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7216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docx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二)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及郡下,诣(yì)太守。

B.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凄神寒骨,悄(qiāo)怆幽邃。

C.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石青糁(sǎn)之。

D.窈窕(tiǎo)淑女,君子好逑;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2.下面各项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长)

B.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C.尝贻余核舟一(赠)

D.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干)

3.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

A.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渔人甚异之

D.居右者椎髻仰面

4.下面语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左臂挂念珠倚之B.忘路之远近

C.闻之,欣然规往D.乃记之而去

5.下面语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B.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盖/大苏/泛赤壁云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6.古诗文默写。

(4分)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悠悠我思。

(《子衿》)

(3)欲济无舟楫,。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不可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记》)

7.名著阅读。

(6分)

(1)下面对《傅雷家书》一书中有关内容以及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他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翻译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

B.《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孩子的家信汇编而成的,是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

C.《傅雷家书》凝聚着作者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D.傅雷在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但家书中对美术、音乐作品、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谈得不多。

(2)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填空。

(3分)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

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

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

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

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at(干净)?

日常琐事要做得neat(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

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

这段文字选自《》。

文中的“你”是。

在这封信中父亲要求孩子要做一个真诚的人,同时在做一切小事时,要养成的习惯。

8.综合性学习。

(8分)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篇目,陶渊明为世人勾画了一幅美好社会的蓝图,柳宗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清静之所,魏学洢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奇特的艺术珍品,《诗经》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今天让我们走进诗词的瑰丽世界,体味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

【知识抢答】根据自己搜集的古代诗词的常识,抢答下列问题。

(2分)

(1)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近体诗主要包括和律诗。

【设计活动】为了使本次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请你设计三种活动形式。

(3分)

(2)①

【默写经典】诗歌按照内容可分为咏物诗、咏史诗、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等。

请你任选其中的两种,写出连续的两句经典诗句。

(3分)

(3)我选()诗:

我选()诗:

二、阅读与理解(42分)

(一)古诗阅读。

(4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9.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10.请赏析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10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未果,寻病终。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有多个成语出自这篇短文,请找出其中任意两个写在下面。

(2分)

14.下面句子中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B.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C.如鸣珮环

D.尝贻余核舟一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4分)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

“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

“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

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15.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少日,自解归(自动离职)

B.以为彭泽令(认为)

C.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又)

D.吏白应束带见之(告诉)

16.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弃官过起了田园生活,在他的《饮酒(其五)》一诗中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的名句是“,

”。

(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7~20题。

(10分)

锄头·镰刀·石磨

董国宾

①锄头、镰刀和石磨,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我更是感到熟悉和亲切。

从农村走出来的我,在这些过往的事物里似乎看到了根脉和故土,产生了与生俱来的眷恋和怀想。

②逆着时光追赶,抵达一个不起眼的村子,零乱的草房横在一片土梁上。

早晨、午间和傍晚,每座茅舍的烟囱里都飘出袅袅炊烟,它们呼应着升上天际,村庄里到处弥散着柴草燃烧后的淡淡糊糊的气息。

我的家人和乡邻,在这里不挪窝地过了一辈又一辈。

他们在土里刨食,与柴草相伴,用锄头、镰刀和石磨,打磨着时光和岁月,在柴米油盐里艰难而快乐地度年月。

③记忆里,父亲整天和锄头在一起,天不亮就扛着锄头往地里赶。

到了田间地头,袖子一卷,“哧溜”钻进地垄里。

锄草,松土,浇水,施肥,一垄一垄地往前移,再从地块的那头返回来。

父亲的身影从南头移到北头,又从左边移到右边,一大块地眨眼间就在父亲的锄头下变了样,一块又一块泥土翻了个身,褐黄的颜色呈现在天空下,散发着浓郁的乡土味。

父亲一辈子都在和锄头打交道,一辈子都在做同一件事,这件事做完了,下一个年头还要重复做一遍。

父亲的青年、壮年和老年,父亲一生的时光都在锄头挥舞的岁月里长大和变老。

④父亲用过多少把锄头,我记不得了,曾有一把长一米半,锄把是一棵核桃树的树干。

父亲一出门就带上它,起早摸黑到田里去干活,将它插入土地,翻起土层和草皮,回到家里,竖在院墙的拐角处。

那锄头的锄把磨得光亮又圆滑,锄刀明晃晃的,刀口中间有一个豁口。

10岁的我走过去,用手拭了拭那豁口,心里直发悚,好家伙,什么东西使它变成这样,它真是一头能出力干活的牛!

