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5619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

《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docx

中国物流发展与展望

2004年中国物流发展与2005年展望

2004年,是中国物流深入、务实、快速发展的一年。

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推动下,中国物流延续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的良好势头,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物流需求在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中聚集和释放;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在资源整合和改造中得到提升;物流行业在基础工作加强和完善中形成与发展;我国履行入世承诺,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进一步放开;发展的环境在各级政府大力推动下得到改善,物流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更为显著;我国的物流市场已成长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并成为国际资本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

在回顾总结2004年中国物流发展的时候,也要看到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

中国物流粗放式经营的基本特点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企业物流的传统运作方式与物流企业的供给能力不足同时存在,供需矛盾还很突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运输资源的“硬缺口”制约依然存在;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服务方式和水平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行业、地区和品种之间发展不平衡,体制的障碍、诚信的缺失和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尚未解决,物流发展的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展望200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中国物流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发展的环境将更加宽松,物流市场将更加开放,各类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物流的服务质量、效率和效益将更加受到关注,政府推动、企业运作、行业自律的模式将更加成熟,中国物流仍然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将会越来越大。

第一章2004年中国物流发展的环境

中国物流的发展得益于宏观环境的改善。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为物流产业提供了强劲的需求基础。

现代物流因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得到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以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出台《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为标志,我国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开始有了实质性改善。

一、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

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是物流发展的基础。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744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238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3384亿元,增长8.3%。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为62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54805亿元,增长16.7%。

产品销售率98.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57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3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2%。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统计资料,全国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达到11.4万亿元,增幅为19%。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给物流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一是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推动了物流总规模持续上升。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流程改造,为物流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三是清理整顿物流园区为物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据调查,清理掉的主要是那些没有市场基础或没有纳入规划的项目,避免了投资的浪费,也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无序竞争。

二、国务院领导重视物流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推动

2004年,是政府有关部门对物流发展推动力度最大的一年。

主要的标志性事件有:

(一)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出台《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2003年12月,温家宝、黄菊、曾培炎等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全国政协《关于我国现代物流情况的调研报告》做出重要批示。

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根据批示精神,经国务院批准出台《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意见》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包括:

调整现行行政管理方式,完善物流企业税收管理和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强收费管理。

二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包括:

鼓励工商企业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业务分离出来,利用专业物流企业承担;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进物流市场的对外开放;支持工商企业优化物流管理;加快物流设施整合和社会化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等。

三是加强基础性工作,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包括:

建立和完善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推广先进适用的物流专用车辆和设备;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等。

四是加强对现代物流工作的规划,改善管理,加强协调。

这些措施针对性强、实用性大,受到业内普遍关注和欢迎。

根据《意见》的要求,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商务部等13个政府部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将组成“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

其主要职能是提出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协调全国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等。

此举标志着我国推动物流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在中央政府层面开始形成。

(二)取消国际货代企业经营资格审批

根据2004年5月19日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务院取消了对国际货代企业经营资格的审批。

据此,商务部停止了对国际货代企业经营资格的审批工作,与审批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批准证书》也相应取消。

海关对经营国际货物运输代理等业务,并对接受委托代办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纳税等事宜的企业,实行临时备案登记制。

(三)扩大设立保税物流园区

2004年8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国家海关总署作出批复,同意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和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试点的基础上,将青岛、宁波、大连、张家港、厦门象屿、深圳盐田港、天津港保税区列入“区港联动”试点范围,设立保税物流园区。

保税物流园区所采用的“区港联动”模式,在功能上可以实现与国际“自由贸易区”接轨,进一步发挥保税区与相临港口的服务辐射功能。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开始实施

2004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规定,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应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

道路运输管理,应当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封锁或者垄断道路运输市场。

(五)降低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

2004年11月11日,交通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降低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的意见》。

从2005年1月1日起,10吨以上货车的公路通行费收费标准将降低20%至30%。

据测算,一辆载重10吨到15吨的货车,从山西大同运货到天津,降低后的通行费支出将减少287元,运输总成本降低5%;从石家庄到广州,通行费支出将减少1300元,运输总成本降低7%。

表明运输距离越长、经过收费公路越多、载重量越重的车辆,成本降低的幅度就越明显。

对10吨以上货车降低通行费标准,意在通过调整大小吨位车辆的比价关系,促动运输业户和汽车生产企业加快车型结构的调整,同时也有利于建立“治超”工作的长效机制。

(六)启用新版联运发票

国家税务总局于2004年11月1日起启用新版《全国联运行业货运统一发票》,将运输费用和垫付费用、其他费用分别填开,改变了原发票运费和杂费合并填开,难以准确计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进项抵扣税额的状况,为物流企业的税收改革做好计税统计基础。

