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0454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3.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

《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结题报告张秀娟.docx

结题报告张秀娟

2013年连云港市个人课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练习课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结题报告

 

 

连云港市赣榆县城头镇中心小学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小学数学一年级练习课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赣榆县城头镇中心小学张秀娟

【内容摘要】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施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活跃教学气氛、密切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课题简介】

本课题是2012年底,本人在教学一年级练习课中遇到一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前提下提出来的,后来得到了全校数学老师的认同。

于是在学校展开了研究:

一、研究现状及意义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特别是一年级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

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

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长时间注意力集中,认识不到学生的目标和重要性。

以上分析所得,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体会到有效提问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巨大作用,但时常也感觉到我们的课堂提问起不到很好的促进学生思维的作用。

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的研究课题,目的在于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出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长时间注意力集中,所以教师更应该抓住学生一节课中注意力集中的几个阶段进行提问。

并不断的在维持纪律的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达到提问的效果。

二、课题的研究原则

1、课堂中心性原则:

不管哪一教学层面的研究,都要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开展。

2、全体参与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

3、主体性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启发探索性原则: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

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索。

5、求异择优性原则:

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尽可能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能从“异”中择“优”。

6、民主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

7、评价激励性原则:

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三、概念的界定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手段。

一年级练习课教师有效性提问:

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

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

对于一年级学生还以应该关注学生课堂纪律进行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

本课题“小学一年级数学练习课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聚焦于课堂,聚焦与学生,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自教师的提问艺术;通过教师各种途径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提问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具体研究内容:

1.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

2.练习课上有效性数学提问与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关性研究

3.练习课上有效性数学问题情境的研究

4.练习课上有效性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的研究

5.练习课上小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研究

6.课题研读书目以及具体安排时间

(1)课堂教学方面书籍《黄爱华与课堂教学》黄爱华

读书计划:

2012年12-1月读完

(2)《基于数学思维方法的小学数学教学》金李会

读书计划:

2012年3-4月读完

(3)《邱学华小学数学教学法探索》

读书计划:

2012年5-8月读完

(4)《爱的教育》亚米契斯(意大利)

读书计划:

2012年10-11月读完

(5)撰写读书笔记和课题总结2012年12月

五、研究的方法

1、以课堂为载体从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共同行为三方面研究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操作模式,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类型及途径,构建一套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2、为学生提供提问的平台,从三大方面来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第一,提供有“生命”的材料激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第二,增强学生质疑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第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元认知,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3、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类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特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要求等方面总结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方法技巧以及策略。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

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

六、研究的措施

本课题研究,是以一年级学生的练习课课堂学习活动中心,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练习课课堂学习和探索活动中,提高学生在练习课课堂学习的效率,以学生练习课的需求为出发点,设计课堂的提问,让提问踩在学生的思维线上。

主要采用了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做法有:

(1)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探索、积累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形成“系列案例”4个。

(2)探索在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型下,选择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策略等。

(附问卷调查)

(3)现在已经撰写2篇与本课题相关的读书笔记,并上交课题组审核。

(4)结题报告已经全部完成。

(5)对于课题所需要的其他过程性材料已经收集完整,并在整理装订在册。

本课题研究方案详实;读书笔记写的实实在在,反思深刻;针对研究方向撰写切实可行的教学案例;每一项都是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管理课题的方案和个人课题研究方案的时间节点进行,质量优秀,效果很好!

2.课题研究活动

(1)课题组成员集中课例式研讨会。

上学期每月2次研讨活动。

在学校多媒体教室,参与人员有课题组6人。

(2)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为载体,以观察、体验、感悟为主要途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背景出发,形成有利于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化的教学内容、途径方式、评价标准等。

(3)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探索、积累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形成“系列案例”4个和相关视频材料4个。

(4)探索在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型下,选择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策略等。

最佳课堂教学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给定内容,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是否有兴趣。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然而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课堂教学设计是高效教学的关键,因此我们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在每一次课上都不打无准备之战,而了解学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武说:

“当然这个意思也绝不是说学生们想怎样我们当老师的就必须怎样,而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的特点和规律,根据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根本需求来精心的设计教学内容。

”曾经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刘徳武《根据学生需求设计教学内容》的讲座,那一个个透着教育智慧的鲜活课例深深地吸引着我,促使我不断思考怎样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特别是刘老师的那句话至今还在我耳边回荡。

刘老师这样说:

“每个设问都应踩在学生的思维线上,不要企求学生踩在老师的思维线上。

(一)根据兴趣需求设计教学内容,激发情感动力。

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创新思维.因此,数学情境的创设不要脱离课堂教学目标,不要“为情境而设置情境”。

正如刘德武老师说的:

“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

(二)根据知识需求设计教学内容,满足求知欲望。

总之,一切从学生出发。

所以我们在课堂上的有效设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和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

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诸如知识面、驾驭教材、洞察力、控制场面的能力等等),更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

