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0.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7335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4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0.docx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0.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0.docx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命题点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

1.(2016衡阳1题2分)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河水结冰B.汽油挥发

C.葡萄酿酒D.干冰升华

2.(2016郴州1题2分)下列成语中,涉及有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火烧连营

C.大海捞针D.刻舟求剑

3.(2016长沙1题3分)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的燃烧

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磁悬浮列车中液氮制冷

4.(2014永州1题2分)下列操作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用玉米酿酒B.用浓硫酸干燥氧气

C.用稀硫酸除铁锈D.用铁矿石冶炼生铁

5.(2014益阳1题3分)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这种变化是()

A.水沸腾B.瓷碗破碎

C.石蜡熔化D.动植物呼吸

6.(2012湘潭2题2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命题点2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1.(2012常德1题2分)下列有关本次中考试卷用纸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白色B.难溶于水

C.可燃性D.易撕碎

2.(2015衡阳1题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丝做导线B.干冰用作制冷剂

C.焦炭用于炼铁D.石墨制铅笔芯

3.(2015常德3题2分)下列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

是(  )

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B.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C.一氧化碳有剧毒

D.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

4.(2015湘西13题3分)以下物质的自我表白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5.(2014郴州22题4分)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食盐 ②熟石灰 ③稀盐酸 ④小苏打⑤乙醇

(1)工业上通常用来除铁锈的是________

(2)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_

(3)农业上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

(4)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调味品是________

6

.(2015郴州22题5分)用下列常见物质来完成以下各题:

(填序号)

①干冰 ②葡萄糖 ③石墨 ④硝酸铵固体⑤水银

(1)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的是________;

(2)可做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_;

(3)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

(4)温度计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

(5)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的是________。

7.(2013衡阳24题4分)现有五种物质:

A.磁铁矿 B.水 C.干冰 D.纯碱 E.氮气

请用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

剂是________。

(2)可用于高炉炼铁的原料的是___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

(4)可用作生产烧碱原料的是________。

命题点3 常见仪器的识别

1.(2013衡阳2题2分)下列仪器在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烧杯B.烧瓶

C.试管D.量筒

2(2013常德3题2分)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3.(2013郴州18题2分)某同学取8mL水并加热,提供的仪器有:

①10mL量筒②100

mL量筒③酒精灯④容积20mL的试管⑤容积30mL的试管⑥试管夹,所选用仪器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②③④⑥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⑥D.①②③④

4.[2015湘西19

(2)题2分]

(2)在烧杯、试管、蒸发皿、量筒这些仪器中,不能加热的一种仪器是______。

命题点4 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1.(2016益阳5题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2016衡阳4题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2016常德3题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4.(2016邵阳8题2分)在2016年邵阳市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甲同学抽到了试题四:

用量筒量取15.6mL的蒸馏水,则甲同学选用的量筒容积最适宜的是()

A.10mLB.20mLC.50mLD.100mL

5.(2016郴州9题2分)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是今年我市化学实验操作考查的题目之一。

下列有关pH试纸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

B.用润湿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

C.把显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D.测出石灰水的pH为12.4

6.(2015长沙2题3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7.(2015邵阳5题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8.(2012邵阳7题2分)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的方法正确的是()

9.(2016衡阳30题3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正确的实验操作

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造成下列实验后果的原因可能是:

(1)加热固体时试管炸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紫红色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结果偏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4常德9题2分)化学实验应注重规范与安全,以下操作中不易引发安全事故

的是()

A.称取食盐

B.稀释浓硫

C.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

D.在导管口点燃可燃性气体

11.(2015张家界9题3分)化学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

对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

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C

误服氯化钡溶液

立即喝大量鲜牛奶或鸡蛋清

D

氢氧化钠沾到皮肤或衣服上

用大量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

答案及解析

命题点1

1.C2.B3.D

4.B【解析】

5.D【解析】水沸腾只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并无其他物质生成;瓷碗破碎只是由一个完整的瓷碗变成了碎瓷片,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石蜡熔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固态的石蜡变成了液态的石蜡,无其他物质生成;动植物呼吸时,吸入的气体主要是氧气,呼出来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即生成

