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2166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docx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docx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

《司马光》教学反思1

  这节课我像往常一样,根据课堂设计,按计划朗读课文《司马光砸缸》。

当孩子们读完课文以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看着,说着,一直到把这一课的生字全部学完。

我让学生同桌相互讲一讲这个故事,大家开心地讲了起来,看着他们,我想这一节课的计划不就泡汤了。

就在我犹豫不决时,孩子们像突然长大了似的,自己已经安静了下来,那神情是少见的。

这时,我按原计划检查学生的接受情况时,发现孩子们掌握的非常好,每一位同学的回答都是那么完美无缺,有些同学的回答甚至出乎我的意料。

自习课上,孩子们在做练习册时也做得比往常好。

  由此我想到,在课堂上,学生想研究什么问题?

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研究这个问题?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接受新知识。

我这堂与原计划完全不同的课,由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按照学生的意愿展开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学生学得特别积极主动,聪明和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通过这节课的实践,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孩子们身上所具有的潜在的不可估量的创造力。

《司马光》教学反思2

  《司马光》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第8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一不留意掉进假山下的大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拿起一块大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的故事。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交流,引导学生在简单、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在相互交流的碰撞中,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一、从课题入手,激趣导入

  新课伊始,我工整地板书课题——司马光,让孩子们一边同步书空,一边思考:

司马光姓什么呀?

  孩子们根据平常所见到“张、王、李”等都是单姓的惯性思维,不假思索地回答:

“姓‘司’”!

  我摆摆手,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又疑惑地盯着我。

我用红粉笔在“司马”两个字下面重重地划了的一条线,孩子们将信将疑地说“姓‘司马’”,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在“司马”旁边写上了“复姓”二字。

然后适当拓展复兴的来历,“司马”这个复姓是用官职名称作为姓,司马是掌握军事的官职,并让孩子们中午回家也用这个问题考考自己的爸爸妈妈,孩子们一下子来了兴趣。

  二、自主演一演,理解重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指导学生找出司马光救小朋友的语句,看图模仿司马光的动作演一演。

一年级孩子,爱动,也个性爱表现,我就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们在表演中简单愉快地理解词语和句子。

紧之后,我问孩子们:

司马光为什么这样使劲?

学生立刻想到:

他想快点把大水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如此演一演,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三、在比较之中,攻克难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也是本课的重难点。

我是这样设计的:

  

(1)看图比较:

引导学生看左面一幅插图,直观感受应对掉进大水缸里的同伴,其他孩子惊慌失措的样貌;再仔细观察右面一幅插图,两相比较,感受司马光遇事时的沉着、机智和勇敢。

  

(2)读课文比较:

当一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留意掉进大水缸里时,别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先让孩子们找一找相关语句画下来读一读,再出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想一想这样做的后果会怎样样。

孩子们说这样耽误了时间,掉在大水缸里的小朋友会淹死的。

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用不同的标记画出相关句子——“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反复读一读,细细体会司马光救同伴时的沉着、机智、勇敢。

  三、延伸拓展间,体验快乐

  我提出问题:

“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

”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听完孩子们天真的想法,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表示鼓励,使孩子们感受到动脑筋的快乐。

《司马光》教学反思3

  《司马光》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第8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假山下的大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拿起一块大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的故事。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交流,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在相互交流的碰撞中,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一、从课题入手,激趣导入

  新课伊始,我工整地板书课题——司马光,让孩子们一边同步书空,一边思考:

司马光姓什么呀?

  孩子们根据平常所见到“张、王、李”等都是单姓的惯性思维,不假思索地回答:

“姓‘司’”!

  我摆摆手,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又疑惑地盯着我。

我用红粉笔在“司马”两个字下面重重地划了的一条线,孩子们将信将疑地说“姓‘司马’”,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在“司马”旁边写上了“复姓”二字。

然后适当拓展复兴的来历,“司马”这个复姓是用官职名称作为姓,司马是掌握军事的官职,并让孩子们中午回家也用这个问题考考自己的爸爸妈妈,孩子们一下子来了兴趣。

  二、自主演一演,理解重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指导学生找出司马光救小朋友的语句,看图模仿司马光的动作演一演。

一年级孩子,爱动,也特别爱表现,我就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们在表演中轻松愉快地理解词语和句子。

  紧接着,我问孩子们:

司马光为什么这样使劲?

