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第三部分专项挑战十文言文一课内文言文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7377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第三部分专项挑战十文言文一课内文言文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第三部分专项挑战十文言文一课内文言文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第三部分专项挑战十文言文一课内文言文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第三部分专项挑战十文言文一课内文言文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第三部分专项挑战十文言文一课内文言文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第三部分专项挑战十文言文一课内文言文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第三部分专项挑战十文言文一课内文言文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第三部分专项挑战十文言文一课内文言文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第三部分专项挑战十文言文一课内文言文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第三部分专项挑战十文言文一课内文言文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第三部分专项挑战十文言文一课内文言文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第三部分专项挑战十文言文一课内文言文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第三部分专项挑战十文言文一课内文言文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第三部分专项挑战十文言文一课内文言文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第三部分专项挑战十文言文一课内文言文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第三部分专项挑战十文言文一课内文言文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第三部分专项挑战十文言文一课内文言文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第三部分专项挑战十文言文一课内文言文一.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第三部分专项挑战十文言文一课内文言文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第三部分专项挑战十文言文一课内文言文一.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第三部分专项挑战十文言文一课内文言文一.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第三部分专项挑战十文言文一课内文言文一

第三部分专项挑战十——文言文一、课内文言文

(一)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二、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选自,这是一部体通史,是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的。

三、解释下列重点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四、简答。

1.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各自的性格的特点。

2.本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3.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二、文学常识填空。

《木兰诗》选自朝编的《》,这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

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不慕荣利的女英雄形象。

汉乐府中的“乐府双璧”指的是和。

三、解释下列重点句子。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简答。

1.文中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夸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   

侧面描写木兰功勋卓著的句子是                ;最能反映木兰艰辛的战场生活的句子是                 。

2.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3.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木兰的形象?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二、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是(朝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号,晚号,谥号,之一。

三、解释下列重点句子。

1.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2.无他,但手熟尔。

3.康肃笑而遣之。

四、简答。

1.本文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一个成语来回答)。

2.文章写了两件事,为什么详写酌油,略写射箭?

                                        

                                          

3.卖油翁和陈康肃对待自己的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

那你呢?

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二、文学常识填空。

《陋室铭》选自,本文体裁是,它是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三、解释下列重点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孔子云:

何陋之有?

四、简答。

1.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的节操和的情趣。

2.《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

                                        

                                          

3.在物质生活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二、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字,(朝代)哲学家。

三、解释下列重点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莲,花之君子者也。

四、简答。

1.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的生活态度。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3.本文写“莲之爱”,为何要写“菊之爱”与“牡丹之爱”?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二、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本文作者是,字,(朝代)学者、文学家。

三、解释下列重点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众服为确论。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四、简答。

1.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如何理解寺僧、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个人物形象?

                                        

                                          

第20《古代诗歌五首》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一)《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四)《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五)《已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三部分课内文言文

(二)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

(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涉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往事耳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卿今者才略才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博士”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蒙辞以军中多务。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结束全文,试谈谈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2分)

4、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

(2)孙权期望吕蒙学得怎样的结果?

(3)吕蒙用“军中多务”来推辞不学时,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和好处的是哪几句?

(4)最能说明吕蒙因“学”而才略有惊人长进的是哪个句子?

5、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什么?

(4分)

6、想一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5分)

 

木兰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昨夜见军帖()

旦辞爷娘去()万里赴戎机()

著我旧时裳()安能辨()()我是雌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市:

买东市买骏马    市:

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

外城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

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  朔:

北方策勋十二转    策勋:

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

十二本赏赐百千强    强:

有余

3.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

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⑦.诗中的“、”一句,用和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

4.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

“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

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

朔,指北方。

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

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5.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①.爷娘问女来,出郭相扶将

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6、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3)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4)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卖油翁

1.给下列汉字注音。

矜()圃()睨()忿()酌()颔()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

(2)但微颔之(但)

(3)无他,但手熟尔(尔)

(4)尔安敢轻吾射(安)

3.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说明的道理。

4.陈尧咨和卖油翁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5.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6.陈康肃公“笑而遣之”写出了什么?

 

7.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

 

8、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

为什么?

 

9、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的本领是怎么评价的?

凭什么作出这样的评价?

 

10、“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

为什么?

 

11、卖油翁“取一葫芦置于地……酌油沥之”的目的是什么?

 

1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的正确意思是(  )

A、见陈尧咨在射箭,微微点着头替他数靶数

B、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只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头赞许他的射技

C、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不禁点头称赞

D、卖油翁见到陈尧咨射箭很准,点头示意

13、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6分)

A、以:

公亦以此自矜  以我酌油知之B、射: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C、去:

睨之,久而不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自:

公亦以此自矜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陋室铭爱莲说

(一)[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谈笑有鸿儒鸿:

(2)无案牍之劳形劳:

(3)可爱者甚蕃蕃:

(4)亭亭净植植: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

(4分)

4.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

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3分)

(二)【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节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1)斯是陋室(          )     

(2)可以调素琴(           )

(3)陶后鲜有闻(          )     (4)宜乎众矣(           )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

(3分)

 

4.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4分)

河中石兽

(三)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②棹数小舟,曳铁钯()

③湮于沙上()④但知其一()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

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分)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   

⑵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之”指代  

2、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石必倒掷坎穴中)。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写法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门圮于河(倒塌)      B.棹数小舟(划船)

C、不亦傎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4、解释加点的词语。

一寺临河干()啮沙为坎穴()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转转不已()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6、找出文中说明道理的原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