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049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一批德才兼备,具有一定知识能力的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作为园林、生物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植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其知识是否扎实、技能是否熟练,对后续课程如:

园林植物栽培、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树木、花卉学等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强调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知识性、地方性和前沿性。

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包括植物形态与解剖,植物分类,植物生理等,其中形态与解剖是基础,分类是实践并应加强的内容,生理是核心。

实验实习除验证理论外,必须加强学习和掌握一般的植物学技术,分类检索表的应用及生理常用测定技术。

教学实习是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进行综合的技能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给专业生产实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知植物,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学生能“从局部到整体,从形态到结构”全面认识植物,描述植物;能正确认知本地区常见的至少200种植物;能认知植物的主要生理过程,测定植物的主要生理指标;能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使学生具备考取种苗工、绿化工、花卉园艺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起一个重要支撑作用。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各专业由于培养目标不同、专业课要求不同,教学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但就课程本身而言,植物学部分的重点是: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外部形态、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植物分类部分的重点是:

认知常见的园林植物、农田杂草;生理部分的重点是:

植物对水分、矿质的吸收、运输、分配,植物缺素症状、光合与呼吸机理,植物生长发育和同化物的分配规律,植物的激素调节、植物成花、开花、结实和衰老生理,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措施。

难点在于植物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光合、呼吸机理,成花、衰老机理。

为使重点突出,难点降低,在教学中,有些内容本着高职高专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一方面降低要求,另一方面讲解中尽量采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能与生产联系的通过栽培措施的实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学生基本“能力系统”构成

要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系统全面的培养,达到上述综合能力和技能的要求,还需要对高职学生基本能力的系统构成有清醒的认识。

只有在基本技能得到系统训练,才能够真正掌握以上综合能力和技能。

将能力培养作为一个系统与知识系统分开来认识,高职学生能力系统可由以下几个单元构成:

发现问题的能力(A)、分析问题的能力(B)、实验设计能力(C)、解决问题的能力(D)、协作能力(E)和解释问题的能力(F):

包括文字表达能力(F1)和语言表达能力(F2)。

具体到本门课程,则以上各能力单元又由多种能力构成:

(一)发现问题的能力:

根据问题的来源又可分为:

1.问题来源于前人的研究工作,相应有查阅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问题来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相应有观察能力;

3.问题来源于阶段性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相应有结果分析能力。

(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问题的性质又包含多方面的能力:

1.问题的性质为基础理论问题,相应有理论理解和分析能力;

2.问题的性质为应用基础问题,相应有实践能力;

3.问题的性质为实验方法及实验理论问题,相应有实验理论理解和分析能力;

4.问题的性质为实验方法及技术问题,相应有技术改进、改革和操作能力。

(三)实验设计能力:

此能力体现了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因为实验设计是在发现问题和对问题进行分析之后进行的,目的是最终解决问题,因此,不仅要具备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此能力的考察,可以对一个人的能力进行总体的评价。

(四)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是在实验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即设计的实施,所以,对于本门课程而言,此能力由如下诸能力构成:

1.实验用植物材料的培养能力,它具体由是否掌握各种种子或孢子贮藏和萌发方法、土壤栽培法、无土栽培法、组织培养技术等来体现;

2.常规仪器、设备的准备能力,是由是否掌握常规仪器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常规洗涤和特殊洗涤)、常规仪器的保养与维护等来体现的;

3.药品的准备及试剂的配制能力,是由是否掌握药品及试剂的分级标准、各种试剂浓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梯度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常规溶液和特殊溶液的配制方法等来体现的;

4.实验技能或称动手能力,是由是否掌握常规玻璃仪器的使用(①移液管;②进样器;③容量瓶;④称量瓶;⑤量筒;⑥分液漏斗等的使用;⑦滴定操作技术等)、常规仪器设备的操作和使用(①温度计;②酸度计;③照度计;④天平;⑤水浴锅;⑥温箱;⑦烘箱;⑧干燥器;手持分光镜等)、精密仪器设备的操作和使用(①分光光度计;②电导仪;③阿贝折射仪;④溶氧仪;⑤微量定积检压仪;⑥光合仪;⑦蒸腾仪;⑧植物生长箱;⑨离心机;⑩火焰光度计等)、色谱(①纸层析;②薄层层析;③柱层析;④电泳;⑤气相色谱仪;⑥液相色谱仪等)和显微(①光学显微镜;②解剖镜;③电子显微镜)等操作技能来体现的;

5.结果记录能力,是由是否掌握摄像、绘图、显微绘图技术及常规数据记录规则等来体现的;

6.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五)协作能力:

由于现代许多工作必需由数人分工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必须具备团结协作能力才能适应。

(六)表达能力:

由于高职学生将来从事的相关技术工作,所以必需具备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实验结果的解释也要求具备文字表达能力。

