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历史选修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2822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历史选修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历史选修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历史选修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历史选修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历史选修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历史选修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历史选修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历史选修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历史选修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历史选修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历史选修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历史选修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历史选修试题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历史选修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历史选修试题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历史选修试题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历史选修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教学反馈历史(选修)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位先秦思想家曾有如下评论:

齐桓公致力连击诸侯,设法合作维持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行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形天子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

该思想家应属于(  )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2.《汉书·元帝纪》载:

宣帝曾经训斥太子与儒士们的关系过于密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宣帝所说的“自有制度”的实质是(  )

A.仁政爱民B.无为而治C.严刑峻法D.儒表法里

3.李贽《道古录》载:

“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

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

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

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B.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

C.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D.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

4.清朝袁枚(1716—1797年)曾创办随园,收女弟子。

章学诚(1738—1801年)斥曰:

近有无耻妄人,以风流自命,蛊惑士女,大率以优伶杂剧所演才子佳人惑人。

大江以南,名门大家闺阁多为所诱,征诗刻稿,标榜声明,无复男女之嫌。

殆忘其身之雌性矣。

此等闺娃,妇学不修,岂有真才实学可取?

而为邪人拨弄,浸成风俗,人心世道,大可忧也。

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  )

A.理学受到冲击                                        B.民主与法制思想并存

C.社会转型完成                                        D.新式的教育发展普及

5.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6.“诗不能尽,而为书,而为画”,追求“淡而不薄,厚而不浊,苍而不格,润而不滑”的韵味。

下列不属于此风格的是(  )

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

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

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

这说明(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8.“中国惟以君权治天下而已。

若雷厉风行,三月而规模成,三年而成效著。

泰西三百年而强,日本三十年而强,若皇上翻然而全变,吾中国地大人众,三年可成。

”上述材料体现了康有为(  )

A.迫切的救亡心情                                    B.科学的强国主张

C.理性的皇权意识                                    D.盲目的媚外心理

9.“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

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

”这里的“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是指(  )

A.自由与平等        B.法制与科学         C.民主与自由        D.民主与科学

10.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

“……采用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

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

”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11.“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

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的凯歌的声。

人道的警钟响了!

自由的曙光现了!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关于这段话的理解,分析正确的是(  )

A.应出自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表达了时人学习苏俄改造中国的迫切愿望

C.其作者最早将社会主义理论引入中国

D.表明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的主流思想

12.1924年孙中山指出:

“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这里的“办法”是指(  )

A.“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B.发达资本,振兴实业

C.构建福利国家,实现共同富裕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13.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思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舞蹈、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14.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

“为自由的斗争是从宗教问题上开始的”。

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主张是(  )

A.“因信称义”      B.“天赋人权”       C.“人非工具”      D.“政教合一”

15.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

“超越”主要表现在(  )

①以“理性”为核心②抨击教会的腐朽

③提出人民主权学说④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孟德斯鸠认为: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有人提出:

“但是如果法律禁止所有事情或者几乎所有事情该如何呢?

”孟德斯鸠的解决办法是(  )

A.自由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B.以行政权制约立法权

C.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                        D.实行社会契约制度

17.“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

”这场运动是(  )

A. 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 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 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 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18.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反响,有学者评论说:

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

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②《独立宣言》与洛克和卢梭的思想无关

③法国社会中的等级制观念已经动摇④天赋人权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19.“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

”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20.有学者认为,就像蒸汽火车和轮船使人们更容易在国内和世界各地走动一样,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

这一观点意在强调现代信息技术(  )

A.发挥了蒸汽火车和轮船的作用            B.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

C.决定了人类出行及交流的方式            D.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和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21.(14分)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

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

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

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

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

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所涉及的制度。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4分)

 

(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

(4分)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有人者(古之人君)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彼西人之言曰:

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

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损而已。

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

……故侵人自由,虽国君不能,而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

……自其自由平等以观之,……人人得以行其意,中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隔,君不甚尊,民不甚贱。

——王栻《严复集》第1册

材料三欲为立宪之国,必先有立宪之君,又必有立宪之民而后可。

立宪之君者,知其身为天下之公仆,眼光心机,动及千年,而不计一姓一人之私刑。

——王栻《严复集》第2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是针对理学的什么观点提出来的?

