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 物 学 教 学 大 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9353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 物 学 教 学 大 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植 物 学 教 学 大 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植 物 学 教 学 大 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植 物 学 教 学 大 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植 物 学 教 学 大 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植 物 学 教 学 大 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植 物 学 教 学 大 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植 物 学 教 学 大 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植 物 学 教 学 大 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植 物 学 教 学 大 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植 物 学 教 学 大 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 物 学 教 学 大 纲.docx

《植 物 学 教 学 大 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 物 学 教 学 大 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 物 学 教 学 大 纲.docx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

(形态解剖部分)

说明

植物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生物教育专业的基础课之一,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植物学的发展动态,受到与植物学有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好基础,以满足高质量的、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学生物教师的要求。

植物学是进一步学习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进化生物学、植物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基础。

因此,植物学的教学内容仅包括了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两大部分。

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活的有机体,教学内容涉及到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方面。

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植物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就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和野外实习的教学。

通过实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及徒手切片、装片、染色、生物绘图等方法及技术;改革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方法和内容,在实习中,安排研究小课题,使学生获得植物研究的基本方法、文献资料的检索和科学论文的写作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延长和调整实习时间,把植物学野外实习从原来的一周增加到2周,把传统的实习时间从6月底改为5月上旬。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

在内容的安排上既要考虑到基础性、系统性,又要避免与相关专业课程重复。

积极创造条件,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录像、投影、幻灯等。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编者:

左经会林长松

2004年12月于六盘水

 

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绪论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生物界的基本知识,了解二界系统、三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系统和六界系统;了解我国又丰富的植物资源,了解植物在自然界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引导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

主要内容:

一、生物界的划分:

二、植物的多样性:

三、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植物在国民经济中大作用:

五、植物学的内容和方法:

六、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与要求:

学习参考书目

1、周云龙.植物生物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朱念德.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3、叶创兴,廖文波,戴水连等.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4、李扬汉.植物学(上、下册)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6、马炜梁.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1998.

7、高8、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一册至第五册)[M].北京:

科学出版社.

9、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9.

信曾.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第二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13学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掌握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及意义;

2、使学生掌握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类型的植物组织结构特征及其生理功能。

教学要点:

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以及细胞器形态结构与功能,植物组织的类型、形态及功能。

教学重点:

细胞的结构,植物组织的类型、形态及功能。

果实、种子和幼苗的概念;胚和胚乳的发育。

教学难点:

植物组织的形态及功能、胚的发育。

第一节植物细胞

教学目的:

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教学要点:

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以及细胞器形态结构与功能。

教学重点: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难点:

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壁和细胞核的结构。

主要内容:

一、概述:

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

二、原生质的化学组成:

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

2.细胞膜

 3.细胞质及其细胞器 4.细胞核

四、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淀粉、蛋白质、油和脂肪、丹宁和色素、晶体和硅质小体

五、植物细胞的分裂

第二节植物组织

教学目的:

掌握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组成。

教学要点:

植物组织的类型、形态及功能。

教学重点:

植物组织的类型、形态及功能。

教学难点:

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的形态及功能。

主要内容:

  一、植物组织的概念 

   二、植物组织的分类

  

(一)分生组织

 发生:

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

位置:

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二)成熟组织

 1、保护组织:

表皮、周皮。

 

    2、薄壁组织:

吸收组织、同化组织、贮藏组织、贮水组织、通气组织、传递细胞。

    3、机械组织:

厚角组织、厚壁组织。

 

    4、输导组织:

管胞和导管;筛管、伴胞和筛胞。

 

    5、分泌组织:

外部分泌结构、内部分泌结构。

三、组织系统:

概念和类型

第二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根(10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掌握根的来源、形态结构、发育过程、生理功能以及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要点:

了解根的来源和类型以及根尖的分区,掌握根的初生和次生结构和侧根的发生过程。

根的变态。

教学重点:

根尖的分区及结构,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根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教学难点:

根尖的分区及其组织结构特征,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根的区别

主要内容:

第一节根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

第二节根和根系的类型

一、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二、直根系和须根系

第三节根的发育

一、一、         顶端分生组织:

在结构上的两种基本类型,不活动中心。

二、二、         根尖的结构和发展:

根尖的分区。

第四节根的结构

一、根的初生结构。

成熟区的组成部分(表皮、皮层、维管柱),木质部,韧皮部。

从功能角度阐述各部分特征。

(表皮属吸收组织、皮层占比例大、贮藏组织、基本组织特征,内皮层的特征和生理作用、根的吸水途径)。

二、双子叶植物根次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根次生结构、侧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部位、过程与活动产物,壁栓化和木化特点;次生结构的特点。

