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书信格式优质课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8033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书信格式优质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英语书信格式优质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英语书信格式优质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英语书信格式优质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英语书信格式优质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英语书信格式优质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英语书信格式优质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英语书信格式优质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语书信格式优质课教案.docx

《英语书信格式优质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书信格式优质课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英语书信格式优质课教案.docx

英语书信格式优质课教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英语书信格式优质课教案

  篇一:

书信优秀教案

  教案

  1

  2

  3

  篇二:

给巴特勒的信公开课教案

  16、给巴特勒的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过程与方法:

品味文章生动睿智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感受作者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引导法、朗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同学们,先请大家来看几幅图片。

看了以后,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图片中的景象,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多媒体展示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的图景,学生谈感受。

教师引入对火烧圆明园事件的回顾,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

  [背景资料:

鸦片战争以后,英法两国不满足在华的既得利益,于1856年再次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洗劫并焚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

  是啊,那是一次强盗的掠夺,而作为强盗之一的巴特勒上尉,却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但是,雨果,这位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怎样回答的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给巴特勒的信》吧!

(板书课题及作者)

  2、展示本节学习目标

  3、介绍作者(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先介绍,教师总结,课件展示)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多媒体展示)

  1、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预习课文并划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请一名学生展示本课生字词语并把它写在黑板上,教师纠正总结)

  2、巴特勒给雨果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文中有体现吗?

(提问学生后总结)明确:

巴特勒想利用雨果的声望,为这次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文中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就体现了这点。

  3、雨果在给巴特勒的回信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主要写了两部分内容,即赞美圆明园的美丽和讽刺侵略者的罪恶行径。

(板书:

赞美圆明园美讽刺侵略者丑)

  三、细读课文,合作交流,品味语言

  1、学生速读第三段,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

  

(1)请学生欣赏几幅圆明园复原图,并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评价圆明园的语句。

  明确:

圆明园就像一个美轮美奂的梦,一座眼花缭乱的洞府,一个富丽堂皇的博物馆,一座神秘的月宫;是幻想中的典范,是世界奇迹,是东方艺术的代表,亚洲文明的剪影等。

  

(2)作者这样盛赞圆明园,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对圆明园的热爱,对人类文明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

  (3)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表达对火烧圆明园的看法,但为什么开头先赞美圆明园,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

作者采用了衬托的手法,以美衬丑,越是写圆明园的美,就越突出侵略者毁灭人类文明行径的可恨。

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人类文明的热爱。

  (板书:

衬托)

  (圆明园到底有多美,遗憾的是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多少可以见证的文字,虽然雨果没有见过圆明园,但是他凭着想像,描写出了心中的这座名园。

他说过:

“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用多媒体展示)

  2、请同学们速读课文4---9段,小组交流,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

  

(1)雨果先生对这件事到底是怎么看的?

在课文中划出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请学生自由谈)

  明确:

“以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等

  

(2)这些语句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这些句子很多运用反语,使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更加发人深思。

产生极其尖锐的讽刺意味。

  (板书:

反语)

  (3)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来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要读出辛辣讽刺的味道。

  (4)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词语,并尝试着品一品。

总结:

通过对句子的品析,我们掌握了评析句子或词语的方法:

即“选词选句写评点,词句赏析不离篇。

  四、拓展延伸,心灵互动:

  活动内容:

“编写短信”

  活动要求:

采用短信的形式写出你对雨果的评价和感受,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

  课堂小结:

  以上活动中,有的同学说,雨果是英雄,有的同学说雨果是自己心中的偶像。

通过以上活动,我们更加感受到了雨果的正直无私和博大的胸怀。

在这篇课文中,雨果先生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反语嘲讽何等睿智,正直无私何等可贵!

  结束语:

  同学们:

岁月抹不去历史的痕迹,民族的耻辱,让我们记住圆明园的这片断壁残垣,记住这段耻辱的历史。

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布置作业】

  1.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写一篇读后感,并与大家分享。

  2.课外阅读文章《哭泣的圆明园》。

  【板书设计】

  给巴特勒的信

  赞美圆明园

  讽刺侵略者

  美(衬托)丑(反语)

  篇三:

信客优质课教学设计

  《信客》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跋涉、嫉妒、鸡零狗碎、震颤、戚容、噩耗、连声诺诺、猝然”等词语,读准其音,理解其意。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

  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

  1、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阅读文章,思考下面问题:

  1、信客是做什么的?

这个职业有何特点?

  2、文章中的年轻信客为什么想“从此不再做信客”?

