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0164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docx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docx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

实训参考答案

※财务管理基础模块实训

实训一

该实训属于复利终值的计算,计算过程及结果如下:

F=15×(1+3.6%)2=16.1(万元)

即银行应付给兴邦公司16.1万元。

实训二

1、两个产品开发方案的收益与风险

(1)开发洁清纯净水

期望收益=150×60%+60×20%+(-10)×20%=100(万元)

标准离差=

=65.12(万元)

标准离差率=65.12/100×100%=65.12%

风险报酬率=0.5×65.12%=32.56%

(2)开发消渴啤酒

期望收益=150×60%+60×20%+(-10)×20%=100(万元)

标准离差=

=89.06(万元)

标准离差率=89.06/99.5100%=89.51%

风险报酬率=0.6×89.51%=53.71%

实训三

1、各方案的期望收益率、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经济状况

项目A

项目B

项目C

项目D

期望收益率

标准离差

标准离差率

10%

0

0

14%

8.7%

0.62

12%

8.6%

0.72

15%

6.3%

0.42

2、由表中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项目A无风险,项目D的期望收益率较高,且风险较小,所以项目A和项目D一般来说不能被淘汰;对项目B和项目C来说,项目B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离差都大于项目C,很难进行判断,但项目项目B的标准离差率小于项目C,可见,项目C的风险较大,若要淘汰一个方案,则应淘汰项目C。

 

※筹资管理模块实训

实训一

首先,计算基期敏感项目与销售收入的百分比,确定需要增加的资金。

销售收入百分比见下表:

资产

销售百分比/%

负债及股东权益

销售百分比/%

货币资金

应收账款(净额)

存货

固定资产(净额)

长期投资

无形资产

2

15

17

23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长期负债

股本

留存收益

5

10

资产合计

57

负债及股东权益合计

15

由此看出,销售收入每增加100元,必须增加57元的资金需要,但同时增加15元的资金来源。

因此,每增加100元的销售收入,企业必须取得(57%-15%)×100=42元的资金来源。

其次,确定计划年度需要的资金数额。

(35000-30000)×(57%-15%)=2100(万元)

最后,确定对外筹资的规模。

2005年留存收益=35000×8%×(1-40%)=1680(万元)

2005年对外筹资的资金需要量=2100-1680=420(万元)

实训二

可用的借款额为:

100×(1-15%)=85(万元)

实际利率为:

100×5.99%/85=7.05%

实训三

1、信用额度80万元,信用期30天,折扣期10天,折扣率2%。

2、如果10天内付款,筹资额为:

80×(1-2%)=78.4(万元)

实训四

1、计算经营杠杆系数

根据简化公式可得:

经营杠杠系数DOL=基期M/基期(M-a)=300000/300000-200000=3

这意味着该公司的销售收入每增长1%,其息税前利润(EBIT)将增长1%×3=3%。

反之,若销售收入下降1%,则其息税前利润(EBIT)将下降1%×3=3%

2、计算财务杠杆系数

根据简化公式,得

A方案:

DFL=EBIT/EBIT-I=100000/100000-0=1

B方案:

DFL=EBIT/EBIT-I=100000/100000-32000=1.47

其中,利息=400000×8%=32000(元)

这意味着该公司的息税前利润每增长1%,A、B方案下其每股利润将分别增长1%和1.47%。

反之亦然。

从中可以看出,B方案的财务风险大于A方案。

3、计算复合杠杆系数

A方案:

DCL=3×1=3

B方案:

DCL=3×1.47=4.41

这意味着该公司的销售收入每增长1%,A、B方案下其每股利润将分别增长3%和4.41%。

反之亦然。

从中可以看出,这意味着该公司的息税前利润每增长1%,A、B方案下其每股利润将分别增长3%和4.41%。

反之亦然。

从中可以看出,B方案的财务风险大于A方案。

大于A方案,虽然经营风险相同,但两种方案的财务风险不同,最终导致这意味着该公司的息税前利润每增长1%,A、B方案下其每股利润将分别增长3%和4.41%。

反之亦然。

从中可以看出,B方案的风险加大。

实训五

方案A加权平均资金成本=11%×6%+33%×7%+11%×10%+45%×15%=10.82%

方案B加权平均资金成本=13%×7%+27%×8%+4%×15%+56%×20%=14.87%

以上两种筹资方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相比较,A方案较低,在其他相关因素大体相同的条件下,方案A是最好的筹资方案。

实训六

1、确认融资条件

根据有关规定,蓝天公司符合发行长期债券和向银行申请借款的条件,公司可选择这两种融资方式。

2、分析比较资金成本

长期债券筹资年资金成本为7%。

向银行借款,两年中应支付的利息为

200000000×14%×2=56000000(元)