(七)放宽国内航空货运市场准入门槛

由民航总局颁布,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加快国内航空货运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国内航空货运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了国内航空货运市场的准入门槛。

鼓励发展全货运航空公司,改革对国内货运航线和航班的审批管理办法,为企业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同时将进一步简化购买货机的审批程序。

除了开放上海和海南的航空货运外,还将给予天津、广州、深圳、武汉和昆明等多个机场的优先权,鼓励它们发展成为航空货运枢纽。

(八)允许跨国采购集团以独资形式开展出口业务

2004年2月5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的《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出口采购中心管理办法》开始实施。

《办法》的公布,意味着跨国采购集团可以以独资形式开展出口业务,并享受相应的出口退税待遇,同时明确了外商投资出口采购中心的注册资本及业务范围等要求。

(九)中美正式签署民航运输协定议定书

2004年,中国在航权上开放的步伐甚至超过了过去10年的总和,在航空货运方面尤其明显。

7月24日,中美双方正式签署了民航运输协定议定书。

根据该议定书,未来6年内,在双方各自现有4家承运人的基础上,可再分别指定5家承运人进入中美航空运输市场。

同时允许各方的航班数量从目前的每周54班分阶段增至249班,其中111班为货运航班。

此外,开放领域还有客货运权、货运中心设立、代码共享和包机等。

(十)各地全面开展联合“治超”工作

根据《关于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从2004年6月20日开始,全国各地交通、公安等部门在以34万公里国省道干线公路为主的公路网上,统一口径、统一标准、统一行动,全面开展联合“治超”工作。

据《中国交通报》报道,到年底,超限超载率已从治理前的80%以上,稳定在10%左右。

统一“治超”的综合效果体现在各个方面:

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下降26.7%;公路路况和公路设施完好率较“治超”前明显好转;全国公路货车平均行驶时速由原来的50公里提高到70公里;长期被扭曲的公路运价出现理性回归;多轴重型卡车和集装箱车辆销量见长(仅“东风”重卡销售量同比增长129%),运力结构得到优化,治超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实践也证明,“治超”工作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攻坚战。

如何处理治超与保障运输之间的关系,治超与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治超与众多部门的政策调整和法律规范等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一些地方、部门以及执法人员工作中的偏差,也给全面、持久治超留下隐患。

表明治超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温家宝总理为此明确批示:

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坚持综合治理,注重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体制,以巩固成果。

三、各地方政府对物流发展的支持更加务实具体

2004年,各地政府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采取的措施更加务实具体。

浙江省成立了由省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现代物流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发展计划委员会。

由办公室出面,协调解决了物流企业遇到的许多具体问题,深受企业欢迎。

2004年,浙江省组织物流企业参加“浙港物流对接论坛”,提出重点建设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建设项目、温州机场扩建工程项目、嘉兴港二期工程项目、沪杭快速轨道交通项目和金塘岛开发项目等五大物流项目,力邀国内外物流和基础设施投资者合作开发。

2004年9月7日,《深圳市重点物流企业认定试行办法》开始实施。

《办法》规定,重点物流企业分为综合型和技术服务型两类,并分别提出了相应标准。

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将根据市物流办颁发的核准文件和证书,向重点物流企业提供政府规定应享有的相关优惠政策服务。

《深圳市现代物流业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将采取补助和贷款贴息两种方式,对市物流主管部门认定的重点物流企业给予600万元以内的专项资金支持。

天津市召开2004年现代物流工作会议,提出通过电子信息手段,加快推进辐射北方的国际物流体系建设,鼓励发展现代商业物流,支持发展第三方物流。

市商委推出开办生鲜超市优惠政策。

对新开办的生鲜食品超市,将比照社区商业的相关政策,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建税、教育附加费和企业所得税。

厦门市确立未来发展定位,即要成为介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间的重要城市,要成为重要的航运物流中心,航运业、物流业被定位为厦门主导产业。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决定》于2004年12月2日颁布实施,明确规定要营造加快建设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政策环境,要在征地、用海、征林、动迁、税收等方面确保现行政策落在实处,并根据新的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四川省发改委、商务厅、成都海关等联合出台“促进四川现代物流业发展”系列特别优惠政策措施及相关规划,其中包括:

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上市、实现24小时通关、取消不必要的前置审批手续、废除地区封锁等。

《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通过论证。

《规划》提出,河北省将重点培育冀中、冀东、环京津和冀南四大物流区域。

北京市政府9月份在香港举办了“第八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及奥运经济市场推介会”纳入了“京港物流推介展示会”的内容。

北京希望搭建物流交流平台,在物流领域进一步加强与香港的合作。

四、外资、外贸高速增长,物流市场进一步开放

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额高达1.15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

