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6679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分)

1.港澳知名爱国人士何宏燊先生曾斥资购得圆明园马首铜像,并将其捐献给国家。

至此圆明园十二生肖中的虎头、牛头、猴头、猪头、马头回归祖国。

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是什么事件中最早流失的(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美丽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871年沙俄出兵侵占伊犁,陕甘总督认为国家领土“尺寸不可让人”,坚决主张收复新疆。

材料中的“陕甘总督”指的是(  )

A.张之洞B.左宗棠C.林则徐D.曾国藩

3.第二次世界大点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较量,其中不乏著名战役。

使德国陷入两面夹击的战役是(  )

A.斯大林格勒战役B.柏林战役

C.中途岛战役D.诺曼底登陆

4.《联合国家宣言》规定:

“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其根本目的是(  )

A.开辟欧洲战场B.打败法西斯

C.粉碎日本侵略D.建立联合国

5.今天恐怖活动已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20世纪30年代笼罩着世界的恐怖力量(  )

A.反革命势力B.殖民势力

C.垄断组织势力D.法西斯势力

6.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7.1895年的“公车上书”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相比较,其共同之处有(  )

①都是爱国救亡运动②都因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发生③都由知识分子领导④都表现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美国很快知道中国爆炸原子弹后,《纽约时报》发表相关文章,中国依然是贫弱国家,不足为惧。

不过在不久之后,美国就开始改变,选择与中国建交,日本等国也纷纷选择跟中国建交。

”这充分说明(  )

A.外交以国家利益为根本标准

B.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

C.日本受美国的直接影响

D.原子弹研制成功是中美建交的根本原因

9.1876年,上海某著名的中文报纸描述了中国人见到火车的情景:

“沿途的农民看到火车冒着烟驰过,而且车上满载了衣着华丽的人,没有不‘诧为奇观’的。

他们都把手里的活停下来,呆呆地盯着火车看。

”此报道很可能出自(  )

A.《民报》B.《海国图志》C.《申报》D.《新青年》

10.1980年,中国政府正式设置深圳经济特区。

如今,深圳已成为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最新技术提供服务的城市。

2017年深圳的GDP达到约2.2万亿元人民币,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1万倍以上,并首次超过香港。

深圳的发展说明(  )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必由之路

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明显

③香港的国际地位已被深圳取代

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④

二.详解题(共3小题,满分2分)

11.世界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从产生建立到巩固与扩大的过程。

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资本主义的产生】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一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这两个“发现”分别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经济基础。

(1)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思想基础和经济基础的分别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资本主义的建立】17﹣18世纪英、美、法的资产阶级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统治,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什么政治制度?

这一政治制度代表哪些人的利益?

(3)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的,体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法律文献有哪些?

这些文献中有哪些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资本主义的巩固与扩大】19世纪60年代,在美洲、欧洲、亚洲的广袤大地上都发生了剧烈的社会变革,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扩大。

(4)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扩大,其经济根源是什么?

哪一改革推动了近代日本成功实现社会转型?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发生了哪一类似性质的大事?

12.阅读下表内容判断

战争

时间

签订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横线内划“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横线内划“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横线内划“C”。

(1)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2)鸦片战争发生在18世纪中期  

(3)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壮烈殉国  

(4)《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三场侵华战争都对中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灾难。

  。

13.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从图1可以看出,与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金、南宋、元朝的开国皇帝。

(3)从图2可以看出,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什么行政制度?

(4)从图1到图2,发生了什么显著的变化?

(5)宋元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分别是什么?

对此作出贡献的人物及代表作品有哪些,各举一例。

(6)北宋真宗率宋军与辽军交战后议和,请写出盟约的名称。

后来,北宋与两夏党项族的哪一位首领也是先战后和?

请写出南宋时期,宋金和议后划定的分界线。

三.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20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人称颂它的历史功效: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

古人评论它说:

“天下转漕(水上粮食运输),仰此一渠。

材料三它的《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它”指的是什么?

(2)“它”开凿于何时?

开凿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请你说出“它”的中心A地名是  ,

南起B地名是  (即是今:

  )

北至C地名是  (即是今:

  )

(4)结合三则材料,如何评价“它”的开通?

15.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

据此探究以下问题。

正义的联盟﹣﹣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材料链接:

(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人对于保卫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是经济的或军事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电协定或和约。

(1)材料中的“宣言”是哪一重要文献?

