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7981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

《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docx

最新版CMO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word版

 

2017年CMO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6月出版

 

 

 

1、CMO行业简介

1.1、CMO在药物研发和制造中的作用

CMO,即合同定制生产组织(ContractManufacturingOrganization)。

从本质上看,CMO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是全球医药行业专业化分工的产物,委托企业和受托企业紧密合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互利共赢的关系。

从药品研发和生产的流程来看,目前各个环节均出现了外包化的趋势。

在药物研发环节、出现了合同研发组织(CRO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覆盖了包括:

早期药物靶点研究、化合物筛选与合成;涉及药物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评价的临床前研究;后续临床试验阶段的技术服务、数据处理和注册申报等工作。

在药品的生产环节方面,则出现了CMO。

从业务和产品类型来看,CMO企业几乎涉及到了药物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药物生产工艺和处方开发,临床试验用药、化学药原料药和中间体、高活性原料药、制剂生产和药品包装等方面,近年来随着生物药研发的兴起,不少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生物药陆续问世,生物药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生物药CMO成为了又一个热点领域。

CMO企业通过为客户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获取收益。

从在药物研发、产业环节位置上来看,二者的服务对象有重叠的部分,但是业务内容却有着较大的差别。

因此近年来,实现CRO-CMO业务一体化,打造一站式研发服务机构也成了医药外包服务业中众多公司的发展战略方向。

此外,CMO企业也积极在产品线上进行延伸,将自身打造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生产的大型企业,能够更好的服务客户的外包需求。

 

图表1:

CRO/CMO企业的业务范围

1.2、CMO行业上下游和进入壁垒

由于CMO行业内企业从事的业务类型众多,涉及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生物药等,它们的产业链、市场结构、进入壁垒也差别较大。

对于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CMO企业,目前还是主要以生产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为主,因此我们就以生产医药中间体和化学原料药的CMO企业为例来进行介绍。

一般来讲,生产医药中间体和化学原料药的企业的上游为精细化工行业,上游企业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均能够对行业内企业造成影响。

由于行业内的企业需要大量的化工产品作为起始原料,化工产品价格的提升必然抬高企业的成本,企业往往通过与多个供应商合作来优化产业链,控制成本;此外,CMO企业在源头开始进行质量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会对供应商进行甄选,进行质量审计等工作。

CMO企业也会通过收购等方式向上游进行产业链延伸,以保证自身产品供应的安全。

CMO行业的下游是医药生产企业。

医药企业为了保证产品的及时供应以及确保产品质量,往往通过对企业技术能力、管理体系的考察、EHS审计等确定供应商,进而与少数核心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一旦能够对医药企业长期进行供货,客户一般不会更换供应商,双方之间往往形成互利共赢的关系。

此外,CMO行业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需要满足众多监管要求。

在管理方面,质量和环保是重中之重。

以出口美国市场为例,企业产品的质量不达标或生产流程违反cGMP准则,往往会面临着一段时间内市场禁入的惩罚;国家对于环保监管的加强也提高了其他企业进入CMO行业的难度;此外,CMO企业需要为客户提供药物合成路线研究、工艺优化等方面服务,是一个技术、人才密集型行业。

以上这些因素使得CMO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

1.3、促使CMO行业快速崛起的因素

1.3.1、“专利断崖”到来和研发成本提升加速大型药企外包进程

CMO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由于“专利断崖”的到来,大量“重磅炸弹药物”的专利纷纷到期,在低价仿制药的冲击之下,原有的销售额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失。

因此跨国医药企业维持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的均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根据预测,2017-2022年,预计专利药物会遭受到总计950亿美元销售额的损失。

 

图表2:

“专利断崖”对于药品销售额的影响

 

 

在跨国药企的成本之中很大一部分是药物研发支出,近年来全球医药企业研发投入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2008-2015年,全球医药企业研发投入从1330亿美元提高到

1500亿美元。

具体到每个药物的研发成本,根据塔夫茨(Tufts)大学药物开发研究中心在2014年进行的测算,新药研发的成本一直处于不断增长之中。

将研发成本资本化后,2000-2010年间每个新药的研发成本大约是26亿美元。

而在1990-2000年间是每个新药的研发成本为10.4亿美元,为当时的2.45倍。

新药研发成本的不断上升过程使得跨国药企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

 

图表3:

不同年代新药研发成本(百万美元)

 

伴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和药物基础研究领域的进展,近年来FDA批准新分子实体和生物药数量持续增加,新药研发的效率有所回升。

一方面由于生物药逐渐成为新药研发领域热门方向,推动了问市新药数量的上升;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FDA提高了评审效率,在药物评审领域推出了诸多优先审批审评政策,例如快速通道(fasttrack)、突破性疗法通道(breakthrough)、优先审评(priorityreview)、加速审批(acceleratedapproval),使得药物批准上市的数量和速度大幅增加。

由于生物药当年获批数量较多,2015年批准上市新药数量创出了近年来的新高,远远超过2008-2014年平均每年30个的水平。

另一方面,新药研发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2016年FDA仅批准了22个新药,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特别是小分子药物,批准数量不及2015年的一半。

但是研发费用却仍维持了一定程度的增长,2016年预计为1540亿美元。

如果在未来若干年内,新药批准数量不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可以预见研发的效率将又会出现一个低谷,近年来出现的研发效率提升的势头难以持续。

图表4:

FDA历年批准新药数量

 

图表5:

全球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

 

在研发成功率方面,麦肯锡咨询公司在《Nat.Rev.DrugDiscov.》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总结了1996-2014年之间新药研发的情况。

从1996-2011年之间,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从16.4%下降到了7.5%。

