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选湖南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5554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严选湖南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严选湖南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严选湖南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严选湖南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严选湖南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严选湖南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严选湖南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严选湖南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严选湖南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严选湖南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严选湖南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严选湖南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严选湖南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严选湖南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严选湖南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严选湖南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

《严选湖南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严选湖南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严选湖南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

严选湖南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

严选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命题点1 常见的盐及其化学性质

1.(2016怀化4题2分)蒸馒头时,在发酵面团中加入某种物质,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馒头松软,该物质是()

A.碳酸氢钠B.生石灰

C.氢氧化钠D.氯化钠

2.(2014株洲16题2分)我市湘江风光带桥头广场上介绍侯德榜曾在株洲开办“永利化工厂”,利用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

下列有关联合制碱法的原料(氯化钠、二氧化碳、氨气、水)与产品(碳酸钠、氯化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酸钠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B.氯化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海洋、盐湖、盐井、盐矿等都是氯化钠的来源

C.侯氏制碱法消耗了二氧化碳,极大地缓解了酸雨的形成

D.氯化铵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3.(2015株洲10题2分)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酸、碱在水溶液中都可解离出带电的粒子

C.在实验室,常用浓硫酸来干燥某些气体

D.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0.9%的纯碱溶液

4.(2016株洲16题2分)下表是“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中的一部分。

下列与“★”处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阳离子

阴离子

……

Cl-

……

……

……

……

Cu2+

……

Ag+

……

A.★处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CuNO3

B.★处对应物质属于盐

C.★处应填“不”

D.★处对应物质的名称是氯化铜

5.(2013衡阳31题4分)初中化学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盐溶液,实验测得其呈碱性,其pH一定________,该盐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

验碳酸盐的试剂是_____

_________,检验时产生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5株洲26题5分)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主要含NaCl和MgCl2等)中提取的。

主要步骤如下:

(1)上述步骤中试剂①应过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Mg(OH)2沉淀与试剂②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得到金属镁和物质A,氢气在物质A中燃烧生成物质B,则物质A和B的化学式分别为:

A________,B________。

7.(2014益阳21题6分)材料:

难溶于水的碱在加热的条件下,容易分解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A溶液呈蓝

色,C是一种黑色金属氧化物。

A、B、C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A中加入NaOH溶液时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3湘潭27题8分)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uSO4、CaCO3和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所组成。

小文为确定它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填“蒸发”或“过滤”),其中必须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

(2)写出蓝色沉淀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

(3)白色固体是________,它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4)小文通过实验后认为:

这包固体粉末中只有两种物质。

他的判断是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点2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2016邵阳18题2分)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在这四步操作中均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A.烧杯B.漏斗

C.玻璃棒D.酒精灯

2.(2014长沙43题7分)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三次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

提纯后的食盐中还含有少量的CaCl2和MgCl2等可溶性杂质。

可将该食盐溶解后,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调节至pH=________,再将滤液蒸发结晶,即可得到更纯的氯化钠。

请写出其中Na2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5常德32

(一)题4分]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学习结束后,同学们走进实验室按如图1的操作流程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

(2)下列折叠滤纸的情形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为使折叠好的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④中停止加热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6娄底44题8分)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

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工业上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操作a、b、c中均含同一操作,其名称是________。

(2)将足量稀盐酸加入溶液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任写一个)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称量Ⅰ中称得粗盐的质量为5g,称量Ⅱ中称得精盐的质量为5.1g,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多选少选均不给分)

A.精盐的产率一定为98.04%

B.粗盐的产率一定为102%

C.蒸发操作中可能有水分没有蒸干

D.溶解操作中可能有粗盐没有溶解

E.除杂质过程中有NaCl生成

5.(2014永州25题6分)氯化钠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某氯化钠样品中除含氯化钠外,还含有少量的CaCl2和MgCl2以及不溶性杂质。

以下是提纯该样品的操作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Y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3)上述操作流程中共发生________个复分解反应。

6.(2014益阳22题6分)某化学实验小组在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中,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查找资料】

NaCl

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39.0

【设计并进行实验】

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出了如下实验流程并依流程进行实验:

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问题交流

实验各步的操作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操作示意图中,有两处操作是错误的,它们是________(填序号)。

(2)在实验过程中要多次使用玻璃棒,其中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制备粗盐时,采用晒盐或煮盐的方法,通过蒸发盐溶液中水分使之浓缩结晶,而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达到同一目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______。

命题点3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1.(2016株洲15题2分)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C.碳酸钾溶液和盐酸

D.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2.(2013郴州19题2分)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Na2CO3→NaOHB.CuSO4→FeSO4

C.H2

O→O2D.NaNO3→NaCl

3.(2014永州19题2分)下列各组物质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CuSO4、HCl、KCl

B.H2SO4、KNO3、BaCl2

C.HCl、KNO3、BaCl2

D.CaCl2、Na2CO3、NaOH

4.(2013株洲16题2分)对于复分解反应X+2N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X一定是CuCl2

