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121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3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答题卡相应的空格内.)

1.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伐薪烧炭南山中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下列为某同学对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有错误的是(  )

A.空气的组成: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稀有气体等

B.燃烧的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C.人类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素:

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D.常见的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

3.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4.小明的作业有以下表述,其中错误的是(  )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D.二氧化碳是由一个氮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5.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所以氧气和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不同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C.氧、硫、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多于4个,所以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多于4个

D.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6.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7.下列事实不能说明Zn比Ag活泼的是(  )

A.Zn能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Ag

B.Zn能与稀硫酸反应,Ag则不能

C.Zn的熔点为420℃,Ag的熔点为962℃

D.自然界没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Zn,而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Ag

8.如图是高温下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C.图中的两种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改变

9.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运动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

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

4

10.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反应②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个小题,11~17小题每空1分,18小题4分,共40分.)

11.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请回答:

(1)从组成角度看:

氯化钠是由      组成的.

(2)从微粒角度看:

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写微粒符号).

(3)从制备角度看:

将海水进行      可得到粗盐.

(4)从变化角度看:

将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能生成一种碱、氯气(Cl2)和一种密度最小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遵义人民的好消息,2017年遵义高铁将全面通车.修建铁路所需大量钢铁是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冶炼而得.

(1)写出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

(2)雨后的铁轨表面易产生少量的锈迹,这是因为      .

(3)实验室可用盐酸除铁锈,其化学方程式为      .

(4)铝热剂是修建铁路时常用的焊接材料,其反应原理是铝在一定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得到融熔的铁与另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13.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下列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A图所示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      .我们知道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该实验事实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      ,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B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      (填“a”、“b”或“c”).

(3)C中刚开始时,溶液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产生气泡,此时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D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增大,据此推断,试管内溶液质量与反应前相比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4.硫酸、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浓硫酸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因为浓硫酸有      性.

(2)写出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与铁粉反应:

      

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③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上述反应中,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填编号)

(3)盐酸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的是      (填编号)

①金属表面除锈②制造药物氯化锌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

15.实验课上,陈老师要求同学们用氧化铜、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氢氧化铜,以下是其中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

(1)小芳取少量氧化铜和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硫酸溶液于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你预计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      ;接着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结果没有蓝色沉淀产生.请你帮助小芳分析没有得到硫酸沉淀的原因是      .如让你继续完成她的实验,最简便的方法是      .

(2)小柯取少量氧化铜和一定量的稀硫酸,加热至氧化铜全部溶解后,立即加热氢氧化钠溶液,结果也没有得到蓝色沉淀,试管中却意外出现了黑色固体,该黑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

1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及检验相关性质的装置图,据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仪器X的名称      .

(2)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需要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可选用      ,二氧化碳的检验装置可选用      (填装置标号).

(4)若用A装置来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需要改进的措施是      .

17.如图是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在实验室进行的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图中A1、A2、A3、B1、B2、B3均为溶液编号)

根据图中实验,请你与甲、乙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

环节

甲同学的探究

乙同学的探究

提出

问题

A3溶液为什么不变红?

B3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酚酞不计)

做出

猜想

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一:

NaCl猜想二:

      

实验

验证

(1)取少量A3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      (填“成立”或“不成立”)

(2)你认为在常温下A2溶液测出的pH

      (填“>”、“=”或“<”)7

取少量B3溶液加入盛有少量铁粉的试管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      ,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      .(填“一”或“二”)成立

交流

反思

(1)甲、乙同学的实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      .

(2)A3溶液未变红,你认为原因是A2溶液中      较多,加入的NaOH溶液未将其完全中和.

(3)甲、乙同学经过实验对比探究,认为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药品用量的控制.

18.向10gCaCO3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其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10gCaCO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      g.

(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答题卡相应的空格内.)

1.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伐薪烧炭南山中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

A、植物秸秆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伐薪烧炭南山中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C.

 

2.下列为某同学对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有错误的是(  )

A.空气的组成: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稀有气体等

B.燃烧的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C.人类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素:

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D.常见的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

空气的组成: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没有氢气;燃烧的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人类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素:

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正确的;合成材料又称有机高分子材料,常见的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

【解答】解:

A、空气的组成: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没有氢气,错误符合题意;

B、燃烧的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人类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素:

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正确的,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合成材料又称有机高分子材料,常见的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考点】蜡烛燃烧实验.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分析,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始时瓶内含有其他气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

A、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不只有氧气,故A错误;

B、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B正确;

C、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不会减少,故C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故D错误;

答案:

B

 

4.小明的作业有以下表述,其中错误的是(  )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D.二氧化碳是由一个氮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以及元素组成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正确;

B、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正确;

C、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正确;

D、二氧化碳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元素不能提个数,错误;

故选D.

