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701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有研究者认为,雅利安人创立这一社会制度时,并非要划分阶级及人的高低贵贱,而是要确保其执政权和保持各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数。

只是后来的征服者特别是鼓吹人权、平等自由的殖民者不断将这种制度进行调整,因而被固定、僵化,成为等级森严的阶序体系。

这种制度曾普遍存在于(  )

A.印度次大陆B.拉丁美洲C.北部非洲D.亚洲西部

2.1784年,日本福冈县志贺岛出土一枚金印,上有“汉委奴国王”五字。

史学界认为金印为东汉光武帝所赐。

这一发现最能为下列哪一结论提供实证?

(  )

A.古代日本文明发展程度要落后于中国

B.古代日本至少在汉朝时就与中国有交往

C.日本借鉴了隋唐制度进行了一场改革

D.善于向先进文明学习是日本的民族传统

3.“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插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泛滥”。

产生这一消极影响的是(  )

A.基督教的传播B.文艺复兴运动

C.新航路的开辟D.奴隶贸易兴起

4.“为限制国王的权力提供的法律保障;确立了议会的权力;国王日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产生这一作用的法律性文件是(  )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共产党宣言》

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如图漫画揭示的社会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1789年的(  )

A.英国B.美国C.法国D.俄国

6.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战争之初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到了后来,就演变成消灭旧制度的革命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战争的结果,更加确立了资产阶级在这个国家的统治地位。

当战争的硝烟散去时,这个国家又悄悄强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机。

这场战争是(  )

A.美国独立战争B.拿破仑对外战争

C.美国南北战争D.印度民族大起义

7.“使得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世界市场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这里评述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B.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后果

C.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

D.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的影响

8.19世纪出现了两位巨人,一位揭示了生物世界的发展规律,一位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这两位巨人分别是(  )

A.牛顿  马克思B.达尔文  马克思

C.爱迪生 牛顿D.达尔文  爱迪生

9.毛泽东说:

这一事件“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这一事件”是(  )

A.俄国二月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

C.实施新经济政策D.农业集体化运动

10.在第一次就职演说中,罗斯福说:

“我将要求国会准许我使用唯一的手段﹣﹣向非常情况开战的广泛的行政权,这种权力之大,就如同我们真正遭到外敌入侵时所能给予我的权力那样。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里说的“非常情况”是(  )

A.面临经济大危机B.面临世界性战争

C.面临苏联的崛起D.面临朝鲜战争

11.“经济危机/法西斯独裁/“一战”祸因/国际联盟的无能”。

将这几个事件联系起来,比较适合用来解释(  )

A.“二战”爆发的原因

B.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原因

C.“冷战”形成的原因

D.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原因

12.“给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阻碍了全球一体化发展,也造成了德国朝鲜等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材料阐述的是(  )

A.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东西方“冷战”造成的影响

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结果

D.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背景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史实或史论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涂“T”,错误的涂“F”)

13.伊斯兰教的创立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帝国扩张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判断对错)

14.为满足农场内部消费而生产以及一定规模的雇佣劳动经营是资本主义租地农场的两个突出的特征。

  (判断对错)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复兴与日本的崛起都与美国国家战略有关。

  (判断对错)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4分,第17题6分,第18题10分,共20分.)

16.(4分)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4世纪末

图二6世纪

图三9世纪

图四15世纪

(1)上面的哪一幅图所示为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帝国的版图?

图一到图四所示拜占庭帝国版图的变化,反映了这个千年帝国怎样的发展历程?

(2)根据所学知识,说一说拜占庭帝国在法律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产生的影响。

17.(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和美国比较快,在这两个国家中,经过若干个十年,煤和铁的产量各增长一倍。

而苏联从1928年到1938年十年间,铁和钢的产量却增长了三倍,煤增长了两倍半……苏联1939年工业的总产量,从数量标准方面衡量,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但在质量上,按西方的标准,生产水平是低的。

许多仓促建成的新工厂质量差,且为迅速的折旧所苦恼。

材料二:

1937年世界主要国家纸产量比较

国家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苏联

人均产量

103磅

92磅

92磅

51磅

17磅

11磅

﹣﹣以上材料摘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苏联钢铁、煤的生产取得上如材料一所述成就的原因。

(2)据材料,说说这段时间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存在什么问题?

1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亨利八世(1509﹣1547)在位时期成立了海军事务委员会,在泰晤士河开辟了海军基地,建造了47艘战舰,人们称之为“英国海军之父”。

在克伦威尔执政期间,英国海军的新舰达到了207艘。

查理二世坚守“控制海洋,这是英国的传统”的信念,对英国的海洋政策忠心耿耿。

1688年,英国军舰总排水量10.2万吨,到17世纪末总排水量为16万吨。

﹣﹣摘编于《英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及联系所学知识,说说16世纪英国如何成为海上霸主的?

