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农业园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41147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农业园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某农业园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某农业园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某农业园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某农业园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某农业园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某农业园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某农业园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某农业园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农业园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农业园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农业园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农业园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农业园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章影响区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

2.1项目影响区的划分

项目影响区——拟建项目位于**县境内,是**县的一条重要通村公路,项目实施后示范带动***镇、三塬镇、岘塬镇、太极镇5000户菜农增收。

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根据项目的地理位置和作用,报告将**县及***镇作为项目直接影响区。

2.2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现状

2.2.1**县

**县位于**中部西南,**回族自治州北部,东北与兰州市接壤,南濒***水库(今名炳灵湖),西北与青海省民和县为邻。

地理位置东经102°53′至103°39′,北纬35°47′至36°12′。

海拔在1560——2851米之间,相对高差1291米,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52公里,总面积1863.6平方公里。

年降雨量在26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在1500毫米左右。

黄河流经县域107公里,呈独特的S形穿境而过。

境内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干燥,夏秋湿润,年降水量467-734毫米。

全年日照时数2278日时,年平均气温6.3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为高寒阴湿山区,东北部为高寒干旱山区,海拔1735-4309米。

水资源总量2285156.9万立方米,其中黄河流经县内7个乡约40公里,大河家关门处平均流量12亿立方米以上。

早在五千年前就有先民沿河而居,繁衍生息,古称“西羌”之地。

汉代分属金城郡允吾县和成县。

东晋、十六国时属河州晋兴、金城郡。

西秦末并入吐谷浑。

魏时属罕镇、河州。

北周时属罕郡,隋时属兰州总管府河州、罕郡。

唐代属河州安乡县、安乡郡凤林县,地入吐蕃。

五代时仍属吐蕃。

北宋时分属熙河路河州。

南宋时先期属金,后属熙秦路、临洮府。

元、明时先后属河州路安乡县,陕西行省兰州。

清代分属河州、皋兰县。

民国初分属导河县、皋兰县。

1928年,改导河县为**县。

民国18年1月27日(1929年3月8日),与**县、皋兰县分出,在莲花堡设置**县。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国家先后在县境内修建了盐锅峡、***、八盘峡(电站在西固区,水库在**县)水电站,形成了***、盐锅峡、八盘峡三大水库(今称炳灵湖、太极湖、毛公湖),总容量为59.69亿立方米。

境内地形属黄土高塬丘陵山地,山峦起伏,沟壑纵横。

从地貌上可划分为河谷平原、黄土、丘陵山地、山间盆地、石质山地四种类型。

按地理条件可分为东西山区和川塬区两大类。

行政区划:

辖19个乡镇,139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

乡镇总户数3.67万户,乡镇总人口16.4l万人,乡镇从业人员8.55万人。

  六通情况:

139个村通电,132个村通公路、通邮,111个村通电话,18个村通自来水。

  文教卫生:

有医院、卫生院24所,病床484张,医生841人。

有各类学校220所,教师2214人,在校学生40258人。

  经济指标:

2008年底,生产总值达到12.51亿元,年均增长10.58%,其中第一产业1.99亿元,年均增长2.92%;第二产业7.74亿元,年均增长11.2%;第三产业2.77亿元,年均增长10.32%。

“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8亿元,年均增长34.02%,其中2005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7%。

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77亿元,年均增长29.68%。

乡镇企业增加值2.38亿元,年均增长17.3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亿元,年均增长9.94%。

  名优特产:

**名优特产闻名遐迩。

比较著名的有黄河珍珠米、***西红柿、**大草莓、红枣、东山百合、黄河鲤鱼、淡水甲鱼、美国牛蛙、网箱红鳟鱼、金鳟鱼、绿壳鸡蛋、白羽王鸽、金皮西葫芦、河蟹等10余种。

  旅游景点:

**县距省城兰州54公里,贴近亚欧大陆桥,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又是兰州市近郊的著名旅游城镇。

境内黄河由西南向东北呈独特的“S”形穿流而过,形成了炳灵峡、***、盐锅峡——黄河三峡风景区,加之国家先后建成的盐锅峡、***、八盘峡三座电站,构成了西北高原特有的黄河风情绚丽画卷。

有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炳灵寺石窟,有“红山白土头,黄河向西流”的太极、八卦自然风光。

太极岛有自然生长千亩芦苇荡,有灰鹤、白鹤、釉顶鹤等26种珍禽异鸟栖息,有国内乃至世界罕见的太极湖恐龙足印群地质遗迹。

县境内有抱龙山、松树岘原始林区。

**素有“彩陶之乡”的美称,境内出土的“彩陶王”现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2.2.2***镇

***镇是**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总面积5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600米,黄河经流12公里,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年最低气温-16.9℃,最高36.7℃,年降雨量267mm,无霜期139~190.5夭,年日照时数25373~27816小时。