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

故选D。

6.A【解析】

A

铜制成雕

像只是铜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B

×

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变化

C

×

大理石雕像腐蚀是大理石与酸雨等反应的结果,属于化学变化

D

×

铜丝能将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置换出来,属于化学变化

命题点2

1.C【解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选C。

2.C【解析】铜丝做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

性质;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焦炭用于炼铁,是利用了碳的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用石墨制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色灰、有滑腻感的特性,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C。

3.A

4.C【解析】金属的活泼性是

化学性质;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是化学性质;物质的密度是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是化学性质。

故选C。

5.(4分)

(1)③(1分)

(2)④(1分)(3)②(1分)(4)①(1分)

【解析】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能与酸反应,所以除铁锈应选酸;小苏打能和盐酸反应,且本身无毒,无腐蚀性,所以能治疗胃酸过多症;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食盐有咸味,可作调味剂。

7.(5分)

(1)④(1分)

(2)③(1分)(3)①(1分)(4)⑤(1分)(5)②(1分)

【解析】

(1)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降低,故填④;

(2)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做干电池的电极,故填③;(3)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①;(4)温度计中的填充物有的是金属汞,故填⑤;(5)葡萄糖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故填②。

7.(4分)(1

)B(1分)

(2)A(1分)(3)C(1分)(4)D(1分)

命题点

3

1.D【解析】常用玻璃仪器中

不能作反应容器的有:

量筒、细口瓶、漏斗等。

2.B

3.B【解析】量取8mL水,要用10mL的量筒,以减小误差;加热时要用到酒精灯;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所以试管的容积最小要24mL,所以选择容积30mL的试管;为防止烫伤,不能用手直接拿着试管加热,要用试管夹夹持,除此之外,加热需要用到酒精灯。

4.(2分)

(2)量筒(2分)

【解析】

(2)量筒只能量取液体的体积,既不能加热,也不能作为反应容器。

命题点4

1.C【解析】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C正确。

2.C【解析】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如果木条立即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C正确。

3.C【解析】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将少量气体扇入鼻孔,防止吸入大量气体,影响身体健康,C正确。

4.B

5.C【解析】

A

×

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会导致溶液受到污染

B

×

用润湿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液,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C

把显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可以读出溶液的pH

D

×

使用pH试纸测出的溶液pH数值范围是1~14,且均为整数

6.C【解析】用微热法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用手捂住试管外壁,可在烧杯的导管口处观察到有气泡出现,操作正确。

故选C。

7.D【解析】

A

×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器壁缓缓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B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且用内焰加热

C

×

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会使读数偏大

D

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取用,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

8.D【解析】

A

×

胶头滴管用完后应反复吸水,洗净后放在试管架上,胶帽在上

B

×

实验结束后应将药品瓶盖盖好,防止药品被污染

C

×

实验结束后砝码要放回砝码盒里,且游码要归零

D

实验结束后清洗干净的试管应倒立放置在试管架上

9.(3分)

(1)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或使用酒精灯内焰加热、刚开始加热时未进行预热)(1分)

(2)没有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1分)(3)红磷量偏少(或未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1分)

【解析】

(1)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导致加热时产生的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或使用酒精灯内焰给试管加热导致试管底部受热不均而炸裂;未进行预热导致试管底部受热不均而炸裂)。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没有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导致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沿导气管进入水槽。

(3)红磷量偏少,没有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导致进水量偏少(或装置未冷却时瓶内压强较大,此时打开止水夹,导致进水量偏少)。

10.A【解析】称取食盐,一般不会引起完全事故,A正确;稀释浓硫酸时,由于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浓硫酸溅出会有危险,B错误;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会由于操作不小心造成玻璃管断裂,划伤手,C错误;在导管口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如果气体不纯,有可能发生爆炸,D错误。

故选A。

11.D【解析】

A

洒在桌上的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或用沙子扑灭

B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C

氯化钡是重金属盐会使蛋白质变性而使人中毒,因此误服氯化钡溶液应立即喝大量牛奶或鸡蛋清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D

×

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应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不能涂有腐蚀性的硫酸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