B.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X>Y

C.Y可能是H2O

D.Y可能是Na2SO4

命题点4 化肥

1.(2016衡阳14题2分)下列化肥是复合肥料的是()

A.CO(NH2)2B.K2SO4

C.Ca3(PO4)2D.KH2PO4

2.(2014益阳4题3分)下列化肥中不能给作物提供氮元素的是()

A.CO(NH2)2B.KCl

C.NaNO3D.NH4Cl

3.(2015永州11题2分)草木灰的有效成分是碳酸钾(K2CO3),它属于()

A.氮肥B.磷肥

C.钾肥D.复合肥

4.(2016郴州14题2分)合理施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下列有关化肥的认识错误的是()

A.KNO3是一种复合肥

B.农作物缺氮会引起叶子发黄

C.玉米倒伏是因为缺磷

D.观察颜色可区别氯化钾与磷矿粉

5.(2012湘潭14题2分)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但使用不合理,则会造成不良后果。

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A.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B.只要发现害虫,立即使用大量农药灭杀

C.农药使用过多对人体有害

D.施用钾肥可防止农作物倒伏

6.(2015长沙44题6分)为了保护青山绿水,今年政府出台新政策规定:

不允许化肥产量增加。

有不良商贩乘机生产假冒化肥。

据媒体报道:

常德某厂家将海盐(主要成分是NaCl)与KCl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当复合肥卖给农民。

(1)该厂家制得的“复合肥”是否为真正的复合肥________(填“是”或“否”)。

(2)国家控制化肥生产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过度使用化肥,实现绿色增产。

过度使用化肥的后果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命题点1

1.A

2.C【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若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过高会导致酸雨。

侯氏制碱法消耗了二氧化碳,对缓解酸雨的形成无影响。

3.D【解析】酸溶液中都含有H+,故有相似的化学性质,A正确;酸、碱在水溶液中都含有带电的离子,B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氢气、氧气、二氧化硫等中性或酸性气体,C正确;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D错误;故选D。

4.B【解析】结合溶解性表信息可知,对应的物质应为Cu(NO3)2,其名称为硝酸铜,它属于盐,该物质属于硝酸盐,因此该处应填“溶”,故B正确。

5.(4分)大于7(1分)Na2CO3(合理即可)(1分)稀盐酸(稀H2SO4)和澄清石灰水(1分)产生大量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分)

【解析】酸碱性与pH的关系是:

酸性,pH<7;碱性,pH>7;中性,pH=7。

含CO2-3的盐均能与酸反应生成CO2,根据碳酸盐的这一通性,就可以用稀盐酸与其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来检验

的存在。

6.(5分)

(1)使海水中的氯化镁充分反应(1分)

(2)Mg(OH)2

+2HCl===MgCl2+2H2O(2分)(3)Cl2(1分)HCl(1分)

【解析】

(1)MgCl2+2NaOH===Mg(OH)2↓+2NaCl,试剂①为NaOH,氢氧化钠少,海水中的氯化镁反应不完,氢氧化钠过量能把海水中的氯化镁反应完。

(2)根据提示,氢氧化镁与试剂②发生的是中和反应,故试剂②是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镁,所以试剂②是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

(3)MgCl2

Mg+Cl2↑,H2+Cl2

2HCl。

7.(6分)

(1)生成蓝色絮状沉淀(2分)

(2)①2NaOH+CuSO4===Cu(OH)2↓+Na2SO4(2分)②CuO+H2SO4===CuSO4+H2O(2分)

【解析】

(1)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A溶液呈蓝色,所以A是铜盐溶液,C固体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A,所以A是硫酸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所以B是氢氧化铜,难溶于水的碱在加热的条件下,容易分解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

和水,B会转化成C,C是一种黑色金属氧化物,所以C是氧化铜。

8.(8分)

(1)过滤(1分)漏斗(1分)

(2)Cu(OH)2(1分)(3)CaCO3(或碳酸钙)(1分)CaCO3+2HCl===CaCl2+H2O+CO2↑(1分)复分解反应(1分)(4)错误(1分)无法判断是否存在Na2SO4(1分)

【解析】

(1)分析图示,可知操作a是过滤;过滤中必须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粉末中只有硫酸铜溶于水后呈蓝色,其与氢氧化钠反应后会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化学式为Cu(OH)2。

(3)这三种物质中,只有碳酸钙难溶于水,其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根据实验,我们可以判断该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和硫酸铜,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硫酸钠,所以认为该粉末中只有两种物质是错误的。

命题点2

1.C【解析】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速率;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止液体流出;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因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计算产率时,用玻璃棒把蒸发皿中的氯化钠转移到天平托盘中进行称量。

2.(7分)玻璃棒(2分)7(2分)Na2CO3+2HCl===2NaCl+H2O+CO2↑(3分)

