=0.45kN;

最大变形V=5×

10.605×

500.0004/(384×

9500×

6666666.67)+450×

500.0003/(48×

6666666.67)=0.155mm;

方木的最大挠度0.155小于500/250,满足要求!

三、木方支撑钢管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12.726×

0.5+0.63=6.993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kN.m)

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Mmax=0.604kN.m;

最大变形Vmax=0.328mm;

最大支座力Qmax=12.399kN;

截面应力σ=0.604×

106/4790=126.176N/mm2;

支撑钢管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00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500.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本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8kN。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R=12.399kN;

R<

12.80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五、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0.129×

7.1=0.917kN;

(2)模板的自重(kN):

NG2=0.35×

0.5=0.088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25×

1.4×

0.5=8.75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NG=NG1+NG2+NG3=9.754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NQ=(1+2)×

0.5=0.75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1.2NG+1.4NQ=12.755kN;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12.755kN;

σ----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o/i查表得到;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1.59cm;

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

A=4.57cm2;

W----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

W=4.79cm3;

σ--------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N/mm2);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N/mm2;

Lo----计算长度(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由公式

(1)或

(2)计算

lo=k1uh

(1)

lo=(h+2a)

(2)

k1----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u----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

u=1.7;

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

a=0.1m;

公式

(1)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Lo=k1uh=1.155×

1.7×

1.5=2.945m;

Lo/i=2945.25/15.9=185;

由长细比Lo/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0.209;

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

σ=12754.932/0.209×

457)=133.541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σ=133.541N/mm2小于[f]=205满足要求!

公式

(2)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Lo=h+2a=1.5+0.1×

2=1.7m;

Lo/i=1700/15.9=107;

由长细比Lo/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0.537;

σ=12754.932/(0.537×

457)=51.974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σ=51.974N/mm2小于[f]=205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o=k1k2(h+2a)(3)

k1--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243;

k2--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1.7按照表2取值1.011;

公式(3)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Lo=k1k2(h+2a)=1.243×

1.011×

(1.5+0.1×

2)=2.136m;

Lo/i=2136.344/15.9=134;

由长细比Lo/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0.376;

σ=12754.932/0.376×

457)=74.229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σ=74.229N/mm2小于[f]=205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七、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p≤fg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g=fgk×

Kc=48kN/m2;

其中,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fgk=120kN/m2;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

kc=0.4;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N/A=141.72kN/m2;

其中,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基础底面面积(m2):

A=0.09m2。

p=141.722>

fg=48kN/m2。

所以地基承载力的计算不满足要求!

采取具体措施:

1、回填土内添加12碎石,其中碎石占全重的50%,并分层回填夯实,压实系数0.94,地基承载力可150kN/m2。

2、支模架底部满铺松木板,以达到增大基底受力面积。

3、施工方法上采用先浇筑8根950mm*950mm混凝土柱至梁底,然后施工梁板结构,混凝土柱作为上部梁、板结构的支撑,达到一定的卸荷作用,减少了钢管架压力。

经过以上措施后再次进行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Kc=60kN/m2;

其中,碎石土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fgk=150kN/m2;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N/A=51.02kN/m2;

A=0.25m2。

p=51.02<

fg=60kN/m2。

所以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