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2759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7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docx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

九年级必背古诗、文言文整理

含译文及注释

鱼我所欲也

先秦:

孟子及其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与通欤;乡通向;辟通避)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

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

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

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注释

亦:

也。

欲:

喜爱。

得兼:

两种东西都得到。

舍:

舍弃。

取:

选取。

甚:

胜于。

于:

比。

故:

所以,因此。

苟得: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

厌恶。

患:

祸患,灾难。

辟:

通“避”,躲避。

如使:

假如,假使。

之: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

莫:

没有。

则:

那么。

凡:

凡是,一切。

得生:

保全生命。

何不用也:

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用,采用。

为:

做。

而:

但是。

是故:

这是因为。

非独:

不只,不仅非:

不独:

仅。

贤者:

有才德,有贤能的人。

是:

此,这样。

心:

思想

勿丧:

不丧失。

丧:

丧失。

箪:

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

豆:

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则:

就。

弗:

不。

得:

得到。

呼尔:

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呼尔而与之:

呼喝着给他(吃喝)。

尔,语气助词。

《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黔敖在路边施粥,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走来。

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

他说:

“我正因为不吃被轻蔑所给予得来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

行道之人:

(饥饿的)过路的行人。

蹴:

用脚踢。

而:

表修饰。

不屑: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

这里指高位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辩:

同“辨”意为辨别。

何加:

有什么益处。

何介词结构,后置。

宫室:

住宅。

奉:

侍奉。

穷乏者:

穷人。

得我:

感激我。

得:

同“德”,感激。

与:

同“欤”,语气助词。

乡:

同“向”,先前、从前。

已:

停止。

本心:

指本性,天性,良知。

唐雎不辱使命

两汉:

刘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

“我打算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安陵君说: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

”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

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

“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

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加以注意。

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

”唐雎回答说:

“不,并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

“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

”唐雎回答说:

“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说:

“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

”唐雎说:

“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

”秦王说:

“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说:

“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

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

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

”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先生请坐!

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我明白了:

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注释

唐雎(jū):

也作唐且,人名,安陵国的臣子。

不辱使命:

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

辱,辱没、辜负。

秦王:

即秦始皇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

使:

派遣,派出。

安陵君:

安陵国的国君。

安陵是当时战国的一个小国,即现河南鄢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

战国时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易:

交换。

其:

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加惠:

给予恩惠。

虽然:

即使这样。

虽,即使。

然,这样。

弗:

不。

说:

通“悦”,高兴、愉快。

谓:

告诉。

欲:

想。

以:

用,用作介词。

秦灭韩亡魏:

秦灭韩国在始皇十七年(前230年),灭魏国在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

之:

的,助词。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错意,置意。

错,通“措”,安放,安置。

请广于君:

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广,扩充。

逆:

违背。

非若是也:

不是这样的。

非,不是。

是,代词,指秦王说的情况。

直:

只,仅仅。

怫(fú)然:

盛怒的样子。

公:

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呼。

布衣:

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

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抢,撞。

徒,徒:

裸露。

跣:

赤脚。

庸夫:

平庸无能的人。

士:

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专诸,春秋时吴国人。

公子光想杀王僚自立就使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肚子里借献鱼为名刺杀了王僚。

“彗星袭月”和下文的“白虹贯日”“苍鹰击于殿上”都是自然现象,把这些现象同人事联系起来是古代迷信的说法。

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

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聂政,战国时韩国人。

韩傀,是韩国的相国。

韩国的大夫严仲子同韩傀有仇,就请聂政去把韩傀刺杀了。

要(yāo)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庆忌,是吴王僚的儿子。

公子光杀死王僚以后,庆忌逃到卫国公子光派要离去把他杀了。

仓,同“苍”,灰白色。

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

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休祲,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的预兆。

祲,凶险的预兆。

与臣而将(jiāng)四矣:

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仿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

若:

如果。

必:

一定。

怒:

发怒,动词。

缟(gǎo)素:

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缟,白绢。

素,白绸。

是:

这样,代词。

秦王色挠:

秦王变了脸色。

色挠,面露胆怯之色。

长跪而谢之:

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古人没有凳椅,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

为了向对方表示敬重,上身挺直,臀部离开脚跟,就是长跪。

谢,道歉。

谕:

明白,懂得。

以:

凭借。

存:

幸存。

者:

的原因。

徒:

只。

以:

因为。

送东阳马生序

明代: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译文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

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读书。

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道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

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

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

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

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

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

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

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

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际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注释

东阳:

今浙江东阳市,当时与潜溪同属金华府。

马生:

姓马的太学生,即文中的马君则。

序:

文体名,有书序、赠序二种,本篇为赠序。

余:

我。

嗜(shì)学:

爱好读书。

致:

得到。

假借:

借。

弗之怠:

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弗,不。

之,指代抄书。

走:

跑,这里意为“赶快”。

逾约:

超过约定的期限。

既:

已经,到了。

加冠:

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年。

圣贤之道:

指孔孟儒家的道统。

宋濂是一个主张仁义道德的理学家,所以十分推崇它。

硕(shuò)师:

学问渊博的老师。

游:

交游。

尝:

曾。

趋:

快步走。

乡之先达:

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

这里指浦江的柳贯、义乌的黄溍等古文家。

执经叩问:

携带经书去请教。

稍降辞色:

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言辞和脸色。

援疑质理: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叱(chì)(咄duō):

训斥,呵责。

俟(sì):

等待。

欣(xīn):

同“忻”。

卒:

终于。

箧(qiè):

箱子。

曳屣(yèxǐ):

拖着鞋子。

穷冬:

隆冬。

皲(jūn)裂: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僵劲:

僵硬。

媵人:

陪嫁的女子。

这里指女仆。

持汤沃灌:

指拿热水喝或拿热水浸洗。

汤:

热水。

沃灌:

浇水洗。

衾(qīn):

被子。

逆旅:

旅店。

日再食:

每日两餐。

被(pī)绮绣:

穿着华丽的绸缎衣服。

被,同“披”。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朱缨宝饰:

红穗子上穿有珠子等装饰品。

腰白玉之环:

腰间悬着白玉圈。

容臭:

香袋子。

臭(xiù):

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yè页)然:

光采照人的样子。

缊(yùn)袍:

粗麻絮制作的袍子。

敝衣:

破衣。

耄(mào)老:

年老。

八九十岁的人称耄。

宋濂此时已六十九岁。

幸预:

有幸参与。

君子指有道德学问的读书人,另译指有官位的人。

缀:

这里意为“跟随”。

谬称:

不恰当地赞许。

这是作者的谦词。

诸生:

指太学生。

太学:

明代中央政府设立的教育士人的学校,称作太学或国子监。

县官:

这里指朝廷。

廪(lǐn)稍:

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廪”或“稍”。

裘(qiú):

皮衣。

葛:

夏布衣服。

遗(wèi):

赠,这里指接济。

司业、博士:

分别为太学的次长官和教授。

非天质之卑:

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

流辈:

同辈。

朝:

旧时臣下朝见君主。

宋濂写此文时,正值他从家乡到京城应天(南京)见朱元璋。

以乡人子:

以同乡之子的身份。

谒(yè):

拜见。

撰(zhuàn):

同“撰”,写。

长书:

长信。

贽(zhì):

古时初次拜见时所赠的礼物。

夷:

平易。

归见:

回家探望。

“谓余”二句:

认为我是在勉励同乡人努力学习,这是说到了我的本意。

诋(dǐ):

毁谤。

际遇之盛:

际遇的得意,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

骄乡人:

对同乡骄傲。

渔家傲·秋思

宋代: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注释

渔家傲:

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塞:

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

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

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

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

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

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羌管:

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

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

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代: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

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

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注释

江城子:

词牌名。

密州:

今山东诸城。

老夫:

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聊:

姑且,暂且。

狂:

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

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

黄犬。

苍:

苍鹰。

锦帽貂裘:

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

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

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

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

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

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

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

更。

微霜:

稍白。

节:

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

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

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

定将。

挽:

拉。

雕弓:

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满月:

圆月。

天狼:

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注释

醉里:

醉酒之中。

挑灯:

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

查看宝剑。

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

指牛,这里泛指酒食。

《世说新语·汰侈》篇:

“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

王武子(济)语君夫:

‘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

’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

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

‘速探牛心来!

’须臾炙至,一脔便去。

”韩愈《元和圣德诗》:

“万牛脔炙,万瓮行酒。

”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

“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

”《云谿友议》卷下《杂嘲戏》条载李日新《题仙娥驿》诗曰:

“商山食店大悠悠,陈䵮䭔饠古䭃头。

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毬。

麾:

军旗。

麾下:

指部下。

五十弦:

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

演奏。

塞外声:

指悲壮粗狂的军乐。

沙场:

战场

点兵:

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dílú)飞快: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

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

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

像,如。

霹雳(pīlì):

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

了结,完成。

天下事:

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

赢得:

博得。

身后:

死后。

可怜:

可惜。

满江红·小住京华

近现代: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徒思浙一作:

独思浙,蛾眉一作:

娥眉)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俗子一作:

俗夫,磨折一作:

折磨)

译文

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

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

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注释

满江红:

词牌名。

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小住京华:

到京不久。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秋容如拭:

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歌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