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698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2分)20世纪70年代,日本、德国经济实力相对上升,贸易顺差不断增长,因此这两个国家的币种也成为国际上最坚挺的货币。

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日元、马克和美元已经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意味着(  )

A.世界经济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B.美国经济衰落逐渐落后于德日

C.美元不再被国际经济体系认可

D.美国大力扶植德日经济的发展

2.(2分)隋朝融汇南北之长而推陈出新,作出了一系列深远的改革和创新。

图中所示隋朝实行的制度(  )

①体现了皇权增强的趋势

②强化了家相的擅权专断

③反映了行政分工与牵制

④造成了皇权的专制独裁一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

3.(2分)唐太宗说: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

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客相复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4.(2分)下表是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来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对社会政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朝代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比例

4%

17.2%

12.5%

46.1%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提高了官员素养D.放宽了录取标准

5.(2分)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

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

①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②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④流通领域出现了纸币

A.②④B.②③C.③④D.①④

6.(2分)从灭南宋之后甘肃、江北、陕西数省的继区均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接攘,其治所均在与京师最近的水陆交通线上,也不难窥见行省代中央“分镇方面”之职能是相当突出的这反映了元代行省(  )

A.战略地位的相当重要B.代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

C.实现地方高度自治D.削弱了地方与中的联系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7.(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为旧经济旧政治服务的受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的教育正走向没落,社会对教育的新需要,为私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一大批私学大师先后出现……鲁国的孔丘……广泛地吸收学生。

私学的兴起门下人品混杂,皆能兼收并蓄,教之成才。

材料二:

唐玄宗时,颁布《求儒学诏》,……当时,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相应的学校教育机构,里有里学,乡有乡学,州府县有州府县学,中央有中央官学,还允许私人办学。

另外在内教坊中设有音声博士,京城也设置了左右教坊,掌管俳优杂技、音乐舞蹈小画目。

教育。

在鸿胪寺中聘请儒士给外国使者讲授经文,向外传播中国文仪。

﹣﹣林琳《国古代教育史》

(1)材料一中“旧政治“指的是  ,由“学在官府”到私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之所以出现“门下人品混杂”,是因为孔丘的在教育方面秉持  思想。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宋时教育发展的状况,并简要评价其影响。

(3)日前,陕西省发布公告,明确要求2020年全省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是我省教育改革的又大成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读你对当前我省教育改革的认识。

8.(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秦朝建立宰相制度以来,历朝的相权在原则上是不可以独自占有的,秦朝和西汉初期,虽然只设一相制,但是有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其左右,以分其权。

共同辅佐皇帝,以后汉代有三公制,于是相权便一分为三,从此一人独专相权便被多人共有相权的历史趋势所代替。

并被历朝所沿袭,魏晋南北朝时又有了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郎等。

隋唐有三省制,三省长官官阶都为宰相,共议国政,几经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宰相群体。

﹣﹣摘编自瑰晓巍、钟卫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研究》

材料三:

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

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源。

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如御史的监察、丞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

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

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

忽必烈曾说:

“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

”这些制度虽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慑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1)材料一中“世官制”逐步走向衰亡是在  时期,图中A、B字母处应填的相应内容分别是  和  ,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选拔标准逐步趋向  。

(2)选做题:

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率相制度的发展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解析明代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②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解析其难以保持持久威慑力的主要原因。

我选做:

  

(3)2017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8年党风廉政和反腐工作。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目前中国反腐倡廉工作的建议。

9.(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又中国东岸夏、冬两季有季风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洲的方便性。

尤其于两宋年间,游牧民族盘踞华北地方导致丝路断流,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

《东京梦华录》卷三《州桥夜市》记载说“自州桥南……直至龙津桥须脑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

”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署,白昼通夜,进行营业”。

“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无不禁,公私营千,夜食于此故也。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材料四: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期间,“片板不得入海”的海禁仍在厉行,海禁导致民间海外贸易被迫转型为走私性质的私商贸易。

民间海外贸易的需求张力和朝廷政策的矛盾冲突始终贯穿明清两朝。

掩盖在倭寇之乱中的真相是,倭寇有两种,一种是真的日本倭寇,但更大的一种倭寇是东南沿海商民。

(1)材料一图A描绘的是  (城市)的繁荣景象,图B所示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被称  ,图B和图C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共同反映了  。

(2)选做题:

以下两小题,请任选个作答。

(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并解析唐来时明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有利条件。

②宋朝城市娱乐场所叫什么?

