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6469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六.docx

山东省莱芜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六

莱芜市2017年初中学业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六)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倔强(juè)逮捕(dài)自诩(xǔ)装模作样(mú)

B、镂空(lòu)祈祷(qí)允许(yǔn)追本溯源(shù)

C、翘首(qiáo)绽放(zhàn)呜咽(yàn)斤斤计较(jiào)

D、脂肪(zhī)附和(hè)赈灾(zhèn)得陇望蜀(lǒng)

2、下列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淳朴粘贴谈笑风生

B、必竟恻隐语重心长

C、赔偿邮戳一愁莫展

D、斟酌云霄因地治宜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高房价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供过于求。

B、最近各大高校发生的惨案令我毛骨悚然。

C、迄今为止,这些研究成果一直都不怎么引人注目。

D、昨天的股市在史无前例的救助计划出台后开始反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本着以“服务G20,奉献G20”作为目的,杭州市政府发出志愿者征集令,希望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踊跃报名。

B、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C、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D、一篇有关中国人在5000年前就酿制啤酒的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第一作者是位90后的杭州姑娘。

5、对下面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A、这首诗以白描手法描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节特有的美丽景色。

B、前两句着重写景,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C、后两句写人,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衬托出劳动的的紧张繁忙。

D、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辛辛苦苦耕作到头来却不能吃饱穿暖的同情。

二、积累与运用。

(共15分)

6、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填空。

(4分)

(1)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_____________。

(1分)

(2)阅读选段,完成下面表格。

(3分)

宋江、戴宗在岸边看时,只见江面开处,那人把李逵提将起来,又淹将下去。

两个正在江心里面,清波碧浪中间,一个显浑身黑肉,一个露遍体霜肤。

两个打做一团,绞做一块。

江岸上那三五百人贪看,没一个不喝采。

人物

绰号

人物性格

与他有关的故事情节

宋江

及时雨

仗义疏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戴宗

②________

好交朋友,略有心机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李逵

黑旋风

③________________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7、综合实践。

(5分)

某市中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原因进行了随机抽查,结果显示如下: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思想内容

中心、材料、分析

34.2%

层次结构

层次、过渡

20.3%

语言表达

词汇、句子、修辞

40.4%

其他

书写、标点

5.1%

(1)根据上表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根据所得结论,综合整个表格的内容,给同学们提两条作文备考建议。

(2分)

 

(3)在作文方面,你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8、填空。

(6分)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

他在《出师表》中写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千百年来,爱国情怀不仅激励了无数热血男儿横刀立马,还唤起了历代文人墨客激扬文字。

请你写出能体现爱国情怀的两句连续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共15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第9~14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不以物喜

B、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C、春冬之时 乃记之而去

D、或王命急宣 而或长烟一空

10、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A、回清倒影

B、其继有在者乎

C、会天大雨

D、素湍绿潭

11、简要分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的写法及作用。

(3分)

 

【乙】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年减①十岁时,大将军②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③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佯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

“不得不除之!

”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

“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

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

“正此好!

”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减:

不足。

②大将军:

王敦。

③钱凤:

人名。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人未之奇奇:

__________②恒置帐中眠恒:

__________

③既闻所论既:

__________④丞相语郗信语:

__________

13、请用“/”为下面句子标出一处停顿。

信其实孰眠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四、现代文阅读。

(共30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第15~22题。

(一)明在“知不足”

陈国明

①生而在世,谁不想建功立业,扬名出彩?

但功成名就之后,是沉醉于功名消遣人生,还是更加严以律己保持警醒,不同心态导致不同选择,不同选择彰显不同格局。

②88岁高龄的齐白石,鉴赏自己年轻时的一幅作品,发现自己画功已大不如前,便每天深夜一笔一笔地练习描红。

儿子不解地问:

“您早就盛名于世,怎么想起描红这般初级的东西?

”他回答:

“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飘飘然了,无形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直到前几天我看到年轻时画的一幅画,才猛然警醒——我不能再被外界那些不实之词蒙蔽了。

③这位老人的“猛然警醒”,同样也在提醒我们:

人不可被功名蒙住双眼,找不着真正想要的东西,看不清自己的前进方向;人不能在赞扬声中迷失自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丧失应有的进取心。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胜之强,明就明在“知不足”,强就强在“不知足”,“知不足”而后学,“不知足”而进取。

齐白石的这种警醒,为世垂范。

④越是成就辉煌的人,越有“知不足”的清醒。

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的成就都很伟大,有人提出用恩格斯的名字来命名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断然拒绝了,坚称自己是“第二小提琴手”“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

当年,许光达将军三让“大将”军衔,至今传为佳话。

他认为自己没有参加长征,而后的战功也无其他同志显赫,“组织上给自己的荣誉太高了。

”毛主席评价许光达:

“这是一面明镜,是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⑤不必否认,“傲才骄人”者、“以宠作威”者并不少见。

有的人稍有点名气,便自我膨胀起来,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前行动力戛然而止;有的人稍有点成就,便把荣誉与利益挂起钩来,让荣誉染上不少铜臭;有的人只是升了个不大的官,便“本事不长脾气长”;有的人只做了点本职工作,就认为自己劳苦功高,组织上提拔自己“太晚了”,这辈子“太吃亏了”。

得利则跃跃以喜,不利则戚戚以泣,这类人的人生难免会跌入欲望的沟壑。

⑥于党员干部而言,何谓“大”?

人民利益谓之大;何谓“远”?

党的事业谓之远。

然而,有的党员干部有些功名之后,却不再直道前进,反而开始弯道“邪”进。

黄冈市统战部原部长操尚银与湖南交通厅原党组书记陈明宪,从全国劳模到阶下囚的蜕变让人唏嘘。

这说明,不以人民利益而立业,不以党的事业而建功,功名再盛也终将是竹篮打水。

⑦现实往往会这样:

一心向往功名,功名却了无踪影,不计功名,功名却不期而至。

从雷锋、郭明义到孔繁森、杨善洲,他们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计功名者不为功名所累,永葆为民务实的本色,往往能够演绎精彩的人生;而沉醉于功名者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反而让自己的人生迷失方向。

而这正是现实背后潜藏的必然逻辑。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16、请简要说说第②段讲齐白石故事的作用。

(3分)

 

17、第④⑤段在论据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

有何作用?

(4分)

 

18、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从学习、做事、做人等某一方面,谈谈你对“知不足”的看法。

(4分)

(二)乡愁的模样

凸凹

  ①回望故乡,它的存在,依托于几个老物件:

一口古井、一盘石碾、一棵老柳树和老柳树身上悬挂的钟。

  ②这些故乡的标志,对故乡人来说,那时与今天,所蕴含的意义有大不同。

因为不同,所以故乡永在。

  ③那口古井,是村里的唯一水源,因为年代久远,村里的老人也无人能讲得清它的来历。

好像它是个天然的存在。

即便是古井,也不长青苔,也不深,一人多高,清澈见底。

一些怨妇也不在此寻短见,因为它清浅,不存留死亡。

所以这口井,始终纯净。

  ④在平常年份,虽供奉全村人畜的饮用,也不见水位下降,好像它用之不竭。

只有到了大旱之年,人们才对它有了深刻记忆,才觉得它是人畜的生命之源。

持续的干旱,使井水干涸,人们取水,要下到井底。

井底有一凹陷,是水眼,洇着一汪水,只能容得下一把瓢,舀过一瓢之后,要等待片刻,等到它重新盈满,才能再舀。

这么一个小小的凹陷,人们总担心它会被舀干了,有危悬一线的恐惧。

但它总是不能被舀断,舀过又汪上,不让人绝望。

古井就是这样维系着全村人的生存,让人惊惧着也感恩着。

  ⑤到了平原,到了水量丰沛的地方,人们回望,不禁感慨:

故乡的井才真的是井呢,它让人感到水的存在,懂得珍惜。

  ⑥故乡的石碾与古井一样,也久远得不知来历。

也因为是唯一,它要昼夜碾动。

石碾的背后,是一堵石头花茬的墙,在墙缝里从上到下依次插着一把一把的笤帚,这是村人约定俗成的秩序证明。

张三碾完了谷物,就把代表自己的那把笤帚取走,把下边那把移上来,意思是该你李四了。

其实各家各户的笤帚都有相同的形状,上眼看去,并没有绝对的区别。

然而,先后的秩序却从来都没乱过。

  ⑦现在看来,故乡的石碾规定了本分的重量,提醒人们,和谐的生活,不是靠外在的法典和制约而形成的,关键的是每个人都自觉地养成和谐的信念,守信、守诚。

故乡人对我说,“慧”字是“心”字上边有个向里的笤帚,这就形象地告诫人们,生活的智慧,源于时时能够清扫自己心灵的杂质,是自我的修炼,方使生活和事业都能双双有丰硕所得。

  ⑧说到故乡的老柳树,也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

儿时的那棵老柳树遭过一次雷劈,后来就朽了。

但是从它的侧畔,又萌发了新芽,多年之后,也壮大、也老,延续了原来的地标形状。

村里也不做严格的区分,认为它从来就是“本来”的那株。

如此一来,就乡情凝聚,即便是游子归来,也能找到过去的来路。

  ⑨至于老柳树上的那口钟,其实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钟,它只是一块铸铁,能敲出钟声。