该文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消灭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胜利

材料链接:

(2)在德国、日本投降之前,盟国针对德、日分别采取了哪些重要军事行动?

(3)请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做一简要的评述。

16.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如果以全球平均水平观察2020年中国汽车社会,2.7亿辆汽车保有量对应的是678.61万公里的公路里程,这意味着中国的公路里程在423.75万公里的基础上要增加60%﹣在短短的八年时间内﹣才能保证中国公路交通的顺畅运行。

(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反映我国交通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中国汽车保有量呈怎样的发展趋势?

相关原因有哪些?

请列举两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解决相关问题献计献策。

四.详解题(共1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8分)

17.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哪一部法律文献?

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该文献的通过有何意义?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分)

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

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十二生肖中的虎头、牛头、猴头、猪头、马头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就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流失海外的。

B符合题意;ACD项与题意不符。

故选:

B。

【直击中考】本题以圆明园大水法前十二生肖中的虎头、牛头、猴头为依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分析】本题以“尺寸不可让人”为切入点,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

【详解】19世纪60至70年代,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占领新疆、残酷剥削和压迫新疆各族人民,西北形势危急。

钦差大臣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1876年左宗棠率三路清兵挺进新疆,痛击阿古柏侵略军。

1878年,除伊利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B符合题意。

故材料中的“陕甘总督”指的是左宗棠。

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直击中考】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3.【分析】本题以“使德国陷入两面夹击的战役”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诺曼底登陆相关知识的掌握。

【详解】据题干“使德国陷入两面夹击的战役”结合所学可知,是对诺曼底登陆的描述。

1944年6月,经过长期周密准备,美英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盟国武装力量开始从东西南三面围攻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粉碎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

故选:

D。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学生对诺曼底登陆相关知识的掌握。

重点识记诺曼底登陆的内容与影响。

4.【分析】本题以《联合国家宣言》为依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详解】《联合国家宣言》规定:

“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其根本目的是打败法西斯。

二战中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中、美、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日意三国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耦合。

故选:

B。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5.【分析】本题考查了法西斯势力.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详解】20世纪30年代笼罩着世界的恐怖力量是法西斯势力。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德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成为国家元首,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6年2月,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失败,军部内主张建立“高度国防国家”、加速对外侵略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故选:

D。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20世纪30年代笼罩着世界的恐怖力量是法西斯势力.

6.【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详解】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故选:

B。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重点区别是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7.【分析】本题考查公车上书和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详解】据所学知,公车上书和五四运动①都是爱国救亡运动②都因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发生③都由知识分子领导。

五四运动表现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而公车上书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故选:

A。

【直击中考】注意识记公车上书和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

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综合国力的相关史实。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详解】据“美国很快知道中国爆炸原子弹后,《纽约时报》发表相关文章,中国依然是贫弱国家,不足为惧。

不过在不久之后,美国就开始改变,选择与中国建交,日本等国也纷纷选择跟中国建交。

”可知,这充分说明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美苏争霸的国际形势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

故选:

B。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并识记综合国力的相关史实。

9.【分析】本题考查了《申报》。

【详解】根据题干给出的“1876年,上海某著名的中文报纸”可知此报道很可能出自《申报》.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它刊载新闻、评论、广告等内容。

故选:

C。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申报》的创办与地位。

10.【分析】本题以1980年,中国政府正式设置深圳经济特区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点。

【详解】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充分说明“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表明改革开放是强国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明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①②④是正确的选项;③选项不符合实际,排除。

故选:

C。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对外开放的有关内容。

二.详解题(共3小题,满分2分)

1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戊戌变法、独立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

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

【详解】

(1)据材料一“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一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这两个“发现”分别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经济基础。

”依据所学可知,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哥伦布到达美洲(新航路开辟)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2)据材料二“17﹣18世纪英、美、法的资产阶级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统治,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3)结合所学可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的,体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法律文献有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这些文献中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政治明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4)据题干“19世纪60年代,在美洲、欧洲、亚洲的广袤大地上都发生了剧烈的社会变革,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扩大”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影响使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扩大;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推动了近代日本成功实现社会转型;1898年的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启蒙作用。

故答案为:

(1)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2)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3)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

(4)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影响;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戊戌变法、独立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

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2.【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知识点。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2)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知识点。

