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9662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17、《长城》教学方案

总序号:

41--42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

教学主题:

《长城》(生字学习)

课时:

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姚瑞红/中牟县韩寺镇古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⑴知识与技能:

1.认识“崇、旋、殿、廊、誉、瞰”等32个生字,会写“隔、屯、柱栽”等32个生字。

积累词语,要求会读写认26个词语,会写会运用2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2.教材分析

《长城》是小学四年级人教版第七册第五单元第1课的教学。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段。

3.学情分析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提高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4、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知道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

评价任务

任务一: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任务二: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任务三:

知道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一.看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

   

2、观察彩图。

(打出幻灯片)

 

(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

(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

(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

(长和高大)

 (4)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点击课件,通过对比阅读和交流,体会写法。

(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

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环节二

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学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麽内容

 

扶放结合,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写自己所看到的和想到的材料,避免千篇一律的现象。

环节三

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三.图文结合,说一说。

  1、说说生字新词。

崇(chong)山峻(jun)岭拍摄(she)嘉(jia)峪(yu)关扶(fu)智慧(hui) 气魄(po)

  2、理解字词。

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环节四

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

 山海关: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

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

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加强对比喻句的认识。

环节五

总结

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

(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自由发言)在当时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工程浩大,气魄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板书设计:

长城

          远景

    观察长城

          近景

          血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知道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

评价任务

任务一: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任务二: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任务三:

知道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板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

2、欣赏图片:

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欣赏长城的景观。

(PPT)

3、谈感受:

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

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点击课件,通过对比阅读和交流,体会写法。

环节二

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一)齐读句子质疑:

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1、自由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

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2、交流汇报:

(1)长——(PPT)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2)(PPT第一自然段)齐读:

(3)过渡:

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

扶放结合,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写自己所看到的和想到的材料,避免千篇一律的现象。

小结:

学习了1.2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自由发言)

齐读:

把这种雄伟的气势读出来。

环节三

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三)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

2、作者想到了什么?

(劳动人民)

3、(PPT)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找出句子中的动词:

站、踏、扶——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到了长城。

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环节四

学生自由写作

(四)整体握课文,升华认识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2、请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加强对比喻句的认识。

环节五

总结

气魄雄伟的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呀。

在当时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工程浩大,气魄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一个伟大奇迹呢?

板书设计:

长城

          远景

    观察长城

          近景

          血汗

    联想人民

          智慧

          雄伟

    赞美工程奇迹

教学反思:

 

18、《颐和园》教学方案

总序号:

43--44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

教学主题:

《颐和园》(生字学习)

课时:

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姚瑞红/中牟县韩寺镇古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依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定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因此,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理念,本课时,我设计以下的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

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

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3.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但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当中很少去过北京,对那些景物缺少感性认识,很难深刻理解文中描述的美,所以我准备了课件,创设情景,把学生带进颐和园,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颐和园的美。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识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情趣,收倒霉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评价任务

任务一:

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识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任务二:

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情趣,收倒霉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任务三: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第17课《长城》。

即使没去过北京,大家也知道北京的许多著名景点,除了长城以外,你们还知道有哪些?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利象征”,园中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当中;)她,就是北京的:

师:

看老师这儿,注意“颐”字的写法,看清笔顺。

师:

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颐和园?

师:

谢谢你们为大家带来的精彩介绍。

今天,我们就一块儿游览一下北京的颐和园。

<评:

你们知道的真不少。

>

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个地方。

〔播放课件〕

(师:

下面先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的一段描述,猜一猜是说的北京的哪个著名景点?

 

环节二

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问题:

1.初次游览了颐和园你们有什么感受?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请用“――”划下来。

扶放结合,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写自己所看到的和想到的材料,避免千篇一律的现象。

 

〔板书:

美丽的大花园〕

环节三

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2.了解颐和园,感受颐和园的美。

①“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师:

老师这也有一句话,〈出示大屏幕〉

1.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2.这条长廊很长,分很多间。

〈评:

找的真准确〉

数字说明,更具体些

环节四

教师讲解

师:

长廊又长又美,大家齐读这一段,注意把长廊的“长、美”读出来。

师:

在插图上找一找佛香阁在哪里?

请你给大家指一指,大家说他找得对不对?

师:

你们还能望见什么?

师:

课文中描写“排云殿”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

金碧辉煌。

师:

“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

什么地方的建筑物才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加强对比喻句的认识。

<评:

同学们读的很整齐,声音很响亮>

环节五

总结

师:

听了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老师已经置身于“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之中了。

请大家再来默读第5自然段,这次自己是小导游,你准备领游人去哪里游览,游览什么?

(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万寿山{美丽的大公园↓

山脚下仰望{

山顶上俯视湖面静绿

佛香阁

排云殿金碧辉煌

昆明湖{堤岸小岛

十七孔桥有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识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情趣,收倒霉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评价任务

任务一:

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识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任务二:

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情趣,收倒霉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任务三: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导入,

1、复习导入,由词入文。

出示上节课词语:

长廊横槛神清气爽耸立建筑金碧辉煌葱郁掩映气魄雄伟堤岸雕刻姿态不一通过读词引入课文《颐和园》中,把词放入课文中理解,以词代文,以文学词。

<评:

你们知道的真不少。

>

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个地方。

〔播放课件〕

(师:

下面先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的一段描述,猜一猜是说的北京的哪个著名景点?