在一次次不停歇的劳作中,父亲的锄头一点点磨亮了,又一点点磨损了。

在过掉的时光和岁月里,父亲走过的地方,都有锄头的影子在晃动。

⑤乡村生活里,镰刀和锄头都埋头干农活,锄头使庄稼快乐地长大,而镰刀挥舞的时节,乡亲们便迎来了丰收和喜悦。

父亲锄草、施肥和耕种,没日没夜地在田间劳作。

庄稼有了好收成,父亲就找来镰刀准备收割。

田野上小麦熟透了,一棵棵麦子挺得很直,麦穗饱胀欲裂,父亲先是磨镰刀,然后再把它们收回仓。

他有节奏地晃动着臂膀,镰刀在磨石上发出“沙沙”的响声,每磨几下,就在刀刃上试试手。

无比锋利了,父亲猛地站起,响雷似的喊道:

“明天下地收庄稼喽。

”锃亮的镰刀当中,有一把为父亲专用,刀柄很长,上面缠了一层丝线,刀身优美地弯成弧形,在一年年的收割中,父亲用它收获了多少金黄的麦子,流了多少汗,没有人去想过。

⑥麦浪像个金色的沙丘拥向天际,又从天际拥过来。

麦浪的一角,父亲一镰刀一镰刀地收割着自家的麦子,虽然这是个慢活,但他动作麻利又娴熟,我躲到一边闲散一会儿再跑回来时,他身后麦子已倒下一大片。

父亲直起腰来,回头看上一眼,兴奋地说:

“今年收成好,咱农民有指望啦。

”话还没说完,他心思又沉重起来,慢吞吞地说:

“李海的庄稼遇上了病虫害,他家的口粮不知够不够。

”镰刀能给人带来喜悦,但不是每个庄稼人都高兴得起来。

⑦庄稼收获了,乡亲们就用石磨磨成面粉。

在庄稼人的生产和生活里,锄头、镰刀和石磨,都是他们朝夕相处的家什,不可或缺。

昔日的农家院落里,几乎家家都摆放着一盘石磨,它们从岁月的深处走过来,打磨着乡下人简单的日子和时光。

石磨构造并不复杂,它由上下两个磨盘组成。

磨盘用石头打造而成,靠近边缘凿有一个鸡蛋大小的添谷孔。

谷物通过添谷孔流入磨膛,均匀分布在四周,通过转动,被磨齿磨成面粉,从夹缝中流到磨盘上,再流入事先准备好的盆或瓮里。

⑧石磨像头任劳任怨的牛,磨豆子,磨高粱,磨小麦,什么活都干。

母亲常常一大早就起床,把金黄的玉米倒进磨孔。

父亲力气大来推磨,石磨沉重地转动起来,发出沉闷的“嗡嗡”声。

炊烟升起来,母亲把磨好的细面做成面饼,日子就这样一步步地走过来。

在忘不掉的记忆里,庄稼收成好,石磨磨出的细面多,乡亲们就有饭吃。

但发生自然灾害后,石磨就磨不出面来,乡亲们只能忍饥挨饿。

石磨啊石磨,这既温暖又令人无奈的石磨。

⑨锄头、镰刀和石磨已成为一段历史和记忆,但它还是一段走过来的路。

这段路酸楚又漫长,但最踏实和厚重。

回头看一看过往的锄头、镰刀和石磨,我仿佛看到祖辈们从岁月的那头挺着胸走过来,一步步把我们送进了新生活。

17.本文主要记叙了哪几个场景?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分)

18.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3分)

无比锋利了,父亲猛地站起,响雷似的喊道:

“明天下地收庄稼喽!

19.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2分)

20.文章第8段中“石磨啊石磨,这既温暖又令人无奈的石磨”一句中的“温暖”“无奈”是否矛盾?

你是怎样理解的?