找出原因,在文章中做适当的勾画、批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ppT1、出示20XX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获奖者王顺友视频。

师介绍王顺友

  王顺友,1965年10月出生于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投递员。

在从事邮递工作20多年了,王顺友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

每年投递报纸8000多份、杂志700多份、函件1500多份、包裹600多件;投递准确率达到100%。

20XX年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王顺友的故事打动了全国的人民,他也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重。

但是,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信客》中的年轻信客,却突然不想再做信客了,这是为什么呢?

  在学习《信客》这篇课文之前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余秋雨先生。

学生介绍

  ppT2、作者简介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

  师补充背景:

作者的故乡浙江余姚离上海比较近,20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等城市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乡村,城乡之间通信往来需要专人担当,于是有了信客这种特殊的职业。

作者从小就听人讲家乡信客的事迹,对信客的酸甜苦辣记忆犹新,便写了此文以记之。

  二、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信客的职责归纳事件和品格。

(共25分钟)

  

(一)、感知课文

  1、我们对信客这种职业还很陌生,那就先来认识一下这种职业,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文中的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

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

  明确:

信客终年跋涉,非常劳苦。

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发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信、物。

还有额外工作,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

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某个谋生者死了,得尽同乡情谊,匆匆赶去,代表家属料理后事,收拾遗物。

回到乡间,又要通报噩耗,帮着安慰张罗,交送遗物,汇报处置后事的情况。

"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

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身上。

  (做一个信客,主要负责乡村城市间的信,物的传递;他还要代读,代写书信;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时,他还要处理后事,安慰家属。

(ppT3、出示)

  3、你对信客这份工作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

能否用一个词语或一个字来概括?

(苦)

  

(二)筛选归纳(15分钟)

  1.师:

信客的工作实在太苦了,在坚持了二三十年后,信客不想再做信客了。

  年轻信客是在文章第几段提出不想再做信客的?

是在哪件事情之后?

  如果他想写一封信给老信客,说清不想做的原因,他应该如何写?

请大家把该信要补充的原因简要概括出来。

  ppT4、出示信的模板

  尊敬的老信客:

  您好!

我从此不再做信客了,因为我要承受,实在太了!

  此致

  敬礼

  惭愧的年轻信客敬上

  ××年×月×日

  教师做以下提示:

  1、

(1)、浏览文章,然后将预习中所找到的不做信客的原因与同学交流,并在文章中勾画出重点词句,将所找原因概括整合。

  2.在全文阅读的基础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活动,完成信件。

每组推举一位发言人发言。

  3.随机抽四人小组代表发言,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把信客不想再做信客的具体原因概括出来,并从文章中找出依据。

  根据学生发言,要求学生尝试根据所找原因用一个两字词语概括出信客当时的内心感受,并以“××之苦”的形式表述出来。

  学生可能回答的答案:

①身体所受之苦:

“奔波之苦”、“病痛之苦”、“贫穷之苦”?

?

②心灵所受之苦:

“蒙冤之苦”、“委屈之苦”、“责任之苦”、“孤独之

  苦”?

?

  4.教师根据板书小结要点。

  明确:

做信客,要承受身心之苦,所以年轻信客不想再做信客。

  5、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所受的各种苦痛折射出了信客金子一般的灵魂。

  衷恳地评一评:

说一说信客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

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

?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a、老信客是信客走上这条职业道路的重要原因,不可不提。

  b、通过对老信客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做信客的劳苦,路途艰苦。

  c、强调做信客职业道德是讲求“信”字。

老信客以自己惨痛教训,警醒年轻信客,同时又以自己丰富经验,给  

年轻信客指点。

  2、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三、拓展提高:

(10分钟)

  ppT5、播放20XX《感动中国》王顺友的获奖视频,仿写评委为写给王顺友的颁奖辞

  (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

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信。

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呵,世上最亲邮递员!

  了解颁奖辞是如何再现人物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信客的闪光点,模仿颁奖辞。

  1、请学生为任劳任怨、待人宽容、诚实守信的信客写一段感言。

  2、学生展示。

  四、总结延伸(5分钟)

  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呢?

能否联系现实生活来谈谈作者的意图?

  师总结:

“信客的身上集中体现着我们民族的美好品德,这些品质是难能可贵的,也是现实生活中需要大力提倡的,希望同学们重拾几乎被人遗忘的民族精神,记住它发扬它,去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五、作业布置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语言质朴典雅,敬辟畅达,摘抄文中几句你喜欢的句子,简要写下理由。

  (板书设计见下页)

  五、板书设计:

  10、信客(余秋雨)

  之苦身心信

  任劳任怨

  待人宽容

  诚实守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