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4290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docx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docx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满分:

100分时间:

12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2分,每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实体论哲学与美学,它不是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看成是外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实体性对象,而是看成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意象所呈现的是一个有情感、有意蕴的感性诗意世界,是以“象”为载体、以“意”为主导的即景会心、以形写神的心灵创造。

意象所创造的世界不同于现实,它不是让人们满足于眼前、当下的东西,而是超越现实,走向高远的人生境界。

意象作为一个审美范畴的提出,与中国古代艺术实践密不可分,意象范畴亦是对中国古代各门艺术美感与实践经验的总结。

中国诗歌艺术创造的本体即是意象。

王夫之正是在诗歌艺术创造实践中总结出“诗”既不等于“志”(意)也不等于“史”,而是情与景的融合,即“诗”的本体是意象的观点。

这实际上也是中国诗歌美学的普遍看法。

中国古代诗学的许多重要范畴,如兴象、情景、虚实、比兴、气韵等,都直接指向了诗歌审美意象的创造。

另如中国戏曲艺术、书法、音乐、舞蹈、绘画、建筑,它们都不像西方传统艺术那样,以形式和形象模拟为中心,而是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虛实相生,体悟道的生命节奏,传达宇宙人生的生命与生气,所以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意象创造的艺术。

意象作为美和艺术本体的构成,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的特色,同时它也可以作为一个现代美学和艺术范畴,进入到现代人的视野中。

张世英先生说,弘扬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之美,首先要发掘、展示传统“意象说”的现当代意义。

学术界在这方面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其中一种有价值的思路是吸收现象学美学的理论成果来阐释中国传统的意象美学。

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存在论现象学美于“美”有一种解读,那就是“美”是从显现的、在场的东西让你体会到背后无限不在场的东西,这与中国意象美学的精神是相通的。

意象之美就是通过在场的东西(象)想到背后不在场的东西(意)。

它让你从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未看到的东西,从说到的东西体会到未说到的东西,让你的心灵与古人相通、与人性相通,使你的生活充满诗意。

传统意象美学在当代美学领域中并没有过时,它仍然对人们的精神和艺术创造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而认真汲取意象美学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则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发展。

(节选自毛宣国《意象理论与当代美学艺术实践》,《光明日报》2017.11.22)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没有将美看成是实体的属性和外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实体性对象,而看成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

B.“诗“的本体是意象,这一观点虽然是王夫之首先提出的,但也得到中国诗歌美学界的普遍认同。

C.不仅仅是诗歌,中国戏曲艺术、书法、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意象创造的艺术。

D.作为美和艺术本体的构成,意象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的特色,也可以进入到现代人的视野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运用中西方比较的视角,揭示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的特点及内涵。

B.第二段主要以中国古典诗歌为例,论述意象范畴与中国古代艺术实践的密切关系。

C.第三段通过引述中外名家的言论,证明中国意象美学实质上就是现代现象学美学。

D.结尾段指出传统意象美学在当代美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象所创造的世界是有情感、有意蕴的感性诗意世界,能让人超越现实,走向高远的人生境界。

B.西方传统艺术以形式和形象模拟为中心,而中国传统艺术则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虚实相生。

C.意象之美在于通过“象“想到“意”,让人从看到、说到的东西中体会到未看到、说到的东西。

D.当今时代,传统意象美学仍能引领人们精神和艺术创造,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夫老妻

冯骥才

他俩又吵架了。

可是今天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就像大多数夫妻日常吵架那样,往往是从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开始的——不过是老婆子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片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

老婆子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

老婆子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

老婆子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一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

两人互相顶嘴,翻起许多陈年老账,话愈说愈狠。

老婆子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打落地上。

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

“离婚!

马上离婚!

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翻腾着。

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老婆子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

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

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

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吵架过后两小时,她的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好像节气一进“七九”,封冻河面的冰片就要化开那样。

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

——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

可是……老头儿也总该回来了。

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

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

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

想到这儿,她竞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雪正下得紧。

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

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了。

一看这雪景,她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

五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生剧团。

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

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

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土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

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

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

曾经,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

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总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了。

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

她想到楼上邻居李老头,文化大革命初期老伴被折磨死了。

尽管有个女儿婚后还同他住在一起,但平时女儿、女婿都上班,家里只剩李老头一人。

星期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出去玩,家里依旧剩李老头一人——年轻人和老年人总是有距离的。

年轻人应该和年轻人在一起玩,老人得有老人为伴。

真幸运呢!

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

四十多年两人如同形影紧紧相随。

尽管老头儿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

只有先回去,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

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她心里默默地念叨着:

“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屋门推开了,啊!

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

地上的瓷片都被扫净了。

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

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气息,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

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

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对老夫妻吵架不止一次,但妻子在家强势,每次都是老头气得离家出走,小说结尾老头“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的细节正说明了这一点。

B.小说选择老夫老妻为对象,选择“吵架”这一生活小事为冲突点,正是要歌颂真挚感情的伟大,可贵。

C.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但又使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插入“恋爱时”的场景,来说明他们是有很好的感情基础的,从而为和好作伏笔。

D.老婆儿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妇女形象,她生性好强,性情急躁,但又重情重义,还善于反省。

5.老夫妻吵架过后,老婆儿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简要叙述。

(5分)

6.结合文中第⑥段对“雪”的描写,简要分析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

陆生因说佗曰:

“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

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

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

“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因问陆生曰:

“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

”陆生曰:

“王似贤。

”复问:

“我孰与皇帝贤?

