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五年中考荟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2440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九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五年中考荟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九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五年中考荟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题九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五年中考荟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题九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五年中考荟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题九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五年中考荟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专题九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五年中考荟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专题九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五年中考荟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专题九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五年中考荟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专题九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五年中考荟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专题九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五年中考荟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专题九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五年中考荟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专题九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五年中考荟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专题九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五年中考荟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专题九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五年中考荟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九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五年中考荟萃.docx

《专题九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五年中考荟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九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五年中考荟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九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五年中考荟萃.docx

专题九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五年中考荟萃

第三部分物质的化学变化

专题九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A组 20XX年全国中考题组

一、选择题

1.(2014·山西,1,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棉线织布

C.酒精燃烧D.干冰升华

解析 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棉线织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 C

2.(2014·江苏连云港,25,2分)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以下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B.木已成舟

C.聚沙成塔D.百炼成钢

解析 A项,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B项,木已成舟只是形状的变化,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项,聚沙成塔是将沙子聚集起来,属于物理变化;D项,百炼成钢的过程中,铁中的碳不断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 D

3.(2014·山东济宁,3题,1分)“水是生命的源泉”。

下面对水化学式(H2O)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水是一种氧化物

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分子中含有氢、氧两种原子

D.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

解析 根据水的化学式H2O可知,水属于氧化物,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故A、B、C正确;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而不能离开分子的数目来分析分子中的原子个数,D错误。

答案 D

4.(2014·四川成都,11,3分)下列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H2+CuO

Cu+H2O

B.3HCl+Al(OH)3===AlCl3+3H2O

C.CuSO4+BaCl2===BaSO4↓+CuCl2

D.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H2+CuO

Cu+H2O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 A

5.(2014·湖南株州,20,2分)已知:

某密闭容器中,12gA加热完全分解产生B和C,其中B的质量为2g,同时C又能部分分解产生0.1gD和7.9gE,则最终该密闭容器中B和C的质量比为(  )

A.1∶1B.1∶2C.1∶4D.1∶5

解析 因为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等于生成的B和C的质量之和,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12g,生成B的质量为2g,则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10g,C又部分分解为0.1gD和7.9gE,则反应掉的C的质量为0.1g+7.9g=8g,剩余C的质量为10g-8g=2g。

则最终该密闭容器内B的质量为2g,C的质量为2g,质量比为:

1∶1。

答案 A

6.(2014·广东汕尾,13,2分)交警对涉嫌酒驾的司机进行检测时,可用如下化学反应原理C2H5OH+4CrO3(橙红色)+6H2SO4===2X(绿色)+2CO2↑+9H2O,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

A.Cr2(SO4)3B.CrSO4

C.Cr2O3D.CrSO3

解析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物中碳、氢、氧(原子团之外的)、铬、硫酸根的个数分别为2、18、13、4、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铬、硫酸根的个数分别为2、18、13、0、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4个铬原子、6个硫酸根,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铬原子和3个硫酸根构成,X的化学式为Cr2(SO4)3。

答案 A

7.(2014·上海,40,1分)已知:

“○”、“

”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关于乙的构成说法合理的是(  )

A.只含○和○B.含有

和○

C.只含

D.只含○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反应后含有2个○,2个

和1个○,而反应前现在只有1个○和一个

,故乙中含有2个○和一个

答案 B

8.★(2014·甘肃兰州,25,2分)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a和c是反应物B.d一定是催化剂

C.X=2.0g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解析 由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改变可知a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A错误;d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与反应无关,B错误;X=3.2g-2.0g=1.2g,C错误;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D正确。

答案 D

二、填空题

9.(2014·河南,16,2分)一定条件下,4.8gCH4与16.0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8gH2O、4.4gCO2和物质X。

则X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g;该反应方程式中O2与X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4.8g+16.0g=10.8g+4.4g+X,解得X=

5.6g;甲烷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所以X是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H4+10O2

CO2+6H2O+2CO,该反应方程式中O2与X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1。

答案 5.6 5∶1

三、计算题

10.(2014·海南,23,10分)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

试计算:

(1)尿素中C、O、N、H四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直接写出答案)。

(2)若按上述方法生产120t尿素,可固定的CO2的质量为多少?