学生立刻想到:

他想快点把大水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如此演一演,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三、在比较之中,攻克难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也是本课的重难点。

我是这样设计的:

  

(1)看图对比:

引导学生看左面一幅插图,直观感受面对掉进大水缸里的同伴,其他孩子惊慌失措的样子;再仔细观察右面一幅插图,两相对比,感受司马光遇事时的沉着、机智和勇敢。

  

(2)读课文对比:

当一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时,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先让孩子们找一找相关语句画下来读一读,再出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想一想这样做的后果会怎么样。

  孩子们说这样耽误了时间,掉在大水缸里的小朋友会淹死的。

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用不同的标记画出相关句子——“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反复读一读,细细体会司马光救同伴时的沉着、机智、勇敢。

  三、延伸拓展间,体验快乐

  我提出问题:

“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

”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听完孩子们天真的想法,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表示鼓励,使孩子们感受到动脑筋的快乐。

《司马光》教学反思4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5》中的《司马光》是一篇传统教材,教学时怎样才能体现新大纲的精神呢?

针对__的教学重点,我对《司马光》做了如下教学反思:

  一、读一读、演一演、问一问

  课文中司马光是怎样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的呢?

  1、找出有关“怎样救”的段落。

读一读,画出“怎样救”的句子,点出重点词语。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

  2、表演体会司马光“怎样救”小朋友,看谁把司马光的表情、动作演得像。

(表演、评议)

  3、再读第5自然段,对司马光“怎样救”小朋友的表现提出问题,想想、议议。

(教师可从学生实际出发,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再读第5自然段后提出:

司马光为什么“没有慌”?

当时他会怎么想?

他怎么会知道“举起一决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石头是哪里来的?

为什么要“几下子”把缸砸破?

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有充分思考的余地,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会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对司马光在小朋友遇到生命危险时“没有慌”,沉着冷静,急中生智,动脑筋、想办法,化险为夷会有更进一岁的理解。

  4、引读第5自然段,说说你从司马光的表现中明白了什么?

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让学生从事情本身以及事情所说明的道理等等角度各抒己见。

  5、引读第4自然段:

当看到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

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办的?

  6、大组对比读第4、5自然段。

分角色表演(司马光、掉进缸的小朋友、众小朋友)看谁演得最像。

再说说“都慌了”和“没有慌”的不同结果。

  二、读一读、看一看、议一议

  让我们来看看司马光为什么“砸缸”救小朋友。

  1、自由读读课文,看看那口水缸在哪里?

是口什么样的水缸?

用“____”画出有关句子。

(第二自然段)

  2、认真读第二自然段,观察插图。

(有条件的学校可用投影仪将课本中的插图放大,集体现察。

  小组讨论:

一个小朋友掉进那口水缸里,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破”缸救那个小朋友?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认真读第二自然段理解:

和图上的孩子相比,文中写的“大水缸”是相比孩子们的个子还高。

而且体积大,能装许多水。

学生在读读、看看、议议中弄明白,那样“大”的水缸,又是“装满”了水,说明小朋友掉进缸以后,整个儿会被淹没,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司马光要“砸破”那口缸,让水流出来,才能救小朋友。

  三、思考、想象、设计

  你认为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

(可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允许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办法如──大家都伸手去拉;找树枝伸下去让掉进缸里的小朋友拉住树枝众小朋友再一起拖;甚至说一齐把缸推倒等等。

只要理由充分,想象合理,就要给予充分肯定,也鼓励有争论。

  四、扩展活动

  在学生已充分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安排一些“难题”让学生想一想,如:

家里炒菜时油锅突然燃起来了怎么办?

一不小心把乒乓球踩凹了怎么办?