其中出口5933.6亿美元,增长35.4%;进口5613.8亿美元,增长36%;全年实现贸易顺差319.8亿美元。

据商务部统计,2004年,我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3664家,合同外资金额1534.7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606.3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29%、33.38%和13.32%。

截至2004年12月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0.9万个,合同外资金额1.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5621亿美元。

外商以多种方式投资设立研发中心近700家,500家全球跨国公司中已有450家进入我国,在华设立的地区总部已超过30家。

外资、外贸加速发展,带来了新的物流理念和需求,成为中国物流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履行入世承诺,在公路货运、仓储、海上班轮运输和船舶代理等方面进一步放宽外商准入条件,中国物流迎来国际化竞争的新时代。

第二章2004年中国物流的新进展

2004年,中国物流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10个方面。

一、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物流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更为显著

(一)社会物流需求继续高速增长,国民经济对物流的依存度进一步提升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测算,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8.4万亿元,同比增长29.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比2001年增长了一倍,是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2004年,GDP总量与物流总额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为2.8,高于“八五”时期的1.6和“九五”时期的1.7,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对物流的依存度明显增大。

(二)社会物流总成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占GDP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为29114亿元,同比增长16.6%,增幅比上年同期扩大3个百分点。

其中,运输成本为16558亿元,同比增长18%,占社会物流总成本的57%;保管成本为8467亿元,同比增长14.8%,占社会物流总成本的29%;管理成本为4089亿元,同比增长14.5%,占社会物流总成本的14%。

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3%,比上年同期降低0.1个百分点,比1991年降低2.7个百分点,表明我国物流运行质量有所提高。

(三)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新兴物流服务业发展很快

2004年,国内物流业实现增加值8459亿元,同比增长8.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当年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9%,表明物流业正在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骨干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测算,第三方物流整体市场增长超过20%,沿海省市物流市场增幅超过30%。

特别是配送、加工和分拣、包装等新兴的物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代表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四)运输需求全面增长,运价攀升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运总量为161亿吨,比上年增长10.6%。

其中,铁路22亿吨,增长9%;公路121亿吨,增长9.9%;水运18亿吨,增长18%;民航273万吨,增长24.5%。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6669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3.8%。

其中,铁路19289亿吨公里,增长11.8%;公路7596亿吨公里,增长7.0%;水运38973亿吨公里,增长35.7%;民航72亿吨公里,增长24.0%;管道768亿吨公里,增长3.9%。

全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0亿吨,比上年增长21.3%。

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1.5亿吨,增长18.4%。

集装箱吞吐量6150万标箱,比上年净增1300万标箱,增长26%。

由于运输需求全面增长,总体运能偏紧,加上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和国内治理超限超载,2004年我国运输价格整体呈上升态势。

以海运价格为例:

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2004年10月中旬达到1203.47点,已接近2000年历史最高点;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2004年1至8月平均值为4373点,相当于上年同期的两倍,10月份以后继续攀升;波罗的海原油运价指数,由年初的2300点,一路攀升到10月14日的2700多点。

远东班轮公会(FEFC)近期公布了2005年将分四次上调亚欧西行航线集装箱运价,其中1月、4月的提价标准分别为150美元/标准箱和250美元/标准箱。

(五)储运业务量增大,货物周转加快

据分布在全国20个省会城市的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40个仓库和中国物资储运协会10个仓库的统计,2004年货物吞吐量增长了20%左右,储运业务收入平均增长20%。

其中装卸搬运收入增长20%,配送收入增长19%,现货市场收入增长56%,加工业务收入增长100%。

同时,货物平均库存量增长10%,煤炭、钢材的库存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6%和14%,吞吐量分别增长37%和21%,家电吞吐量比上年增长34%。

库存货物平均周转次数为13.6次,比上年的周转次数加快3次。

其中有色金属年周转次数为25.3次,黑色金属年周转次数为20次,家用电器年周转次数为13.6次,饲料年周转次数为8次。

(六)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

2004年,国内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额为7283亿元,同比增长24.3%,增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也是2000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其中:

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6039亿元,同比增长23.3%;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43亿元,同比增长12.3%;批发业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额为830亿元,同比增长39.7%;配送、加工、包装业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4亿元,同比增长17.3%;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7亿元,同比增长18.3%。

(七)物流对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愈益明显

现代物流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是物流规模的扩大,物流量的增长,保证了国民经济运行的需要。

二是促进了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催生了新兴的业态和经营模式。

如,以现代物流系统为支撑的连锁经营、快递服务等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消费习惯。

在一些行业和企业,现代物流管理和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企业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方式,已成为最重要的竞争手段。