解析 

(1)尿素中C、O、N、H元素质量比=12∶16∶(14×2)∶(1×4)=3∶4∶7∶1;

(2)设生产120t尿素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O2+2NH3===CO(NH2)2+H2O

4460

x120t

x=88t

答案 

(1)3∶4∶7∶1 

(2)可固定的CO2的质量为88t

B组 2013~20XX年全国中考题组

一、选择题

1.(2013·湖北黄冈,16,1分)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将5g铁和5g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C.5g硫和5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的量为10g

D.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 铁和铜在空气中加热,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反应,所以生成物的总质量比原来铁、铜质量增加了,A错误;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发生变化,B错误;5g硫和5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10g,C正确;镁带燃烧,是镁带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错误。

答案 C

2.(2013·广东广州,13,2分)浓硝酸和锌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4HNO3===Zn(NO3)2+2H2O+2X↑,则X为(  )

A.H2B.NH3C.NOD.NO2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Zn:

1;H:

4;N:

4;O:

12;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Zn:

1;H:

4;N:

2;O:

8;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N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2和4,故X的化学式为NO2。

答案 D

3.(2012·四川南充,11,2分)小明同学从S+O2

SO2中获得以下信息:

①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②反应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⑤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

A.①②④⑤B.①②③

C.④⑤D.①②③⑤

解析 从S+O2

SO2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分子个数是2,反应后分子个数是1,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32∶(16×2)=1∶1。

答案 B

4.(2012·湖南怀化,16,2分)下图是四位同学对某一化学方程式意义的描述,他们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2H2O2

2H2O+O2↑

B.Na2CO3+Ca(OH)2===CaCO3↓+2NaOH

C.C2H5OH+3O2

2CO2+3H2O

D.2NaOH+H2SO4===Na2SO4+2H2O

解析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

答案 D

5.自来水中常含有次氯酸(HClO)。

次氯酸不稳定,易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变化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该反应类型属于(  )

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解析 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次氯酸(HClO),生成物是HCl和O2;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 C

6.(2013·陕西,13,2分)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应用及化学方程式书写均正确的是(  )

A.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CaCO3

CaO+CO2

B.用稀盐酸除铁锈:

FeO+2HCl===FeC12+H2O

C.军事上用磷作烟幕弹:

4P+5O2

2P2O5

D.用稀硫酸除去NaCl中的Na2CO3∶Na2CO3+H2SO4===Na2SO4+H2O+

CO2↑

解析 生成的二氧化碳为气体,后面应标注“↑”,A错误;铁锈与盐酸反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B错误;稀硫酸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D错误。

答案 C

7.(2013·四川乐山,27,2分)初中化学的很多反应可以表示为:

甲+乙=丙+丁,其中甲、乙、丙、丁既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则丁一定是水

C.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金属氧化物,则丙一定是二氧化碳

D.若甲是锌,丙是氢气,则乙一定是稀硫酸

解析 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例如2NaOH+CO2===Na2CO3+H2O,A错误;酸和碱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时,则丁一定是水,B正确;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金属氧化物,则丙或丁都有可能是二氧化碳,C错误;若甲是锌,丙是氢气,则乙可能是稀盐酸或稀硫酸,D错误。

答案 B

8.(2013·山东烟台,14,2分)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物可能都是氧化物

B.乙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解析 该反应的生成物的两种分子都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若其中一种原子为氧原子,生成物则为氧化物,A正确;反应前乙物质为单质,乙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乙中的元素分别与其它的元素结合形成了不同的化合物,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为零,故反应前后乙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B错误;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1∶2,C错误;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D正确。

答案 BC

二、填空简答题

9.(2013·山东威海,13,3分)现有下列变化:

①镁加入到氯化铜溶液中;②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③给水通直流电;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用电热水壶给水加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变化中,写出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变化中,属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的是(填序号)________;