”陆曰:

“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尉佗大笑曰: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曰:

“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秦时已并天下。

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

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

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傲慢无礼的表现。

《战国策•燕策三》: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足下,古代下级称上级的敬词。

《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剖符,符,凭信。

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节一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称为“剖符”。

D.北面,面北,面向北。

指臣服于人。

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

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亦能审时度势。

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C.尉佗自傲自大。

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

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10.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蒲: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

根茎长在泥里,可食。

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鸂鶒(xīchì):

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柘(zhè):

一种树。

11.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一项是()(2分)

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

C.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D.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

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12.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有什么作用?

(6分)

(三)名句默写(共10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一诗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

(4)《琵琶行》一诗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表现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

其中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嵬》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阜盛(fù)敕造(chì)歆享(xīng)模样(mò)

B.朱拓(tà)呜咽(yè)绾着(wǎn)嫡亲(dí)

C.炮烙(pào)瞋视(chēn)吞噬(shì)惫懒(bèi)

D.懵懂(měng)作揖(yī)蹂躏(ròu)忖度(dù)

15.下列各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蹒跚蜂踊烟霭蘖根B.杜撰寒喧沮丧胳膊

C.仓皇理睬膨胀绰号D.潇洒连绵蹙缩形骇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一系列文化节目的热播,表明传统文化的魅力始终在国民心中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有些地方不是保护自己独特的文化,更多的是拿来圈地设卡,建高档宾馆,设度假基地,这种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令人痛心。

D.在学校“艺术周”里,高一年级的八个女生真是长袖善舞、实力超群,当她们流畅华丽的民族舞表演完成后,国际交流中心内全场观众起立为她鼓掌。

1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 ①不要依赖译文。

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

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

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A

/

如果

而且

那么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C

一定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①。

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

苏轼偏不在乎,②,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③。

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30分)

文摘一:

屠格涅夫有篇著名的散文诗叫《乞丐》,写他在街上遇到一个衰老的乞丐,很想有所施舍,可搜遍全身口袋也没找到一钱一物。

于是,只好紧握着乞丐伸出来的手说,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带。

乞丐也握了握屠格涅夫冰冷的手,微笑着说,您能握着我的手叫兄弟,这也是一种施舍,同样让我感激不尽。

文摘二:

萧伯纳在莫斯科度假时遇到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并同她一起玩耍。

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见了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大作家萧伯纳。

不料,那位小姑娘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回去见了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莫斯科小姑娘娜塔莎。

——摘自2017.10香港《大公报》《有一种尊重叫平视》

请全面阅读两则文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1.B“这一观点虽然是王夫之首先提出的”于文无据。

2.C“证明中国意象美学实质上就是现代现象学美学”不正确。

文中只说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存在论现象学关于“美”的解读“与中国意象美学的精神是相通的”。

3.D“传统意象美学……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发展”不正确,原文为“认真汲取意象美学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则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发展”。

4.A(“妻子在家强势”,原文无依据。

5.

(1)愤怒:

因老头儿不注意生活小节而吵架后,老头儿的行为让她十分气愤:

“离婚,马上离婚。

(2)伤心和委屈:

老头儿的离家让她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3)担心:

两小时后,她冷静下来,又开始担心老头儿,于是外出寻找。

(4)感到幸运:

想到老头儿的好处,甚至觉得老头儿可爱了。

(5)甜美温暖:

回到家,夫妻又开始默契的互相帮助。

(每点1分。

6.

(1)情节方面: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妻子的担心,出门寻老头儿,又引出下文对“恋爱”“新婚”往事的回忆。

(答“推动情节发展”也可)

(2)人物描写方面:

“雪下得紧”烘托了妻子内心的烦乱、忐忑不安的心绪。

(3)情感表达方面:

下雪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又很好地暗示妻子对丈夫的宽容理解。

7.D(做此题时一是要注意文句的连贯性,不割裂文句,保持句子的整体性。

二要注意每句表达时的主语。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8.B(足下,属称对方的敬辞。

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

9.C(根据原文“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C项中“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系无中生有。

10.

(1)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你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

(2)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11.B项,没有心理描写。

12.景象:

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

作用:

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1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14.B解析:

A歆享xīn模样múC炮烙páoD忖度duó

15.C解析:

A蜂拥孽根B寒暄D形骸

16.D解析A项,语义重复,将“魅力”删掉;B项,语序不当,改为“要求每名学生三个月内完成……”;C项,搭配不当,“推动”和“受益”搭配不当,将“推动”改为“促使”。

17.D解析:

长袖善舞:

比喻条件好,事情就容易成功;也比喻有手段的人善于取巧钻营。

18.A

19.①但爱好做饭的文人却并不常见 ②他不仅爱好美食 ③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

 

【参考译文】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

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平定了南越,于是在那里自立为王。

高祖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

陆贾到了南越,尉佗梳着一撮椎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他。

陆贾就此向尉佗说道:

“您本是中原人,亲戚、兄弟的坟墓都在真定。

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

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

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