四、课程的教学要求

(一)通过学习应该具备的能力和掌握的技能:

1.能够熟练掌握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及注意事项。

2.能够熟练掌握徒手切片方法及临时装片法。

3.掌握生物绘图技术,能够形象绘制植物组织、器官的详图和简图。

4.能够熟练掌握植物分类工具书的使用(包括分类检索表的应用)。

5.能够正确认知本地区常见的园林植物和田间杂草。

6.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地区植物资源调查及植物鉴定、标本制作等工作。

7.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和合理灌溉技术。

8.植物缺素症诊断方法和植物营养掖的配制技术

9.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定技术。

10.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技术。

11.种子和花粉生活力的快速测定方法。

12.植物的花期调控技术。

(二)掌握上述技能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1.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裂方式。

3.掌握植物组织的类型和结构特征。

4.掌握种子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5.了解和掌握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掌握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方法。

6.了解和掌握以园林植物和田间杂草为主的北方常见科、属、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及应用等。

7.了解植物生理的基本概念,各种生理生化过程的基本原理。

8.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生理特性,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9.掌握植物的代谢生理、生长发育和生态生理特征。

五、课程内容及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

以“植物认知、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等具体工作过程技能与知识掌握为目标,整合、序化课程知识与技能。

全部课程内容分为“植物认知和植物生长发育调控”两大模块,共包括个6学习情境24个工作任务,128课时

学习项目

学习情境

学习任务

参考学时

植物的认知

情境一植物细胞和组织的认知

校园植物的调查与认识

2

14

植物细胞的认知

4

植物组织的认知

2

显微镜的使用与保养

2

简易装片的制作

2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2

情境二植物营养器官的认知

根的认知

6

18

茎的认知

6

叶的认知

6

情境三植物生殖器官的认知

花的认知

6

12

果实的认知

4

种子的认知

2

情境四植物的分类

常见园林植物的认知

8

20

田间杂草的认知

8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4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情境五植物代谢生理及各生理指标的测定

植物的水分代谢及月季叶片水势的测定

8

36

植物的矿质营养及绿萝的溶液培养

8

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女贞等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测定

12

植物的呼吸作用及白蜡种子、幼苗呼吸速率的测定

8

情境六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植物的生长物质及IBA对大叶黄杨插条生根的处理

8

28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4

植物的成花生理及菊花的花期调控

8

生殖、衰老与脱落及花粉生活力的测定

4

植物的逆境生理及不良环境对植物细胞伤害的测定

4

合计

128

六、教学设计实施建议

本课程是种植类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教学分为植物植物形态解剖结构、植物分类、植物生理三部分,技能训练项目包括植物实验基本技术、植物认知和植物生理指标测定等。

技能训练穿插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结合植物生长季节、生产实际和科研进行。

1.针对专业特点,确定课程理论知识单元、技能训练项目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理论知识获得是课程教学的基础,建议采用概念获得教学模式和概念形成的教学模式,对理论知识的建构采用“问题树”的教学策略。

3.理论联系实际,按照“感性认识——理论知识——实践验证——知识运用——技能训练获得”的认知教育观念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注意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运用等方面的内容教学,反映课程的最新理论知识发展和新技术的运用。

采用启发式、发现式、抛锚式、情景认知等教学模式,注意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知识、技能的建构。

4.实践教学与当地季节、生产和学校科研任务紧密结合,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5.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

利用一体化实验室在教学中实现教学、演示、操作训练同步进行。

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学生开展随机自主学习。

6.课程考核建议采用单元考核、过程考核相结合,课程内容注意理论知识能力的考核,过程考核以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学习态度改变为主要内容,肯定学生获得成绩,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七、教学内容及要求:

植物的认知

主要讲授植物的形态、解剖结构、功能及其分类的科学,在教学上要求渗透形态结构、功能的统一,从个体发育过程中,动态地讲述器官构成,充分运用直观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好植物实验的基本技能,以便独立地认知判断植物的形态和构造;使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与结构,掌握鉴定植物种类的方法。

情境一植物细胞和组织的认知

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繁殖方式以及组织的构造和类型等基础知识。

说明并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初步掌握植物装片、绘图和显微镜使用保养技术。

任务一校园植物的调查与认识

目的与要求:

了解校园植物的主要类型,植物与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关系,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任务、要求与方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初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与重点:

1.校园植物的主要类型

2.植物与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关系

3.学习本课程的的方法与要求

教学重点:

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植物在环境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学习的方法与要求。

思考题:

1.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植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任务、与方法。

3.简述植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任务二植物细胞的认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繁殖方式及细胞的生理基础。

教学内容与重点:

1.细胞学说

2.植物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3.细胞的原生质及后含物

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5.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教学重点: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任务三植物组织的认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植物组织的形成和类型等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与重点:

1.植物组织的概念

2.组织的分类

3.维管束、维管组织和维管系统

教学重点:

植物组织的类型、结构与功能。

任务四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及保养

目的:

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材料,掌握显微镜的保养方法。

要求:

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掌握徒手切片法。

任务五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目的:

认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征。

要求:

能正确制取植物根尖纵切片,能根据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征迅速认出不同的分裂期。

任务六临时装片的制作

目的:

掌握徒手切片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

要求:

熟练进行徒手切片和临时装片

思考题: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征。

3.原生质的胶体特性有哪些?