依据材料三,结所学知识,归纳宋朝的商业贸易特点,并解析其对社会的影响。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解析海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和后果。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2分)20世纪70年代,日本、德国经济实力相对上升,贸易顺差不断增长,因此这两个国家的币种也成为国际上最坚挺的货币。

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日元、马克和美元已经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意味着(  )

A.世界经济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B.美国经济衰落逐渐落后于德日

C.美元不再被国际经济体系认可

D.美国大力扶植德日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注意全面解析题干材料。

【详解】20世纪70年代,日本、德国经济实力相对上升,贸易顺差不断增长,因此这两个国家的币种也成为国际上最坚挺的货币。

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日元、马克和美元已经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意味着世界经济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故选:

A。

【评点】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解析能力,详解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2分)隋朝融汇南北之长而推陈出新,作出了一系列深远的改革和创新。

图中所示隋朝实行的制度(  )

①体现了皇权增强的趋势

②强化了家相的擅权专断

③反映了行政分工与牵制

④造成了皇权的专制独裁一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详解】隋朝确立三省六部制。

唐朝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并进一步完善。

唐朝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无事不总”,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

体现了皇权增强的趋势、反映了行政分工与牵制。

故选:

C。

【评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三省六部制的相关史实。

3.(2分)唐太宗说: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

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客相复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完善三省六部制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详解】据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

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客相复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提高决策正确性和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与中央集权、削弱了相权。

故选:

A。

【评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三省六部制的相关史实。

4.(2分)下表是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来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对社会政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朝代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比例

4%

17.2%

12.5%

46.1%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提高了官员素养D.放宽了录取标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从表中可见科举制的实施使寒门子弟入仕增多。

【详解】从题中表格中的数据看,东晋寒门子弟的比例较低,而隋、唐、北宋,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年上升,这是实施科举制的结果,而科举制的实施使寒门子弟入仕增多,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故B项正确。

故选:

B。

【评点】掌握科举制度的诞生及影响。

5.(2分)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

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

①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②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④流通领域出现了纸币

A.②④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本题以材料为依托,考查“第一次商业革命”。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详解】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

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②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④流通领域出现了纸币。

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宋代没有①放弃重农抑商政策,①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评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解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次商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6.(2分)从灭南宋之后甘肃、江北、陕西数省的继区均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接攘,其治所均在与京师最近的水陆交通线上,也不难窥见行省代中央“分镇方面”之职能是相当突出的这反映了元代行省(  )

A.战略地位的相当重要B.代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

C.实现地方高度自治D.削弱了地方与中的联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详解】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

从灭南宋之后甘肃、江北、陕西数省的继区均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接攘,其治所均在与京师最近的水陆交通线上,也不难窥见行省代中央“分镇方面”之职能是相当突出的这反映了元代行省代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

故选:

B。

【评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的行省制度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7.(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为旧经济旧政治服务的受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的教育正走向没落,社会对教育的新需要,为私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一大批私学大师先后出现……鲁国的孔丘……广泛地吸收学生。

私学的兴起门下人品混杂,皆能兼收并蓄,教之成才。

材料二:

唐玄宗时,颁布《求儒学诏》,……当时,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相应的学校教育机构,里有里学,乡有乡学,州府县有州府县学,中央有中央官学,还允许私人办学。

另外在内教坊中设有音声博士,京城也设置了左右教坊,掌管俳优杂技、音乐舞蹈小画目。

教育。

在鸿胪寺中聘请儒士给外国使者讲授经文,向外传播中国文仪。

﹣﹣林琳《国古代教育史》

(1)材料一中“旧政治“指的是 奴隶制 ,由“学在官府”到私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生产力的发展 ;之所以出现“门下人品混杂”,是因为孔丘的在教育方面秉持 有教无类 思想。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宋时教育发展的状况,并简要评价其影响。

(3)日前,陕西省发布公告,明确要求2020年全省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是我省教育改革的又大成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读你对当前我省教育改革的认识。

【解析】本题以三则反映教育的文字材料为依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唐宋时期的教育以及对现代我省教育的看法。

【详解】

(1)根据材料“春秋时期,为旧经济旧政治服务的受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的教育正走向没落,社会对教育的新需要,为私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一大批私学大师先后出现……鲁国的孔丘……广泛地吸收学生。

私学的兴起门下人品混杂,皆能兼收并蓄,教之成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旧政治“指的是奴隶制,由“学在官府”到私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之所以出现“门下人品混杂”,是因为孔丘的在教育方面秉持有教无类思想。

(2)根据材料“唐玄宗时,颁布《求儒学诏》,……当时,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相应的学校教育机构,里有里学,乡有乡学,州府县有州府县学,中央有中央官学,还允许私人办学。

另外在内教坊中设有音声博士,京城也设置了左右教坊,掌管俳优杂技、音乐舞蹈小画目。

教育。

在鸿胪寺中聘请儒士给外国使者讲授经文,向外传播中国文仪。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政府重视教育;教育设施完备;允许开办私学设有专科学校;教授外国人中国文化知识;影响:

促进了唐代社会繁荣;有利于唐朝统治的稳定;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读对当前我省教育改革的认识,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如:

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内容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革新;教育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要高度重视教育。

