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6074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课时7我们的中华文化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

最新考纲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判断正误

1.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  )

(2014·新课标Ⅱ卷,19④)

2.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  )

(2013·安徽卷,9③)

3.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  )

(2012·广东卷,31①)

状元笔记

判断正误

1.× [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

2.× [地域可影响文化,但不能决定文化,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

3.×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

核心考点一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考点突破

[考点梳理]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汉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独特性)

①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

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②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

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重难突破]

 中华文化两大基本特征比较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角度

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上讲的

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讲的

侧重

侧重于历史悠久,相对于其他文明的衰落、消亡而言

侧重于丰富厚重,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关注

历程、动态、纵向

内涵、静态、横向

见证

汉字、史书典籍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都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因为源远流长,所以中华文化才有时间丰富和发展自己,才有可能博大精深;因为博大精深,所以中华文化才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命题探究

3年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预测

2014年没有考查

2013·新课标Ⅱ卷,19、安徽卷,9;

2012·天津卷,2、海南卷,17

主要以选择题形式,一是考查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区分与判断;二是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

如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民族性等。

命题角度一 区分判断中华文化的两个特征[预测题型:

选择题]

【典例1】(2013·安徽卷,9)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中国元素”(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解析 本题以我国的传统文化成就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文化发展的源泉等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故①错误;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故排除②。

这些“中国元素”极具传统特色,说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同时也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故③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应选D。

答案 D

 

     区分判断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方法

源远流长强调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强调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阔,具体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

 

 

【训练1】(经典高考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中华文化拥有五千年历史,是中国的一张王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说明①②正确。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③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因此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训练2】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等特点著称于世。

精美绝伦的青瓷艺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文化(  )

A.源远流长,绵延不绝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解析 青瓷艺术属于中国文化独特性的表现,故选B。

A、C、D三项不体现。

答案 B

命题角度二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预测题型:

选择题]

【典例2】(2013·新课标Ⅱ卷,1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

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该画“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魅力,“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说明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故①②正确。

将这幅图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说明了这幅画在台湾及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能说明③,排除;④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答案 A

【训练3】(2013·安徽卷,9)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

这体现了(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安徽不同区域出现的不同文化,说明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故①正确入选;安徽的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说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故②正确入选。

③④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答案 A

核心考点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考点突破

[考点梳理]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重难突破]

1.正确理解包容性

(1)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另外,包容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2)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

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善结合、融入、借鉴等。

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关系的几个注意点

(1)认为“中华文化由各少数民族文化整合而成”是错误的。

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保留着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整合”说法错误。

(2)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3)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不等于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

命题探究

3年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预测

2014·天津卷,10、山东卷,42;

2013·新课标Ⅰ卷,39、江苏卷,34、北京卷,41;

2012·海南卷,17

本考点在高考中,选择题和主观题均等。

命题时,围绕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含义和意义直接测试,对理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结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今后此知识点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

命题角度一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预测题型:

选择题、非选择题]

【典例3】(2014·天津卷,10)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

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

这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中华文化吸收印度佛教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故①正确;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故②错误;儒家文化在吸收佛教有益成果后获得了新的发展,这说明坚持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故③正确;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因此④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

【训练4】(2014·山东卷,42)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

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

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

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

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解析 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文化创新和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美丽中国》包含了新疆和云南、唐朝和现代、京剧和武术等中华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歌舞和戏剧的结合、中西方乐器的巧妙混搭等体现了文化的创新,学生结合材料对上述要点进行说明即可。

答案 ①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命题角度二 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预测题型:

选择题]

【典例4】(2012·海南卷,17)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

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

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

海南地理环境是黎族文化的一个影响因素,而非决定因素,③错误。

经济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错误。

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 A

【训练5】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横吹、鼓、腰鼓等,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表明(  )

A.中华各民族使用的乐器都是不同的

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

C.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做出了贡献

D.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

解析 审题时抓住“陆续传入内地”“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等,反映了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做出了贡献。

A项观点是不准确的;B、D两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 C

                   

热点一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海选共有3万所中学、1200万名初中学子参加,近4700多场初赛,层层遴选出180名选手进京参加2014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全国总决赛。

2014年10月4日晚,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经七轮角逐,13岁男孩陈柯羽击败场上的其他19名选手,成为年度冠军。

据此回答1~2题。

1.定位为“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央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此举是基于汉字(  )

①为书写中华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重要文明标志 ③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独特作用 ④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汉字的地位及作用。

①②分别从汉字的作用和地位角度说明了推出该节目的原因,均符合题意。

③指的是文学艺术,排除。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④排除。

答案 A

2.

现在90后人群,或者包括80后人群以及其他人,在QQ上或其他文字交流区大量使用自己编造的不规范汉字,这种趋势越来越普遍,甚至成为90后的一种认知标签。

汉字的不规范使用引起了社会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是对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 ②妨碍了语言文字的规范 ③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④会影响青少年的成长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解析 首先要对网络语言定性,“汉字的不规范使用引起了社会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排除①③。

答案 B

热点二 “舌尖上的中国”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

在全球,中华美食已经成为中国的名片。

“中华美食走出去”论坛2014年9月24日在成都举行。

许多外国友人正通过中华美食一窥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

据此回答3~4题。

3.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50多万年前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开始,中国人民就开始了饮食文化的演变历史。

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

A.博大精深B.源远流长C.民族性D.多样性

解析 “50多万年的历史”寓意源远流长。

答案 B

4.我国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

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

鲁、川、苏、粤、闽、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饮食文化(  )

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②风格独特、博大精深 ③传承创新,包容一切 ④兼收并蓄,底蕴厚重 ⑤不同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A.①②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④