在当今教学的整体结构中,学生已不是被动的纯客体,而是在教师主导作用引领下的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的研究中心已不再是纯教材,而必须包括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应研究“学法”。

因此,作为沟通二者中介的课堂设问便成了教师们普遍研究的课题。

笔者认为,课堂提问的灵魂不仅体现在“启发式”上,更应建立在对主、客体进行具体分析从而科学地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上。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学习对象的一系列“矛盾”之中,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起其强烈的求知欲。

(三)根据思维需求设计教学内容,促进思维发展。

(四)根据认知误区设计教学内容,避免造成隐患。

认知误区也可以理解为认知冲突,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教学情境所呈现的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造成学生的认知失衡或学生之间的意见分歧。

在教学中,认知冲突常常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

认知冲突的设计,要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

发展性原则。

了解学生目前认知状况,向学生揭示出符合学习水平的未知领域的认知。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强调,揭示的道德认知要高于学生已有发展程度一个阶段的道德思维方式,低于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或远远高于儿童发展阶段的道德教育容易因遭到儿童的排斥而失去效果。

层次性原则。

认知冲突设计要努力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主体性原则。

认知冲突设计要将学生作为整个冲突状态中的主体,增强学生道德实践活动的参与度。

生活性原则。

即把发生或可能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社会事件、社会问题,或者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历史、文化、经济、科学等提炼成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因为只有符合生活基础的问题情境才是“真实”的,而“真实”的认知冲突更具有教育的价值。

(五)根据解决问题的需求设计教学内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教学问题的解决要运用反映学习规律的理论知识和有科学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方法之间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在传统备课中对教学状态的描述是凭直觉,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凭个人经验。

(六)发现和满足隐性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曾经有幸聆听黄爱华老师的《小数加减法》——围绕“小数点对齐”,精心设计,让学生明确“对”是手段,“齐”是目的。

让学生在求知愿望极高的情境中学习,进一步培养其数学意识。

最后,黄老师用美国教育家波利亚讲的一句话作为结束,“教师讲什么并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

(1)变抽象为具体,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收获,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3)改变教师自身理念,激发数学思维。

(一)做新课标标准下“华丽转身”的“新教师”。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第一句就指出: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小学数学是作为学科的数学,在课堂教学中虽然不能让学生完完全全地去重复人类所经历过的发现知识的原始过程,但适当地让他们参与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了解某些数学知识产生的由来,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教学的指向和最终的目的来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不能代替学,教必须促进学,因此,“为学而教”应该没有异议的。

“为学而教”体现在教学设计中,就是一定坚持“为学习设计教学”的基本理念。

(二)做新课标标准下“不断充电”的“新教师”。

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

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还应该包括自己的充实与成长。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

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

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还应该包括自己的充实与成长。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

著名特级教师张齐华老师是近年来活跃在小学数学课改舞台上的新秀之一。

他的数学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有方法的引导、思想的启迪、文化的浸润、精神的熏陶,对学生的影响是多元而立体的。

其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语言、跌宕起伏的教学过程、灵动飘逸的教学风格对听课者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

应当强调的是,除去“数学文化”的直接探究以外,张齐华老师也给予我们一个重要启示:

积极的实践与认真的总结和反思正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进而,这又是我们在这一方面所应采取的一个基本立场:

“让改革成为常态,由反思求得进步。

”这也就是指,我们不应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而应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我们事实上就可从这一角度去理解张齐华老师的以下论述:

“对很多人而言,超越别人容易,超越自己难,而在我,情况似乎略有不同。

事实上,在很多情形下,要想判断是否能够或者已经超越别人,很难有一个既定的标准,既无标准,又何谈对别人的超越?

倒是自我超越,似乎显得稍容易一些。

毕竟,每一天的学习、思索、实践,必然会使今天的你超越昨天的你,进而又被明天的你再次超越。

人总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中实现进步的。

”(第105页)

七、课题研究目标

总目标: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它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中,而是通过学生主动地思维活动,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主见”和“思想”。

我们要研究艺术化的、有效性的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使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使课堂效率的提高。

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提问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具体目标:

1、通过调查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教师有效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形成一套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通过教师各种途径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提问能力。

3、形成各种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八、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

  

2.练习课上有效性数学提问与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关性研究。

  

3.练习课上有效性数学问题情境的研究。

  

4.练习课上有效性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的研究。

  

5.练习课上小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研究。

九、课题研究方法、思路和步骤

1、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低、中、高年级各选部分班级,在数学学科中进行实验。

(2)调查法。

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

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

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2、研究思路

(1)以课堂为载体从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共同行为三方面研究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操作模式,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类型及途径,构建一套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2)为学生提供提问的平台,从三大方面来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第一,提供有“生命”的材料激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第二,增强学生质疑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第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元认知,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3)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类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特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要求等方面总结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方法技巧以及策略。

3、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认真学习最新理论知识及有关信息、资料,吸取广大教师的有关经验和体会,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课题研究方案。