对这口钟,人们特别留恋。

因为在过去的日子,它既带来公平,也激活了勤勉。

无论尊幼、无论贫富、无论男女,只要它一响,你就得起床出工,不能懒。

村里发生了事情,它一旦响过,就代表着对众人的召唤,一个不缺地参与论辩。

统一意志、辨明是非、警示行为——它让村里人有“整体”的概念,不能游离其外,各行其是。

  ⑩现在再看那口钟,不禁生出化不开的忧伤。

过去的钟,天天要经受敲打,所以钟的表面闪闪发光、伤痕累累。

但是,它不疼,因为被击打,它所以欢快,而欢快的响声给人的生活带来警醒,让人活得清明。

而今天的钟被闲置了,锈迹斑斑,不过是一块废铁。

所以我感到,它特别疼。

因为死痂的下面,往往是不流通的血脉,预示着肌体的败腐。

不被敲响的钟,意味着它已心死,是更深刻的疼痛。

  ⑪而没有钟声响起的日子,常常是死寂、慵懒、昏聩这类东西无声登场。

  ⑫所以我想,在生活中,怎么能够容忍没有钟声敲响的时光?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0月5日,有删改)

19、作者借哪些物品来表现乡愁的模样?

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5分)

 

20、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3分)

 

21、文中的老物件儿分别有什么寓意?

(4分)

 

22、关于本文的主旨,有人说表达思乡之情,有人说表达人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阐明理由。

(4分)

 

五、写作。

(共50分)

罗丹说: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美是灵魂的感受,美是视觉的盛宴,美无处不在,在你的生活中、阅读中......

你一定有过与“美”相遇的经历。

请结合自我经历,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自拟一个带有“美”字眼的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章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不得抄袭、套作;要有真情实感。

 

莱芜市2017年初中学业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六)参考答案

1、D

解析:

A项中“倔强”应读(jué);B项“追本溯源”的“溯”应读“sù”;C项“呜咽”的“咽”应读“yè”

2、A

解析:

B谈笑风生C毕竟D因地制宜

3、A

解析:

供过于求:

就是说生产量大于需求量。

指生产出多余的,不需要的东西或情感。

反义词为“供不应求”。

毛骨悚然:

身上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用来形容十分恐惧。

引人注目:

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

史无前例:

指的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即前所未有。

4、D

正确率:

31%,易错项:

C

解析

A项,句式杂糅,“本着......的目的”与“以......作为目的”两个句式混用。

应改为“本着‘服务G20,奉献G20’的目的,杭州市政府发出志愿者征集令,希望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踊跃报名”或“以‘服务G20,奉献G20’作为目的,杭州市政府发出志愿者征集令,希望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踊跃报名”。

选项有语病。

B项,成分残缺,缺宾语。

“加大了”应与“力度”搭配,应改为“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的抽样检测力度,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选项有语病。

C项,歧义句,“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到底是属于史铁生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还是他另一种感悟,表达不明确。

应改为“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他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选项有语病。

D项,选项没有语病。

本题要求选择没有语病的一项。

综上,本题答案为D项。

5、D

解析: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繁忙,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并无同情之意。

6、

(1)《永乐大典》

解析: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永乐年间,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永乐大典》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

《永乐大典》作为世界上著名的百科全书,显示了古代汉族文化的光辉成就,是一部集大成的旷世大典。

《大英百科全书》称之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2)①浔阳楼题反诗②神行太保③性情急躁、刚直、勇猛而又鲁莽

7、

(1)影响考生作文得分的关键因素是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

(2)示例:

要想提高作文成绩,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认知水平。

(3)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分)

8、

(1)悠然见南山

(2)江春入旧年

(3)沉舟侧畔千帆过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示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9、D

解析:

D项二者相同,有时。

A项前者,动词,认为,觉得;后者,连词,因为。

B项前者,指示代词,这;后者,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C项前者,助词,的;后者,代词,这件事。

10、B

解析:

例句中的“奔”是动词活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B项中的“继”也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继承人。

A和D项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思分别是清流和急流。

C项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下大雨。

11、侧面描写(1分),烘托了夏天的水流湍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

(2分)

12、①对……感到奇怪;②总,经常;③已经;④告诉

13、信/其实孰眠

14、大将军曾经先起来(出去)了,右军还没起床。

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

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

王羲之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

大将军曾经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

一会儿钱凤来了,两人摒退其他人讨论大事,都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便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

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

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彼此大惊失色,说道:

“不得不杀掉他。

”等到他们打开帐子,发现右军嘴边还有口水,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右军的性命得以保全。

郗太傅在京口,派一个门客拿着自己给王丞相的亲笔书信到王府去选婿。

王丞相见过信后对这个门客说:

“你到东厢房去任意挑选吧!