其项目建设期为一年半,两年内经营盈利期为6个月,收益率为18%,则半年内总收益为

200000000×18%×6/12=18000000(元)

由此可知两年内用资成本为

56000000-18000000=38000000(元)

因此,向银行借款资金成本为

(38000000/2)/200000000=9.5%

显然,向银行借款筹资成本9.5%高于发行长期债券筹资成本7%,故应选择发行长期债券方式融资。

 

※投资管理模块实训

实训一

1、未来10年增加的净利润分别为

年折旧额=(1000+100)÷10=110(万元)

第1~3年:

(1000-1000×60%-110-100)×(1-30%)=133(万元)

第4~5年:

(1000-1000×60%-110)×(1-30%)=203(万元)

第6~10年:

(800-800×60%-110)×(1-30%)=147(万元)

2、该项目各年的现金净流量为

NCF0=-1000(万元)

NCF1=-200(万元)

NCF2~4=133+110+100=343(万元)

NCF5~6=203+110=313(万元)

NCF7~10=147+110=257(万元)

NCF11=147+110+200=457(万元)

3、项目的净现值

净现值=-1000-200×(P/F,10%,1)+343×(P/A,10%,4)×(P/F,10%,1)+313×(P/F,10%,5)+313×(P/F,10%,6)+257×[((P/A,10%,10)-((P/A,10%,6)]+457×((P/F,10%,11)

=-1000-200×0.909+343×3.17×0.909+313×0.621+313×0.564+257×(6.145-4.355)+457×0.35

=797.44(万元)

净现值大于0,因此此项目可行。

实训二

1、债券资金成本率

债券资金成本率=[1500×8%×(1-33%)]÷[1500×(1-2%)]=5.47%

2、设备每年折旧额

每年折旧额=1500÷3=500(万元)

3、公司未来三年增加的净利润

2006年:

(1200-400-500-1500×8%)×(1-33%)=120.6(万元)

2007年:

(2000-1000-500-1500×8%)×(1-33%)=254.6(万元)

2008年:

(1500-600-500-1500×8%)×(1-33%)=187.6(万元)

4、预测该项目各年经营现金净流量

2006年现金净流量=120.6+500+1500×8%=740.6(万元)

2007年现金净流量=254.6+500+1500×8%=874.6(万元)

2008年现金净流量=187.6+500+1500×8%=807.6(万元)

5、该项目的净现值

净现值=-1500+740.6×0.909+874.6×0.826+807.6×0.751=502.14(万元)

项目的净现值大于0,具有可行性。

实训三

1、两种方案的年营业现金净流量,如下表所示

两方案营业现金净流量

项目

使用旧设备

采用新设备

销售收入

付现成本

年折旧额

税前净利

所得税

税后净利

营业现金净流量(净利+折旧)

104000

62000

10000

32000

9600

22400

32400

180000

84000

36000

60000

18000

42000

78000

注:

使用旧设备方案固定资产年折旧额=50000÷5=10000(元)

采用新设备方案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90000-10000)÷5=36000(元)

2、差额内含报酬率

(1)两方案的现金净流量年差量:

NCF0=-190000-(-50000)=-140000(元)

NCF1~4=78000-32400=45600(元)

NCF6=(78000+10000)-32400=55600(元)

(2)差额内含报酬率

经测算,该更新改造方案的差额内含报酬率应在20%~22%之间。

当i=20%时,

净现值=-140000+45600×((P/A,20%,4)+55600×(P/F,20%,5)

=-140000+45600×2.589+55600×0.402

=409.6(元)

当i=22%时,

净现值=-140000+45600×((P/A,22%,4)+55600×(P/F,22%,5)

=-140000+45600×2.494+55600×0.37

=-5701.6(元)

差额内含报酬率=20%+(0-409.96)×2%/(-5701.6-409.96)

=20.13%

差额内含报酬率为20.13%,而晨鸣扩印机厂的资金成本为12%,20.13%大于12%,因此应该出售旧设备并购置新设备。

实训四

1000×(P/F,i,5)+1000×10%×((P/A,i,5)=927.5(元)

经测算,当折现率为12%时,期数为5现值计算如下:

1000×0.567+100×3.605=927.5(元)

计算出的现值正好为927.5元,因此该债券的收益率为12%。

实训五

1、Ka=8%+(14%-8%)×0.8=12.8%

Kb=8%+(14%-8%)×1.2=15.2%

Kc=8%+(14%-8%)×2=20%

2、V=2×(1+8%)/(12.8%-8%)=45(元)

