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 词语.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1619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 词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 词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 词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 词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 词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 词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 词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 词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 词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 词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 词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 词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 词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 词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 词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 词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 词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 词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 词语.docx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 词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 词语.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 词语.docx

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词语

专题二 词语、标点

近几年浙江卷把词语和标点放在同一个语料中考查。

语料跟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词语的考查包括实词、虚词和成语等。

其中虚词的考查是难点。

标点符号的考查不偏不怪,熟记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题目便可迎刃而解。

[知能精要]

一、实词辨析重“8看”

(一)从意义方面辨析:

1.看词义轻重,2.看词义侧重点,3.看范围大小;

(二)从色彩方面辨析:

4.看感情色彩,5.看语体色彩;

(三)从用法方面辨析:

6.看搭配习惯,7.看适用对象,8.看语法功能。

二、成语辨析“5注意”

1.注意形似神异的特点。

如注意“一挥而就”与“一蹴而就”仅一字之别,意思却有“才思敏捷的意思”与“形容事情极其简单”的区别。

2.注意感情色彩的不同。

如注意“殚精竭虑”与“处心积虑”的一褒一贬的差别。

3.注意适用对象的差别。

如注意“宵衣旰食”专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和“废寝忘食”宽泛形容专心努力的差别。

4.注意语境的要求。

如注意根据接受任命的语境选用“临危受命”,根据勇于献出生命的语境选择“临危授命”。

5.注意整体意义的理解。

不是将组成成语的每个语素简单相加,而是要透过字面从整体上把握。

如勿将“文不加点”的语素简单相加理解为“文章句子下面没加上点”。

三、成语失分点

四、易考标点符号

1.问号

(1)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选择问的标志是“是……还是……”。

例:

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

(2)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例:

怎么了,你?

(3)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例:

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

你吗?

你能去吗?

我看你不能去吧?

(4)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例: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例:

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3.顿号(注意层次:

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

(1)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

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2)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

例:

a.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b.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3)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集合词语是紧密的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

如“师生员工”,其间就不能用顿号。

例:

这个县有30多所中小学。

(4)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打顿号。

例:

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5)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例: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6)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4.分号(分号和逗号都可以用于复句内部的分句之间,不同之处在于分号常常用在并列分句之间)

分句内部有了逗号,分句之间才用分号。

(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这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

例: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5.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例:

a.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

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b.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

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注意:

(1)冒号一般管到句末,只有句号才能终结冒号的提示范围。

(2)“某某说”之类放在引用的话前头,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中间或者后边,不用冒号。

例:

a.李老师说:

“我走了还有王老师,王老师会照顾她的。

例:

b.“谢谢你,”李老师说,“车快来了吧?

例:

c.“李老师,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范福喜问。

(3)不要在一个句子里套用两个冒号。

例:

小刘来信说:

近来农村中出现了三多现象:

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4)不是说话而在“说”字后误用冒号,部分引用(引文不独立)前不能用冒号。

①咱才学了一个月,谁敢说:

我全会了,不用再学了。

②我国研制成一种全塑车身轿车,也就是说:

轿车的车身都是塑料,没有一块钢铁。

这里的“谁敢说”“也就是说”是句子的插说成分,不表示引话,故不能用冒号,应该用逗号。

6.引号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里边;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点标点。

但是,引用的话末了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一般也要予以保留。

例:

a.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皆备,充满生机”。

c.陆游诗云: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注意:

(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例:

他走上前来问:

“老师,‘有条不紊’的‘紊’字是什么意思?

