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5194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7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13、地下水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泉水和井水展开观察与讨论,初步认识到地下有水。

2.通过猜测、讨论和阅读等学习活动,知道地下水在地表的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

3.能多人合作,制作一个水井模型,并结合地下水形成示意图,说明地下水的成因、储量、储存区域,知道降雨是地下水主要来源。

4.借助阅读和研讨,体验到合理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地下水的形成原因、储量、储存区域。

教学难点

能够与同学合作,制作一个水井模型,并通过实验认识到地下水形成的原因、储量和储存区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简易水井模型的材料,如:

塑料瓶、罐子、碎石、沙子、水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周围的泉水、井水,查阅资料,初步了解泉水、井水的特点、成因等。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复习导入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河流、湖泊等淡水水体,谁能说一说,淡水水体是怎样形成的?

他们的形成与什么有着密切的联系?

探骊指生说一说生活在淡水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体会淡水水体的重要作用。

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另一种水——地下水。

板书课题:

13、地下水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

描述井水、泉水的特点

教师出示泉水和井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吗?

(泉水、井水)

泉水和井水与我们前一课学习的湖泊、水库、河流里的水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预设:

井水比较清澈,冬暖夏凉,大雨之后,井里的水位会上升,并且井水也会变得浑浊。

泉水比较清澈、甘甜,也是冬暖夏凉,不过大雨之后,不会变得浑浊。

那么这些泉水、井水可能是从哪儿来的?

引导学生对井水和泉水的来源作出自己的猜测。

预设:

下雨累积形成的;从地底下冒出来的;雨水、湖水等地方流过来的……

过渡:

那么井水和泉水,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探究一下井水的来源。

活动二:

制作简易水井模型,认识井水来源

出示课本上的制作简易水井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材料、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讨论:

在本次实验中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呢?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一一出示这些材料:

塑料瓶、大的罐子、石子、沙子、水、人造草等等。

本次实验分为哪几个步骤,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全班交流,教师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在模拟实验时,水要均匀的倒在塑料圆筒的周围。

在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水向下渗透的过程,再观察圆桶中水的变化,并且还可以用小勺子轻轻的搅动井里的水。

学生分小组进行本次模拟实验,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全班交流讨论,各小组汇报本小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说一说井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预设:

实验现象:

水会依次透过人造草、沙子和小碎石,缓缓渗透、积聚到杯底,直至充满小碎石之间的空隙。

圆桶中的水位,也随之慢慢升高,最后与外面的水位保持相平。

实验结论:

水井中的水是由地表水慢慢的渗透进土壤,积聚起来的。

活动三:

认识地下水的成因,保护地下水

教师引导:

刚刚我们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到水井中的水是由地表水慢慢的渗进土壤,积聚起来的,下面我们通过示意图,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的成因。

出示课本上的地下水的形成示意图及相关的文字说明,引导学生看一看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的成因。

教师指导:

请大家看这幅图,这幅图是地下水的成因示意图。

如果我们给土壤分层,就可以分成2层,分别为可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

理解可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的含义

可渗透层一般由质地疏松的土壤和岩石碎屑构成,透过缝隙,它们能吸附水分,储存水;而不可渗透成,则是水很难渗入、溢出的岩层。

了解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的作用

渗透层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水分、储存水分,土壤和岩石碎屑可以起一个过滤的作用,过滤掉水中的杂质。

不可渗透层是防止水渗入、溢出岩层。

引导学生把大自然地下水形成示意图和刚刚制作的简易水井模型图进行对照,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的形成。

教师小结:

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者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就构成了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迁移练习:

刚刚我们通过模拟实验和示意图,认识了地下水的成因,大家了解地下水的形成原因了吗?

下面我们来考考大家。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名称填在下图括号里。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的答案并介绍一下自己这样选择的理由,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地下水的形成原因。

活动四、保护地下水

教师引导:

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所以,我们要保护地下水资源。

大家有哪些好的方法来保护地下水资源呢?

预设:

方法一:

透水路面

出示透水路面,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认识透水路面的样子。

大家知道透水路面的材料,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吗?