(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21~25题。

(14分)

不种庄稼,就长杂草

杨银叶

①记忆里,爷爷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不种庄稼,就长杂草。

②那时年少,还不大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只是每次听到这句话心里都有点小小的反感,因为每次爷爷说这句话的时候,大都是我们不愿跟大人去地里干活、想偷懒磨滑的时候。

③小时候,总感觉家里大人有忙不完的活,总感觉大人看见我们小孩子玩耍就老大不乐意,总要逼迫着我们也去忙活。

倘若我们流露出丁点儿的不愿意,就要遭到父亲的一顿呵斥,爷爷的一句说辞:

“不种庄稼,就长杂草。

”其实,有哪个孩子愿意顶着毒辣辣的日头,跟着大人一起去地里干活?

割麦子,麦芒扎得人胳膊生疼;掰玉米,在高我们一头的玉米秸子里穿梭,闷热难耐;拔花生,弄得满手洗不掉的油绿,弄得满身泥乎乎的土尘;给水稻打农药,在没膝的泥水里跋涉,要忍受呛人的药味,还要担心瘆人的水蛭……

④那时,家里养过牛、马、羊和驴子,这些都是食草动物,除了羊,那几个都是大饭量的。

所以每到夏天甚至秋天,我们大人小孩都要去割草喂牲口,吃不了的草还要晒干,然后储存起来,留着冬天当饲料。

每天早上和下午,爷爷都要带我们去割草,一人背一个大筐,村南、村北、村东、村西,只要有田地有沟渠的地方,我们都去割过草,有时还到邻村的田间地头去割。

⑤既然目的是割草,自然喜欢草多的地方。

每每看见大片蓬勃茂盛的草丛,看见谁家田地里长满了杂草,我们都很开心,爷爷也很开心,但是他总要说一句:

“不种庄稼,就长杂草。

瞧瞧,这家人懒得吧,地都荒了,杂草都长扑腾了。

”遇见谁家地里干干净净的,草毛也没有,我们就很生气,爷爷却很高兴,依然会说一句:

“不种庄稼,就长杂草。

瞧瞧,这家人多勤快,庄稼长得多喜人!

”我们有时会忍不住问爷爷:

“爷爷,您到底是喜欢草多还是草少?

”爷爷就乐呵呵地笑:

“都好都好!

⑥小孩偷人家的瓜果梨桃,故意毁坏别人家的篱笆院墙……爷爷看见了就会大声地制止,还不忘教训人家一句:

“不种庄稼,就长杂草。

你们这是要毁呀!

”邻居姐姐每天给瘫痪的姥爷送饭;大叔在河里打捞鱼虾,卖不了就分给大家吃;车子在崖头不好通过,有人过去帮忙……爷爷看见了总要笑呵呵地表扬人家:

“不种庄稼,就长杂草。

好人总会有好报,你们的善心老天都知晓。

⑦如今,我们都长大了,爷爷也日渐苍老。

每次回家去,跟爷爷拉呱,说起人到中年,拖家带口的,家庭、工作压力都很大,有时心情烦躁,也终于理解了当初父母的操心操劳和脾气为什么会时有暴躁。

爷爷还是会用这句话来劝导我们,还告诉我们“所有的勤劳都不会白费的,所有的善心也不会白费的”。

⑧是的,爷爷说得对,“不种庄稼,就长杂草”。

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并且勤奋地除掉庄稼里的杂草;要想内心不荒芜,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地修养自己的品德,只要内心充满了真善美,自然就不会生发出假恶丑来。

21.本文题目有何含义?

(3分)

22.年少时,“我”为何听到爷爷说“不种庄稼,就长杂草”这句话就很反感,而长大之后却认为爷爷说得对?

(2分)

2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本文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3分)

24.第⑤段中为什么爷爷看到谁家的田里长满了杂草也高兴,谁家的地里干干净净也高兴?

(3分)

25.请你评价一下文中的爷爷这一人物形象。

(3分)

三、作文(50分)

26.朱永新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其阅读史”。

阅读会让你享受到很多乐趣,生活中你一定读过很多书,请你把你的体会写出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二)

1.B(“悄”应读“qiǎo”)

2.A(“延”是“邀请”的意思)

3.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其他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4.B(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其他三项都是代词)

5.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6.

(1)天涯若比邻

(2)青青子佩(3)端居耻圣明(4)其岸势犬牙差互

7.

(1)D(傅雷在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因此这些家书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

(2)傅雷家书傅聪干净

8.