热闹的大街上和父母走散了怎么办……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遇事不慌张,要积极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在说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一些。

《司马光》教学反思5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

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

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

  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

(板书:

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

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思路:

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

  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思路:

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平台

  一、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思路:

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

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

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

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思路:

课标指出:

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

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三、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

左右结构。

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

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思路:

课标指出:

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

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

当时情况怎样?

是谁救了他?

是怎样救的?

等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思路:

充分发挥学生自读交流的优势,实现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司马光》教学反思6

  《司马光》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位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这是一篇以人物的名字命名的__,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引导学生说一说对司马光的了解,并且引导学生想一想这篇__会写有关司马光的什么事情呢?

学生纷纷说,司马光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放手让学生尽情地投入到__的朗读当中,首先让学生自己读、同位读,同时还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认真读,想象读等等,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增强了对课文内容的了解,通过司马光与其他小朋友的不同表现,能够感受到司马光的确是遇事不慌张,沉着冷静处理问题,最终能够将落入水缸中的小朋友就出来。

接下来继续提升同学们的朗读能力,自由读、齐读、赛读、师生合作读等进一步让学生内化自己的思想认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由于过于注重让学生进行朗读体会,学生的课上的写字时间略显不足,尤其是对于个别写字稍差的同学,他们写得不够好,并且写字速度稍慢,课上没有写完,因此就缺乏老师的指导,只能再另外找时间进行检查,今后要做到课堂的高效性。

《司马光》教学反思7

  《司马光砸缸》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假山下的大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拿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人赶紧离开水,而司马光光想到的是让水离开人。

教学情感价值目标在于教育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

“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

”先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其依据自然段开头“司马光和小朋友常在花园里玩。

”联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接着学生就能说出他是因为玩时不小心才会掉进大水缸里的,老师据此提醒大家平时玩耍时要小心,不要攀爬高处,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

“找出司马光救小朋友的语句,并让学生看图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低年级孩子爱动,爱表现,孩子们在表演中比较轻松愉快地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紧接着,我问:

他为什么这么用劲?

学生立刻想到:

他想快点把大水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对课文的理解显得水到渠成。

  3、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

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我问学生:

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

  

(2)看图对比出司马光的机智。

图画中还有一个孩子也在救掉到缸里的孩子,画面直观性强,所以我以这个孩子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司马光和其他人的救人思维不同,别的孩子是让人离开水,而司马光是让水离开人。

司马缸的机智聪慧,就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拓展思维,再次体现生命教育。

  我提出问题:

“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

”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

  在一开始的教学设计时,本想在拓展思维一处,为学生提供几个故事环境,让学生动脑在遇到什么样的意外时该怎样做,这也同样对学生做到了生命教育,还让学生学会怎样面对意外。

在与“你会想到什么办法救掉到缸里的孩子?

”做了一番取舍。

最后,还是回到文本,让孩子依据本课的故事创造思维,因为我们认为不论哪一种都达到遇事冷静,积极动脑的教学目的。

《司马光》教学反思8

  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应当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在教学《司马光》这一课时,我感觉闪光点就在小朋友讨论如何救那个小孩,大家的积极性最高,参与意识强,好胜心也强,为了证明自己比司马光更聪明,都踊跃发言。

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尽管小朋友想的办法在当时当地不一定奏效,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

这闪烁着求异思维的火(语文课堂)花,我们教师一定要让它燃烧起来。

倘若用批评、训斥来浇灭它,简直是一种犯罪。

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最后我又问:

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呢?