(2)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用,叫作转述,不是直接引述,不用引号。

例:

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钟召开。

7.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如果括号注释的是局部的词语或短语,括号就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如果括号注释的是整体的句子或段落,括号就和被注释的部分隔开。

例:

a.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

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b.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

(《左传》)

c.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

[解题策略]

运用排除法解答虚词选择题

1.关系排除法

关系排除法,即通过分析句间的逻辑关系,确定选填的词语。

答题时,首先浏览语段,分析分句的个数,然后明确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各种结构关系的层次。

这是解答此类题使用最多、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2.语意排除法

语意排除法,即通过把握语段、句子的主要内容,判断句间关系,从而确定选填的词语。

具体而言,先整体把握文段主旨,然后逐句分析大意,要注意明确句意的侧重点。

3.搭配排除法

关联词语大多成对使用,有其固定的搭配规律,因此要注意关联词语的对应搭配。

这种搭配,不仅体现在所供词语的两两搭配,也要注意与语境中出现的词语的搭配。

“6窍门”做对标点题

窍门一:

图示法解决句末标点在引号内外的问题。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写作更是“路曼曼其修远兮。

用图示法表示为:

①“________。

”________,②“________。

①句引号内独立成句,故句号应在引号里;②句,如果认可引号内的句号,那么全句就没有了句末标点,不伦不类,所以,句号应在引号外。

窍门二:

层次分析法确定顿号、逗号、分号。

(2)美国的纽约、洛杉矶、①日本的东京、②法国的巴黎、③英国的伦敦、④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都有申办奥运会的实力。

在例

(2)可以看出各国家之间应是并列关系,属于并列词组作主语的现象,可是有的词组内部又有小并列,如美国、中国,如果一味用逗号,则层次不明,这样就必须把①②③④处的顿号改为逗号,这样就清晰多了。

窍门三:

成分分析法确定逗号、顿号。

例(3)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为了民族的利益,两岸应尽快携起手来。

本句中的“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在句中作谓语,所以,它们之间不能用顿号,应用逗号。

例(4)老李的包子做得好,馅大、皮薄、味香。

“馅大、皮薄、味香”在句中作补语,作补语的并列词组之间应该用逗号。

窍门四:

语意分析法确定标点。

例(5)他在“铁道游击队”里担任队长职务。

例(6)他在《铁道游击队》里扮演队长角色。

同样一个词,但在例(5)中必须用引号,例(6)则用书名号。

主要原因是语境不同。

窍门五:

拟用答语判断逗号、问号。

例(7)你是懦弱地等待①?

还是勇敢地应对呢②?

例(8)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①,生命能不能合成②,人果真由命运主宰③?

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

在给例(7)的拟答语时,我们只要选择其一,或等待,或应对,就可以了。

在给例(8)拟答时,则不能这样简单,每一句都得回答。

这也就告诉我们例(7)是选择问句,是一句话,中间不能用问号,应把①处改为逗号。

例(8)是多重问句,各自独立,所以①②处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窍门六:

主动画句号,品评冒号的用法。

例(9)鲁迅认为,中国的历史只有两个时代:

①“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②“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

从“两个时代”看,句号应加在②处,既然②处用了逗号,说明与后面还是有密切关系的,而后面的内容又不是“启示”的内容,所以说,①处的冒号属于用错情况。

温馨提示

虚词判断不准,主要原因是:

1.不注重把握关联词的意思,未能注意关联词语的对应搭配。

2.不能把握语段、句子的主要内容,判断句间关系。

3.语境意识淡薄,没有注意阅读语境,注意明确句意的侧重点。

成语做错,主要原因为:

1.知识缺陷。

未能理解成语内涵,把握成语来源,褒贬误用,使用对象误用。

2.技巧方法不会用。

没有注意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运用排除法做题。

[典例剖析]

(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

[甲]什么是插画?