 

5.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所以氧气和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不同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C.氧、硫、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多于4个,所以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多于4个

D.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分析】A.根据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来分析;

B.根据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来分析;

C.根据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只有一个来分析;

D.根据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臭氧和氧气的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和结构不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错误;

C、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只有一个,故错误;

D、酸雨的pH小于7,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pH小于7的雨水不一定属于酸雨,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6.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解答.

【解答】解:

通二氧化碳,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通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都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④比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故选:

D

 

7.下列事实不能说明Zn比Ag活泼的是(  )

A.Zn能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Ag

B.Zn能与稀硫酸反应,Ag则不能

C.Zn的熔点为420℃,Ag的熔点为962℃

D.自然界没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Zn,而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Ag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两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解:

A、Zn能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Ag,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故选项错误.

B、Zn能与稀硫酸反应,Ag则不能,说明锌排在氢的前面,银排在氢的后面,即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故选项错误.

C、Zn的熔点为420℃,Ag的熔点为962℃,与金属活动性无关,不能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故选项正确.

D、自然界没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Zn,而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Ag,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8.如图是高温下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C.图中的两种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改变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由题意可知,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可进行有关的分析与判断.

【解答】解: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水在高温条件下与单质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O

CO+H2;

A、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A说法不正确;

B、在碳单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0,在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氢元素在水中是+1价,在氢气中是0,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故B说法不正确;

C、由上图可知,CO和H2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C说法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改变.故D说法不正确.

答案:

C.

 

9.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运动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

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

4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解答】解:

A、反应过程中,甲和丁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丙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32﹣4):

(24﹣4)=7:

5,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16﹣8):

(32﹣4)=2:

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10.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反应②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溶质的质量分数;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由于二氧化碳、碳酸钙之间相互转化,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x可以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属于有机化合物,故A错误;

B、由于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不属于盐,故B错误;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如是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变大,故C错误;

D、由图中物质之间的反应可知,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个小题,11~17小题每空1分,18小题4分,共40分.)

11.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请回答:

(1)从组成角度看:

氯化钠是由 钠元素与氯元素 组成的.

(2)从微粒角度看:

氯化钠是由 Na+、Cl﹣ 构成的(写微粒符号).

(3)从制备角度看:

将海水进行 蒸发结晶 可得到粗盐.

(4)从变化角度看:

将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能生成一种碱、氯气(Cl2)和一种密度最小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2NaOH+H2↑+Cl2↑ .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

(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解答;

(2)根据从微粒角度看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进行解答;

(3)根据氯化钠通过海水蒸发结晶进行解答;

(4)根据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能生成一种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进行解答;

【解答】解:

(1)从组成角度看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故填:

钠元素和氯元素;

(2)从微粒角度看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填:

Na+、Cl﹣;

(3)将海水进行蒸发结晶可得到粗盐.

(4)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2NaOH+H2↑+Cl2↑.

答案:

(1)钠元素与氯元素;

(2)Na+、Cl﹣;(3)蒸发结晶;(4)2NaCl+2H2O

2NaOH+H2↑+Cl2↑.

 

12.遵义人民的好消息,2017年遵义高铁将全面通车.修建铁路所需大量钢铁是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冶炼而得.

(1)写出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3CO+Fe2O3

3CO2+2Fe .

(2)雨后的铁轨表面易产生少量的锈迹,这是因为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

(3)实验室可用盐酸除铁锈,其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4)铝热剂是修建铁路时常用的焊接材料,其反应原理是铝在一定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得到融熔的铁与另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置换反应 .

【考点】铁的冶炼;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

(1)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2)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4)铝在一定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得到融熔的铁与另一种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氧化物是氧化铝,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故填:

3CO+Fe2O3

3CO2+2Fe.

(2)雨后的铁轨表面易产生少量的锈迹,这是因为雨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多,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故填: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6HCl═2FeCl3+3H2O.故填:

Fe2O3+6HCl=2FeCl3+3H2O;

(4)铝在一定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得到融熔的铁与另一种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氧化物是氧化铝,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

置换反应.

 

13.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下列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A图所示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 防止烧落的固体炸裂瓶底 .我们知道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该实验事实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 反应物浓度 ,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B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 b (填“a”、“b”或“c”).

(3)C中刚开始时,溶液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产生气泡,此时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H2SO4=Fe2(SO4)3+3H2O,Fe+H2SO4=FeSO4+H2↑ .

(4)D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增大,据此推断,试管内溶液质量与反应前相比 增大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

(1)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放出了大量的热进行分析;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

(3)根据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