三、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

表皮,皮层(厚壁细胞,薄壁细胞,内皮层)维管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多元型

第五节侧根的发生

第六节、根瘤和菌根

一、根瘤的概念、形成及意义

二、菌根的概念、形成及意义

第七节、根的变态

变态概念、肉质直根,块根,支持根,攀援根,寄生根,呼吸根。

第三章营养器官----茎(8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茎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发育过程、分枝方式和茎的类型。

教学要点:

掌握枝条的形态、茎和芽的类型和茎分枝方式,茎尖的分区、植物的初生和次生结构以及茎的变态类型。

机械、输导和次生分生组织特征。

教学重点: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主要内容:

   

第一节茎的形态

一、茎的形态特征

二、芽的概念和芽的类型

三、茎的生长习性

四、枝条的分枝类型:

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禾本科植物的分蘖。

第二节茎的发育

一、茎的顶端分生组织

二、顶端分生组织的几种理论:

组织原学说、原套—原体学说

三、叶和芽的起源

第三节茎的初生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茎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表皮、皮层、维管柱。

2、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二、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1、玉米茎的结构:

表皮、基本组织、维管束。

2、竹茎的结构

第四节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一、叶植物茎和裸子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1、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

维管形成层的发生部位、组成分子及其活动产物、季节性活动。

2、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与活动:

树皮的形成与形态变化。

3、茎的次生结构:

周皮、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木材三切面的基本结构,优质木材的特征。

 

(二)裸子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二、单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第五节、茎的变态

块茎,鳞茎,根状茎,茎刺,肉质茎。

第六节根、茎维管组织的联系

第三章营养器官---叶(13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学习,了解叶的外部形态、类型、发育过程、内部结构以及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教学要点:

掌握叶的基本形态与解剖结构,保护组织、同化组织特征。

教学重点:

单、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

教学难点:

单、双子叶植物叶形态和结构的区别。

主要内容:

第一节叶的主要生理功能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繁殖作用等。

第二节、叶的形态

一、叶的形态组成:

叶片、叶柄、托叶

二、叶片的形态:

含叶尖、叶基、叶缘的形态

三、脉序

四、单叶和复叶

五、叶序和叶镶嵌

六、异形叶性

第三节叶的发育

第四节、叶的解剖结构

一、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表皮、叶肉、叶脉。

二、单子叶植物叶的特点

三、松针叶的结构

第五节、叶片的生态类型

一、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

二、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的叶  

第六节、离层与落叶

第七节、叶的变态

苞叶和总苞、鳞叶、叶卷须、捕虫叶、叶状柄、叶刺。

第四章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13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花器官发生形成和花器官各部分数目、形态组成、发育和相互关系的学习,了解花的概念及花部的发育及其基本特征;掌握种子和果实的形成、结构和类型。

教学要点:

花的基本概念,花的形态,花的类型,雌雄蕊的发育、解剖结构特征;开花,传粉与受精。

教学重点:

雌、雄蕊的发育、解剖结构特征;双受精作用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雌、雄蕊的发育、解剖结构特征。

主要内容:

第一节植物的繁殖

一、繁殖的概念

二、被子植物的营养繁殖和有性生殖

第二节花

一、花的概念、组成和类型

(一)花的概念

(二)花的组成

部分与形态类型、花柄与花托;花被(花萼与花冠)的类型;雄蕊的类型;雌蕊的类型;胎座的类型:

雌蕊子房着生在花托上的位置,花外蜜腺。

二、禾本科植物花的构造:

小穗和小花的构造。

三、花程式和花图式

四、花序

1、无限花序:

简单花序:

总状花序、伞房花序、伞形花序、穗状花序、柔荑花序、肉穗花序、头状花序、隐头花序。

复合花序:

圆锥花序、复穗状花序、复伞形花序、复伞房花序、复头状花序。

2、有限花序:

单歧聚伞花序、二歧聚伞花序、多歧聚伞花序。

第三节、雄蕊的发育与结构

一、花药的发育和结构

二、小孢子的形成

三、花粉粒的发育和形态结构

1、花粉粒形态

2、花粉粒大小

3、花粉粒结构

四、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

第四节、雌蕊的发育及其结构

一、胚珠的发育

二、胚囊的发育和结构

(一)

(一) 大孢子的发生

(二)

(二) 配囊的形成  

第五节开花、传粉与受精

一、开花及其习性:

二、传粉:

㈠、传粉的概念:

㈡、传粉的方式:

自花传粉、异花传粉。

㈢、传粉的媒介:

㈣、人工辅助授粉

三、受精

㈠、花粉粒在柱头上的萌发

㈡、花粉管的生长

㈢、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㈣、受精的选择作用

㈤、无融合生殖及多胚现象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