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75732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商鞅此举(  )

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2.《中国历史十五讲》指出:

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

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B.休养生息C.轻徭薄赋D.重文轻武

3.某学者说:

“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是指(  )

A.《南京条约》签订B.边疆地区危机扩大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4.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B.②③①C.①②③D.①③②

5.社会发展需要正能量。

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人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A.国际主义B.无私奉献C.救亡图存D.居安思危

6.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7.下面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

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义得益于(  )

对外贸易

(进出口)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381.4

1154.4

4722.9

39600

引进外资

1984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270.5

1028.9

5935.6

1262.7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8.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

根据当时的情况,下列最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是(  )

A.10岁雅典男童B.雅典贵妇

C.40岁雅典男性公民D.来自波斯的商人

9.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以下表述能正确反映亚非文明的是(  )

A.金字塔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标志

B.《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C.古代印度等级制中的首陀罗享有崇高地位

D.古代日本大化改新前处于封建社会

10.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后,没有遇到俄国贵族的强烈抵抗,也没有发生内战,仅凭沙皇的一纸法令就能完成。

俄国改革没有遇到贵族强烈抵抗的主要原因是(  )

A.贵族与农奴矛盾未激化B.贵族对农奴处境的同情

C.贵族是改革利益获得者D.贵族力量弱小无力对抗

1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影响。

下列能反映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影响“生产工具”的是(  )

A.煤炭、石油的大量开采

B.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C.工厂生产和垄断组织出现

D.计算机代替部分人类脑力劳动

12.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安排战后和解,却留下了痛苦的遗产。

“痛苦的遗产”是指(  )

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

C.《慕尼黑协定》D.《北大西洋公约》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史实或史论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填“T”,错误的填“F”)

13.清朝设立伊犁将军,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判断对错)。

14.1935年,八七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判断对错)

1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是交战国缔结和约、战胜国分赃的所谓“和平会议”。

  (判断对错)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4分,第17题7分,第18题9分,共20分)

16.(4分)生产力是社会结构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城市人口的变化(单位:

万人)

1800年

1850 年

1880年

1990年

纽约

6.4

69.6

191.2

343.7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东京

80

105

160

悉尼

0.8

2

22.5

48.2

材料二 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得以生存下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图表指出近代城市人口变化的趋势,并据材料二概括其原因。

(2)综合上述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7.(7分)苏联和中国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都进行了积极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我国开始了以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

这一年,党正式提出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

(1)据材料一,“一化”是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基本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戈尔巴乔夫说:

“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

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2)据材料二、三,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

材料四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

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3)据材料二、四,指出中国与苏联建设工业化道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8.(9分)纵观历史,每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阅读下列

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后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对此,中国科技人员再没有冷淡和怠慢……应该看到,经历了这70余年,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了。

﹣﹣杨德才主编《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材料二进入20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变动……较之以往更为剧烈、更为复杂,呈现出新的特点。

首先,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始了外资在华大规模设厂浪潮。

﹣﹣丁守和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出于国家防御的目的……成立了一批精英聚集的研究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CAS)。

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

﹣﹣[美]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编《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

材料四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如果不能意识到这场变革的核心以及其中隐藏的潜能,或者没有找到应对之道,那么也许其他新的行业、国家和地区在新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会取而代之,获得领先地位。

﹣﹣[德]乌尔里希•森德勒主编《工业4.0:

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1)材料一中,“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中国的大门”被“砸开”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

“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有何变化?

这一变化与哪一不平等条约有关?

(4)材料三中,“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的“重大进步”指什么?

“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什么?

(5)针对材料四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你认为中国的“应对之道”是什么?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商鞅此举(  )

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分析】本题以《史记》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

【详解】为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商鞅变法规定:

在地方上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商鞅治秦,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反映的正是商鞅变法中建立县制的措施。

故选:

B。

【直击中考】本题以《史记》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记忆、理解能力。

2.《中国历史十五讲》指出:

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

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B.休养生息C.轻徭薄赋D.重文轻武

【分析】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及认识。

识记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详解】由材料“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它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故选:

A。

【直击中考】该题考查清朝闭关政策的有关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

3.某学者说:

“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是指(  )

A.《南京条约》签订B.边疆地区危机扩大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分析】本题以某学者的话语为依托,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点。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详解】据“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指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发起的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虽然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但它们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故选:

C。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洋务运动的原因、内容以及意义。

4.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B.②③①C.①②③D.①③②

【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掌握重大事件的时间顺序。

【详解】1947年夏刘邓大军渡过黄泛区,挺进大别山;1949年1月,解放军取得平津战役的胜利,进入北平;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故选:

A。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社会发展需要正能量。

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人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A.国际主义B.无私奉献C.救亡图存D.居安思危

【分析】本题考查了模范人物与时代精神.王进喜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他常说: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

【详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精神。

故选:

B。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模范人物的时代精神.

