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28176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4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docx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高职

 

 

一、课程说明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工程测量

标准简称

工程测量

适用专业

工程造价

修读学期

第三学期

制订时间

2018.07

课程代码

1331350

课程学时

64

课程学分

4

课程类型

B类

课程性质

必修课

课程类别

专业通识课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工程量清单计价

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

工程测量员

合作开发企业

执笔人

合作者

审核人

制(修)定

日期

2018.07

注:

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

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

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

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

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

4.合作者:

须是行业企业人员,如果没有,则填无

二、课程定位

《工程测量》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地形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测绘地形图的方法,在工程建设、国土资源开发以及地籍房产管理等工作中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胜任交通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勘察设计的测图与用图,施工中用图和放图、竣工测量等工作。

三、设计思路

(一)确定课程目标的思路

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的学科性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以任务引导知识,以生产过程组织教学的职业课程模式作为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

(二)设计课程内容的依据

本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水利工程测量量的基本概念与技能,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测量专业生产过程需要的基本职业能力。

(三)采用何种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实施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模式组织教学。

通过学练结合的方式,倡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知识与技能,过渡到能够从事水利工程测量工作过程的能力。

四、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是学生掌握水利工程测量基础理论以及测绘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高程测量、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等操作技能,掌握图根控制测量方法,具备一定的地形测图和绘图能力,能够识读与应用地形图,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专业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工程测量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高程测量的基本知识,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

3.掌握角度测量的基本知识,经纬仪的构造及使用

4.掌握距离测量的基本知识

5.掌握图根控制测量的基本知识

6.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知识

7.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二)方法能力培养目标

1.能熟练进行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和计算

2.能熟练进行角度测量的观测、记录和计算

3.能熟练进行距离测量的观测、记录和计算

4.能熟练进行图根控制测量的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

5.掌握地形测量的观测方法,具备一定的测绘地形图的能力

(三)社会能力培养目标

1.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求实的学习精神

2..具有细致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具有敬业爱岗思想,具备职业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4.具有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5.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五、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一)课程整体设计

学习情境

知识目标

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1

工程测量基

了解工程

掌握工程测量

能够采用基本方

培养学生学习的

4

本知识

测量的任务和测量工作的三

大原则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法确定地面点位坐标

主动性、创新性意识

 

2

 

水准测量

掌握水准测量原理和内、外业的观测

记录计算

 

掌握高程测量的基本知识

 

能够进行水准仪的操作和使用

培养学生互助配合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12

 

3

 

角度测量

掌握水平角、竖直角观测方

 

掌握角度测量的基本知识

 

能够进行经纬仪的操作及使用

培养学生互助配合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精益求精的

工匠精神

 

12

 

4

 

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

掌握钢尺量距、视距测量和测距仪测

 

掌握距离测量的基本知识

 

能够进行全站仪的操作及使用

培养学生互助配合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12

 

5

 

小区域控制测量

掌握平面控制测量和三四等

水准测量

掌握图根控制测量的基本知识

能够进行图根控制测量的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

培养学生互助配合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精益求精的

工匠精神

 

12

 

6

 

地形图的测绘

掌握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

方法

 

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知识

能够运用经纬仪测图法测绘地形图

培养学生互助配合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精益求精的

工匠精神

 

8

 

7

地形图的应用

了解地形图在工程

建设中的

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能够读图,能熟练使用地形图

培养学生探索求实的科学精神

 

4

应用

 

8

 

工程测量实训

掌握工程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和相关的记录计算

掌握普通水准仪及经纬仪的使用方法;掌握全站仪的操作使用方法;掌握简单的施

工放样方法

 

能够熟练进行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的操作及使用

 

培养学生探索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2

合计

讲授28学时、实践32学时、复习与习题4学时,共64学时(整周实

训22课时)

(二)课程学习单元内容与要求

学习单元情境设计1

单元名称

工程测量基本知识

学时

4

学习要求

初步了解工程测量的目的和任务

任务分解

任务1

工程测量的研究内容任务

任务2

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

任务3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任务4

测量工作基本原则

学习单元情境设计2

单元名称

水准测量

学时

12

学习要求

掌握水准测量原理和内、外业的观测记录计算

任务分解

任务1

水准测量原理

任务2

水准测量仪器和使用

任务3

水准测量方法

任务4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任务5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任务6

