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3864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检测试题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

1.生物育种方式的原理及过程

1,2,3,4,5,6,7,8,9,10,11,12,26,27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8,29,30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通过下列方法可以分别将它们的后代转变为以下基因型:

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

则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B )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解析:

AaBB的个体→①AABB,可以采用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AaBB的个体→②aB,aB是单倍体个体,需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法;AaBB的个体→③AaBBC,AaBBC个体比AaBB个体多了基因C,应采用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育种,导入外源基因C;AaBB的个体→④AAaaBBBB,AAaaBBBB是多倍体个体,可采用多倍体育种。

2.诱变育种有很多突出优点,也存在一些缺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

①结实率低,发育迟缓 ②提高变异频率,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因而加快育种进程 ③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④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⑤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

A.①④B.②③⑤C.①④⑤D.①②④

解析:

结实率低,发育迟缓属于多倍体的特点,①错误;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的特点,所以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变异频率,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因而加快育种进程,②正确;诱变育种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③正确;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属于多倍体的特点,④错误;由于基因突变具有少利多害性和不定向性的特点,所以人工诱变产生的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⑤正确。

3.提高作物质量或产量与多种育种技术有关,以下关于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把两个小麦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用基因工程育种

B.要在短时间内获得杂交水稻新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

C.育种专家培育“太空椒”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

D.与普通植株相比,用多倍体育种方法获得的多倍体植株往往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解析:

若需把两个小麦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而不是基因工程育种;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所以要在短时间内获得杂交水稻新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育种专家培育“太空椒”属于诱变育种,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与普通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往往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4.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单倍体育种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

B.单倍体育种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解析:

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得到子一代,再通过单倍体育种,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了单倍体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三倍体植物可以由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5.下列关于某二倍体植物育种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可用秋水仙素作用于单倍体种子

C.杂交育种一般可以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培育出新品种

D.可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

解析: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秋水仙素作用于单倍体幼苗,不能作用于单倍体种子,因为该单倍体没有种子;杂交育种一般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获得纯合体新品种;无子西瓜的培育方法是多倍体育种。

6.下列有关育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选择育种是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它的局限性在于进展缓慢,可选择的范围有限

B.人工诱变的优点是可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

C.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可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

D.常用的基因运载体有大肠杆菌拟核区的DNA、动植物病毒等

解析:

选择育种是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利用的是现有品种在繁殖过程中的自然变异作为选择的原始材料,因此它的局限性在于育种周期长,进展缓慢,可选择的范围有限;人工诱变是指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秋水仙素等化学药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发生基因突变,因此其优点是可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可按照人们的意愿将一种生物的基因导入另一种生物体内,进而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常用的基因运载体有质粒(拟核区域以外的小型环状DNA分子)、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7.现有基因型aabb和AABB的水稻品种,通过不同的育种方法可以培育出不同的类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杂交育种可获得AAbb,其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单倍体育种可获得AAbb,变异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将aabb人工诱变可获得Aabb,则等位基因的产生来源于基因突变

D.多倍体育种获得的AAaaBBbb比个体AaBb可表达出更多的蛋白质

解析: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故如果杂交育种可获得AAbb,应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利用单倍体育种方法获得AAbb,首先让基因型aabb与AABB杂交得AaBb,然后取AaBb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Ab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单倍体Ab,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所以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变成可育的二倍体,在此过程中变异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将aabb人工诱变获得Aabb,则等位基因的产生来源于基因突变;多倍体植株茎秆粗壮,营养成分含量多,所以多倍体育种获得的AAaaBBbb比个体AaBb可表达出更多的蛋白质。

8.下列关于变异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通过杂交育种能培养出具有杂种优势的新品种

B.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不一定获得纯合体

C.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定都是基因突变

D.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

解析:

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因此通过杂交育种能培养出具有杂种优势的新品种;如基因型为Aa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基因型为AAaa个体不是纯合体,因此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不一定获得纯合体;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若发生在基因间区,则没有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此种变异不属于基因突变;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可能使翻译出的蛋白质结构没有改变,未出现新的性状。

9.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式是( B )

A.高秆抗锈病小麦与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获得矮秆抗锈病小麦

B.用X射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C.用离体花药培育小麦植株

D.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解析:

高秆抗锈病小麦与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获得矮秆抗锈病小麦的方法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不会产生新的基因;用X射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用离体花药培育小麦植株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不会产生新的基因;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的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不会产生新的基因。

