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大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1653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物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植物生物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植物生物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植物生物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植物生物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植物生物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植物生物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植物生物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植物生物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植物生物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植物生物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植物生物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植物生物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植物生物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植物生物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植物生物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植物生物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植物生物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生物学大纲.docx

《植物生物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物学大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生物学大纲.docx

植物生物学大纲

《植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303032261

2.总学时数:

58,其中理论环节学时数:

42,实验实践环节:

16学时+0.5周实习。

3.学分:

3学分

4.适用专业(注明本科、专科、高职):

园林本科

5.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植物生物学是园林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密切相关,是后续相关课程学习的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形态结构、个体发育的特性,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水分、矿质、光合、呼吸等基础代谢及在基础代谢基础上的生长发育,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

“植物生物学”研究与应用,在农林、园艺方面(设施农业、化控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果。

因此,园林本科学生学习“植物生物学”有重要意义。

该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实习”三部分,理论教学以“植物形态结构、个体发育和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为主,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突出知识的应用,使学生能利用理论知识解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实际操作技能、手段和专业素质为主,使学生掌握基本分析手段、分析方法。

通过课程实习使学生掌握常见植物的识别方法,重点识别与当地实际应用密切联系的代表植物,为学生今后学习与研究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植物生物学”是研究植物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基本形态结构及“水分、矿质、光合、呼吸”等基础代谢,以及植物在基础代谢基础上的生长发育,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理论教学注重密切联系实际,突出知识的应用;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基本分析手段、分析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植物生物学”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密切相关,是后续相关课程学习的基础。

根据本专业特点及课程特点,教学中注重“密切联系实际,突出知识的应用”。

教学过程尽量以教材及参考书中通俗的生产实例说明“植物的个体发育、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三、学时分配

章节

(序号)

内容

学时数

理论

实验

总学时

绪论

植物与植物界

2

第1章

植物体的结构基础--细胞

4

2

第2章

植物的类群及其生活史

3

第3章

被子植物的形态发生和发育

13

5

第4章

植物的物质与能量代谢

14

9

第5章

植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3

第6章

植物的自然分布区及植被

2

第7章

植物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

合计

42

16

58

说明:

合计总学时数要与理论学时数和实践、实验学时数之和相等,同时与教学计划中的总学时数相同。

四、大纲内容

绪论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理解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理解地球上植物的产生、植物生物学的学习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植物生物学的学习方法。

【本章节主要教学要点】:

一、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二、地球上植物的产生

三、植物与植物生物学

【本章节阅读书目】:

参考书1、3

【本章节实验、实习或作业、练习、思考题】:

P10概念,(第3、4题)。

第一章植物的结构基础---细胞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主要特点,细胞的分化、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细胞器的结构、功能,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主要特点,植物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本章节主要教学要点】: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植物细胞、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与增殖(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与组织形成(细胞的分化、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本章节阅读书目】:

参考书1、2

【本章节实验、实习或作业、练习、思考题】:

P46概念,(第1、2、8、12题)。

第二章植物的类群及其生活史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细菌、蓝藻的形态结构,藻类、真菌的特征,苔藓与蕨类的特征,裸子植物的特征与形态、松属生活史,被子植物特征与主要科的代表植物;植物的系统发育与进化”。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细菌、藻类、真菌苔藓与蕨类的特征,裸子植物的特征与形态、松属生活史,被子植物特征与主要科的代表植物。

【本章节主要教学要点】:

第一节细菌、蓝藻(细菌、蓝藻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藻类、真菌(藻类、真菌的特征与形态)

第三节苔藓与蕨类植物(苔藓与蕨类的特征与形态)

第四节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特征与形态、松属生活史)

第五节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特征与主要科的代表植物)

【本章节阅读书目】:

参考书1、2、3

【本章节实验、实习或作业、练习、思考题】:

P93概念,(第2、7、9、10题)。

第三章被子植物的形态发生与发育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种子的结构与萌发,营养器官的结构、发生和发育,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花、果实、种子的发生与生长发育,植物的衰老”。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种子的结构与萌发,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发育与功能,花、果实、种子的发生与生长发育、结构与功能。

【本章节主要教学要点】: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种子的结构、休眠与萌发)

第二节营养生长与营养器官的发生(根、茎、叶”的生长发育、形态结构与功能,营养器官的相互联系,影响营养生长的因素)。

第三节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变(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对花的诱导与应用)

第四节花的发生与发育(花的组成、雌雄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发育和功能)