(3)现有下列选项:

a.原子的数目;b.元素的种类;c.分子的种类;d.分子的数目;e.元素的化合价。

在变化②中,不变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

解析 

(1)镁和氯化铜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用电热水壶给水加热,不属于化学反应;

(2)镁和氯化铜反应、双氧水的分解反应,都是化学能与化学能之间的转化;电解水的反应,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光合作用过程中,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用电热水壶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是电能转化为内能;(3)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分子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的数目、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答案 

(1)Mg+CuCl2===MgCl2+Cu 

(2)③④ (3)ab

三、实验探究题

10.(2013·湖南衡阳,33,8分)小林同学在做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称取2.4g镁条在点燃的条件下与充足的空气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完毕后,称得所得固体的质量小于4.0g。

【提出问题】固体质量为什么会小于4.0g呢?

是否发生了其他反应呢?

【查阅资料】镁在空气中燃烧时,除了镁与氧气反应外,还可发生反应:

①2Mg+CO2

C+2MgO ②3Mg+N2

Mg3N2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固体质量小于4.0g是由于发生反应________(填“①”或“②”)造成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根据初中化学所学知识用图所示装置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氮气(含少量稀有气体)。

可燃物应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填写物质的字母代号)。

A.木炭B.红磷C.硫粉

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所制得的氮气中,镁条在氮气中剧烈燃烧。

【实验结论】2.4g镁在空气中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小于4.0g,是由于生成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所致。

【评价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小林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

解析 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产生氧化镁,反应的方程式为:

2Mg+O2

2MgO;

【猜想与假设】根据化学反方程式可知,2.4g镁与氧气反应产生MgO为

4.0g、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4.0g的氧化镁和0.6g的碳;而2.4g镁与纯氮气反应产生Mg3N2为3.33g,且空气中氮气的含量大,故反应后固体质量小于4.0g是由于发生反应②造成的;【实验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

只和氧气反应而不产生新的气体;而木炭和硫粉都和氧气反应产生新的气体,故选择红磷;【实验结论】根据化学反方程式可知,2.4g镁与氧气反应产生MgO为4.0g,而2.4g镁与纯氮气反应产生Mg3N2为3.33g,且空气中氮气的含量大,因此比反应前的固体质量减轻的原因是产生氧化镁和氮化镁的混合物的缘故;【评价与反思】由镁条能在氮气、二氧化碳中燃烧,可知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或氮气、二氧化碳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够支持燃烧等。

答案 2Mg+O2

2MgO

【猜想与假设】② 根据化学反方程式可知,2.4g镁与氧气反应产生MgO为4.0g、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4.0g的氧化镁和0.6g的碳 而2.4g镁与纯氮气反应产生Mg3N2为3.33g,且空气中氮气的含量大,因此比反应前的固体质量减轻

【实验探究】B 红磷只和氧气反应且不产生新的气体

【实验结论】氧化镁和氮化镁

【评价与反思】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氮气也能够支持燃烧等)。

四、计算题

11.(2013·广东,25,9分)乙醇俗称酒精,可用作医用消毒,也常作燃料。

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2H6O+3O2

2CO2+3H2O。

(1)23g乙醇完全燃烧需消耗多少g氧气?

(2)乙醇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某实验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反应前

质量(g)

4.6

8.8

0

0

0

反应后

质量(g)

0

0

6.6

5.4

a

①表中a的值为________。

②该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2H6O+11O2

________CO2+________H2O+________CO。

解析 

(1)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乙醇的质量求出消耗的氧气的质量。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4.6g+8.8g=6.6g+5.4g+a,a=1.4g。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碳原子8个,氢原子24个,氧原子26个,因此水前面的系数为12;反应前氧原子个数为偶数,反应后也应为偶数,因此将一氧化碳前面加偶数2,则二氧化碳前系数为6,这样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已经相等。

答案 

(1)解:

设需要的氧气质量为x

C2H6O+3O2

2CO2+3H2O

46   96

23g  x

x=48g

答:

需要的氧气质量为48g。

(2)①1.4 ②6 12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