解析 “漫长历史”寓意源远流长,“八大菜系”寓意风格独特、博大精深。

答案 A

                   

A级 基础强化

1.2014年陕师大推出两份通知书,一份电子打印版用来办各种手续,一份手写毛笔字版用于珍藏。

陕师大用毛笔写的通知书深受广大新生的欢迎和好评。

用毛笔手写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受欢迎表明(  )

①汉字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③传统的书法文化有独特的魅力 ④中华书法文化有薪火相传的基础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毛笔字受欢迎说明中国书法仍有独特的魅力,③当选;用毛笔手写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受欢迎同时还说明书法艺术为青年学生所喜爱,书法文化的传承具有群众基础,④当选。

①错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错误,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答案 B

2.(2015·甘肃兰州五校联考)为了落实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某市教育局决定,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要安排一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这一做法有利于青少年学生(  )

①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③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文化 ④在博采众长中提高文化修养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传承中华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入课堂有利于为学生营造感悟中华文化的氛围,也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③符合题意。

①与材料的主旨不符。

材料不涉及博采众长,排除④。

答案 D

河南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海内外“龙的传人”的故乡。

2014年4月2日,甲午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举行。

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7000余人参与了这一盛会。

回答3~6题。

3.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台湾岛内连续引发“河南热”“寻根热”;越来越多的台商在河南扎根发展,中原儿女和台湾同胞迎来了更加亲密接触的新时期。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原因是(  )

①台湾和大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③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④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D.①②③④

解析 题目问的是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排除④。

③不能成为材料现象的原因。

因此应选C项。

答案 C

4.有人说:

中华文化是在台湾人的骨子里,流在血液里,喝在水里,是DNA,能改变吗?

不能!

这说明(  )

A.台湾文化通过中华文化表现出来

B.台湾文化存在于中华文化之中

C.中华文化存在于台湾文化之中

D.中华文化可以分为台湾文化和大陆文化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存在于民族文化之中,并通过民族文化表现出来,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A、B、D三项表述错误,故选C。

答案 C

5.考古学家在台湾岛先后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及新石器时代的“大奋坑文化”“圆山文化”“卑南文化”的遗迹。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

A.源远流长B.博大精深

C.兼收并蓄D.区域特征

解析 材料主要表现了中华文化中“圆山文化”等文化的时代久远。

因此A最符合题意。

答案 A

6.台湾高山族饮食文化以福建闽南饮食文化为主,但又结合了祖国大陆各地的饮食文化特点,形成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

A.民族性B.相对稳定性

C.时代性D.包容性

解析 高山族饮食文化结合祖国大陆各地饮食文化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即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答案 D

7.(2015·福建厦门三校联考)《四库全书》系统地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的丛书。

其内容涵盖甚广,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医学、天文、地理、艺术、科技、农业、占卜等,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

其文化价值表现在(  )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从中能够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 ④从中能够看到历史和现实的所有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史书典籍的理解。

《四库全书》系统地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的丛书,其内容涵盖甚广,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①②说法正确。

史书典籍并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③说法错误。

我们透过史书典籍可以看到历史和现实中的文化,但并不能看到所有文化,④说法错误。

答案 A

8.中国珠算,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宋代已经开始应用,明代先后传到日本、朝鲜等地,近年在美洲也逐渐流行。

由于算盘不但是一种极简便的计算工具,而且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所以至今仍盛行不衰。

小小算盘折射出(  )

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很注重实际应用 ②科技与教育结合才具有强大生命力 ③民族文化具有包容性才能走向世界 ④中华民族具有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算盘是中国古代发明的计算工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①④符合题意。

②观点太绝对。

③说法错误。

答案 D

B级 能力提升

闽南人创造了闽南文化,闽南文化是生活在闽南地区的闽南人共同创造并一代一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

回答9~10题。

9.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闽南文化(  )

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②风格独特、博大精深 ③传承创新,包容一切 ④兼收并蓄,底蕴厚重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

“闽南文化是生活在闽南地区的闽南人共同创造并一代一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域文化”体现了①。

闽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体现了②。

③错在“包容一切”上,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A

10.追溯历史,闽南文化是中原汉民迁入闽南后,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而成的文化。

这体现了(  )

①地理环境决定了闽南文化的包容性 ②人口迁徙会促进不同文化间的融合 ③不同区域文化相互借鉴、相互交融 ④闽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特性完全相同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区域文化的理解。

闽南文化是中原汉民迁入闽南后,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而成的文化,②③说法正确。

①中“决定”说法错误。

闽南文化与中原文化具有不同的特性,④说法错误。

答案 D

11.“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销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南唐后主李煜的这首诗至今仍使很多人动容。

下列对古诗词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B.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C.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D.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解析 本题是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点艺术性体现的理解。

D项属于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认识,不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 D

12.2014年8月29日,台湾竞争力论坛发表的“国族认同”调查结果显示,在“具有共同血缘、语言历史文化”前提下,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分子”的台湾民众比例为87%。

这种民族认同(  )

①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 ②是推动两岸交流合作的精神纽带 ③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

④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作用。

大多数台湾同胞基于共同的血缘、语言历史文化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凝聚力,这种民族认同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精神纽带,故②④正确;①错误,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③错误,文化不是“政治基础”。

答案 D

13.央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暑期在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周末黄金时间播出。

节目从2013年8月2日至10月25日,邀请国内语言专家担任裁判和解说,央视著名播音员将轮番担任读词考官,从32支参赛代表队中,决出一名年度汉字听写冠军。

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海选共有3万所中学、1200万名初中学子参加,近4700多场初赛,层层遴选出180名选手进京参加2014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全国总决赛。

2014年10月4日晚,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