第五节传粉和受精(植物的传粉方式和受精的生理变化)

第六节种子和果实(种子的形成、果实的形成)

第七节植物的衰老(衰老概念与植物衰老的原因)

【本章节阅读书目】:

参考书1、2、3

【本章作业、思考题】:

P157概念,(第6、10、12、14、15、18题)。

第四章植物的物质与能量代谢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植物的水分代谢及意义,植物对矿质吸收与同化,必需矿质元素的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呼吸代谢过程及影响因素、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的生理学基础”。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及意义,必需矿质元素的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呼吸代谢过程及植物体内有机物代谢,灌溉与施肥的生理基础,C3与C4植物光合特征,光合作用的机理是本章的难点之一。

【本章节主要教学要点】:

第一节植物的水分代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利用与蒸腾)

第二节植物的矿质营养(植物对矿质的吸收与利用,必需矿质元素的作用)

第三节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意义,植物呼吸代谢类型,影响呼吸的因素)

第四节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过程、主要机理,C3与C4植物的光合特征,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本章节阅读书目】:

参考书2、3

【本章作业、思考题】:

P192概念,(第2、4、5、6、8、9题)。

第五章植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植物遗传、变异的基本规律,植物居群的遗传结构与自然选择,植物的居群分化与物种形成,植物种系发生与进化的基本规律”。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生物进化理论,拉马克、达尔文、居维叶的进化思想,植物遗传、变异的基本规律,植物居群的遗传结构、自然选择在植物进化中的作用,植物的居群分化与物种形成。

【本章节主要教学要点】:

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生物进化理论,拉马克、达尔文、居维叶的进化思想)

第二节植物的遗传和变异(植物遗传、变异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植物居群的遗传结构与自然选择(居群的遗传结构、自然选择在植物进化中的作用)

第四节植物的居群分化与物种形成(植物居群的隔离与分化、物种与物种形成)

第五节植物的种系发生与演化(菌藻植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裸蕨和苔藓植物、裸子植物的兴起、被子植物的起源和发展、植物的种系发生与进化的基本规律)

【本章节阅读书目】:

参考书1、3、5

【本章作业、思考题】:

P246概念,(第1、2、4、5、6题)。

第六章植物的自然分布区与植被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植物分布区的形成,植物群落组成与特征的相关概念,理解植物分布区的类型、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植物分布区的类型、植物分布区的形成,植物群落组成与特征,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本章节主要教学要点】:

第一节植物的分布区(植物分布区的类型、植物分布区中心、植物分布区形成)

第二节植物的群落与植被(植物群落组成、外貌和结构、群落的波动与演替、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规律)

【本章节阅读书目】:

参考书1、3、5

【本章作业、思考题】:

P265概念,(第1、2、3题)。

第七章植物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理解“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栽培作物的起源和农业的发展;人类未来的发展与植物的关系,包括未来的农业生产、未来的森林和生存空间”。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栽培作物的起源和农业的发展,人类未来的发展与植物的关系。

【本章节主要教学要点】:

第一节人类利用和改造植物的历史(栽培作物的起源和农业的发展、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二节人类未来的发展与植物(植物与未来的农业生产、森林、未来的生存空间)

【本章节阅读书目】:

参考书1、3

【本章作业、思考题】:

P282概念,(第2、3、4、5题)。

实验内容

实验一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及生物制图

实验二徒手切片与根的形态结构

实验三植物茎、叶的形态结构

实验四植物组织水势或渗透势的测定

实验五植物绿色组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实验六植物光合强度的测定(改良半叶法)

实验一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徒手切片及生物制图

一、实验目的:

了解显微镜的结构、成象原理,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生物制图的基本方法;学习植物组织徒手切片及制片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的种类很多,主要介绍的是复式显微镜,由光学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

(二)“显微镜成象原理、使用及生物制图”通过反光镜将可见光(自然光或灯光光源)反射到聚光器中,把光线会聚成束,穿过生物制片(样品),进入到物镜的透镜中。

经过物镜将制片上的结构放大为倒立的实象,经目镜放大,成为放大的倒虚象。

显微镜使用及生物制图按实验步骤进行。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洋葱永久装片等。

四、实验原理:

显微镜的结构由光学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

光学部分包括:

物镜、目镜、镜筒、聚光器和反光镜;机械部分包括:

镜头转换器,粗聚焦器(用作初步聚焦)、细聚焦器(用作更精确的聚焦)、载物台(上有压片夹)等。

通过反光镜将可见光(自然光或灯光光源)反射到聚光器中,把光线会聚成束,穿过生物制片(样品),进入到物镜的透镜中。

经过物镜将制片上的结构放大为倒立的实象,经目镜放大,成为放大的倒虚象。

五、实验步骤

(一)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取用显微镜及调光:

用右手握紧镜臂,用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置于实验台上时,应放在身体的左前方。

调光可用灯光或自然光,但不能用直射的阳光,先用10×物镜,把光圈放到最大位置。

在用眼睛观察目镜中视野的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野的光线最明亮、最均匀。

2.制片、观察:

撕取洋葱表皮置加1滴水的载片上,加盖片。

把制片放在显微镜的镜台上,要观察的部位应准确地移到物镜的下面,然后用压片夹压紧,观察时要睁开双眼,用左眼观察显微镜目镜视野中的象,先用10×物镜。

为了避免物镜压坏玻片,从侧面注视物镜与制片间的距离,转动粗聚焦器,使镜筒逐渐下降后用左眼观察视野,慢慢转动粗聚焦器使镜筒逐渐上升。

仔细观察视野中的结构,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物镜观察。

(二)生物制图

1.观察:

用左眼观察,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最合适的地方,并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镜头转换器用高倍物镜观察,详细观察制片中的细微结构。

2.制图:

用右眼帮助制图,绘图前确定图的位置、结构基本框架。

在认真观察清楚镜下结构基础上,按照生物制图“点、线”的要求进行绘图,并按要求标注各部分名称。

六、实验报告要求:

根据观察绘制植物组织细胞结构,标明名称。

完成实验报告。

七、实验注意事项:

显微镜用应保持显微镜的清洁,特别是高倍物镜很容易被染料或试剂沾污,如被沾污应立即用擦镜纸擦拭干净。

显微镜用过后,应用清洁棉布轻轻擦拭(不包括物镜和目镜镜头);实验结束时将物镜转成八字形垂于镜筒下,以免物镜镜头下落与聚光器相碰撞。

实验二徒手切片与根的形态结构

一、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组织根的结构,熟悉徒手切片及制片方法。

二、实验内容:

植物组织根结构的观察,利用新采集的根进行徒手切片,熟悉制片方法。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毛细滴管;植物组织永久装片(根横切,根尖纵切);新采集的根。

四、实验原理:

植物分生组织与成熟组织经过固定、制成永久片,可固定观察其结构;植物成熟组织可进行临时制片观察其组织结构。

五、实验步骤

1.植物分生组织观察:

取植物分生组织永久片(根尖纵切),观察分生组织的结构特点。

注意观察分生区细胞结构特点与“根冠、伸长区、成熟区”主要区别。

2.植物组织观察:

取植物成熟组织永久片根横切,观察不同组织的结构特点。

3.植物组织徒手切片及制片技术

选材与切片:

选择发育正常、软硬适中的植物器官或组织为材料。

所取的新鲜材料应及时放入水中,以免徒手切片时萎蔫;材料太软时,可用马铃薯块茎、胡萝卜肉根等作支持物。

取材一般直径不超过5mm,长度以15-25mm为宜。

先把欲切的材料用刀片削成大小适宜的段块,并将切面削平,然后将材料和刀片蘸水湿润。

用左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夹住材料,使材料上端(切面)略高于食指,拇指略低于食指。

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刀片一端,置于右手食指之上,刀片与材料切面平行,刀刃放在材料左前方稍低于材料断面的位置,以均匀的力量和平稳的动作使刀刃自左前方向右后方斜滑拉切,切片过程中右手不动,用臂力而不用腕力。

切片要薄、平而完整,将切下的切片用毛笔刷蘸水从刀片上轻轻移入培养皿的清水中或直接将刀片浸没于水中使切片漂洗下来。

临时装片制作: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在培养皿中挑选薄而透明、完整的切片放在水滴中,取干净盖片自水滴左侧慢慢斜着盖下以免气泡产生。

六、实验报告要求:

根据观察绘制植物组织结构,标明名称。

完成实验报告。

七、实验注意事项:

1.制作临时装片应选择“发育正常、软硬适中的植物器官或组织”为材料。

2.掌握切片技术(切片时不要直切,用臂力而不用腕力切片,中途不可停顿)。

实验三植物茎、叶的形态结构

一、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组织(茎、叶)的结构与观察方法,进一步熟悉徒手切片及制片方法。

二、实验内容:

植物组织(根、茎、叶)的结构与观察方法,利用新采集的根、茎、叶片进行徒手切片,熟悉制片方法。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毛细滴管;植物组织永久装片(茎、叶横切);新采集的茎、叶片。

四、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经过固定、制成永久片,可固定观察其结构;植物成熟组织可进行临时制片观察其组织结构。

五、实验步骤

1.植物茎、叶结构观察:

取植物成熟组织永久片(茎、叶横切),观察不同组织的结构特点。

注意观察“茎、叶横切”的结构特点。

2.徒手切片与临时装片制作:

选择发育正常、软硬适中新采集的植物茎、叶为材料,所取的新鲜材料应及时放入水中,以免徒手切片时萎蔫;材料太软时,可用马铃薯块茎、胡萝卜肉根等作支持物,把材料夹在其中进行切片或卷成筒状进行切片,切片与临时装片制作技术同实验一。

选薄而透明、完整的切片制片观察。

六、实验报告要求:

根据对“茎、叶横切”的观察绘制植物组织结构,标明名称。

完成实验报告。

七、实验注意事项:

1.制作临时装片有目的选择“发育正常、软硬适中的植物器官或组织”为材料。

2.徒手切片与临时装片制作要掌握方法与技巧。

实验四植物组织水势或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或小液流法)

一、实验目的:

掌握“质壁分离法(或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细胞渗透势的原理、操作方法。

测定并计算出植物组织的水势。

二、实验内容:

利用质壁分离法(或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细胞渗透势(或水势),测定并计算出植物组织的渗透势(或水势)。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试管、蔗糖、毛细滴管;甲烯蓝;马铃薯块茎、洋葱。

四、实验原理:

根据“组织与溶液或组织间水分发生移动决定于二者之间的水势”原理,将植物组织分别放于不同浓度(浓度已知)的蔗糖溶液中使之充分平衡。

根据显微镜下观察质壁分离情况(或从实验中吸取经染色的小液滴,放入对照组中观察结果),确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此时植物细胞渗透势与水势相等)。

利用公式计算植物组织水势或渗透势。

五、实验步骤

1.用1摩尔浓度的蔗糖溶液(母液),配制蔗糖梯度浓度溶液0、0.1、0.2、0.3、0.4、0.5、0.6摩尔,分为“对照组、实验组”,编号;

2.取植物组织(洋葱表皮--质壁分离法、打取菠菜小园片--小液流法)分别放入实验组试管中1—7号,加盖放置10分钟(适当摇匀),使之充分平衡;

3.平衡后,显微镜下观察质壁分离情况,记录结果(或从实验中吸取经染色的小液滴,放入对照组中观察结果)。

4.根据显微镜下观察质壁分离情况(或从实验中吸取经染色的小液滴,放入对照组中观察结果),确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此时植物细胞渗透势与水势相等)。

利用公式计算植物组织水势或渗透势。

六、实验报告要求:

根据观察结果,利用公式计算植物组织水势或渗透势。

完成实验报告。

七、实验注意事项:

质壁分离法测定植物细胞渗透势撕取洋葱表皮要求薄且色素均匀,各梯度浓度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组织应均匀一致。

实验五植物绿色组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原理、实验操作方法;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学会用72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研磨破碎绿色组织的细胞后,用纯丙酮提取叶绿体色素;根据“叶绿体素a、叶绿体素b”的吸收峰在663、645nm处,分别在663、645nm处测定叶绿体色的吸光度(或透光率后查表),代入公式计算“叶绿体素a、叶绿体素b及总叶绿体素”含量。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722型分光光度计、研钵、烧杯、量筒、漏斗、试管、移液管、丙酮、80%丙酮、石英砂、碳酸钙、乙醚、醋酸铜、盐酸、氢氧化钾、甲醇;植物绿叶(菠菜、香菜等)。

四、实验原理:

通过研磨破碎绿色组织的细胞后,用丙酮溶液提取叶绿体色素;根据“叶绿体素a、叶绿体素b”的吸收峰在663、645nm处,分别在663、645nm处测定叶绿体色的吸光度(或透光率后查表),代入公式计算“叶绿体素a、叶绿体素b及总叶绿体素”含量。

五、实验步骤

1.提取叶绿体色素:

称取一定量(0.5或1克)绿色组织,加5ml纯丙酮研磨破碎细胞(加碳酸钙目的是减少叶绿素破坏),用80%丙酮溶液提取叶绿体色素、定容。

2.测定叶绿素光密度:

取叶绿体色素提取液15ml,按比例稀释后,以80%丙酮为对照,分别在663、645nm处测定叶绿体色的吸光度(光密度)。

3.叶绿素含量计算:

分别将叶绿体色在663、645nm处的吸光度(或透光率后查表),代入公式计算“叶绿体素a、叶绿体素b及总叶绿体素”含量。

六、实验报告要求:

根据测量结果代入公式计算“叶绿体素a、叶绿体素b及总叶绿体素”含量,完成实验报告。

七、实验注意事项:

定量测量必须按要求进行,以减小误差。

同时注意“加5ml纯丙酮研磨破碎细胞,使提取液中丙酮接近80%”,用分光光度计定量测量要求分光光度计波长应准确。

实验六植物光合强度的测定(改良半叶法)

一、实验目的:

掌握改良半叶法测定植物光合强度的原理、实验操作方法;学会实验样品选择与基部处理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植物光合强度测定有CO2吸收量法、O2释放量法和干物质积累量法。

“改良半叶法”是将植物对称叶片的一半遮光或取下放置暗处,另一半留在植物上进行光合作用,一定时间后称照光叶片超过暗处的干重量(即光合作用产物干重),利用公式计算得光合强度。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分析天平、烘箱、金属盘、剪刀、刀片、纱布、锡纸;三氯乙酸,活体绿色植物(可在校园选择)等。

四、实验原理:

改良半叶法测定植物光合强度是将植物对称叶片的一半遮光或取下放置暗处,另一半留在植物上进行光合作用,一定时间后分别取二部分对称位置等面积,烘干称重。

照光叶片超过暗处的重量即为光合作用产物干重,代入公式计算得光合强度。

五、实验步骤

1.样品选择:

选择有代表性植物叶片10—20张,编号挂牌。

2.样品处理:

为使叶片光合产物不外运需要对叶片基部处理破坏韧皮部(环割法、三氯乙酸法、烫伤法)。

可采用环割法。

3.剪取样品称量:

叶片基部处理后按编号顺序剪取叶片1/2(留主脉)用潮湿步包裹置暗处,4小时后按编号顺序剪取叶片另1/2。

分别取光、暗处叶片等面积于烘箱中95度烘干、称重。

4.结果计算:

以叶片干重差除以“叶面积、照光时间”,得植物光合强度。

六、实验报告要求:

根据称量结果代入公式计算“植物光合强度”,完成实验报告。

七、实验注意事项:

叶片基部处理手段适当;烘干温度控制95度左右防止炭化。

以下为选做实验,可根据情况选做:

实验(选)硝酸还原酶NR活性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实验操作方法;进一步熟悉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硝酸还原酶是一种诱导酶,在植物氮素代谢中有重要作用。

硝酸还原酶可催化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与“磺胺试剂、奈胺试剂”反应形成红色化合物,可用分光比色法在520nm处测定亚硝酸钠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后与其进行比较。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温箱、真空泵(注射器)、试管、移液管等。

0.1mol/L磷酸缓冲液(pH7.5)、0.2mol/L硝酸钾、磺胺试剂、奈胺试剂、亚硝酸钠标准溶液。

四、实验原理:

硝酸还原酶是一种诱导酶,在植物氮素代谢中有重要作用。

硝酸还原酶可催化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与“磺胺试剂、奈胺试剂”反应形成红色化合物,可用分光比色法进行测定。

在520nm处测定亚硝酸钠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后与其进行比较。

五、实验步骤

1.硝酸还原酶的诱导与还原反应:

选植物叶片洗净、吸干,分别称取0.5克二份,剪成小块。

分别置于“0.1mol/L磷酸缓冲液(pH7.5)+蒸馏水”与“0.1mol/L磷酸缓冲液(pH7.5)+0.2mol/L硝酸钾”的二烧杯中。

将盛材料的烧杯抽真空,使叶片沉于杯底。

分别置于30℃温箱中保温30分钟。

2.标准曲线绘制:

用亚硝酸钠标准溶液配制0—5微克/ml的亚硝酸钠梯度溶液,取各梯度浓度液1ml分别+2ml磺胺试剂+2ml奈胺试剂,混合均匀,静止30分钟,在520nm处测定亚硝酸钠各浓度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3.酶活性测定:

从诱导还原酶的二烧杯中各1ml分别+2ml磺胺试剂+2ml奈胺试剂,混合均匀,静止30分钟。

分别在520nm处测定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亚硝酸盐浓度。

4.结果计算:

依酶活性测定的亚硝酸盐浓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