水准测量误差分析

学习单元情境设计3

单元名称

角度测量

学时

12

学习要求

掌握水平角、竖直角观测方法

任务分解

任务1

角度测量原理

任务2

光学经纬仪

任务3

水平角测量

任务4

竖直角测量

任务5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任务6

角度测量误差分析

学习单元情境设计4

单元名称

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

学时

12

学习要求

掌握钢尺量距、视距测量和测距仪测距

任务分解

任务1

地面上点的标志

任务2

钢尺量距

任务3

视距测量

任务4

电磁波测距

任务5

直线定向

学习单元情境设计5

单元名称

小区域控制测量

学时

12

学习要求

掌握平面控制测量和三四等水准测量

任务分解

任务1

控制测量认识

任务2

导线测量外业工作

任务3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任务4

高程控制测量

学习单元情境设计6

单元名称

地形图的测绘

学时

8

学习要求

掌握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方法

任务分解

任务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任务2

地形图的表示方法

任务3

经纬仪测图法

任务4

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

学习单元情境设计7

单元名称

地形图的应用

学时

4

学习要求

了解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任务分解

任务1

地形图的阅读

任务2

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任务3

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学习单元情境设计8

单元名称

工程测量实训

学时

22

学习要求

掌握工程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和相关的记录计算

任务分解

任务1

水准测量

任务2

测回法测水平角

任务3

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

任务4

竖直角与视距三角高程测量

任务5

全站仪的使用

六、课程考核与评价

《工程测量》课程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三个部分,分别占总评成绩的30%、40%、30%。

列表如下:

总评成绩

平时成绩

实践成绩

期末成绩

出勤

平时作业

100%

10%

20%

40%

30%

小计

30%

40%

30%

(1)平时成绩包括:

出勤、平时作业、实践操作

出勤占总成绩10%。

迟到、早退一次扣1分,缺勤一次扣5分。

正常请假不扣分。

平时作业占总成绩20%,共计6次,另有平时课后题完成情况。

六次作业每次12分计

算,平时上课课后题完成情况按28分计算。

作业成绩等级分A、B、C、D四类。

独立完成、书写工整,结论正确为A;独立完成、书写工整,结论有少量错误为B;书写笔记难以辨认,结论有较多错误为C;作业不完整为D。

实践操作占总成绩40%。

共计8次实训、实践。

独立完成为A,在他人指导下完成为B。

(2)期末成绩为理论考试成绩。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

试卷中含超纲题目分值不低于

3分,不高于10分。

七、教材及相关资源

教材选用应充分体现项目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十三五”系列规划教材:

《建筑工程测量》,主编:

谢旭阳,桂芳茹;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所选教材体现了最新测绘仪器和方法,满足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材着重理论结合实际,便于进行随堂实验及实训项目的学习,教材紧跟测绘行业仪器更新,能够满足用人单位需要。

参考教材有:

面向“十二五”高职高专土木与建筑规划教材:

《工程测量》,主编:

李井永;清华大学出版社;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课程改革系列教材:

《工程测量基础》,主编:

朱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准备开发的教学资源:

《工程测量》教学课件;《工程测量》习题库;《工程测量》教学视频。

八、任课教师要求

专业教师要求:

本课程的主讲教师须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具有测绘科学技术学科硕士学位,有扎实的测绘知识,熟练工程测量仪器操作使用,实训指导教师须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

教学团队中应保持老中青相结合的团队合作机制,注重改善“双师”教师结构,着力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

九、教学实训场所

1.理论教学场地及设施要求:

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多媒体教室。

2.实训教学所需测量仪器,数量上要满足所授班级六人一组的需要。

3.注重校企合作,建设学生校外实训基地。

4.结合学校现有场地开辟学生专用测量实训区域。

十、其它说明

1.主讲教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课堂、多媒体课件等多媒体资源,搭建起多维、动态的课程学习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2.充分利用工程测量实训室和测量实训基地等场所,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场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场地,有条件的情况下,使学生更多地参与企业生产现场实习。

 

附件1:

授课计划审批表

系部:

建筑工程系教师姓名:

\\学年\学期

专业

工程造价

课程

工程测量

班级

\

 

培养目标:

工程测量是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操作使用,熟悉地形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测绘地形图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团队协作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未来

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考核方式

考核形式

 

□考查

☑考试

□纯理论

□纯实践

☑理论+实践

学时/项目

总学时

理论学时

比例

实践学时

比例

计划学时

64

32

50%

32

50%

本课程实际学时

\

\

\

\

\

在上列方框中打√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名称、版本、主编、出版社)