镇辖4个村9个居委会,总人口31205人,其中城市入口23859人,总耕地面积6436亩。

镇内有中央、省、州驻永单位23家,乡镇企业82家,个体工商户1269户,已建成集贸市场3个,经济小区4个。

2.3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3.1**县

“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中国西部水上旅游休闲名区为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项目带动、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县和依法治县战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促进全县经济与社会、城镇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二)遵循原则

   1、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五个统筹”,遵循发展规律,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用市场的办法推进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一切问题,促使全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2、必须坚持发展抓项目。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要加快发展,必须靠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资金投入必须靠项目。

项目建设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载体,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意识,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

   3、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根据中央、省、州精神和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合理确定奋斗目标,制定工作措施,做到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

   4、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镇、川塬、山区区域协调发展,以加快城镇化建设为着力点,充分发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作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5、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不断配套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

加强对外联系与协作,既要走出去,拓展新的劳务和经营市场,又要请进来,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我县投资开发。

   6、必须坚持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

一方面要用足、用活、用好国家、省上倾斜支持的政策,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好的项目、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要把全县各级组织、人民群众的力量调动起来,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潜能,依靠自身力量建设**、发展**。

   (三)发展目标

   1、经济总量目标:

努力实现经济总量的较快增长,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于全州平均水平。

“十一五”末,全县生产总值达20.08亿元,年均增长12%;农业增加值达2.79亿元,年均增长7%;工业增加值达12.66亿元,年均增长13%;乡镇企业增加值达4.22亿元,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1.32亿元,年均增长16%;财政收入达2.89亿元,年均增长12%。

   2、经济结构调整目标:

到2010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调整到15.9∶66.2∶17.9,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提高到50%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3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84亿元,年均增长15%。

   3、人口与就业目标:

到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7‰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不突破5%。

非农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有较大增长。

   4、人民生活目标:

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843元,年均递增10%,人均居住面积15.89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67元,年均增长10%;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增加,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

   5、社会发展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教育事业有较大发展。

到2010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以下,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7.1%和95.8%。

   6、生态环境目标:

到2010年,基础设施基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74.32平方公里,治理率达到51.3%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8.5%,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23.5%;污染物排放控制在计划指标以内。

经济发展布局

   根据全县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按照“一线一点两区两片”的经济发展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一线”即黄河沿线大力发展黄河三峡旅游业;“一点”即以县城为中心,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两区”即三塬、岘塬高效农业区和盐锅峡、西河工业企业开发区;“两片”即东山片和西山片,着重发展草畜、洋芋、百合等特色优势产业。

 主要任务

   

(一)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抓结构调整,促进生产发展。

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在“两区两片”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建立畜禽繁育基地,加强乡镇畜牧站建设,对规模养殖户和养殖场给予倾斜扶持,促进全县农业生产向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五大基地:

一是以牛羊养殖为主的草畜业基地。

建成10个规模养殖基地(万只羊或千头牛、5千头猪),15万亩的优质牧草基地。

二是以洋芋、百合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基地。

百合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洋芋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以上。

三是以花椒为主的经济林基地。

花椒面积达到20.4万亩,红枣面积达到1.2万亩。

四是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2007年前,全县优势农产品取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实现品牌销售。

到2010年,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5万亩。

五是以黄河鲤鱼为主的水产养殖基地。

水产养殖面积达到6000亩,年产鲜水产品3000吨。

   依托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

   运等“农”字牌龙头企业,加大对农产品营销组织的扶持力度,重点发展蔬菜、果品、百合、洋芋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业后续效益,实现生产与市场,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的有效对接。

“十一五”期间,重点引进建设洋芋、红枣、果蔬等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2、抓农民增收,促进生活宽裕。

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

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建立500人以上的劳务培训输出基地10个,培训劳动力8万人,提高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能力和组织化转移程度。

鼓励和引导农民搞加工、搞流通、搞服务,向非农产业转移,拓宽就业增收渠道。

抓好市场体系建设,集中力量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和综合批发市场,积极发展流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洋芋、百合、蔬菜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的作用,增强市场开拓能力,保护农民利益。

推进商贸流通,发展连锁经营、便民超市、社区服务等新兴行业,辐射带动城乡群众参与商贸流通,增加收入。

   坚持开发式扶贫为主、救济救助式扶贫为辅的原则,继续按照“强基础,兴科技,抓特色,创品牌,输劳务,搞移民”的工作思路,一手抓扶贫开发,一手抓小康建设。

在东西山区以贫困村为基本单元,以贫困户为基本对象,以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着眼点,以进村入户生产性扶持项目为重点,认真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解决贫困群众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和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要整合各类资源,捆帮使用各类扶贫资金,一个村一个村的解决温饱问题,进而向小康迈进。

认真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对生存条件恶劣的东西山区1378户、6770人实施整村整社移民,完成县外移民1.65万人。

在川塬区要以高效农业、旅游业、养殖业、民营企业为主,开展多种经营,努力增加群众收入,集中力量建设5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

通过五年的努力,东西山区稳定解决温饱,部分村达到初级小康,川塬区基本达到小康。

   3、抓公共事业,促进乡风文明。

   4、抓基础设施,促进村容整洁。

加强以水、路、电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在水利建设上,更新改造大型灌区水利设施和配套工程,大力发展中小型水利工程。