”门客到东厢房看过之后,赶回郄府,对太傅说:

“王丞相的各个儿子都值得夸奖。

听说我为您选女婿,都故作姿态,以示不凡,只有一个年轻人,露出腹部躺在东床上,好像没听说有这回事似的。

”郄太傅说:

“就是这个公子最好。

”太傅郄鉴询问调查他,原来是王羲之,于是将女儿嫁给了他。

15、明在“知不足”(“人贵有自知之明、自胜之强”)

16、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论点;作为事实论据证明“知不足”的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

(3分,每点1分)

17、第④段恩格斯拒绝命名和许光达将军三让“大将”军衔是正面举例,第⑤段“傲才骄人”者、“以宠作威”者的事例是从反面举例,一正一反,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强调了本文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分,特点和作用各2分)

18、开放性题目,任选一个方面谈出真实感受即可。

19、作者借一口古井、一盘石碾、一棵老柳树和老柳树身上悬挂的钟来表现乡愁的模样。

(1分)古井始终纯净,井水取之不尽(1分);石碾昼夜碾动,井然有序(1分);老柳树是村里的地标(1分);钟因击打二快乐(1分)。

20、生活中应该有明确的目标(1分);明辨是非,不断警示自己的行为(1分);要公平勤勉,远离死寂、慵懒、昏聩,这样生活才有意义(1分)(意对即可)

21、一口古井代表着感恩着和珍惜(1分);一盘石碾规定了本分的重量,提醒人们,和谐的生活,不是靠外在的法典和制约而形成的,关键的是每个人都自觉地养成和谐的信念,守信、守诚(1分)。

一棵老柳树凝聚着乡情;悬挂的钟是公平勤勉的象征,告诫人们要有整体观念(1分)。

22、示例:

本文主要借故乡的古井、石碾、老柳树和老柳树身上悬挂的钟,抒发了对故乡人们懂得感恩、懂得珍惜、守信守诚、勤勉警醒、不忘故乡的赞颂之情,抒发了对故乡、对乡情的深深怀念之情,表达了因一些优良传统渐渐丧失而产生的忧伤。

(围绕文章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4分)

23、作文范文:

最美

  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风景,美如一道绚丽的虹。

  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风景,美如阳光般灿烂。

  是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在我心中始终都是那样的美丽,一种朴实的美丽,一种让人深感幸福的美丽。

我走在你风景如画的长廊,呼吸着一种甜蜜清新的空气。

你不知道,你宛如一束带露的鲜花,在我心的庭院里洒落一地温馨。

我看到自己的天空里飘着七色的彩霞,闪耀着灵动的美。

  我一直在你爱的长廊漫行,你是一幅柔美的画卷,像一幅朴实深沉的水墨山水,常常让我感动于那样一种淳朴深沉的美丽。

  我想你并不知道自己在我心中到底有多么的美,有多么的重要与珍贵。

从来不曾对你说过我爱你,我的笔尖也难以流淌那种爱的美。

但我知道,你在我的生命中,像冬日里那束温暖的阳光,像夏日里那缕清凉的风。

我很感谢我的生命里有你,穿越时空的隧道,依然可见夕阳西下彩蝶翩然而去带走一串银铃般的欢笑,水风车流转的故事就像耐人寻味的童话。

红霞般的枫林中飞舞的落叶铺满一地快乐的记忆,连同你斜倚树杆的姿势以及散文诗淡淡的墨香依然清晰如昨。

  我踩着你的足迹迈在人生的征途,你是我生命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有着花一样的馨香,雨露一样的甘甜,阳光一样的温暖。

  你知道吗?

你在我心中就像是一本内涵丰富的书,我一直用心的读你。

把最精彩的篇章珍藏在心底。

你那深沉的爱,那温暖的呵护,让我觉得自己不曾长大。

  从来不曾说爱你,可你一直是我心中最爱的人。

从来不曾告诉你你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

一道让我深感幸福的风景,一道让我牵挂着淡淡忧伤的风景。

  我很幸运我的生命中有一个你,因为有你我的人生变得更加美丽与幸福。

我会珍惜这份浓浓的深情。

我知道在我人生的路上会有很多的风景,而你,永远都是我心中最美的那一道风景。

解析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为“最美”。

根据材料可以得知,“最美”指的是在生活中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用心灵去感受美、聆听美、描述美,只要你用心感受,生活中就处处是最美的风景。

写作时,要将“最美”展开来写,写出你对“美”的感悟,自己“发现美”的经历等等,可以选取一个角度切入,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的来写。

文章可以写成记叙文或散文,结合自身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