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

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

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

[乙]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等跃然纸上,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识学习。

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

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

[丙]“绘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

”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

当然,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不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1.文段中的加点字,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络绎不绝B.跃然纸上

C.关于D.观照

解析 “对于”和“关于”的区别:

第一,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

如:

“对于文化遗产,我们必须研究分析。

”表示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如:

“关于牵牛织女星,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

”第二,“对于”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关于”只用在句首。

如“我对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非常清楚。

”不能说成:

“我关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非常清楚。

”第三,“关于”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可以单独作文章的题目,如:

“关于人生观”“关于散文”。

用“对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多作状语,一般不能单独作文章的标题。

答案 C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答案 A

[技法运用]

第2题考查标点符号,可按照“六窍门做对标点题”提供的技法比对。

我们可以作如下分析:

[第一步]看看甲乙丙各涉及哪些标点符号

甲涉及问号、冒号、逗号、句号。

乙涉及顿号、逗号、句号。

丙涉及引号和句内外句号。

然后从大脑中搜寻提取这些标点的用法。

[第二步]

[第三步]

根据语境,上钩下联,逐一辨析正误。

甲中第一个标点是问号,结合语境,应该是设问,使用正确;第二个是冒号,冒号有引出下文或者总结上文的作用,结合语境,不是引出下文,也不是总结上文。

此处语义跳跃性大,似乎要有大的停顿。

根据窍门六,应该用句号更好。

答案似乎出来了。

继续排除,要看乙、丙有无错误,乙中考查顿号,顿号是表示最小的并列,根据窍门三,顿号表示的并列也没有错;丙属于引用,根据窍门一,会发现,不完全引用的句末标点应在后引号外。

得出答案A。

[失分警示]

1.缺少语境意识

不结合语境,只是死记硬背标点符号的用法,判断不出语势的强弱和停顿的大小。

2.缺少知识的储备

对于常用标点符号,说不出其用法,举不出例子来,知识储备少而又少。

3.不会排除

对于选项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找不到排除的途径,或者聚焦不到某项上,致使错误地判断。

[即学即练]

(一)(2019·浙江台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甲]学作诗词,各种写作技巧固然必不可少,不过必须先要有诗料——你所掌握的词汇。

每一个诗人都有自己的词库,词库是庞巨宽绰还是狭小逼仄,是偏于典雅还是流于俚俗,决定了作出来的诗词是渊雅典重,还是浅俗无聊。

[乙]中国诗歌史上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猪”字是不入诗词的。

乾隆皇帝写了一句“夕阳芳草见游猪,”便成为文人的笑谈。

[丙](《木兰辞》里有“磨刀霍霍向猪羊”的句子__,那是因为《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不是诗的主流。

)生活中绝大多数的新词,以及带有特定时代色彩的新词,也是不宜入诗的。

像谭嗣同写过“纲伦惨以喀私德,法令盛于巴力门”,“喀私德”是英文caste的音译,也就是印度的种姓,“巴力门”则是英文parliament(议会)的音译。

这两个词在清末都曾盛行一时,但这样写,未免不像诗了。

故而初学者应经由大量的阅读,涵泳于经史,游弋乎子集,建起自己的词汇小库房,临到用时才不会捉襟见肘。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俚俗B.以及

C.游弋D.捉襟见肘

解析 B项“生活中绝大多数的新词”和“带有特定时代色彩的新词”不能用“以及”连接。

“以及”,通常表达对某种信息的“补充”;连接同类事物,有时表示前主后次,有时表示先后有别。

这里可以用“尤其是”,表示更进一步,用来强调该词语后所述事物。

A项,“俚俗”:

①世俗;民间;②粗俗,不高雅。

这里使用正确。

C项,“游弋”指巡逻,无目标地兜游,监视某些可能发生的事情。

也指在水中游动。

这里是指浏览子集,使用正确。

D项,“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使用正确。

答案 B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解析 乙句中“夕阳芳草见游猪,”逗号应该放在引号外。

这里的引文为间接引用,为正文的一部分,所以引号内的逗号应该放在引号外。

答案 B

(二)(2019·浙江舟山中学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胡同,滥觞于元,经八百余年传承至今,是北京城的脉搏,是北京历史与文化的载体,亦是连接这座五朝古都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甲]《梦粱录》《东京梦华录》等书都没有胡同字样。