改扩建红岘子、岘塬、三马台、杏树台电灌和砂子沟电灌二期工程,兴建**县节水灌溉、***库区绿化上水、刘家塬上水等工程,力争新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治沟保塬等工程。

到2010年,全县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5万亩,达到15.47万亩。

认真抓好农村饮水工程和机井改造工作,彻底解决山区群众饮水困难,川塬区全部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在农村公路建设上,以“通达、通畅、联网”和乡乡通油路为目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路试点项目,重点建设产业路、旅游路、工矿路、富民路和出口路。

通过五年的努力,新修改造道路139条、986.7公里,川塬区村村通水泥路,山区村村通等级路,实现村镇相连,村村相通,产业基地相连,景区道路畅通。

加强公路养护,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

在电力建设上,重点加大增容改造力度,新建110千伏送变电工程,满足工农业用电需求。

大力发展农村新型能源建设,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省柴节煤等技术,重点实施好农村沼气“两池三改”整县推进项目,全县基本普及“两池三改”,80%以上的农户家家有一座青贮氨化池,一座沼气池,家家完成改厨、改厕、改圈任务。

加强村宅规划管理,整治村庄脏乱差,美化、净化、绿化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做到巷道畅通,庭院清洁,村风文明。

   5、抓村民自治,促进管理民主。

   

(二)切实加大黄河三峡旅游开发力度,全力打造中国西部水上旅游休闲名区

   (三)加快城镇化步伐,建设黄河上游明珠城市

   (四)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五)坚持发展抓项目,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七)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构建和谐**

   (八)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创建平安**

2.4项目影响区交通运输概况

2.4.1**县交通运输概况

1、**县公路网概况

截至2008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889.7公里,其中县乡公路7条245.3公里,乡村公路104条454.6公里,还有6条32.6公里的旅游公路,路网密度达到了每100平方公里19.11公里。

2、**县农村公路发展概况

农村公路是县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沟通千家万户。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该县各乡镇党委、政府广泛发动群众,按照“民办公助、民工建勤”方法,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依靠全社会力量建设农村公路。

他们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系统管理,有规划发展,从农村公路建设的实际出发,研究制定符合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实际需要的管理政策和技术政策。

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公路建设责任书,实行干部包乡抓点制度,将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落到了实处。

通过几年的建设,有效地改善了乡村道路晴通雨阻的状况,实现了“村村通汽车、社社通兰驼”的目标。

“十五”期间,全县共新修农路84条342公里,拓宽97条437公里,硬化26条31.8公里,整修177条,铺砂8.91万立方米,总里程达1461公里。

2.5项目影响区公路网发展规划

2.5.1**县农村公路发展规划

根据省、州“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结合县域公路网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县“十一五”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中国西部水上旅游休闲名区和工业强县的目标,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资金可能为原则,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县“十一五”交通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交通运输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的任务是:

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公路水路运输网络,促进民富县强。

  公路水路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立能力充分、组织协调、运行高效、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公路水路运输系统,与其他运输方式共同构成布局协调、衔接顺畅、优势互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经济、可靠的运输服务,实现和谐交通,到2010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得到总体缓解,对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状况得到总体改善。

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到2020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基本适应全县、全州、全省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国家安全的需要。

为全县实现富裕型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支持和保障。

  “十一五”建设目标和任务

  根据“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结合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状况和全县“十一五”总体规划目标,制定**县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规划目标和任务。

  建设目标:

  (1)公路运输:

实施“一化两网五通”目标,即

  一化:

公路网布局更加合理化;

  两网:

建设农村公路网络和农村运输网络体系;

  五通:

100%的乡镇通四级及以上标准公路,100%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100%的行政村通农二级及以上标准公路,50%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95%的行政村通班车,实现油路到乡、公路到村的目标。

  2 水路运输:

根据水运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十一五”期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水运的优势,连通八盘峡水库、开通***至兰州铁路班线。

建设“161”工程,即一条航道、六座码头、一处航标设施。

  建设重点:

“十一五”期**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

  ⒈省、州建设项目的协调、协助三级路276公里、四级路57公里、航道59公里;

  ⒉“十五”续建项目;

   ⒊旅游线路;

   ⒋农村公路建设的重点是率先实现初级小康的乡镇、行政村和西部比较滞后的山区;

   ⒌水运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建设任务:

  “十五”续建项目:

主要是改善路网布局的通达工程项目,四级路共9条256公里;

  另外,省、州项目“十一五”期投资估算2.88亿元,“十一五”期全县交通建设投资总估算5.7372亿元。

  实施效果

  **县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规划方案实施后,将产生如下效果:

  ——路网骨架公路布局趋于合理,农村公路基本通畅,路网整体功能将得到发挥;

  ——县至乡镇之间、乡镇互相之间和乡镇行政村之间时空距离将明显缩短,辐射、吸引、交流作用将得到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