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955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docx

《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docx

重庆重点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届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解析

2017-2018学年度(上)期末模拟考试九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一、语文知识及应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陨落(yǔn)诘难(jié)簇新(cù)味同嚼蜡(jiáo)

B.扶掖(yè)膜拜(mò)恁地(rèn)恪尽职守(kè)

C.腼腆(tiǎn)诓骗(kuāng)恣睢(zhì)吹毛求疵(chī)

D.怄气(òu)抽噎(yī)瞰望(kàn)起承转合(chéng)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B.恁地rèn——nèn;C.恣睢zhì——zì、吹毛求疵chī——cī;D.抽噎yī——yē

点睛:

字音题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红装素裹气吞斗牛断章取意鳞次栉比

B.廓然无累涕泗横流怀古伤今通霄达旦

C.怒不可遏根深蒂锢自知之明睡眼惺忪

D.蹑手蹑脚豁然贯通周道如砥重蹈覆辙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断章取意——断章取义、B.通霄达旦——通宵达旦、C.根深蒂锢——根深蒂固。

点睛: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是经典的教子之作,有人模仿这种书信体,写出来的文章却味同嚼蜡。

B.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不少评论家反复研读他的作品,认真筛选,断章取义,力求用最新鲜最精华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C.鲁迅对自己的事业心无旁骛,毫不畏惧艰难和挫折。

D.少年梁启超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B.属于望文生义的错误。

断章取义:

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味同嚼蜡:

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心无旁骛:

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孜孜不倦: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公众人物能不能言出必行、以身作则,事关核心价值观真正深入人心。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真正地融入自然,亲近自然,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我们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

D.大量游客前来观荷花、采摘莲子,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和休闲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致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一面对两面,在“核心价值观”之后加上“能不能”。

B.宾语残缺,在“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之后加上“的活动”。

C.语序不当,将“我们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颠倒位置。

点睛:

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宾语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名霑,清代小说家。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C.《水浒》作者吴承恩,描写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D.《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名著导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本题C.《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

6.下列句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我久久凝视着三峡广场上“船工号子”群雕,浮想联翩:

三峡不仅有的豪迈,还有的惊险;不仅有的畅快,还有的艰难。

上行时逆流而上、寸步难移

枯水期时水落石出、险滩急湍

下行时朝发白帝、一日千里

丰水期时江水浩荡、一泻千里

A.

B.

C.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等角度选取。

此题注意题文中关键词语与选项语句中关键词语的对应关系。

即:

“豪迈”对应“江水浩荡、一泻千里”;“惊险”对应“险滩急湍”;“畅快”对应“一日千里”;“艰难”对应“寸步难移”。

由此,看出答案选B。

7.仿照下面的划线句,补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

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拼搏,拼搏就像暴风雨中的海燕,任雷鸣电闪。

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叫做激越,激越就像深山里飞泻的瀑布,任个性张扬。

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奋进,奋进就像海上形式的帆船,任浪打风吹。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属于续写式仿写,注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注意恰当地选择喻体。

点睛:

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

无论是哪种形式都要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

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

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样才能进行仿写。

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

8.综合性学习

请阅读下面和“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几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正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委会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而此次“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非遗名录,不仅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的一致认可,同时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可磨灭的文化价值,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所以,“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另一方面,“二十四节气”所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有人类应该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这种文化价值是永远无法磨灭的。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

明代有一秀才,某日住宿山中,次日晨起,见茅屋上一片白霜,随口吟出上联:

“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

”此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时成为绝对。

若干年后,才有人对出下联“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材料三:

2016年8月24日起中央一套黄金时段播放“赏二十四节气,品五千年文明”为主题的公益广告。

该系列公益广告表现形式新颖,央视主持人以秋天的古诗词引入,将节气内涵娓娓道来,语言优美,尽显古典风韵。

“央视公益传播”微信号推送后,一天内阅读量破万,网友表示耳目一新,真是看不够。

(1)阅读材料一中的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要求:

不超过25个字,标点使用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下列节气中选出合适的一个填入材料二中的“____________”处,把秀才的上联补充完整。

A.白露B.小雪C.立冬D.小寒

(3)秋季节气的公益广告取得了广泛的好评后,央视打算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冬季节气的广告词。

请根据材料三中对“立秋”的电视广告词的点评,仿照示例从以下六个节气中任选一个,完成你的广告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秋广告词示例:

云天收秋色,木叶动秋声。

立秋是个收获的季节,谚语里就有立秋十天遍地黄,饱满的稻谷,如金的秋阳也将来年的希望染成金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二十四节气”入非遗名录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2).B(霜降的形态只能比作小雪)(3).示例:

倏忽秋又尽,明朝恰立冬岗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寒冷的冬天储存能量,用温暖孕育生命的希望。

【解析】试题分析:

(1)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可以用“谁做了什么或怎么样”的格式概括。

此题可以从原材料中“而此次‘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非遗名录,不仅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的一致认可,同时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进行压缩,概括为“‘二十四节气’入非遗名录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2)注意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相同,然后注意押韵,从音韵的角度注意仄起平收,“仄”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三、四声,“平”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一、二声。