三是现代物流成为推动流通速度加快、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2004年,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年周转次数由上年的2次提高到2.1次。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对全国50家重点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统计,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由上年的2.3次提高到2.6次;商品库存周转期由上年的29.3天缩短到28天。

四是对物流设施和装备、信息手段、咨询服务、金融保险和培训教育等相关产业发挥了较强的带动作用。

2004年,仅起重设备、叉车和输送机械的产品产量,就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2.6%、25.2%和34.8%。

此外,现代物流在创造就业岗位、改善投资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和道路拥堵等方面,同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物流需求在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中聚集和释放

(一)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通过战略合作,聚集物流需求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发挥各自优势,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提升双方主业优势,逐步形成共识,特别是一些大企业都有大的动作。

2004年,中远物流先后与海尔、长虹、中核集团、TCL等结成战略合作关系,与日立公司签署了物流总包合同,并成为悦达物流的第一大股东,与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中邮物流公司与雅芳公司在逐年扩大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和代收货款等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又将合作延伸到联合开办专卖店等新领域。

中海集团与宝钢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涉及信息资源共享、建立长期的国际海上运输和国内江海运输合作、研究合作国际散货远洋运输、探讨和研究物流优化组合、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提升双方主业竞争力等多个方面。

由宝钢国际、一汽解放、日本住友商事三方签署了《冷轧钢板库实施仓储、加工、配送一体化管理合作协议》,以推进一汽生产的“零库存”,同时稳固了宝钢的战略供应商地位。

三方合资项目—一汽宝友钢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在长春建成投产。

(二)行业领袖企业通过系统整合,供应链管理初现端倪

国内各行业的领袖企业,如:

新华制药、广东美的、江苏春兰、上海烟草集团、雅戈尔集团等纷纷实施了SCM管理应用。

其中格兰仕在整合分销渠道基础上建立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反应速度,可以准确预测客户需求,科学安排产销计划,加快存货周转,避免呆滞存货。

山东鲁能帆茂物流公司在煤炭领域建立起供应链,从煤炭被挖出,运输到煤渣的回收、利用和废弃物深埋,从煤矿的采购物流到分销物流,实现了一体化的信息管理。

供应链管理系统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业务范围更广,不仅有物流,还有商流甚至资金流,服务内容是根据客户的要求来扩展的,个性化特点也更加突出;二是要求信息系统更高的开放性,要与客户的系统相衔接、相整合,实现业务的协同。

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应用,应该看作是我国企业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的重要体现。

(三)一些行业现代物流发展走在前列

1.汽车物流

过去,汽车生产厂家销售汽车,是由销售商或用户到厂家提货。

现在,汽车一离开生产线,就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直接将车辆运送到各地经销网点,实现了“零公里”运输,汽车物流应运而生。

据目前不完全统计,国内从事商品车运输服务的物流企业有近千家,专用运输车辆2万辆以上。

我国的汽车物流企业目前主要有4种形式:

一是从传统的运输企业转变来的;二是从汽车制造企业分离出来的;三是伴随着市场崛起的民营企业;四是中外合资的汽车物流企业。

2004年,这4类企业都有大的动作。

6月,由大连港集团、日本邮船和中远太平洋合资建设,总投资6亿元的大连汽车码头建设项目正式启动;10月,广州港可靠泊6000车位滚装船的汽车码头投入使用;天津港北港池码头也已开工,可满足10万辆商品车接卸;上海港也在实施自己的物流项目。

与此同时,汽车供应链的建设也取得新的进展。

汽车零配件的物流被业界称为技术最复杂的“高端市场”,现在已经有像中远物流、安吉天地、长安民生、上海虹鑫等一批有影响的专业服务商。

2.烟草物流

从2003年初开始工商分离后,烟草流通企业在信息化、网络化方面取得了全面进步。

截至2004年上半年的统计,我国烟草行业共建立配送中心2281个,客户服务中心2294个,电话订货中心1444个;其中实行电话订货的零售客户达到总数的60%以上,实行电子结算的零售客户达到总数的20%以上,全行业36家重点生产企业中已有18家建成了自己的自动化仓库。

烟草行业的物流现代化已经走到了国内制造业物流管理的前列。

烟草行业物流取得的成绩离不开高度统一的管理体制,以及雄厚的经济实力。

国家烟草专卖局从2003年起着力打造的烟草全行业信息化工程,被业内称为“一号工程”发挥了重大作用。

其基本思路是用信息化带动烟草现代化建设,按照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要求,进行烟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为切实加强领导,2004年5月成立了由国家烟草局副局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和企业参加的“烟草行业现代物流工作领导小组”,行业主管部门的推动功不可没。

3.家电物流

家电业是国内关注企业物流管理问题最早的行业之一。

近几年来,许多家电企业在流程改造、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较早直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