4.植物细胞的生理基础。

5.植物组织的主要类型。

情境二植物的营养器官的认知

掌握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明确营养器官形态结构建成规律及其与环境的统一性。

任务七根的认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能正确对根尖的分区,能正确认知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茎、及禾本科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结构的异同点,了解根的变态,根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密切联系等。

教学内容与重点:

1.根的发生、类型和生理功能

2.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长和分布

3.根的结构特征及其生长动态

4.侧根、根瘤和菌根的发生与作用

5.根的变态

教学重点:

根系的类型,根尖的分区,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任务八茎的认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能正确对茎尖的分区,能正确认知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茎、及禾本科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茎结构的异同点,了解茎的变态,茎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密切联系等。

教学内容与重点:

1.茎的基本形态与生理功能

2.芽和分枝

3.茎的结构和生长动态

4.茎的变态

教学重点:

芽的类型,茎尖的分区,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任务九叶的认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能掌握叶的形态、组成与解剖结构,明确环境条件与植物叶片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

教学内容与重点:

1.叶的基本形态与生理功能

2.叶的发生、生长和解剖结构

3.离层和落叶

4.叶的形态结构与生境环境的统一性

5.叶的变态

教学重点:

叶的外部形态和解剖结构。

实验:

1.根的解剖结构的观察

实验目的:

认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特征,熟练使用显微镜。

实验要求:

能正确根尖各区结构,明确区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结构。

2.茎的解剖结构的观察

实验目的:

认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征及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实验要求:

能正确区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茎结构特征,并正确地绘图。

3.叶的解剖结构的观察

实验目的:

观察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实验要求:

能正确区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叶结构特征,找出不同点,并正确绘图。

思考题:

1.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2.双子叶植物与禾本科植物根结构的区别。

3.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并指出各属于什么组织?

4.叶的解剖结构

5.植物营养器官变态的类型。

情境三植物的生殖器官的认知

明确花、果实、种子的结构、类型和形成过程,认知花粉母细胞、胚囊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及花药和胚珠的结构。

任务十花的认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能掌握花的主要组成及其各部分的主要生理功能;花序的概念和花序的类型。

教学内容与重点:

1.花的组成和发生

2.花与植物的性别

3.雄蕊的发育及其结构

4.雌蕊的发育及其结构

5.胚囊的发育与结构

6.开花、传粉和受精

教学重点:

花组成和类型。

任务十一果实的认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能明确花的传粉方式和受精过程,掌握果实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

教学内容与重点:

1.果实的形成

2.果实的结构与类型

3.果实的传播

教学重点:

花的传粉和受精过程,果实的主要类型。

任务十二种子的认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能明确种子的形成过程,掌握种子的结构与主要类型。

教学内容与重点:

1.种子的形成过程

2.种子的组成成分与类型

3.种子的基本结构

4.种子的传播

教学重点:

能认知各种类型的种子。

实验:

1.花药及花粉粒结构的观察

实验目的:

观察认识花药的构造特征,掌握花药的结构发育过程。

观察各式花粉粒的形态、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掌握花粉粒的基本结构。

实验要求:

能正确区分花粉粒和花药的构造,并绘制结构图。

2.子房及胚珠结构的观察

实验目的:

观察认识子房和胚珠的构造特征,掌握子房的结构、胚珠的结构、胚囊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及胚的发育过程。

实验要求:

能正确区分子房和胚珠的构造,并绘制结构图。

思考题:

1.花的组成。

2.雄蕊的发育及其结构。

3.胚囊的发育与结构。

4.为什么异花传粉的具有优越性?