此题上联中“霜降”的形态对应的应该是B中的“小雪”。

(3)此题根据立秋广告词示例点评,仿写广告词,从六个节气中任选一个,内容上要符合所选节气特点。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一)古诗文积累

9.古诗文默写

(1)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2)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3)右手秉遗穗,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

(4)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5)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6)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极言出猎规模之大和速度之快的诗句是__________。

(7)《隆中对》“凡三往,乃见”所叙述的事件,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是这样记述的: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沁园春·雪》中描绘雪景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瑞脑消金兽

(2).鸡声茅店月(3).左臂悬敝筐(4).燕然未勒归无计(5).零落成泥碾作尘(6).千骑卷平冈(7).猥自枉屈,(8).三顾臣于草庐之中(9).山舞银蛇,(10).原驰蜡象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背诵默写,既有根据上下文默写,也有理解性默写。

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注意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诗句。

这两个类型的默写首先都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注意提示语中的“极言出猎规模之大和速度之快”“描绘雪景化静为动,气势奔放”。

注意“瑞脑”“茅”“悬敝筐”“燕然未勒”“碾”“冈”“猥”“蜡象”等字的写法。

(二)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0.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攘除__________________

(3)斟酌损益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彰其咎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

1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为什么把“亲贤臣,远小人”作为核心?

请谈谈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答案】10.

(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铲除(3).除去(4).表明、显扬

11.

(1).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希望陛下能够亲近他们,信任他们。

(2).陛下也应当有自己的谋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考察接纳正确的言论。

12.先帝三顾茅庐;先帝临危委重任;先帝临崩寄大事

13.因为只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才能赏罚分明。

做人的道理:

谨慎交友(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0.试题分析:

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识记,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注意“卑鄙”“攘除”“损”“彰”的意思,注意积累。

11.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注意“悉”、“贞”、“良”、“死节”、“愿”、“宜”、“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的意思。

点睛: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12.试题分析:

此题属于信息筛选题,基本是对人物的某种品质、物象的特征、事情的原因、说明的道理、得出的启示、作者的情感的分析,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语句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此题从原文意思可以概括出先帝三顾茅庐、先帝临危委重任、先帝临崩寄大事这三个原因。

13.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为亲贤臣远小人、广开言路、赏罚分明这三个建议,其中“亲贤臣远小人”是前提。

这句话的现实意义可以从交友与做人的角度谈,言之有理即可。

译文: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

我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国画里的留白。

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

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蕴却最丰厚。

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

②所以,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

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

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已没膝。

呼啸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爽如琼浆,天气温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

③于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于口中脱滑而出,那种深透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

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

④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

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

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

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

⑤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象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恰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

有人写道:

“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桀骜不驯的人格力量。

”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

北宋书院中,不乏以空山荒寺,寂寞无人之境为主题的画作。

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

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与哀苦,相反,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

一如明人胡应麟所说:

“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出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

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

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的划行。

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出生命的充实。

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

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

⑥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

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

我在一片寂寞中感受生命的怡静与温馨,逝去的梦境再度重现,凋谢的热情开始复苏,而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踏下来,咝的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里融化了。

(祝勇文《名家散文》)

14.理清文章思路,按示例用两个字概括第②段至第⑤段内容。

①品雪—②_____——③_______——④______——⑤_____——⑥忆雪

15.第①段作者为什么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蕴却最丰厚”?

16.联系语境,说说下列加点词句的含义。

(1)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③段中“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一句的表达作用。

18.第⑤段作者说“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请你另举一例阐述印证。

【答案】14.

(1).喜雪

(2).咏雪(3).踏雪(4).看雪

15.国画落笔简约,留有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16.

(1).柳宗元被贬谪后,在孤寒寂寞中有生命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

(2).“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指的是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

读书的过程就是一种心灵的旅程,所以说读书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

1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纯净的内心比作白纸,把思想比作浓墨,抒写出作者陶醉于只剩下黑白两色的大地,于寂寞中感受生命的怡静与温馨,感悟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领悟凛然的生命力。

将当时所见之景、所生之情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出来。

18.文天祥在狱中吟出了宁死不屈的诗篇,司马迁于逆境中写出了“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苏轼、曹雪芹、杜甫、陆游、辛弃疾等),

【解析】

14.试题分析:

阅读第一段文字,抓住作者对国画特点的介绍和描述即“留白”“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来分析说明。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试题分析:

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表达方面从运用的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

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

考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试题分析:

在文中找到句子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内容,从作者对读书感受这个角度来理解。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试题分析:

抓住句中“孤寒寂寞”和“诗情”两词,所举之例一定要是诗人身居忧困之中感奋而作,如文天祥。

考点: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18.试题分析:

仔细阅读本段文字,大致了解《江雪》一诗的内容,抓住文段中“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一句来分析理解。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善于用人短变长

①数字化成像技术成熟前,人们普遍运用胶片成像技术。

那时美国柯达公司在制造感光材料时,需要有人在暗室工作,但视力正常的人一进入暗室,犹如司机驾驶着失控的车辆一样不知所措。

针对这种情况有人建议:

盲人习惯于在黑暗中生活,如果让盲人来干这种工作,定能提高工作效率。

于是,柯达公司经理下令:

将暗室的工作人员全部换成盲人。

②在暗室里工作,盲人远远胜过视力正常的人,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