10.下图是某研究小组设计的香蕉抗病毒品种的培育途径,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途径一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毒素滤液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间期

B.途径二育种的缺点是盲目性较大,且育种年限长

C.途径三能够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新品种高度不育

D.途径四成功率低,其中F1体细胞内最多有6个染色体组

解析:

途径一表示化学诱变育种,该育种方式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诱变剂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间期;途径二表示物理诱变育种,也是利用的基因突变,该育种方式的缺点是盲目性大,但育种年限短;途径三表示基因工程育种,能够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新品种仍然是三倍体,高度不育;途径四是杂交育种,由于三倍体香蕉产生配子的概率非常低,故成功率低,其中F1体细胞有两种基因组成,AAa和Aa,所以基因组成为AAa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组数目最多有6个。

11.番茄的高蔓(A)对矮蔓(a)、感病(B)对抗病(b)为显性。

如图表示以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新品种的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过程Ⅰ、Ⅱ得到⑤,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优点是培育周期短

B.过程Ⅵ的原理是基因突变,需要耗费大量实验材料

C.①②⑤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

D.Ⅳ过程育种产生基因型AAaa个体的配子种类和比值为AA∶Aa∶aa=1∶4∶1

解析:

过程Ⅰ、Ⅱ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以得到亲本没有的重组性状,但是需要连续自交,育种时间较长;过程Ⅵ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需要耗费大量实验材料;①②⑤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多倍体AAaa产生三种配子,分别是AA、Aa、aa,比例为1∶4∶1。

12.下列实践活动包含基因工程技术的是( C )

A.水稻F1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

B.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秆小麦

C.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植株

D.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

解析:

A项为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项为杂交育种,原理为基因重组;C项为基因工程育种,需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原理为基因重组;D项为诱变育种,原理为基因突变。

13.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 )

A.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自然选择是对种群的有利基因进行选择,且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

C.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D.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解析:

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自然选择不能决定新基因的产生,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当种群数量下降时,各基因型的个体也减少,某种基因很可能因其基因型个体的偶然死亡而丢失,所以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14.下列关于物种和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均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

C.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

进化

D.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来的,则物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产生

了生殖隔离

解析: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但能决定进化方向(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只有自然选择。

15.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B )

A.杀虫剂的使用决定了害虫变异的方向

B.有性生殖的出现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率

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

D.马与驴杂交产生的骡子是一个新物种

解析:

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进行了选择,但变异是不定向的;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如植物的自交;马与驴杂交产生骡子,骡子不育,不是一个新物种。

1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

B.隔离能阻断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而环境的改变属于定向的自然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通过阻断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从而产生新物种;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7.海洋中有由地震形成的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类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B.甲岛较乙岛鸟类的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

越大

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

解析:

每个岛上有多个种群,每个种群都存在一个基因库,所以C项中“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表述错误。

18.甲、乙代表不同的种群,已知甲和乙原本属于同一物种,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能确定甲和乙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若甲和乙能进行交配,则它们属于同一物种

B.若甲和乙仍然为同一物种,则它们具有相同的基因库

C.甲、乙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对生物进化是有利的

D.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则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解析:

甲、乙能够进行交配,但是不一定能够产生可育后代,所以它们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基因库不一定相同;甲、乙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对生物进化是有利的;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迁入和迁出等。

1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C.小麦吸浆虫在接触敌敌畏后产生了抗药性的个体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解析: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往往突变为其等位基因,可以产生新的基因,所以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小麦吸浆虫在接触敌敌畏前就产生了抗药性的个体,是敌敌畏对其进行了选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是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20.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和aa的频率为1/2[1-(1/2)n]。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C )

A.发生了隔离B.发生了自然选择

C.没有发生生物进化D.没有发生基因型频率改变

解析:

该种群没有产生隔离现象;初始阶段,A的基因频率与a的基因频率相等,都是50%,经过连续n次自交后,种群基因频率A=1/2[1-

(1/2)n]+1/2×(1/2)n=50%,a=1/2[1-(1/2)n]+1/2×(1/2)n=50%,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变化,因此没有发生自然选择;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变化,因此生物没有进化;经过连续自交,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

21.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C )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解析:

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

22.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理解是( B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③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②④⑤B.②③⑤