有一位好作奇论的专家认为这是汉语,古书里就有近似的读音。

他引经据典,做了考证。

我觉得未免穿凿附会。

北京的小胡同是与巍峨的天安门、金碧辉煌的故宫、上百所高等学府和上百个大使馆交织在一起的。

[乙]“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

”您不论从哪条胡同里,要请出几位书画家、名角、票友、学者、教授,或者部长、将军,都不困难。

这里乃藏龙卧虎之地。

胡同里的房屋有一些是曾经很讲究的,但是随着岁月风雨的剥蚀,现在大多数胡同已经成为“陋巷”。

胡同里是安静的。

[丙]偶尔有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来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响)”的声音,算命的盲人吹的短笛的声音,或卖硬面饽饽的苍老的吆唤——“硬面儿饽——阿饽!

”。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时间在这里又似乎是不流动的。

3.这段文字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滥觞B.连接

C.穿凿附会D.剥蚀

解析 B项,应为“联结”,“联结”和“连接”既有相似之处,也各有侧重点。

“连接”强调事物头尾相互衔接,事物之间有重合部分;“联结”则强调有一种中间物质将两种事物结合、融合在一起。

答案 B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解析 “惊闺”(十来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响)引号在括号前,解释说明的成分不放在引号内。

答案 C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甲]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

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乙]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星。

这种不确定性,更加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

[丙]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

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

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5.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雾中之月B.闪烁

C.更加D.如痴如醉

解析 C项,句间不是递进关系,而是转折关系,应用“反而”。

答案 C

6.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解析 并列的句子应该用逗号,把顿号改为逗号。

答案 B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甲]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曾言:

“创造,是以有限的生命去交换无限的事物”。

一个热爱创造的人,往往是因为他执着于追求某种恒久的价值。

[乙]这价值,在袁隆平心中便是天下人皆饱,在爱因斯坦那里便是“科学的美感”,在乔治·奥威尔那里便是揭穿一切的谎言。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暗示我们:

一旦我们认定了某种创造有值得我们付出一切的价值,我们就应完全投入其中,热爱并坚定地追求。

[丙]回望历史长河,又有哪一个伟大成果不是源于创作者的爱?

我们无法历数古今中外因热爱而造就的伟大创造,而这种繁盛恰与当下创造之光的暗淡形成触目惊心的反差。

我们所热爱的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巨匠已垂垂老矣,而后起之秀差强人意。

7.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旦B.暗淡

C.垂垂老矣D.差强人意

解析 A项一旦:

指不确定的时间,表示有一天。

①用于已然,表示“忽然有一天”;②用于未然,表示“要是有一天”。

使用正确。

B项暗淡:

(光线)昏暗,不明亮;(色彩)不鲜明;(前途)不光明,没有希望。

使用正确。

C项垂垂老矣:

渐渐老了,此处说的是像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巨匠已渐渐老了。

使用正确。

D项差强人意:

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这里用以说让人不满意的情况,使用错误。

答案 D

8.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解析 句号应该放在后引号前。

答案 A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

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态度,决定了他具备什么样的情趣。

[甲]音乐舞蹈啊、书法绘画啊、旅游吟诗啊,这些雅致的情趣,可以缓解疲劳,松弛紧绷的神经,让人积极、乐观、向上。

[乙]而庸俗的情趣,比如沉浸网络游戏、酗酒吸烟、迷恋不健康视频等,则会损人身心,同时让人陷入堕落不堪的境地。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心灵,需要的还是雅。

说到雅,人们最先想到的还是书画。

[丙]中国绘画的雅,在于它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更在于它表达的是一种挥洒自如、酣畅的美丽。

这种美,源于绘画者的内心,它借助笔墨,跃然纸上。

笔墨所到之处,意象飞升,情趣盎然,一点一线,皆有可能触动赏读者的心弦。

9.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松弛B.沉浸

C.同时D.跃然纸上

解析 A项松弛:

松散;不紧张。

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使用正确。

B项沉浸:

浸入水中,多比喻人处于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沉迷”。

“沉迷”指深深地迷恋。

C项同时:

表示并列关系,常含有进一层的意味。

使用正确。

D项跃然纸上:

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

使用正确。

答案 B

10.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解析 名词加了“呀”“啊”等叹词就需要停顿较长时间,故“音乐舞蹈啊、书法绘画啊、旅游吟诗啊”中间的顿号均应改为逗号。

答案 A

词语、标点

(时间:

30分钟 满分:

25分)

(一)(2019·浙江新高考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5分)

杭州的西湖,与苏东坡这位大师的名字紧紧相连。

不知是西湖使苏轼名垂万世,还是苏轼使西湖更加风光,真是难下判断。

[甲]更不知是西湖与他有缘呢,还是他与西湖有缘,凡是他出仕过的州县,都有西湖。

除了这个大名鼎鼎的杭州西湖外,广东惠州的西湖、安徽颍州的西湖,都是苏东坡流连忘返过的地方。

[乙]因此,古人诗云:

“东坡原是西湖长”,就是这个出典了。

[丙]也许钟灵毓秀的湖光山色给了诗人灵感,写出名诗名句;也许由于脍炙人口的佳作,而使这一碧万顷的绿水青山与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西湖区分开来,而闻名遐迩。

于是,大师笔下的西湖,便成了游客心向往之的去处。

这就是山水以文人名,文人以山水存的中国文化特色了。

谁来到这些西湖,能不对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巨匠肃然起敬呢?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更加B.流连忘返

C.名不见经传D.心向往之

解析 B项“流连忘返”与“过”结合使用不当。

答案 B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B.乙C.丙

解析 B项“:

”使用错误,冒号必须管到第一个句末点号出现为止,去掉冒号。

答案 B

(二)(2019·浙江诸暨高考适应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5分)

[甲]在信息时代,史学研究需要秉持什么样的态度?

如何提升研究质量?

怎样开拓史学研究新领域?

诸如此类问题,非常值得探讨。

[乙]毋庸置疑,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史学研究带来了很大便利:

文献检索极其方便,可以快速检索到大量资料;珍本图籍的数字化,对学者穷尽资料意义重大;研究从抄写卡片变为下载资料,省时、省事,等等。

但是,搜集史料的方便并不意味着写论文出专著就易如拾芥了。

[丙]如果没有严肃的治史态度,而是“玩”史学,就不可能有传世之作,更不可能达到全新的史学研究境界(纵通观察历史的境界)。

对于数字化史料,我们首先应注意史料的准确性,对数字化史料需辨别讹误,仔细核对,其次要增强理解史料的能力。

如果对数字化史料未加细致思索,就难以理解史实并把握其实质,更谈不上厚积薄发。

最后要致力于田野调查。

史学研究者不宜忽视田野调查,当然研究古代史也同样需要。

3.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易如拾芥B.辨别

C.厚积薄发D.当然

解析 “当然”指应当这样,“自然”指非人为的,应该用“自然”。

答案 D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B.乙C丙

解析 “省时”与“省事”是并列的谓语,不能用顿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 B

(三)(2019·浙江台州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5分)

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为代表,央视文化节目如雨后春笋,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

但由于跟风,“诗词”和“朗读”严重扎堆,难免使人审美疲劳。

[甲]“在文学等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我们要着眼未来,探索新的方向。

”央视副总编辑朱彤承诺,“央视将持续在原创文化节目上发力。

央视另一档文化节目《国家宝藏》,[乙]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其实,博物院文化的流行早有端倪,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就曾风靡一时。

[丙]以前人们说起博物馆,总让人想起深宫大院,说起文物,也总让人想到历史的冰冷,仿佛离我们日常的生活很远。

《国家宝藏》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它使那些尘封于历史的文物活了过来——请来能辐射到各个年龄阶层的演员,又在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