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是1840﹣1842年。

(3)本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点。

识记邓世昌壮烈殉国的史实。

(4)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签订,识记《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

(5)本题考查三场侵华战争都对中国的影响。

三场侵华战争都对中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灾难。

【详解】

(1)阅读题干中图表的信息可知: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本题的表述是从上表信息得出的。

(2)阅读题干中图表的信息可知:

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是1840﹣1842年,即19世纪中期。

本题违背了上表内容所表达的意思。

(3)阅读题干中图表的信息可知:

邓世昌壮烈殉国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

(4)读题干中图表的信息可知: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题的表述是从上表信息得出的。

(5)阅读题干中图表的信息可知,三场侵华战争都对中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灾难,本题的表述是从上表信息得出的。

故答案为:

(1)A。

(2)B.

(3)C.

(4)A.

(5)A。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3.【分析】本题以两幅历史地图为切入点,考查两宋、元朝时期的相关史实。

【详解】

(1)依据“南宋疆域图”可知,南宋与金、西夏的并存。

北宋灭亡以后,南宋建立。

南宋抗战派将领岳飞等。

对金军的进攻进行了坚决的抵抗。

但由于投降派的出卖,宋金于1141年议和,形成了南宋、金、西夏并立的局面。

(2)依据所学知识,女真族原来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过着以渔猎骑射为主的生活。

10世纪时,女真受到辽的控制和压迫,后来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

完颜阿骨打继任女真首领后,继续领导抗辽斗争,势力不断壮大。

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

北宋末年,统治腐败,金于1127年灭掉北宋,北宋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于同年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一统天下,建立元朝,忽必烈是元朝开国皇帝。

(3)依据“元朝疆域辽阔”可知,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它的创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从图1到图2可以看出,显著的变化是从政权分立到国家统一;国家版图不断扩大。

(5)在文化方面,我国宋、元时期的主要的文学表现形式是宋词和元曲。

对此作出贡献的人物及代表作品有宋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6)北宋真宗率宋军与辽军交战后议和,订立滴盟约是澶渊之盟。

1044年,宋真宗时,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但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后来,北宋与西夏党项族的元昊首领也是先战后和。

1141年,宋金议和即南宋向金称臣,双方以大散关和淮水一线为分界,形成宋金对峙局面,宋金和议又称绍兴和议。

宋金和议后划定的分界线是淮水至大散关一线。

故答案为:

(1)金、西夏。

(2)金:

阿骨打。

南宋:

赵构。

元:

忽必烈。

(3)行省制度。

(4)从政权分立到国家统一;国家版图不断扩大。

(5)宋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6)澶渊之盟;元昊;淮水至大散关一线。

【直击中考】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两宋、元朝时期的相关史实,特别是这一时期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与和。

三.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20分)

14.【分析】

(1)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

(2)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开凿时间与目的。

(3)本题考查大运河的起止。

(4)本题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

【详解】

(1)据材料内容“古人称颂它的历史功效: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结合所学可知,是对隋朝大运河的描述。

(2)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时为了促进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于605年命百万民工令开凿大运河。

(3)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题干图片中中心A地是洛阳,南起B地是余杭,北至C地是涿郡。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结合题干三则材料,围绕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是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但劳民伤财等方面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大运河。

(2)隋炀帝时期开凿(从605年开始).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洛阳、余杭、杭州、涿郡、北京。

(4)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但劳民伤财。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开凿的时期、内容与影响。

15.【分析】本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为依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详解】

(1)据材料“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是经济的或军事的”可知,材料中的“宣言”是《联合国家宣言》;二战中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中、美、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苏、英、美、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奠定了打败法西斯国家的基础。

(2)在德国、日本投降之前,盟国针对德、日分别采取了重要军事行动有,诺曼底登陆,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等。

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

它的行动代号是霸王计划。

苏军也在东线对德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使德军面临两线作战,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世界大战都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战争遍及世界各地,损耗了大量财富,人类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无数生灵涂炭。

在当今世界上,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故答案为:

(1)《联合国家宣言》;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奠定了打败法西斯国家的基础。

(2)诺曼底登陆,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及影响。

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的相关史实。

识读图片,找准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详解】

(1)观察材料一两幅图片可知,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交通状况从自行车泛滥到私家汽车大量涌现,现代化公交得到发展。

(2)据材料二“中国汽车保有量增长预测(19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