《建筑工程测量》,主编:

谢旭阳,桂芳茹;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教研室主任审核意见:

 

 

签名:

 

 

系(部)主任审核意见:

 

 

签名:

 

 

(公章)日

 

授课计划表

周次

学时

授课内容

目的要求

作业

教具

备注

1

2

第一章第一节:

工程测量的内容和任务第一章第二节:

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

了解工程测量的内容和任务,掌握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PPT结合板书教学

2

2

第一章第三节: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第一章第四节:

测量工作基本原则

掌握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理解测量工作基本原则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PPT结合板书教学

2

2

第二章第一节:

水准测量原理

第二章第二节:

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

重点掌握水准测量原理,了解水准测量仪器和配件的构造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水准仪和水准尺

实践

2

2

第二章第三节:

水准仪的使用

学会微倾式水准仪的使用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微倾式水准仪

实践

3

2

第二章第四节:

普通水准测量

第二章第五节: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会进行普通水准测量,能够进行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水准仪和水准尺

实践

 

4

 

2

第二章第六节:

水准测量误差来源及其消减方法

第二章第七节:

自动安平水准仪、精密水准

仪与电子水准仪简介

了解水准测量误差来源及其消减方法,认识自动安平水准仪、精密水准仪与电子水准仪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水准仪

 

实践

4

2

第三章第一节:

角度测量原理

第三章第二节:

DJ6型光学经纬仪及使用

重点掌握角度测量原理,会使用DJ6

型光学经纬仪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DJ6经纬仪

实践

 

4

2

第三章第三节:

水平角观测

掌握水平角的观测方法,重点掌握测回法操作步骤,了解方向观测法的步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DJ6经纬仪

实践

5

2

第三章第四节:

竖直角观测

第三章第五节: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掌握竖直角观测方法,学会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DJ6经纬仪

实践

5

2

第三章第六节:

水平角测量误差来源分析第三章第七节:

DJ2型光学经纬仪与电子经

纬仪

了解水平角测量误差来源,认识DJ2

型光学经纬仪与电子经纬仪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DJ2经纬仪、电子经纬仪

实践

6

2

第四章第一节:

钢尺量距

掌握钢尺量距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钢尺、测钎、标杆

实践

6

2

第四章第二节:

视距测量

第四章第三节:

全站仪及距离测量

重点掌握视距测量,了解全站仪的构造,并会使用全站仪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经纬仪仪、水准尺和全站仪

实践

7

2

第四章第四节:

直线定向

掌握直线定向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PPT结合板书教学

7

2

第四章第五节:

坐标正反算

重点掌握坐标正反算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PPT结合板书教学

8

2

第五章第一节:

测量误差概述第五章第二节:

偶然误差特性

了解测量误差概述,掌握偶然误差的四个特性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PPT结合板书教学

8

2

第五章第三节:

衡量精度的标准

掌握衡量精度的标准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PPT结合板书教学

 

9

2

第五章第四节:

误差传播定律

重点掌握误差传播定律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9

2

第五章第五节:

等精度观测的平差

理解等精度观测的平差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PPT结合板书教学

10

2

第六章第一节:

控制测量概述

了解控制测量概述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PPT结合板书教学

10

2

第六章第二节:

导线测量

重点掌握导线测量方法,会用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全站仪、棱镜

实践

12

2

第六章第三节:

交会法测量

了解交会法测量,会用全站仪进行交会法测量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全站仪、棱镜

实践

12

2

第六章第四节:

三、四等水准测量

重点掌握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会进行外业操作和内业计算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DS3水准仪、水准尺

实践

13

2

第六章第五节:

三角高程测量

第六章第六节:

GPS定位技术简介

理解三角高程测量原理,认识RTK,了解GPS定位技术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全站仪,GPS-RTK

实践

13

2

第七章第一节: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第七章第二节:

地形图的表示方法

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地形图的表示方法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PPT结合板书教学

14

2

第七章第三节: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第七章第四节:

经纬仪测图法

了解测图前的准备工作,掌握经纬仪测图法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经纬仪、图板、量角器

实践

 

14

2

第七章第五节:

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饬第七章第六节:

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简介

了解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饬,简单了解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PPT结合板书教学

15

2

第八章第一节:

地形图的阅读

会阅读地形图,会进行室内和野外判读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PPT结合板书教学

15

2

第八章第二节:

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了解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PPT结合板书教学

16

2

第八章第三节:

面积量算

掌握面积量算的方法,会进行面积量算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透明方格纸、机械求积仪

实践

16

2

第八章第四节:

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了解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相关习题

PPT结合板书教学

17

2

复习前八章所讲主要内容

掌握前八章所讲的主要内容

PPT结合板书教学

17

2

讲授考试题型和样题

了解考试题型,熟悉样题,准备考试

PPT结合板书教学

附件2:

 

工程造价专业工

测量指导书

建筑工程系测绘教研室二〇一八年七月

 

实训目的

工程测量实训是工程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在工程设计、施工以及管理工作中正确测量及使用测量资料的能力。

通过进行工程测量实训,学生掌握普通水准仪及经纬仪的使用方法及检核方法;掌握全站仪的操作使用方法;掌握建筑物施工放样方法。

通过本次实训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2.掌握地形测图和放样的基本方法;3.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一、实训:

水准测量

实训设备工具材料

DS3级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尺垫2块,伞1把,记录板一块。

二、实训:

测回法测水平角

DJ6级经纬仪1台,木桩1根,锤子一把,伞1把,记录板一块。

三、实训:

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

DJ6级经纬仪1台,木桩1根,锤子一把,伞1把,记录板一块。

四、实训:

竖直角与视距三角高程测量

DJ6光学/电子经纬仪1台,小钢尺1把,记录板1块,测伞1把。

五、实训:

全站仪的使用

南方NTS-320型号全站仪一台,单棱镜两台及其它配套设备。

 

 

一、实训:

水准测量

主要内容和原理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设水准测量的进行方向为从A至B,A称为后视点,a为后视读数;B称为前视点,b称为前视读数。

如果已知A点的高程Ha,则B点的高程为:

Ha=Hb+a-b

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

①水准点:

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高程的点。

②当预测高程的水准点与已知水准点相距较远或高差太大时,两点之间安置一次仪器无法测出其高差。

这时需要连续多次设站,进行复合水准测量。

每测站高差之和即可得预测水准点到已知水准点的高差,从而可得其高程。

水准测量的检核:

①计算检核:

闭合导线的高差和等于个转点之间高差之和,又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因此利用该式可进行计算正确性的检核。

∑ai-∑bi=∑hi②测站检核:

对每一测站上的每一读数,进行检核,用变更仪器法进行检核。

变更仪器法要求变更的高度应该大于10cm,两次高差之差不应超过规定的容许值,即6mm。

③闭合水准路线的成果检测:

理论上各测段高差之和应等于零,实际上上不会,存在高差闭合差,其不应该大于容许值,若高差闭合差超出此范围,表明成果中有错误存在,则要重返工作。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计算高差闭合差及其限差,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fh容=

±12n1/2mm或fh容=±40L1/2mm,式中n——测站数;L——水准路线的公里数。

二、实训:

测回法测水平角

水平角测量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即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又称全圆测回法)。

前者适用于2个方向,后者适用于3个以上方向。

一个测回由上、下两个半测回组成。

上半测回用盘左,即将竖盘置于望远镜的左侧,又称正镜;下半测回用盘右,即倒转望远镜,将竖盘置于望远镜的右侧,又称倒镜。

之后将盘左、盘右所测角值取平均,目的是为了消除仪器的多种误差。

设在O点安置经纬仪,采用测回法测定OA、OB两个方向之间的水平角β。

测回法操作步骤:

1.上半测回(盘左)

先瞄准左目标A,得水平度盘读数a1,顺时针转动照准部瞄准右目标B,得水平度盘读数b1,并算得盘左角值:

β左=b1-a1,接着倒转望远镜,由盘左变为盘右。

2.下半测回(盘右)

先瞄准右目标B,得水平度盘读数b2,逆时针转动照准部瞄准左目标A,得水平度盘读数a2,并算得盘右角值:

β右=b2-a2,计算角值时,总是右目标读数b减去左目标读数a,若b

3.计算测回角值β:

β=(β左+β右)/2

4.如果还需测第二个测回,则观测顺序同上。

注意事项如下:

1.半测回角值较差的限差一般为±40";

2.为提高测角精度,观测n个测回时,在每个测回开始即盘左的第一个方向,应旋转度盘变换手轮配置水平度盘读数,使其递增180°/n。

水平角观测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