了解透水路面的作用:

透水路面能够还原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避免因为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基下沉。

方法二:

雨水回灌地下

出示雨水回灌地下示意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雨水回灌地下的方法。

交流雨水回灌地下的作用:

雨水回灌技术也可以补充地下水资源,还可以避免暴雨时洪涝灾害的发生。

拓展补充:

除了书上介绍的两种补充地下水的方法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补充地下水的方法呢?

预设:

植树造林,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

淡化海水,来供应人们日常生活用水。

少开采地下水,减少地下水的损失。

教师小结:

同学们,地下水的下渗速度很慢,地表水达到地下深处,所需时间平均在100年以上,所以,地下水的保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不断的努力和坚持。

活动五:

情境练习题

同学们,现在我们家乡正在开展保护地下水的活动,请你来设计铺设一条步行道的方案,要求既方便雨天路人行走,又能够让雨水尽可能多的渗透到地下。

大家想想,这条人行道该怎样设计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活动方案,并说一说这样设计的原因。

预设:

方案1:

路面可以铺设可渗水的小瓷砖,中间有小孔,方便雨水的渗透到地下。

方案2:

在铺路的时候,道路中间可以稍微高一些,两侧低一些,方便雨水从两侧渗透到地下。

方案3:

铺设新型透水路面材料。

方案4:

在人行道两边种上花草树木,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

教师小结:

大家的设计方案都很棒,都符合这条道路的设计要求,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上的题目。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地下水的类型、特点、来源、形成原因等知识,懂得了我们要保护地下水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板书

设计

13、地下水

地下水的形态

地下水的成因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3地下水课课练课时练习

13地下水

基础达标练练全基础知识轻松实现达标

1、填空题。

小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占淡水总量的_______%。

由于地表主质硫松多孔,一部分_______或积雪融水会渗通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2)趵突泉被称为“天下第一泉”,它的水来源于_______。

(3)由于_______,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

铺设透水路面可以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地下水储量。

2、判断题。

(1)海水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

(2)由于降水量充沛,因此自然界的地下水越来越多。

()

(3)让雨水回灌地下可以增加地下水储量。

()

(4)水井中的水来源于地下水。

()

3、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中的水不是来源于地下水。

A.

B.

C.

(2)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为饮用水源。

A.河水B.海水C.地下水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下水在地下土层和岩石的下面

B.清淤过滤池可以过滤雨水,从而使清洁的水回灌地下

C.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

(4)下列做法不利于补充地下水的是()。

A.利用河水灌溉农田B.拓宽河道C.铺设不透水路面

4、填图题。

下面是大自然中地下水形成示意图,请将下图补充完整。

能力提升练练会综合能力快速提升成绩

5、综合应用。

(能力指数★★★)

地下水是人们的重要饮用水源,但是由于人们的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你能想一想应该如何增加地下水的储量吗?

 

6、实验探究。

(能力指数★★★★)

为了探究水井中水的来源,子轩和小伙伴们制作了简易的水井模型。

(1)请给下列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

()在碎石上铺一层约1厘米厚的沙子。

()将圆筒竖直放入罐子中央,在外围装入约4厘米高的碎石。

()慢慢往沙子上倒水,注意观察圆筒里水的变化。

()剪下塑料瓶中间一截,得到一个圆筒。

(2)你能根据上面的实验说一说水井中水的主要来源吗?

 

13.地下水

1.

(1)30雨水

(2)地下水解析:

泉水和井水中的水都来源于地下水,因为趵突泉属于泉眼,所以它的水来源于地下水。

(3)过度开采增加

2.

(1)×

(2)×(3)√(4)√

3.

(1)C

(2)C

(3)A解析:

地下水在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因此A选项错误。

(4)C

4.(从上到下)可渗透层不可渗透层土壤和岩石

5.(答案不唯一)

(1)铺设可以透水的路面。

(2)利用分水墙、清淤过滤池和回灌井使雨水回灌地下。

6.