6.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分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知道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详解】据所学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1978年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逐步确立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故选:

D。

【直击中考】注意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相关知识。

7.下面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

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义得益于(  )

对外贸易

(进出口)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381.4

1154.4

4722.9

39600

引进外资

1984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270.5

1028.9

5935.6

1262.7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分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内容;理解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详解】注意图中开始时间是1980年,这一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开始对外开放,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对外开放逐步深化。

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1980年以后的进出口总额和引进外资的总量逐年增加,该局面的出现主义得益于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故选:

B。

【直击中考】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判断分析确定正确选项,也有部分题目在题干表述中有相关提示信息。

8.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

根据当时的情况,下列最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是(  )

A.10岁雅典男童B.雅典贵妇

C.40岁雅典男性公民D.来自波斯的商人

【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详解】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公民大会是当时最高权力机关,全体男性成年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入选陪审团,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

妇女、儿童和外邦人没有这种权利,选项中只有40岁雅典男性公民符合题意。

故选:

C。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古代亚非和欧洲文明成就。

9.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以下表述能正确反映亚非文明的是(  )

A.金字塔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标志

B.《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C.古代印度等级制中的首陀罗享有崇高地位

D.古代日本大化改新前处于封建社会

【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亚非文明,注意全面分析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内容。

【详解】金字塔是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标志;古代印度等级制中的婆罗门享有崇高地位,首陀罗属于第四等级,地位低下;古代日本大化改新前处于奴隶社会,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只有《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这个表述能正确反映亚非文明。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选:

B。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古代亚非文明的相关国家及文明成果。

10.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后,没有遇到俄国贵族的强烈抵抗,也没有发生内战,仅凭沙皇的一纸法令就能完成。

俄国改革没有遇到贵族强烈抵抗的主要原因是(  )

A.贵族与农奴矛盾未激化B.贵族对农奴处境的同情

C.贵族是改革利益获得者D.贵族力量弱小无力对抗

【分析】本题考查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

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

【详解】俄国1861年改革剥夺了贵族地主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遇到贵族地主的强烈抵抗。

过去贵族地主不能随意转让和买卖土地,他们现在成为真正的土地所有者并获得最好的土地。

许多贵族已经或濒临破产,改革却使他们获得了一大笔资金。

所以说贵族是改革利益获得者。

故选:

C。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影响。

下列能反映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影响“生产工具”的是(  )

A.煤炭、石油的大量开采

B.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C.工厂生产和垄断组织出现

D.计算机代替部分人类脑力劳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前两次工业革命,注意识记相关重要发明的影响。

【详解】能反映两次工业革命科技成果影响的“生产工具”是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工作机提供了稳定的动力,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使石油成为新兴燃料。

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

故选:

B。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前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

12.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安排战后和解,却留下了痛苦的遗产。

“痛苦的遗产”是指(  )

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

C.《慕尼黑协定》D.《北大西洋公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和会的相关史实。

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定了一战后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详解】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安排战后和解,却留下了痛苦的遗产。

“痛苦的遗产”是指《凡尔赛和约》。

1919年1月,在一战中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作出了规定。

故选:

A。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并识记巴黎和会的相关史实。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史实或史论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填“T”,错误的填“F”)

13.清朝设立伊犁将军,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考查清朝对西藏的管辖。

【详解】清朝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不是伊犁将军。

故答案为:

×。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清初加强对边疆管理的措施。

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

14.1935年,八七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详解】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

1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是交战国缔结和约、战胜国分赃的所谓“和平会议”。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和会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详解】1919年1月到6月,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英法美操纵了会议,会议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加以限制,还签订了同其他战败国的条约。

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定了一战后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帝国主义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的真正目的是帝国主义战后重新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赃会议。

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巴黎和会的相关史实。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4分,第17题7分,第18题9分,共20分)

16.(4分)生产力是社会结构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城市人口的变化(单位:

万人)

1800年

1850 年

1880年

1990年

纽约

6.4

69.6

191.2

343.7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东京

80

105

160

悉尼

0.8

2

22.5

48.2

材料二 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得以生存下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图表指出近代城市人口变化的趋势,并据材料二概括其原因。

(2)综合上述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本题以生产力是社会结构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为切入点,以两则材料为依托,考查工业革命的知识点。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详解】

(1)据材料一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城市人口变化的趋势是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并逐渐超过农村人口比例。

据材料二其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

(2)本题为总结性试题,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故答案为:

(1)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并逐渐超过农村人口比例。

工业革命的推动。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实质、成果和历史影响。

17.(7分)苏联和中国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都进行了积极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我国开始了以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

这一年,党正式提出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

(1)据材料一,“一化”是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基本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