(1)诗经绝句

(2)①分类编辑古诗词②古诗词的朗诵③为诗谱曲,唱古诗④为古诗配画⑤学写古诗

(3)示例:

咏史诗: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送别诗: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边塞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9.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之情。

10.“关关”,运用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运用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

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11.

(1)原来的,从前的

(2)不久

12.

(1)捕鱼的人对此感到很诧异。

(他)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13.世外桃源无人问津豁然开朗怡然自乐

14.A(是判断句)

15.B(应为“任命为”的意思)

1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参考译文】

偃兆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

他不能忍受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

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

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朋说:

“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

”管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

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可酿酒),说:

“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

”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

于是命令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

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

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

“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

”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

17.用锄头锄草,用镰刀收获,用石磨磨面

18.运用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即将收获的时候,父亲的喜悦激动之情。

19.勤劳能干,“父亲整天和锄头在一起,天不亮就扛着锄头往地里赶”;善良朴实,看到别人家的庄稼遇到病虫害而心情沉重。

20.不矛盾。

“温暖”是指庄稼收成好的时候,石磨能够磨出更多的细面,乡亲们就有饭吃;“无奈”是指庄稼收成不好的时候,石磨无法磨出面,乡亲们只能忍饥挨饿。

21.表层含义,地里不种庄稼,就会长满杂草,要想除去田野里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

深层含义是指只要内心充满了真善美,就不会生发出假恶丑。

22.小时候爷爷每次说这句话的时候,大都是“我们”不愿意跟着大人去地里干活、想偷懒磨滑的时候。

长大以后,理解了父母,明白了爷爷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23.运用排比的修辞,增强了句子的语势,突出了干活时的劳累与辛苦。

这也正是“我们”不愿意跟着大人去地里干活的原因。

24.看到谁家的地里长满了杂草,“我们”就可以割很多的草,爷爷自然高兴;而爷爷看到谁家的地里干干净净,爷爷也高兴,因为他看到这家人勤快就替他们高兴。

表现了爷爷的朴实善良。

25.勤劳朴实,爷爷带着“我们”去割草;善良,看到不好的事情要批评,看到善良的人经常夸奖;有教育智慧,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让我们做一个真善美的人。

26.例文展示:

生命的欢歌

青岛市黄岛区弘文学校徐冠芳

“微小的生命诉说它的快乐,使我忘记了星辰的美景……”若你问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那么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法布尔的《昆虫记》是我的最爱。

当第一次见到《昆虫记》的时候,我就被它精致的封面所吸引。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打开它,它给了我一个奇妙的世界,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异彩纷呈的世界的大门。

闲暇时,我会沉浸在法布尔描绘的昆虫世界里,不能自拔,仿佛我也成了昆虫世界的一份子。

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全部倾注在《昆虫记》里,历经整整三十载,终将这部精彩绝伦的科普巨著呈现在大众面前。

在这三十年里,他不厌其烦地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追踪观察,假设求证,挖掘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真相。

“为什么蝉要在地下‘潜伏’四年,才爬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生活几周就死去?

”“为什么切叶蜂不使用任何工具就能准确切割出圆叶片来筑巢?

”这些关于昆虫的奥秘,法布尔都一一去观察、探究、验证……尽管在探寻真知的过程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也遭到了当时人们的讽刺和嘲笑,法布尔曾这样反驳他人对他的质疑与责难:

“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

”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及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让他有足够的勇气和底气,去面对舆论的冲击,反驳对他的质疑。

法布尔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使他一一克服求知路上的坎坷,将自己的探索与发现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一部世界昆虫史诗横空出世。

这部伟大的著作是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力的书,是法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也是影响世界的经典著作。

就是这样一位对生命有无限敬畏,热爱生命,赞美生命的昆虫学家,使昆虫世界有了灵魂;《昆虫记》也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让我们惊奇的探索与发现的昆虫之旅。

《昆虫记》给予我的不仅是对昆虫的了解,更有法布尔对知识的孜孜以求,对工作的一丝不苟,甚至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

在生活中,我们应尊重那些弱小的生命,给予它们更多的关怀与安慰。

让“法布尔精神”铭记在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回味。

希望《昆虫记》也成为你的“枕边书”,给予你精神上的慰藉与启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