5.果实的形成、结构与类型。

情境四植物的分类

了解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学会利用植物检索表鉴定植物的方法,正确认知常见的园林植物和田间杂草,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的方法。

任务十三常见园林植物的认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植物分类的有关知识,明确植物常见科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植物的认知要点,能使用植物分类检索表,正确认知滨州市常见园林植物。

教学内容与重点:

1.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1)植物分类的方法

(2)植物分类的单位

(3)植物的命名原则

(4)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5)双子叶植物纲的主要科

(6)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科

2.滨州市主要园林植物的调查

3.常见园林植物的认知

教学重点:

滨州市常见园林植物的认知。

任务十四田间杂草的认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正确认知常见田间杂草,掌握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减少田间杂草与目的作物竞争的方法。

教学内容与重点:

1.田间杂草的调查

2.常见田间杂草的认知与防治

教学重点:

田间杂草的主要形态特征。

任务十五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植物标本采集、整理与制作的方法,掌握被子植物主要科的形态特征,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学会利用工具书鉴定植物的技术。

教学内容与重点:

1.植物标本的选取

2.标本的整理与压制

3.植物标本的制作

4.植物标本的鉴定

教学重点:

植物分类的方法,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被子植物的主要科的特征,常见植物的认知、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思考题:

1.植物分类的方法。

2.如何编制和使用植物检索表?

3.植物界的演化规律。

4.列举被子植物常见科的形态特征。

模块二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植物生理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积极运用生物化学等知识,注意植物生命与形态结构以及环境之间的统一性,指出各代谢过程的复杂性与协调性。

除加强直观教学、实验学习等使学生的知识能够系统和深化外,当前尤应使学生尽量多用生理测定技能,用于生理和生产分析。

情境五植物代谢生理及各生理指标的测定

植物生理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积极运用基础生物化学等知识,注意植物生命与形态结构以及环境之间的统一性,指出各代谢过程的复杂性与协调性。

除加强直观教学、实验学习等使学生的知识能够系统和深化外,当前尤应使学生尽量多用生理测定技能,用于生理和生产分析。

任务十六植物的水分代谢及月季叶片水势的测定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植物水分代谢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月季叶片水势的测定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与重点:

一、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1.植物的含水量不同

2.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自由水和束缚水

3.水分在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二、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1.植物细胞的水势

2.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

3.细胞间水分的运转

4.植物细胞的吸胀作用

三、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1.根系吸水的动力:

根压和蒸腾作用

2.影响根系吸水的外界条件

四、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2.气孔蒸腾的过程和机理

3.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4.蒸腾作用的指标

五、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1.水分运输的途径:

共质体运输和质外体运输

2.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

3.水分运输的速度

六、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1.作物的需水规律

2.合理灌溉的指标

教学重点: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状态,植物细胞对水分吸收的三种方式,根系对水分吸收的动力。

实验:

1.质壁分离法测定渗透势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学会用质壁分离测定植物细胞或组织的渗透势。

实验要求:

明确实验原理和质壁分离现象,正确找出等渗浓度。

2.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

实验目的:

学会用小液流法来测定植物组织水势。

实验要求:

明确实验原理,掌握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

思考题:

1.在细胞初始质壁分离时,细胞的水势等于多少?

压力势等于多少?

2.气孔蒸腾的过程和机理。

3.植物体水分存在的形式与植物的代谢、抗逆性有什么关系?

4.水在植物生活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5.解释当化肥使用过多,植物会“烧苗”的原因?

6.用水势的概念说明产生根压和蒸腾拉力的原因。

7.说明蒸腾作用的方式及生理意义。

8.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因子有哪些?

如何影响?

任务十七植物的矿质营养及绿萝的溶液培养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三种方式,掌握营养液的配制和绿萝的溶液培养的方法。

教学内容与重点:

一、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

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2.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缺素症

3.作物缺乏矿质元素的诊断

二、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2.根部对溶液中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

3.根部对土壤中非溶解状态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

4.根部吸收矿物质的条件

5.植物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三、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1.矿物质运输的形式、途径和速度

2.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四、氮代谢

1.硝酸盐的还原

2.植物体内氮代谢的部位与调节

3.氮的同化

五、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1.作物需肥规律

2.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3.合理施肥的诊断指标与方法

4.发挥肥效的措施

教学重点: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三种方式。

实验:

绿萝的溶液培养和缺素症的观察

实验目的:

学习溶液培养的方法,证实N、P、K、Ca、Mg、Fe诸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和缺素症状。

实验要求:

正确配制培养液,明确诸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和缺素症状。

思考题:

1.说明主动吸收矿质元素的全过程?

2.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

3.矿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形式与途径。

4.植物必需元素有哪些?

它们有哪些共同的作用?

5.试述N、P、K的生理功能及缺素症状?

6.影响矿质元素吸收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如何影响?

任务十八 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女贞的光合速率的测定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明确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叶绿素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机理,光呼吸等知识,掌握植物光合速率的测定方法。

教学内容与重点:

一、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1.光合作用的概念

2.光合作用的意义

二、叶绿体及其色素

1.叶绿体的结构和成分

2.光合色素的化学特性

3.光合色素的光学特性

4.叶绿素的形成过程

三、光合作用的机理

1.原初反应

2.光合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3.碳同化

4.光合作用的产物

四、光呼吸

1.光呼吸的概念

2.光呼吸过程---乙醇酸代谢

3.光呼吸的调节和控制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