(1)3241

(2)水井中水的主要来源是地下水。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2、河流与湖泊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

12、河流与湖泊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观察和描述身边常见的淡水水体,了解地表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的类型与区别。

2.乐于参与,分工协作,完成河流或湖泊的模型设计与制作,知道水的来源和它们的地形特点。

3.仔细观察图片,认识生活在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不同位置的的淡水生物。

教学重点

了解常见淡水水体的特点,认识生活在河流和湖泊各处的淡水生物。

教学难点

小组共同合作,完成河流或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形成更多关于河流和湖泊的认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河流或湖泊模型的材料,如油泥、水、喷水壶等等,淡水水体生物分布图等。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身边的淡水水体,初步了解淡水水体的特点及生活在淡水中的生物。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出示本单元开头的一首小诗:

是谁,

在池塘里安静地睡觉?

是谁,

在小溪里悠闲地散步?

是谁,

在江河里开心地奔跑?

是谁,

在海洋里欢快地跳跃?

是谁,

让地球这样充满生机?

学生读一读这首小诗,初步了解这首小诗的内容。

全班交流,说一说这首小诗写的是什么物体?

(水)

教师引导: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4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

板书本单元的课题。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12课——《河流与湖泊》。

板书课题,学生了解本课学习的内容。

二、了解地球上的淡水水体

教师引导:

水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物质,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水?

(江、河、湖、海、小溪、山涧、池塘、水库等等。

教师相机出示河流、湖泊等一些图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交流讨论:

河流、湖泊、池塘、水库一样吗?

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全班交流,说一说这4个常见水体的不同之处,教师引导,对于学生比较合理的回答都给予肯定。

预设:

从蓄水量上来说,河流、湖泊蓄水量多,水域大,而池塘、水库蓄水量少,水域小。

从形成上说,水库属于人工水体,而河流、湖泊、池塘等一般来讲,是天然形成的。

从流动性上来说,河流、湖泊的水流动性比较大;而池塘、水库里的水流动性比较小。

河流的河道比较长,水从上游来,流往下游;湖泊面积大;池塘面积比较小,水的流向不明显;水库有大有小,有深有浅,并且都有一道坝。

教师小结:

通过讨论,我们初步认识了地球上常见水体的特点。

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等等是我们地球上比较常见的淡水水体,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也主要分布在这些水体中。

三、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教师引导:

地球上的河流和湖泊是怎样形成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进行探讨。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模型,并进行实验。

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及相关的文字说明,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材料、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全班讨论交流:

实验所需的材料有哪些?

(油泥、喷水壶、自来水、人造草皮、树等。

说一说本次模拟实验的步骤及方法,再说一说在本次实验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相机指导,并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制造地形的时候,一定要制造得坑坑洼洼,不能太平整。

用喷水壶人工降水的时候,水流不可太猛,也不可太细。

在喷水的过程中,要选择在低洼处筑坝。

实验中要仔细观察河流湖泊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并纠正学生不当操作。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及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讨论“河流和湖泊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这个问题,从而弄明白,地形、降水与湖泊、河流形成的关系。

教师播放自然界中下大雨时,雨水流进湖泊、河流,造成河水、湖水上涨的视频,导学生观看视频,从而进一步明白,湖泊和河流是怎样形成的?

拓展思考:

同学们,水往低处流,下雨时,只要哪个地方低洼,水就会不停的往这个地方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河流和湖泊。

那么下雨时,大家有没有注意,我们校园里有没有河流和湖泊呢?

四、河流和湖泊是生物的家园

教师引导:

河流和湖泊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谁来说一说,河流、湖泊中生活着哪些生物?

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生活在河流湖泊中的生物,如鱼、青蛙、蛇、乌龟、水草、荷、田螺等等。

教师出示水底生物分布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在河流、湖泊中生活着哪些生物,这些生物分别生活在水体的什么位置?

是生活在岸边?

还是生活在水体的上部、中部或者底部?

教师继续引导:

不仅如此,我们的食物中还有许多来自于河流与湖泊,你们知道我们有哪些食物是来自于河流和湖泊吗?

