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 全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1814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 全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 全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 全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 全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 全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 全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 全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 全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 全单元教案.docx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 全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 全单元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 全单元教案.docx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全单元教案

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8-71页。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

2.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难点:

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信息窗情境图、限时作业。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谈话:

同学们,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勇创佳绩,共获得38枚金牌、27枚银牌、23枚铜牌,以获奖牌总数第二名的傲人成绩在世界运动史上又添上了光辉的一笔。

你对哪枚金牌的获得记忆最为深刻?

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对观看奥运比赛的感受。

谈话:

是啊,每一枚金牌都是运动员们的汗水和血水凝聚而成的,都来之不易。

(出示信息窗1的教学挂图)这就是第30界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金牌榜。

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可以是计算方面的,也可以是和统计相关的。

谈话:

老师也给你们提个问题:

各种项目获金牌的情况怎样?

你能用学过的统计知识来描述一下吗?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条形统计图来解答这个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鼓励。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描述数据。

1.谈话:

在绘制统计图之前,我们先应将数据分类整理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将信息表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完成教师提供的统计表。

(教师在此说明:

水上项目包括:

游泳、花样游泳、水球、跳水等;重竞技项目包括:

柔道、跆拳道、摔跤、拳击、举重等。

)      

2.学生回顾学过的统计知识,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用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大部分学生可能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来。

汇报交流,教师展示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

用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项目获金牌的数量。

3.谈话:

怎样用统计图表示各项获金牌的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几?

我们还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

(出示教材的扇形统计图)

教师结合教材简要介绍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

(二)分析数据。

谈话:

扇形统计图中的这些数据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交流,互动讨论。

明确图中数据是指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之几。

例如:

射击5.3%表示射击项目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5.3%。

谈话:

仔细观察,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了解各项目所占金牌总数的比重。

(三)对比发现。

谈话:

比较两种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每个项目各得了多少枚金牌;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各个项目所得金牌数与金牌总数的关系。

谈话:

是啊,两种统计图各有特点:

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在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三、实际应用,深化理解

(一)课后自主练习第1题。

 这是一道阅读扇形统计图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统计图,然后和同伴说一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交流时,重点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如少数民族人口8.5%,能说出是指少数民族人口数占全国总人数的8.5%。

通过该题,学生能对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有简单了解。

(二)课后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巩固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并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会说说统计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四、课堂反馈,交流总结

谈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经历一系列的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数学内容,进行交流反馈,并和同伴说说学习心得体会。

                          

合理选用统计图表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2-7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并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

2.通过分析和解释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熟悉的数据,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谈话:

同学们,2012年伦敦奥运会在奥林匹克史上又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还记得我们中国体育健儿在这次奥运会上夺得多少枚奖牌吗?

学生回答:

共获得38枚金牌、27枚银牌、23枚铜牌。

谈话:

是的,中国健儿顽强拼搏,以夺取金牌38枚、奖牌总数88枚的骄人成绩,登上了奖牌榜第二位,使中国的体育事业实现了重大历史性突破,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们感到怎样?

学生回答:

骄傲和自豪。

谈话:

大家想知道前几届奥运会前四名国家的奖牌情况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藏在这些数据当中的数学问题吧。

【设计意图】信息窗选择奥运题材,以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取得的佳绩为契机引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爱国情操,一方面为下面的学习提供信息。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提出问题

学生观察信息图:

谈话: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

有计算方面的,有统计方面的)

你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对奖牌榜的有关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吗?

比如说,可以由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表来描述我国在四届奥运会中获得奖牌的数量情况,你认为怎样选择合适呢?

(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二)分析问题

谈话: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每个人把自己的选择说一下,然后再把意见集中记下来。

(教师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用统计表描述我国在第27~30届奥运会获得奖牌的情况。

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第30届奥运会奖牌榜前四名的国家获奖情况。

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27~30届奥运会中美两国金牌的变化情况。

用扇形统计图描述第30届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银、铜牌数量与奖牌总数的关系。

根据学生的交流,将问题分为三类:

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的问题、用折线统计图描述的问题、用扇形统计图描述的问题。

并引导学生明白: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及之间的大小关系;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及各部分之间的多少大小关系。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是学生数学探索的必要环节。

在分析问题的环节中,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的把问题分类,梳理出不同统计图的的优势和特点,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解决问题

谈话:

选择合理的统计图表除了描述数据外,主要是根据统计图表作出合理的分析,进行合理的预测与判断,请你仔细分析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看看那些问题分别反映了不同统计图表的特点?

(学生根据特点,将问题梳理分类。

打开书本,第72~75页,看看这些问题能不能独立的解答出来?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完成统计图)

【设计意图】由于运用不同的统计图来描述、分析数据对学生来说已经是旧知识,所以在本环节中采用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自主进行知识的梳理,不断的完善内在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巧设练习,深化理解

1.“自主练习”第1题。

这道题是选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的题目。

练习时,应把重点放在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上。

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独立画图,然后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布置作业:

搜集不同的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会选择,进一步体会和把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智慧广场——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81-82页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运用一一列举、列表等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2.经历探索、交流、反思比较、建模、应用的数学学习过程,体会解决问题不同策略的价值,培养创新意识。

3.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经历探究的过程,建立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

你想外出游玩吗?

教师出示课件PPT,展示停车场情境图。

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看到的情境图。

教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停车场里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问题,构建模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

认真阅读,谁来说一说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看到的数学信息。

教师: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停车场里有几辆小汽车和几辆摩托车?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你想用什么方法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每组选择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简单记录学生提出的方法策略。

提醒注意符合题目中的条件。

教师参与小组学习,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领同学先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再尝试解决。

3.展示问题,构建模型。

学生尝试探究完成后,教师组织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每小组一人汇报,说明选择的策略及解题过程,其他学生评价。

列表法展示:

根据学生展示时机引导学生发现变化规律,初步感知数学模型。

方程法展示:

当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后,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

学生展示后,教师还可以补充画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根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同桌相互说一说假设法列算式解题的思维过程。

引导学生列算式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假设法解题的过程。

4.反思比较,建立模型。

教师组织学生比较几种方法,通过比较发现使用假设法列算式直接求出答案更简便,使“鸡兔同笼”数学模型的构建水到渠成。

学生比较几种解题的策略,说出假设法列算式解题的优点。

三、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

呈现的是蛐蛐和蜘蛛的情境,学生自主解决,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个别指导,可以提醒学生借助画一画等策略理解。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完成后同桌交流。

全班的交流汇报。

2.自主练习第2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介绍自己的方法,重点说一说假设成一种量后数量的变化

学生独立思考,介绍假设法解决此题的思维过程。

3.自主练习第5题,一道“鸡兔同笼”练习题。

学生明确题意后,自主解题。

展示汇报。

4.自主练习第6题,这是一道拓展练习题。

让学生独立理解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