【解析】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在三次操作中都用到了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搅拌加速溶解、引流、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在除去可溶性杂质时,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调节至中性,即pH=7。

3.(4分)

(1)过滤(1分)

(2)D(1分)(3)用水润湿滤纸(1分)(4)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1分)

【解析】

(1)操作③是把泥沙和滤液分开的操作,因此是过滤。

(2)根据滤纸的折叠

方法,可判断出D是错误的。

(3)为了使滤纸贴紧漏斗内壁,要用蒸馏水把滤纸润湿。

(4)蒸发至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就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8分)

(1)过滤(2分)

(2)NaOH+HCl===NaCl+H2O(或Na2CO3+2HCl===2NaCl+CO2↑+H2O)(2分,答出一个即给分)(3)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外溅(2分)(4)C、E(2分)

【解析】

(1)操作a、b、c中均有将沉淀和溶液分离的操作,即过滤。

(2)因溶液A和溶液B中分别加入了过量的

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所以溶液C中有剩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二者都能与盐酸发生反应,所以加入盐酸是为了将二者除去。

(3)蒸发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外溅。

(4)因为在除杂过程中生成了氯化钠,所以最终所得氯化钠应大于原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

,因不能确定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多少,所以精盐的产率也不能确定,蒸发过程中若水分未蒸干,可能会使称量Ⅱ中质量偏大,若溶解中有粗盐未溶解,则应使得称量Ⅱ中质量偏小。

5.(6分)

(1)过滤(2分)

(2)HCl(2分)(3)4(2分)

【解析】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加入碳酸钠可将钙离子转化为碳酸钙沉淀,过滤,即可除去镁离子和钙离子;最后再加入盐酸可除去反应中过量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根据流程图可知:

(1)操作X用于分离可溶物和不溶物,故X是过滤。

(2)滤液Ⅱ中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为了除去氢氧化钠、碳酸钠,需要加入的Y溶液为稀盐酸,故Y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HCl。

(3)上述操作流程中共发生的反应有:

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故上述操作流程中共发生4个复分解反应。

6.(6分)

(1)A、C(2分)

(2)防止局部过热引起液滴飞溅(2分)(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2分)

【解析】

(1)用天平称量固体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A错误;过滤操作时要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滴飞溅,C错误。

(2)在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可使滤液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3)根据题干信息中

的氯化钠的溶解度表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析出来的氯化钠晶体很少。

命题点3

1.B【解析】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可表示为AB+CD===AD+CB;复分解反应要符合发生条件,即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之一。

B中NaOH和KCl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故不发生;A中有碳酸钙沉淀生成,C中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生成,D中有硫酸钡沉淀生成,故A、C、D均可发生复分解反应。

2.D【解析】

选项

正误

转化物质

举例

A

Na2CO3―→NaOH

Ca(OH)2 +Na2CO3===CaCO3↓+2NaOH

B

CuSO4―→FeSO4

Fe+CuSO4===FeSO4+Cu

C

H2O―→O2

2H2O

2H2↑+O2↑

D

×

NaNO3―→NaCl

3.C【解析】A中三种物质不反应,但硫酸铜溶液为蓝色,不能得到无色溶液,不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B中硫酸和氯化钡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溶液变浑浊,不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C中三种物质不

反应,且没有有颜色的物质,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D中CaCl2和Na2CO3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溶液变浑浊,不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故选C。

4.B【解析】X可能是Cu(NO3)2或CuCl2,A错误;相对分子

质量之和:

X+80=2Y+98,X-2Y=18>0,X>2Y,所以X>Y,B正确;Y不可能是H2O,可能是一种盐,C错误;Y不可能是Na2SO4,可能是NaCl或NaNO3等,D错误。

命题点4

1.D

2.B【解析】CO(NH2)2、NaNO3、NH4Cl中都含有氮元素,可作为氮肥为作物提供氮元素,而KCl中只含有钾元素和氯元素,不含氮元素。

3.C【解析】只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只含有营养元素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碳酸钾(K2CO3)中只含有营养元素钾元素,属于钾肥,C正确。

4.C【解析】硝酸钾中含有钾、氮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A正确;农作物缺氮会引起叶子发黄,B正确;玉米倒伏是因为缺钾,C错误;氯化钾是白色晶体,磷矿粉是灰白色粉末,可通过观察外观颜色区分二者,D正确。

5.B

6.(6分)

(1)否(2分)

(2)土壤板结(2分)水体污染(或土壤酸化,大气污染等)(2分)

【解析】

(1)常见化肥是根据化肥中所含氮、磷、钾三种元素的种类进行分类,复合肥是指含这三种营养元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

肥。

将氯化钠和氯化钾混合在一起,只能为植物提供钾元素,所以不属于复合肥。

(2)过量使用化肥一方面会使土壤酸化、板结,另一方面会污染水体,甚至造成大气污染,同时会加大生产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