由于股票价值45元大于股票价格40元,投资者投资A股票是合算的。

3、ABC组合的β系数=0.5×0.8+0.2×1.2+0.3×2=1.24

预期收益率=8%+(14%-8%)×1.24=15.44%

实训六

1、该董事的观点是错误的。

在固定股利增长模型中“V=d1/(k-g)”。

当股利较高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的确也会较高。

但是其他条件不是不变的。

如果集团提高了股利支付率,增长率g就会下降,股票价格不一定会上升。

事实上,如果股权收益率R>K,价格反而会下降。

2、股利支付率的提高将减少可持续增长率,因为用于再投资企业的资金减少了,股利支付率的上升会减少股票账面价值,原因也是一样的。

3、K=4%+(8%-4%)×1.5=10%

该股票价值就是其预期股利的现值之和

第一年股利=2×(1+15%)=2.3(元)

第二年股利=2×(1+15%)×(1+15%)=2.65(元)

第三年股利=2×(1+15%)×(1+15%)×(1+8%)=2.86(元)

V=2.3(P/F,10%,1)+2.65×(P/F,10%,2)+2.86×(P/F,10%,3)+(2.86/10%)×(P/F,10%,3)

=2.09+2.19+2.15+21.48

=27.91(元)

可见集团股票的内在价值将高于其市价,这一分析表明:

采用新项目,集团的股票价格会上升,它的β系数和风险溢价也会上升。

 

※营运资金管理模块

实训一

最佳资金持有量测算如下表所示:

项目方案

机会成本

短缺成本

管理成本

总成本

4800

22400

45000

72200

9600

12950

45000

67550

14400

4500

45000

63900

19200

0

45000

64200

通过比较可知,丙方案的总成本最低,因此180000元为最佳现金持有量。

实训二

1、该公司过去采用比较宽松的信用政策,其目的是扩大销售,但最终产生了大量的坏账,使企业缺乏了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

2、原信用政策下的应收账款周转率=360÷60=6(次)

原信用政策下的应收账款占用资金=10000÷6×60%=10000(万元)

新信用政策下的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70%×10+30%×30=16(天)

新信用政策下的应收账款周转率=360÷16=22.5(次)

新信用政策下的应收账款占用资金=9000÷22.5×60%=240(万元)

资金变动额=240-1000-1000=-1760(万元)

收益变动额=[9000×(1-60%)-9000×2%×0.7]-[10000×(1-60%)-10000×2%×0.5]

=-426(万元)

坏账变动额=90-500=-410(万元)

利息变动额=(-1760)×10%=-176(万元)

收账费用变动额=40-50=-10(万元)

利润变动额=-426-(-410-176-10)=170(万元)

可见,改变信用政策后,公司资金占用将减少1760万元,利润增加170万元,因此公司应改变原有的信用政策,采用新的信用政策。

实训三

1、Q=

=

=40(件)

2、W=Q/2×P=40/2×500=10000(件)

3、TC=

=

=4000(元)

 

※收益分配模块实训

实训一

1、根据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A产品的预计目标利润为

10000×(150-100)-200000=300000(元)

根据本量利公式,计算保本销售量和保本销售额为

保本销售量=200000/(150-100)=4000(件)

保本销售额=4000×150=600000(元)

2、该企业经过调查分析,预测实现目标利润的目标销售量和目标销售额为

目标销售量=(400000+200000)/(150-100)=12000(件)

目标销售额=12000×150=1800000(元)

实训二

1、销售量增加对利润的影响为

(580000-500000)×24.5=1960000(元)

2、销售单价降低对利润的影响为

(22.5-24.5)×580000=-1160000(元)

3、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对利润的影响为

500000×12.5-580000×10.3=276000(元)

4、固定成本增加对利润的影响为

120000-135000=-15000(元)

以上各种因素对利润的总影响为

1960000-1160000+276000-15000=1061000(元)

根据以上分析预测公司2006年利润总额为

5880000+1061000=6941000(元)

实训三

1、投资方案所需的自有资金数额为

700×60%=420(万元)

按照剩余股利政策要求,该公司2005年度应向投资者发放的股利数额为

800-420=380(万元)

2、按照固定股利政策的要求,该公司2005年度应向投资者发放320万元股利。

3、按照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的要求,该公司2005年度应向投资者发放的股利数额为

800×(1+5%)×40%=336(万元)

4、按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的要求,2005年度顺达公司应向投资者发放的股利数额为

320+800×(1+5%)×1%=328.4(万元)

 

※财务预算与控制模块实训

实训一

解题依据:

直接材料成本=每套服装消耗布料成本×生产服装套数

直接人工成本=每套服装直接人工成本×生产服装套数

变动制造费用=每套服装变动制造费用×生产服装套数

生产成本预算数=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计算数据见下表:

宏发服装厂生产成本弹性预算表

生产能力/%

90

95

100

105

110

产量/套

18000

19000

20000

21000

22000

成本项目

单位成本

总成本

总成本

总成本

总成本

总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

小计

固定制造费用

184

25.6

6.4

216

3312000

460800

115200

3888000

186000

3496000

486400

121600

4104000

186000

3680000

512000

128000

4320000

186000

3864000

537600

134400

4536000

186000

4048000

563200

140800

4752000

186000

生产成本预算额

4074000

4290000

4506000

4722000

4938000

实训二

解题依据:

现金余缺=期初现金余额+销货现金收入-直接材料采购支出-直接人工支出-制造费用支出-预计所得税-购置固定资产支出-支付现金股利

期末现金余额=现金多余或不足-归还银行贷款-支付贷款利息

具体数据见下表

远宏公司2005年度现金预算表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度

第三度

第四季度

全年

期初现金余额

经营现金流入

直接材料采购支出

直接工资支出

制造费用支出

其他付现费用

预计所得税

购置固定资产

现金余缺

向银行贷款

归还银行贷款

支付贷款利息

期末现金余额

32000

210000

260000

168000

180000

68000

32000

8000

18000

28000

3000

60

30940

30940

140000

325000

120000

237600

72000

34000

6000

18000

186000

-177660

212000

4300

30040

30040

175000

429000

158400

288000

76000

30000

7600

18000

56040

21000

4300

30740

30740

231000

520000

192000

324000

81000

38000

6800

18000

121940

88000

3880

30060

 

2290000

1668000

297000

134000

28400

72000

186000

——

215000

109000

12540

——

实训三

1、三家公司的剩余收益计算如下:

立信公司剩余收益=3800-30000×10%=800(万元)

顺佳公司剩余收益=950-8000×12%=-10(万元)

亚达公司剩余收益=6000-85000×8%=-800(万元)

2、根据资料可知,立信、亚达两公司规定的最低投资报酬率分别为10%和8%,均低于该项目预期投资报酬率11%,所以这两家公司可能愿意投资;而顺佳公司规定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2%,高于该项目预期投资报酬率11%,故顺佳公司不会选择该项目。

 

※财务分析与评价模块实训

实训一

1、流动资产的期初数=3000×0.75+3600=5850(万元)

流动资产期末数=4500×1.6=7200(万元)

2、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8000×1.2=21600(万元)

3、本期流动资产平均余额=(5850+7200)/2=6525(万元)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1600/6525=3.31

实训二

每股利润=270252/725878=0.37(元)

每股净资产=1545948/725878=2.13(元)

实训三

1流动比率=(950+1500+1700+350)/2180=2.06

速动比率=(950+1500)/2180=1.12

资产负债率=5900/13100×100%=45.04%

权益乘数=1/1-45.04%=1.82

2、应收账款周转率=10140/(1350+1500)/2=7.12

流动资产周转率=10140/(4250+4500)/2=2.32

固定资产周转率=10140/(8000+8600)/2=1.22

总资产周转率=10140/(12250+13100)/2=0.8

3、销售利润率=2535/10140×100%=25%

净资产收益率=2535/(7150+7200)/2×100%=35.3%

※财务管理专题模块实训

实训一

1、100/8%=1250(万元)

2、40×20=800(万元)

3、8×0.909+9×0.826+10×0.751+20×0.683+24×0.621=50.78(万元)

实训二

这属于“并列分解”重组模式。

一般认为,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三大障碍为:

政企不分、高负债和企业小社会。

从财务上分析,政企不分涉及到机制问题;高负债是资本结构问题;企业小社会是涉及存量资产的处置或关联交易的设计问题。

本案例提示的问题具有广泛性、复杂性。

所谓广泛性是每个国有企业,包括上市公司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大企业小社会,企业办社会,大而全,小而全现象只是程度上、金额上的差异。

所谓复杂性,这些资产种类繁多,而且性质、功能各不相同,虽不是经营性资产,但是不能简单归结为非盈利资产或盈利资产。

五粮液酒厂就是把这些资产变成了盈利资产。

其意义体现在:

1、国有企业将非经营性资产剥离,能改善企业会计报表,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轻装前进。

2、国有企业将非经营性资产剥离,有利于发展社会服务。

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扩大经济规模。

3、国有企业将非经营性资产剥离,有利于改善公司财务形象,提高企业资产运营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