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从而使他们对司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司马光》教学反思9

  《司马光》一文,是一篇比较好的开拓学生思维的__,目的在于教育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在第一课时教学时,正好赶上周喜兰书记到我们学校试导,通过周书记的听、评课,让我真是茅塞顿开,受益非浅,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可取与需要改进之处。

从我自身来说,还是比较喜欢上低年级的语文课,这一点也得到了周书记的肯定。

在这一课时教学中,我安排了趣味识字、朗读训练、模仿动作表演、思维拓展训练、说话练习,多花样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意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很自然地进行德育教育,让教与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但由于我低年级教学经验的不足,导致教学中存在着不周到之处。

  其一,缺少了写的环节,虽然第一课时里没有安排写字教学,但我在读完课文后安排了一个“我会填”的训练环节:

一()假山一()缸一()(),周书记就特别提出了,在这除了口头填,应给学生一个动笔写的机会。

的确,我们班有的小朋友课前准备里总少了课堂练习本。

课堂上,能让学生动手就尽量让他们动手训练,无形中督促了孩子们在课前准备好课堂练习本。

  其二,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

大胆想象。

)由于时间仓促,我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给予很正确的评定。

孩子们相象丰富,有说找梯子的,也有说几个小朋友叠起来,把那个落水的小朋友扯上来。

听了他们的回答,当时只记得表扬大家爱动脑,想出了新办法,就疏忽了提醒孩子们这个办法是否可行。

周书记就提出了,要是找梯子的话那还不如喊大人快,几个小朋友叠在一起,下面的那个孩子能承受得住吗?

另外,就此引导到生活中的困难,教育孩子们像司马光一样,做聪明的孩子。

我一听,对呀,真是大大的失误。

  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与学习,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一点沉着、冷静,对待孩子们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尽量让课堂上不留下遗憾。

《司马光》教学反思10

  课文教学进入尾声,学生了解了司马光在面对困难时沉着机智,想出办法救出了自己的小伙伴,不仅值得赞扬,更值得我们向他学习,我借机想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

你还能相处别的办法就出那个小朋友吗?

这一问,似一石激起千层浪,还没等我说“你先想一想”,就有几个同学举起了小手,其中就包括“平时最喜欢发言,但他的发言总是不贴边”的郭浩洋,原本不想叫他说话,可是见他急的直晃举着的小手,,就又一次“心软”叫到了他,他的办法是:

把水缸推到,水流出去了,缸里的小朋友也得救了。

郭浩洋一边说还一边用简单的动作表演,我一听,笑了。

心想:

多好的办法呀!

这小家伙今天的发言最“贴边”了。

看来,对于郭浩洋这样的孩子,今后还是要多给他一些机会,不能老用那种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因为“人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

  《司马光》教学反思: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调学生进行自主的实践活动。

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要充满着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司马光》教学反思11

  司马光这篇课文是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

文言文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但是统编教材的编排很好的帮助老师们来解决了这个难点。

统编教材在选择文言文的时候,从学生儿时就熟知的历史故事为出发点,引入文言文故事。

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这个故事有了了解。

这样,在课堂上,老师带着学生去理解__意思的时候,就容易多了。

特别是不少孩子在独立阅读的情况下,就能够了解__的大意,这样为学习文言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起来非常轻松。

使得本来应该令学生望而生畏的文言文,成为学生乐于、易于接受的文字。

特别是当学生了解到这是我们中国古代人的语言表达方式的时候。

不少孩子对此也产生了兴趣。

  记得课堂上有一个环节,就是对比一下现代文和文言文的.特点的时候。

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文言文的特点——言简意丰。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第一次对文言文有了了解,而且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尝试去读其他的文言小故事。

所以我觉得,统编教材在安排文言文的时候,还是做了深入的考虑,结合了孩子的年龄特点,的确是不错的教材,这是从教材的角度来反思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况。

  那么从数字教材的这个角度来分析的话,这篇课文,在数字教材里边,它呈现了和语文书一样的图片信息和文字信息,没有过多的视频信息。

  当时我在设计的时候,加入了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材料。

将这些材料与数字教材上所给的内容进行了融合,那么这样就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所以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摸索,能够使数字教材的内容更丰富,更便于自己今后的教学。

  那么在第一次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呢?

在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去学习借助课后注释,、组词、课文的插图等一些方法,去解释文中文字的意思,这样来帮助自己去了解文言文的意思,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练习。

这样学生就掌握到了第一手的方法,那么以后他自己在进行文言文学习的时候,也可以借助于这样的方法去了解__的意思。

统编教材里边安排了不少这样的文言小短文,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