五、教师小结

河流和湖泊,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水体,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我们人类更是离不开河流与湖泊这些淡水水体,他们不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所以,我们要爱护水资源。

 

板书

设计

12、河流与湖泊

常见的淡水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冰川水等等

淡水生物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2河流与湖泊课课练课时练习

12河流与湖泊

基础达标练练全基础知识轻松实现达标

1、填空题。

(1)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_______水域,如水库。

(2)在河流、池塘、水库中,_______的水域面积最大。

(3)水库与河流相比,_______是动态水体,_______是静态水体。

(4)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_______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2、判断题。

(1)下雨时校园里可能会有“河流”和“湖泊”。

()

(2)河流和湖泊属于人工水域。

()

(3)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河流与湖泊。

()

3、选择题。

(1)下面的生物中,()生活在河流与湖泊中。

A.

B.

C.

(2)下列选项中,()属于水库的特点。

A.是流动的B蓄水量极大C.有人工修建的坝

(8)皮皮和丽丽在讨论河流与湖泊的形成时,提出了下面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河流和湖泊是在平地上积水形成的

B.河流和湖泊是在山地上积水形成的

C.河流和湖泊是在洼地上积水形成的

4、简答题。

科学课上,爱动脑科学小组在讨论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有什么不同,你能帮小组的同学们解释一下吗?

 

能力提升练练会综合能力快速提升成绩

5、实验探究。

(能力指数★★★)

子萱想探究一下河流与湖泊的形成,于是她做了下面的模拟实验,请你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先用油泥在塑料盆中塑造了一块_________的地形[填“平整”或“不平,然后她往模拟地形“_________”。

(2)子萱选择_________处筑坝[填“高”或“低”],观察“河流“湖泊”的形成。

(3)你能根据子萱做的模拟实验说一说河流和湖泊是如何形成的吗?

 

6、材料分析。

(能力指数★★★★)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储量为3500万立方千米,只占地球上水体总储量的2.53%。

其中大部分是固体冰川,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

这种冰川在目前技术水平下,还难以利用。

液体形式的水体,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得也很少。

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30.4%。

(1)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冰川B.河流和湖泊C.深层地下水

(2)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占地球上水体总储量的()。

A.大部分B.一半C.很少一部分

(3)淡水资源主要以()形式储存。

A.冰川B.河流和湖泊C.深层地下水

(4)液体形式的水体,绝大部分是()。

A.河流和湖泊B.深层地下水C.浅层地下水

 

12.河流与湖泊

1.

(1)人工

(2)河流(3)河流水库(4)淡水

2.

(1)√

(2)×(3)√

3.

(1)C解析:

玉米和小狗生活在陆地上,青蛙生活在河流和湖泊中。

(2)C(3)C

4.河流和湖泊的水域大,蓄水量多,池塘和水库的水域小,蓄水量小,同时河流、湖泊是天然形成的,水库属于人工水域,而池塘有的是自然水域,有的是人工水域。

5.

(1)不平整降水

(2)低洼(3)河流和湖泊主要是通过陆地上的洼地积水形成的。

6.

(1)B

(2)C(3)A(4)B

 

河流与湖泊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资源》的第一节课,初步认识水资源,认识不同的水域的特点,了解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原因,为学生后面学习地下水,海洋等知识,打下基础。

在实验探究中,自主找到答案,体验学习的乐趣。

【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的科学课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三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实验,但孩子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

还应强化训练(提问,猜想,设计,验证,分析,结论)形成科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蓄水量不同的水域

2.了解河流与湖泊对生命的重要性

科学探究:

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河流与湖泊形成的原因

科学态度:

1.培养孩子善于提出问题,并积极地去寻求答案的能力

2.积极主动地接受经证实的结论和重新考虑自己的认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知道水资源的重要性,学会尊重生命和环境,保护水资源

2.能够通过学习,观察生活周边的河流与湖泊

【教学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河流与湖泊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河流与湖泊模型的制作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河流与湖泊的图片、视频,模拟河流湖泊的模型

学生材料:

制作模型的材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1.师: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小动画(视频),看完后,你们能告诉老师我们今天要学什么吗?

生:

水、河流、湖泊

2.师:

我们今天就是要学习河流与湖泊(板书)师:

水资源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河流与湖泊,谁能帮我们介绍一下?