故答案为:

(1)奴隶制;生产力发展;有教无类。

(2)状况:

政府重视教育;教育设施完备;允许开办私学设有专科学校;教授外国人中国文化知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影响:

促进了唐代社会繁荣;有利于唐朝统治的稳定;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内容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革新;教育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要高度重视教育。

(言之有理,符合题意,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评点】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唐宋时期的教育以及对现代我省教育的看法,注意从材料提取答案,同时开放性试题,注意言之成理。

8.(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秦朝建立宰相制度以来,历朝的相权在原则上是不可以独自占有的,秦朝和西汉初期,虽然只设一相制,但是有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其左右,以分其权。

共同辅佐皇帝,以后汉代有三公制,于是相权便一分为三,从此一人独专相权便被多人共有相权的历史趋势所代替。

并被历朝所沿袭,魏晋南北朝时又有了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郎等。

隋唐有三省制,三省长官官阶都为宰相,共议国政,几经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宰相群体。

﹣﹣摘编自瑰晓巍、钟卫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研究》

材料三:

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

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源。

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如御史的监察、丞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

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

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

忽必烈曾说:

“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

”这些制度虽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慑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1)材料一中“世官制”逐步走向衰亡是在 春秋战国 时期,图中A、B字母处应填的相应内容分别是 科举制 和 门第 ,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选拔标准逐步趋向 公平、客观 。

(2)选做题:

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率相制度的发展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解析明代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②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解析其难以保持持久威慑力的主要原因。

我选做:

 ① 

(3)2017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8年党风廉政和反腐工作。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目前中国反腐倡廉工作的建议。

【解析】本题以中国选官制度图表和二则有关古代丞相权力的文字材料为依托,考查了古代的选官制度、相权的削弱,皇权的加强等相关知识。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官制”就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的“世官制”逐步走向衰亡。

东汉时期,选官制度逐渐发生变化,逐渐以门第族望为主要依据,隋朝正式设立科举制。

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选拔标准逐步趋向由以家世、门第为选拔标准,逐渐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选拔标准;由地方评议推荐的方式逐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二“自秦朝建立宰相制度以来,历朝的相权在原则上是不可以独自占有的,秦朝和西汉初期,虽然只设一相制,但是有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其左右,以分其权。

共同辅佐皇帝,以后汉代有三公制,于是相权便一分为三,从此一人独专相权便被多人共有相权的历史趋势所代替。

并被历朝所沿袭,魏晋南北朝时又有了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郎等。

隋唐有三省制,三省长官官阶都为宰相,共议国政,几经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宰相群体。

”可知,中国古代率相制度的发展趋势为宰相数量由一相制发展到多相制;相权由一相独占,到多相共有;中央其它部门不断分割相权。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有宰相专权的历史教训;皇权加强的需要。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目前中国反腐倡廉工作的建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如:

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司法体系;提高监督执行机构的独立性和功能;加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强化道德作风的建设;重视新闻媒体的作用;发挥民众的舆论监督作用等。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故答案为:

(1)春秋战国或商鞅变法;科举制;门第;公平、客观。

(2)①趋势:

宰相数量由一相制发展到多相制;相权由一相独占到群相共有;中央其他部门不断分割相权;(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原因:

宰相专权的历史教训;专制皇权加强的需要。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②特点:

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原因:

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3)建议:

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司法体系;提高监督执行机构的独立性和功能;加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强化道德作风的建设;重视新闻媒体的作用;发挥民众的舆论监督作用等。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评点】考查了古代的选官制度、相权的削弱,皇权的加强等相关知识,注意从材料中找寻正确的答案。

9.(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又中国东岸夏、冬两季有季风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洲的方便性。

尤其于两宋年间,游牧民族盘踞华北地方导致丝路断流,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

《东京梦华录》卷三《州桥夜市》记载说“自州桥南……直至龙津桥须脑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

”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署,白昼通夜,进行营业”。

“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无不禁,公私营千,夜食于此故也。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材料四: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期间,“片板不得入海”的海禁仍在厉行,海禁导致民间海外贸易被迫转型为走私性质的私商贸易。

民间海外贸易的需求张力和朝廷政策的矛盾冲突始终贯穿明清两朝。

掩盖在倭寇之乱中的真相是,倭寇有两种,一种是真的日本倭寇,但更大的一种倭寇是东南沿海商民。

(1)材料一图A描绘的是 东京(开封、汴梁) (城市)的繁荣景象,图B所示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被称 交子 ,图B和图C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共同反映了 商业的繁荣 。

(2)选做题:

以下两小题,请任选个作答。

(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并解析唐来时明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有利条件。

②宋朝城市娱乐场所叫什么?

依据材料三,结所学知识,归纳宋朝的商业贸易特点,并解析其对社会的影响。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解析海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和后果。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明上河图》、交子、宋代商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