(2)启动和实施阶段(2012年5月-2013年11月)依据研究方案,开展课堂提问方面的研究,分析实验情况,完善方案。

(3)总结阶段(2013年12月-2013年12月)收集整理各种原始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十、课题研究已取得主要成果。

级别

名称

等次

成果形式

论文

省级

2013省师陶杯

一等奖

证书

市级

2013省五四杯

三等奖

证书

县级

教海探航

一等奖

证书

读数笔记

1《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以及心得体会。

2《心里与研究方法》学习笔记以及心得体会。

教学案例和

相关视频资料

1加减乘除的整理教学案例和教学笔记。

2折线统计图教学案例和教学笔记。

优质课

2013年县级优质课展示二等奖

2012年县级优质课展示三等奖

十一、课堂提问的实施策略及理答策略

一、课堂提问的实施策略

问题的设计是提问的基础,要想达到好的提问效果,还需注意提问的实施策略。

(1)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抓住数学重点,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起到诱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发思考的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

创设“心求通而未得”的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

而情境创设方法多种多样,有悬念情境、故事情境、现实情境、活动情境等,但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是一能激发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二要紧扣数学内容,突出数学本质,三要节省时间,讲究教学效率。

只讲兴趣,不讲思维,游离于数学主题之外,化费大量宝贵时间的情境不仅是无效情境,而且是有害的情境。

另外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必需建立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之上,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开放思维,大胆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

如教学“圆的认识”,教师先出示一幅汽车图片让学生找出图片中各种几何图形,通过比较分类让学生初步感知圆是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后,进而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徒手画圆的活动情境。

当学生怎么画都画不圆的困惑情境下,教师提出了“为什么画出的圆不标准?

”“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标准圆呢?

”进而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选择工具(有圆规、线、直尺等)创造性地去圆,学生在画中慢慢体验到画圆的要领,再通过交流各自的感悟得出“圆是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这一圆的本质属性。

以上徒手画圆的活动情境创设虽然简单,但起到了启思激兴的作用,同时又紧扣数学主题,省时高效。

(2)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

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与提问的时机有关。

提问的时机一般来说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教师的教学视角,发问时机应与教学需要相吻合,如教学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思维提升处、教学反思处等,二是根据学生心理状态,在学生新旧知识冲突处、思维受阻处、知识模糊处。

(3)表达要明白无误,不模棱两可,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候答时间。

提问的表述一定要明白、准确,否则引起学生的误解,降低了教学效率甚至导之教学的失败。

教学“倍的意义”时,教师先示范在黑板上用4根小棒摆了一个正方形,问:

什么图形?

你们能用小棒也摆几个正方形吗?

接下来由学生操作、汇报。

(4)完全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导之教学无法进行,只得重新让学生再摆。

反思出现以上情况的根源就是教师的设问不明白、不准确造成的后果。

另外提问后,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因此一定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不能急于求答,以提高答问的质量。

2、提问的理答策略。

教学的本质的是对话、是交流。

只有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学生在学习中才能不断修正错误,完善认识,积累经验。

为此,理答时需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意见。

要达到此目的,教师在理答时必须做到专心倾心学生回答,对于回答好的要给予肯定赏识;对于考虑不成熟的要给予期待等候;对于不完善的,要引导纠偏;即是错的,也要宽容对待,肯定积极因素,给予再次作答机会,使体面坐下。

方法上灵活机动,做到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相结合,语言评价与物质评价相结合。

多采用鼓励性、启发性评价,少判断性、消极性评价。

总之,通过理答要创设一种宽松、积极氛围,使全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都能争着思考,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互动交流之中来,答出勇气,答出想继续作答的信心来。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教师只有在实践中,联系实际,不断优化问题的设计,讲究实施技巧,提高理答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十一、研究的成效分析

(一)、初步总结练习课课堂提问基本过程

面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学习者要通过一系列步骤才能系统地解决问题,得出答案。

教师应该把学生的解决问题看成一个过程,让他们以一种逻辑的、有序的方式组织自己的行为。

1.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提问的类型大致包括认知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创造性问题、评价性问题、方法性问题、探究性问题等。

要想使课堂有效,教师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全盘谋划,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精心巧妙地设计每一个提问。

一年来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充分体会到必须把课堂看成是学生学习的过程,牢固树立了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老师们潜心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努力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每一个问题,精心组织学生感兴趣的主体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积累了丰厚的教学成果。

积累了教师论文、案例、课例、调查问卷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成果。

3.学生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1、理解问题

解决问题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思考他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是学生字解决问题之前最重要的一步。

如果学生不明确他们要做什么,下面的步骤也不可能做好。

这一步,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述问题,解释这个问题要他们做什么;也可以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倾听其他人的想法。

2、选择计划

这是关键的一步,学生必须决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学生需要确定一个解题的计划或策略。

在这个阶段进行讨论能帮助学生确定或选择合适解决问题的策略。

3、实践、优化计划

在这一步,学生要对讨论的方法进行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