从17世纪到18世纪,英国凭借其海军,先后打败了哪些国家?

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材料二:

“俄国需要的是水域”。

他还说,“只有陆军的统治者是独臂人,当他同时还拥有海军舰队时,才是双臂俱全的人”。

1696年5月,他终于可以指挥一支由29艘战舰组成的舰队……1696年10月20日,俄国通过了建设海军的法案,他还派年轻的贵族子弟赴荷兰和英国学习海军,高价招聘水手、船长和造船工匠,亲自率团出访西欧,参观造船场,学习造船技术和造船理论。

回国后又创办航海学校,培养和训练俄国海军专门人才。

﹣﹣根据《近代俄国海军建设》整理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

据材料二,说说他进行海军建设有何显著特点?

材料三:

1872年,日本建立海军省;1876年,日本创立了海军兵学校;1894年,日本帝国海军拥有31艘军舰和24艘水雷艇;1904年,日本帝国海军拥有76艘军舰和76艘水雷艇;1922﹣1930年,日本主力舰的建造一度被中断;1941年,日本帝国海军拥有了10艘战列舰、10艘航空母舰、385艘舰艇和3260架军用机。

1947年,日本所有军队依据新宪法解散,日本帝国海军的历史结束。

﹣﹣根据“XX百科•日本帝国海军”整理

(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所述日本主力舰的建造为何“一度被中断”?

日本帝国海军为何要依法解散?

(4)试用中国现代史相关史实,说说两例新中国在国防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有研究者认为,雅利安人创立这一社会制度时,并非要划分阶级及人的高低贵贱,而是要确保其执政权和保持各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数。

只是后来的征服者特别是鼓吹人权、平等自由的殖民者不断将这种制度进行调整,因而被固定、僵化,成为等级森严的阶序体系。

这种制度曾普遍存在于(  )

A.印度次大陆B.拉丁美洲C.北部非洲D.亚洲西部

【分析】本题以有研究者认为,雅利安人创立这一社会制度时,并非要划分阶级及人的高低贵贱,而是要确保其执政权和保持各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数。

只是后来的征服者特别是鼓吹人权、平等自由的殖民者不断将这种制度进行调整,因而被固定、僵化,成为等级森严的阶序体系为依托,考查种姓制度。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

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

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最初是随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创立的社会制度。

原本的种姓制度并非要划分阶级及人的高低贵贱,而是要确保本身雅利安人的执政权和保持各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数。

然而随着马木留克、蒙兀尔等外来伊斯兰教征服者统治印度,种姓制度为了政权需要经历过许多调整,并且在英属印度时期为符合殖民者需要,被固定、僵化,成为阶级森严的阶序体系。

由于该体系中的不平等与近代西方兴起的民主制度与人权思想大相径庭,因此常被批评为反现代化的落后制度,甚至被视为妨碍印度社会进步的毒瘤。

1947年印度脱离殖民体系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废除,各种种姓分类与歧视被视为非法,然而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上,其仍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A符合题意。

故选:

A。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种姓制度以及影响。

2.1784年,日本福冈县志贺岛出土一枚金印,上有“汉委奴国王”五字。

史学界认为金印为东汉光武帝所赐。

这一发现最能为下列哪一结论提供实证?

(  )

A.古代日本文明发展程度要落后于中国

B.古代日本至少在汉朝时就与中国有交往

C.日本借鉴了隋唐制度进行了一场改革

D.善于向先进文明学习是日本的民族传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朝与日本的交流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784年,日本福冈县志贺岛出土一枚金印,上有“汉委奴国王”五字。

史学界认为金印为东汉光武帝所赐,这为古代日本至少在汉朝时就与中国有交往提供了实证。

故选:

B。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朝与日本的交流的相关史实。

3.“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插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泛滥”。

产生这一消极影响的是(  )

A.基督教的传播B.文艺复兴运动

C.新航路的开辟D.奴隶贸易兴起

【分析】考查文艺复兴运动。

关键信息是“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

【解答】由题干“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插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泛滥”判断是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即肯定人的价值和维护人的尊严,以及对现实幸福生活的追求。

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虽然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实际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故选:

B。

【直击中考】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核心思想的理解与把握,需认真审题。

4.“为限制国王的权力提供的法律保障;确立了议会的权力;国王日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产生这一作用的法律性文件是(  )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共产党宣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权利法案》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为限制国王的权力提供的法律保障;确立了议会的权力;国王日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及所学知识可知,产生这一作用的法律性文件是《权利法案》。

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的资产阶级统治。

即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拥有国家最高权力。

故选:

A。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权利法案》的相关史实。

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如图漫画揭示的社会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1789年的(  )

A.英国B.美国C.法国D.俄国

【分析】本题以一幅历史漫画为切入点,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

【解答】观察漫画可知,漫画标注有三个等级,联系“1789”这个时间提示,可判断出这是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希望将法国缔造成一个君主立宪国家。

故选:

C。

【直击中考】注意对漫画的解读,识记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

6.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战争之初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到了后来,就演变成消灭旧制度的革命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战争的结果,更加确立了资产阶级在这个国家的统治地位。

当战争的硝烟散去时,这个国家又悄悄强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机。

这场战争是(  )

A.美国独立战争B.拿破仑对外战争

C.美国南北战争D.印度民族大起义

【分析】本题以题干文字材料为依托,考查美国内战的知识点。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865年,美国内战的结束,经过内战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实现南北方政治体制的统一,维护了国家统一,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本题题干从两次工业革命对美国影响的角度来思考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联系“维护国家统一”及“消灭旧制度”的关键提示,可以判断出这场战争指美国南北战争。

故选:

C。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7.“使得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世界市场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这里评述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B.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后果

C.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

D.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

【解答】本题题干引用的材料实际上阐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展开的争夺。

故选:

D。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8.19世纪出现了两位巨人,一位揭示了生物世界的发展规律,一位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这两位巨人分别是(  )

A.牛顿  马克思B.达尔文  马克思

C.爱迪生 牛顿D.达尔文  爱迪生

【分析】本题以19世纪出现了两位巨人,一位揭示了生物世界的发展规律,一位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依托,考查近代科技文化。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本题最大特点是开辟一个独特的知识呈现角度,将同时代的两个人物﹣﹣达尔文和马克思的主要成就联系起来。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打破了“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的传统看法,第一次将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故选:

B。

【直击中考】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通过牛顿的成就,了解科学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9.毛泽东说:

这一事件“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这一事件”是(  )

A.俄国二月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

C.实施新经济政策D.农业集体化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可知,“这一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故选:

B。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

10.在第一次就职演说中,罗斯福说:

“我将要求国会准许我使用唯一的手段﹣﹣向非常情况开战的广泛的行政权,这种权力之大,就如同我们真正遭到外敌入侵时所能给予我的权力那样。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里说的“非常情况”是(  )

A.面临经济大危机B.面临世界性战争

C.面临苏联的崛起D.面临朝鲜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罗斯福第一次就职总统是在1933年,联系之前的情况可知,他所说的“非常情况”是“经济危机”。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即《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故选:

A。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11.“经济危机/法西斯独裁/“一战”祸因/国际联盟的无能”。

将这几个事件联系起来,比较适合用来解释(  )

A.“二战”爆发的原因

B.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原因

C.“冷战”形成的原因

D.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原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爆发的原因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召开了巴黎和会,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宰割了德国,引起了德国人民的不满与痛恨。

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势力抬头,建立法西斯政权。

意大利的法西斯专政进一步强化。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一个国际性的机构,美国总统威尔逊是国际联盟的发起人。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1月成立了国际联盟,由于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英法操纵国联。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被迫对德国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英国、法国虽然宣战,却没有对德军发动进攻。

试题题干给出几个看似不相干的事件,但通过学生对这些事件的深入了解,可以找到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而且都可以用来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

A。

【直击中考】本题设计意图是考查学生解释历史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爆发的原因的相关史实。

12.“给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阻碍了全球一体化发展,也造成了德国朝鲜等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材料阐述的是(  )

A.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东西方“冷战”造成的影响

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结果

D.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背景

【分析】本题以题干材料信息为依托,考查东西方“冷战”造成的影响。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给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阻碍了全球一体化发展,也造成了德国朝鲜等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面对两极格局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因而材料阐述的是东西方“冷战”造成的影响。

故选:

B。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东西方“冷战”造成的影响。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史实或史论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涂“T”,错误的涂“F”)

13.伊斯兰教的创立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帝国扩张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考查伊斯兰教建立和阿拉伯国家兴起。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最初在麦加传教,麦加贵族担心会损害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

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

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同时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伊斯兰教的创立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帝国扩张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运用伊斯兰教建立和阿拉伯国家兴起的相关知识。

14.为满足农场内部消费而生产以及一定规模的雇佣劳动经营是资本主义租地农场的两个突出的特征。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有两个突出的特征:

为市场而生产,以及一定规模的雇佣劳动经营。

租地农场有了雇主、雇工的不同,便产生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剥削关系。

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相关史实。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复兴与日本的崛起都与美国国家战略有关。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复兴与日本的崛起都与美国国家战略有关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原因。

【解答】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包括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都大力引进最先进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故答案为:

√。

【直击中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原因的相关史实。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