它主要反映了哪一阶层的要求?

(3分)

 

(2)材料二中的“唯天生民,各具赋畀”是指什么思想?

如何理解“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这句话?

(2分)

 

(3)依据材料一、二,对比黄宗羲与严复在思想来源和人的诉求两方面的不同点。

(5分)

 

(4)对比材料一、三,黄宗羲与严复在如何看待君主制度的问题上有何异同?

(4分)

 

23.(16分)哲学体系不仅仅属于个人,更属于产生它的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遥不可及。

这些稀奇古怪的宇宙论不能符合人的需求,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

……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

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

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

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

……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

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

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

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

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意义。

(3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出现的背景。

(5分)

 

(3)列举材料三中伏尔泰两部有代表性的“有趣著作”。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哲学研究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2分)

 

24.(16分)近代中国的转折与发展,关键是思想的转折与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调动了十多万军队,先后有一名总督(裕谦)、两名提督(关天培、陈化成)、七名总兵(张朝发、祥福、江继芸、郑国鸿、王锡朋、葛云飞、谢朝恩)、二名都统(海龄、长喜)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

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不足百人,这显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巨大的落差。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用忠臣而摒奸臣,这是中国古典政治学中最常青又最常见的定理之一。

……忠奸的理论所能得出的直接结论是:

中国欲取得战争的胜利,只需罢免琦善及其同党、重用林则徐及其同志即可,不必触动中国的现状。

也就是说,只要换几个人就行,无须进行改革。

……于是,中国此时的任务,不是改革旧体制,而是加强旧体制。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20世纪初,民族主义引进中国之时……一直隐然深埋在汉族士人心中的对满族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

在甲午对日海战失败之后开始全面爆发,一场擎着种族革命大纛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在知识和思想界之外的政治领域迅速地展开……这种民族主义的革命宣传和策略即是一把双刃剑:

在鼓动起民族革命激情的同时,也大大伤及中华民族的整体统一。

——陈永霞《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巨大落差”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试举例说明。

(6分)

 

(2)据材料二,传统的“忠奸理论”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认识导致了什么后果?

(4分)

 

(3)材料三中的“民族主义”指的是什么?

它对中国近代革命有何影响?

(4分)

 

(4)综合以上材料,促成近代中国思想转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分)

ADBACBCADBBDAABCDDAB

21.

(1)因素:

充分保留传统;合理选官;实行德政;汉字文化延续功能强。

(4分)

制度: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2分)

(2)作用:

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

(2分)

原因:

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2分)

(3)特质:

延绵不断(尊重传统);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4分)

22.

(1)观点:

“存天理,灭人欲”;阶层:

市民。

(3分)

(2)思想:

天赋人权;理解:

以法律条文限制国君的权力。

(2分)

(3)来源:

黄宗羲:

中国古代君主思想;严复:

西方启蒙思想。

(2分)

不同:

黄宗羲:

人是自私自利的;君主要为人谋利。

(2分)严复:

自由平等。

(1分)

(4)同:

都反对君主专制。

(2分)

异:

黄宗羲:

保留君主制度;严复:

实行君主立宪。

(2分)

23.

(1)观点:

学会生活;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认识自我)。

(2分)

意义: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1分)

(2)特点:

继承、创新了古典哲学(文化);与自然科学结合产生了新的哲学体系。

(2分)

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的保留;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3分)

(3)著作:

《哲学通信》或《路易十四时代》。

(2分)

说明:

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4分)

(4)关系:

哲学依赖(或反映)时代;时代发展需要哲学。

(2分)

24.

(1)影响:

开眼看世界(睁眼看世界);思想启迪(思想解放的开端;迈出向西方学习第一步)。

(2分)举例:

如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或《各国律例》、《华事夷言》)等。

(或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4分;人2分,事2分)

(2)原因:

不用忠臣,用奸臣。

(2分)后果:

反对(延误)改革,加强旧体制。

(2分)

(3)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分)

影响:

有利于掀起辛亥革命高潮(鼓动革命热情);不利于民族统一。

(2分)

(4)因素:

西方侵略(民族危机);西方启蒙思想的引入。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