环节二

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感知,明白文章的结构,事篇课文其实分为三个大景点,即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万寿山又包括佛香阁和排云殿等小景点,昆明湖又包括小岛和十七孔桥,要避免学生把所有景点都并列处理。

扶放结合,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写自己所看到的和想到的材料,避免千篇一律的现象。

 

〔板书:

美丽的大花园〕

环节三

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3、品读感悟,归纳学法。

浏览长廊

浏览万寿山

游赏昆明湖

〈评:

找的真准确〉

数字说明,更具体些

环节四

教师讲解

4.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浏览顺序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寻找: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这些景点的,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找到相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连起来读,于是一篇长长的文章就剩下短短的几十个字,使学生明确游览览顺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加强对比喻句的认识。

<评:

同学们读的很整齐,声音很响亮>

环节五

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5.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通过品读,使学生能够从文字中读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带领学生到颐和园中的其它景点去欣赏,使学生的视野变宽了,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课下运用作者的写作手法,试着写一写某个景点的导游解说词。

(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长、美

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高、雄伟壮丽(大、美)

排云殿大、金碧辉煌

昆明湖静、绿

十七孔桥桥洞多、石柱多、小狮子多且姿态不一

教学反思:

 

19、《秦兵马俑》教学方案

总序号:

45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

教学主题:

《秦宾马佣》

课时:

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姚瑞红/中牟县韩寺镇古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

运用网络技术,让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材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抓住书后的第4题来进行。

书后的问题是:

“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

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课文着重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方面的内容。

这两部分是通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的一句话,即“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连接起来的。

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文的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学情分析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激发热爱祖国的自豪之情,渗透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

巩固通过理清课文顺序整体把握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思考和发现。

2.初步对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和本表达特点进行体会、进行揣摩。

3.领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体会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评价任务

任务一: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思考和发现。

任务二:

初步对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和本表达特点进行体会、进行揣摩。

任务三:

体会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一、导入课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祖国60华诞国庆大阅兵大家观看了吧,那真可以称为雄壮之师、威武之师。

你们见过一支地下的军队吗?

这是一支“举世无双”的军队,它在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于1974年苏醒了,它就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

2.板书课题。

“俑”就是古代殉葬用的人形或兽形物,多为木制或陶制。

<评:

你们知道的真不少。

>

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个地方。

〔播放课件〕

 

环节二

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是的,兵马俑大到整体的军阵阵容,小到个性鲜明的各类型兵马俑,都是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

环节三

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三、学“规模宏大”部分

1.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从哪些字眼能体会到规模宏大?

抓住它,想象气势,然后读出来。

2.汇报:

“宏大”就是宏伟壮观,气势磅礴。

作者是怎么介绍的?

⑴面积大:

“20000平方米,相当于50个篮球场那么大。

⑵请同学们强调着数字来读一读,读出气势来。

(1)通过“巨大”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规模宏大。

⑵出示图片,身临其境。

⑶出示文字,指导朗读:

“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所向披靡的大军。

抓住数字体会宏大。

〈评:

找的真准确〉

数字说明,更具体些

(同学们,用数字来说明是说明文中常见的,但我们读的时候,别让它一晃而过,也应该让它和我们熟知的事物比照一下,就更能体会到它的宏大了)

 

(似有千军万马铺天盖地而来之势。

环节四

教师讲解

四、学习“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部分

1.课文介绍了几种俑?

2.秦兵马俑的魅力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取胜,更在于它那“千人千面”的雕塑艺术。

课文中说他们“个性鲜明”。

●出示课文第8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动作,选择一个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去掉“好像”的后半句,进行比较。

体会在描写时联想的作用。

●“个性鲜明”,“个性”是指性格、气质。

这些俑不能动有不能说,你怎么能感觉到他们不同的个性?

(通过他们的神态可以感觉到)

<评:

同学们读的很整齐,声音很响亮>

环节五

总结

五、引读最后一段升华感情

1.以引读的方式:

怪不得,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小结:

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名为《苏醒的地下军团》,你会了解更多的秦兵马俑的情况。

(自由发言)是因为(文章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19、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

(恢弘气势)(惟妙惟肖)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五》教学方案

总序号:

46--49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

教学主题:

《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

课时:

共4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姚瑞红/中牟县韩寺镇古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

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

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教学过程:

2.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资料袋”,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宽带网等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展开的。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活动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3.学情分析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激发热爱祖国的自豪之情,渗透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

巩固通过理清课文顺序整体把握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背诵积累对联,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

评价任务

任务一:

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任务二:

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任务三:

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提出学习目标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第五单元我们学了哪几篇课文?

下面请大家再看看文中的三幅插图【课件出示:

三幅插图】,说说这三幅图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课件出示】

2、不仅要保护长城,而且要保护其他的文物【课件出示:

课题】

3、引导学生读口语交际的学习提示【课件出示:

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有哪些感受?

(我对那些破坏长城周围环境的人感到气愤;我仿佛听到了长城在哭泣;我感到很痛心,如果秦始皇看到这情景,他一定会大发雷霆的。

环节二

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二、展示学习成果

1、自主选择,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展示,师生评议。

(1)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2)师生评议:

不仅要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还可以提出疑问。

(3)分析总结出一系列保护长城的措施。

【课件出示:

保护长城的措施】 

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环节三

拓展延伸

三、拓展延伸

1、认识世界遗产标志【课件出示:

世界遗产标志】。

什么是世界遗产?

【课件出示】

2、交流了解,中国有多少世界遗产!

抓住数字体会宏大。

〈评:

找的真准确〉

数字说明,更具体些

 

环节四

总结

四、总结:

保护文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文物,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价值。

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加强保护,是我们应坚持的原则。

这样,既保护了文物,发挥了文物的作用,又达到了发展旅游的目的,文物事业与旅游事业可谓是相互促进的。

文物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即可吸引游客,获得经济利益,又可通过旅游活动起到对人们的宣传、教育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