C.①②④D.①③⑤

解析: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选择具有适应性变异的生物,①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所以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②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③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④错误;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正确。

23.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

780名女生中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患者56人。

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 C )

A.4.4%B.5.1%C.6.5%D.10.2%

解析:

XBXB、XBXb、XbXb分别为705人、52人、23人,XBY、XbY分别为764人、56人,因此该群体中色盲基因(Xb)的频率=(52+2×23+56)÷(780×2+820)×100%≈6.5%。

24.F、S是编码某种酶的等位基因,人群中基因型的频率如下表:

FF

FS

SS

女性

30

60

10

男性

20

40

40

假设随机婚配,预测下一代中FS基因型的频率为( B )

A.48%B.52%C.50%D.60%

解析:

由已知可求出女性中F基因频率=(30×2+60)/200=3/5,S基因频率=(10×2+60)/200=2/5,男性中F基因频率=(20×2+40)/200=

2/5,S基因频率=(40×2+40)/200=3/5,根据随机交配,子代中FS基因型频率=3/5×3/5+2/5×2/5=13/25=52%。

25.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解析:

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等于a基因的频率;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等于女性群体。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2分)下图为几种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①→④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    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    。

 

(2)②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    。

 

(3)⑤过程所示的育种方法叫做    。

③⑤过程中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    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4)与①→④方向所示的途径相比,②→③方向所示的途径育种方式的优点是 。

 

解析:

(1)图中①→④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方式,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2)②过程是获得单倍体植株,所以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3)⑤表示多倍体育种。

③过程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⑤过程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4)图中②→③表示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可以明显缩短育种进程,且后代肯定是纯合子。

答案:

(每空2分)

(1)杂交 基因重组

(2)花药离体培养

(3)多倍体育种 秋水仙素

(4)明显缩短育种进程

27.(11分)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    ,其原理是此过程中会出现    。

应用此育种方式一般从    才能开始选育AAbb个体,是因为 。

 

(2)若经过过程②产生的子代总数为1552株,则其中基因型为Aabb理论上有    株。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经过过程③,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    。

 

(3)过程⑤常采用    技术得到Ab个体。

 

(4)过程⑦的育种方式是    ,与过程⑦比较,过程④方法的明显优势是   。

 

解析: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杂交、②和③自交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之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杂种子一代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由于在F2才开始出现AAbb个体,所以应用此育种方式一般从F2才能开始选育AAbb个体。

(2)若经过过程②产生的子代总数为1552株,则其中基因型为Aabb理论上有1552×

=194(株)。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经过过程③,子代中AAbb、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1∶2∶1。

(3)过程⑤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得到单倍体Ab个体。

(4)⑦是用γ射线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方向是不定向的,不能定向改造生物。

过程④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导入基因,其明显优势是能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

(1)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F2 F2开始出现AAbb个体(或从F2开始出现性状发离)(2分)

(2)194 1∶1

(3)花药离体培养

(4)诱变育种 过程④产生的变异是定向的(或基因工程育种转入的基因是已知的,用基因工程手段产生的变异是定向的)(2分)

28.(8分)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过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1)该地区原来的物种a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    ,这是生物进化的    。

 

(2)判断b和c是两个不同物种的依据是它们之间出现了            。

 

(3)物种b中全部个体所含有

的全部基因,称为物种b的    。

 

(4)种群b的过度繁殖,将会导致      加剧。

 

(5)a1种群中某一性状由等位基因M和m控制,当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后,基因M在种群中出现的比例逐渐加大,而基因m在该种群中出现的比例逐渐减小,那么该种群具有基因 

的个体容易在当时的环境中生存;基因M和m在该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发生变化是      的结果。

 

(6)以生物多样性的不同层次来分析,物种c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    的多样性。

 

解析:

(1)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判断两个种群是不是同一物种的依据是它们之间是否出现了生殖隔离。

(3)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4)生物的过度繁殖,导致后代个体增多,资源相对匮乏,生存斗争加剧。

(5)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后,基因M在种群中出现的比例逐渐加大,而基因m在该种群中出现的比例逐渐减小,说明基因M更能适应环境。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6)同种生物中存在不同的个体,反映了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答案:

(每空1分)

(1)种群 基本单位

(2)生殖隔离

(3)基因库

(4)生存斗争

(5)M 自然选择

(6)基因

29.(8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不断地淘汰不适应环境的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