生:

学生介绍

2、淡水资源的多样性

1.师:

老师这里有几种不同地方的水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并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点(京杭大运河、瘦西湖、池塘、水库图片)生:

形状不同,水量不同,形成方式不同等

2.师:

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

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

3.师:

那河流与湖泊之间有一个特别明显的不同,是什么呢?

(课件图片:

河流、湖泊)

生:

猜测

4.师:

湖和河区别主要是:

湖是封闭的有陆地包围水域。

河是线性流动的水体。

3、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1.师:

这些多种多样的河流与湖泊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

猜测(来自雨水,泉水,雪山融化等)由高处向低处流(板书),有河槽

2.师:

那是不是雨水落到地上就成了河流了呢?

想一想在下大雨的时候,我们校园里,小区里什么情况下会有河流或湖泊的出现?

生:

在下大雨,凹陷的地方会有小河流出现

3.师:

也就是说要有凹下去的河槽(板书),有不断流动的水流(板书)进去,水流很急,雨水又多的时候,会怎么样呢?

生:

会在凹陷的地方,聚集起来,形成小水坑。

推测:

河流与湖泊的形成与降水有关,在地面形成径流,由高处向低处流动,流进湖泊。

4.师: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的推测,推测是不是正确的要怎样证明呢?

生:

做实验

5.师:

让我们来做实验看一下,根据猜测,我们的模型里要有什么?

生:

雨水、河流、湖泊

6.师:

根据实验材料,塑料瓶里是雨水,你能做一个模型模拟河流湖泊的形成吗?

提示:

要在低洼的河槽周围筑坝,有水流流进河槽的通道,然后做一个封闭的湖泊。

生:

分组实验

7.师:

巡回指导

生:

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河流和湖泊的形成主要来源于降水,经常不断地流动的水,形成地面径流,水在“槽”中流动,形成河流,河流一般是在高山地方作源头,然后沿地势向下流,一直流入像湖泊或海洋般的终点。

8.师:

河流里的水是降雨、雪山融化的水和地下水共同组成的。

刚开始,河流可能只是融化的雪水所形成的小河流,也可能使地面上涌出来的一股泉水,或是雨水所汇集的小溪。

当水越聚越多,便开始向地势低的地方流动。

而对于湖泊,在湖泊地壳构造运动、冰川作用、河流冲淤等地质作用下,地表形成许多凹地,积水成湖。

形成河流必须具备的条件:

有经常不断地流动的水,水在其中流动的“槽”。

9.陆地上成千上万条河流,昼夜不停的流着,其水源从哪来呢,水源叫河流的“补给”:

1、雨水,是世界上大多数河流的重要水源,海水和陆地表面都不停地进行着水分蒸发,水蒸气再以降水形式落回地面,河槽上空降雨微不足道,河流的降水补给,主要来自他的广大的集水区域,雨水从地面向下不断地渗入土壤的过程,叫下渗,满足下渗后,形成地面洼地,满足填洼后的水开始沿地面流动,称为地面径流,最终注入河网,降水、降雪都可称为河水的来源。

10.湖和河区别主要是:

湖是封闭的有陆地包围水域。

河是线性流动的水体。

中国古人把陆地中的封闭水域称为湖泊。

11.河是指陆地表面成线形的自动流动的水体。

世界不少著名河流像长江、亚马逊河都是这样流动的。

河流一般是在高山地方作源头,然后沿地势向下流,一直流入像湖泊或海洋般的终点。

4、河流与湖泊的功能

1.师:

我们的陆地上为什么会有千千万万的河流与湖泊呢?

生:

生命离不开水......

2.师:

河流与湖泊是天然的养殖场,是鱼、虾、贝类等的孕育场所,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

还有别的功能吗?

生:

......

3.师:

还有灌溉、沟通航运的功能,如京杭大运河;还可以防洪,宣泄区域排水,减少水灾发生,如高邮湖;还能提供工业和引用水源,改善区域环境以及开发矿产等。

【板书设计】

12.河流与湖泊

形成条件:

不断流动的水流

由高处向低处流动

有凹下去的河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