由于生物大分子选择性好于小分子,因脱靶毒性失败可能性大大降低,生物药研发的成功率也要高于小分子;近年来医药企业的研发管线更偏向缺少标准疗法的专科病,在研发方向上也倾向于生物药,因此使得新药研发的总体成功率有所提升,2012-2014年间达到了11.6%,达到了本世纪以来的高点,但是距离上世纪90年代的成功率仍有一定距离。

研发成功率的逐渐下降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才能研发出一种新药,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成本支出。

 

图表6:

不同年代新药研发总体成功率

 

 

图表7:

不同年代小分子药物和生物药研发成功率

 

可以看出,由于“专利断崖”的到来,跨国药企现有的产品将逐步受到仿制药的冲击,销售额有可能出现下滑;新药研发成本的逐步提升增加了企业的研发费用;新药研发的高失败率和效率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使得企业未来的销售收入难以得到保证,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在研发领域的无效支出,进一步抬升了企业的成本。

 

此,在收入和成本两个方面都受到压力的情况下,跨国医药企业开始选择将医药研发

和生产中部分环节向CMO企业外包,以达到提升自身经营效率,降低营运成本、分散研发风险的目的。

1.3.2、中小型新药研发企业的兴起进一步刺激外包需求增长

目前全球新药研发的主体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传统大型跨国药业虽然仍在新药

的研发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中小型创新医药企业的崛起也值得关注。

从医药

领域风险投资的情况来看,投资的金额数和项目数都有所提升,2014年的投资金额更是达到了81.74亿美元,项目总数达到了514个。

风险投资额的增加使得众多虚拟医药公司(virtualpharmacompany)和初创型生物医药企业逐渐兴起。

根据Citeline的统计,2016年,仅具有1-2个在研新药品种的企业数量已增至2084家,占整个制药研发公司规模的56.5%。

与之相比,2015年这些小型新药研发公司的数量为1844家,而新药研发公司总数量为3286家,占比为56%。

整体来看,小型新药研发公司的数量呈现上升势头,在全球新药研发领域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图表8:

医药领域风险投资情况

 

图表9:

拥有在研项目的制药企业数量

 

 

虚拟型医药企业往往专注于新药研发项目的管理,而将药物研发中的系列活动外包给服务提供商,依托服务商来完成药物分子合成、生产流程和工艺开发以及各期临床试验等工作,此种商业模式适合于拥有技术资源但缺乏资金的科研人员和创业者进行其早期的科研成果转化。

初创型生物医药企业经营模式与之有类似之处,也需要将自身的研发活动进行外包,但这类企业往往拥有自身的内部研发机构和其他职能部门。

这些企业在新药研发投入领域的投入也较为巨大。

根据EvaluetePharma的统计,2014年初创型生物医药的研发总投入达到了近400亿美元。

对于这类企业,一般没有收入或者仅通过出售药物在某个特定市场的开发权(licence-out)等方式获得一部分收入。

总体来看,这类医药企业的收入来源较为有限且不稳定,需要通过对外融资来维持新药研发中现金支出,企业需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新药的研发流程之中,自然无力去兴建药品生产所需的厂房、设备等,此外由于这类企业也缺乏大规模批量生产药物的经验,因此选择往往将药物生产环节外包给CMO企业,省去固定资产的投资和后续的cGMP认证等环节,让CMO企业为其生产原料药和制剂。

这种模式有利于初创型医药企业节约成本,将精力更好的集中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化合物设计与筛选、临床试验组织与实施等环节,CMO企业也可以通过服务于前期临床试验,提供试验用药和承担上市后药品商业化生产获得一定收益。

2、全球CMO行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2.1、CMO竞争格局及发展现状

目前来看,全球的CMO行业的集中度仍然较低。

根据2011年数据(patheon后被私有化,故采用早期数据),全球主要CMO企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并不大,排名前5位企业市场份额总额约为15%,行业集中度较小。

此外,从不同地区的市场份额分布来看,美国和西欧仍然占据了全球主要市场份额,2011年,二者分别占到了当年全球市场份额的43.75%和29.06%;中国和印度的占比分别为5.94%和5.63%;根据预测,到2017年,西欧和美国地区的CMO市场份额将出现萎缩,与此同时,中国和印度的市场份额占比将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占比将提升到7.91%和7.3%。

 

图表10:

CMO行业的竞争格局

图表11:

不同地区CMO企业市场份额占比

 

 

在服务的对象方面,CMO企业面对的客户也是多种多样的。

Informa曾进行过一项针对全球200多个不同规模生物医药企业外包服务应用情况的调查。

在临床阶段用药需求方面,40%的企业将其50%以上的用药需求外包给CMO企业进行生产,其中虚拟性和初创型医药企业意愿较强,分别有70%和69%的企业将其50%以上的需求进行外包,此外中小型医药企业、仿制药生产企业和大型医药企业中分别也有50%、20%和19%进行了外包;在药品规模化生产方面,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分别有70%和50%的虚拟性和初创型医药企业将其50%以上规模化药物生产的需求进行了外包,中小型医药企业、仿制药生产企业和大型医药企业中分别也有50%、20%和19%进行了外包。

由此可以看出,CMO在目前医药产业链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于中小型新药研发企业更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从总体来看,在整个医药外包产业之中,CRO行业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60%,而CMO行业的渗透率还有待提高。

具体到业务领域来看,创新药API外包生产(APICMO,innovative)和制剂外包生产(FDFCMO)的渗透率较高,分别为54%和33%,而制剂开发(FDFdev.)和原料药开发(APIdev.)的渗透率仅为16%和9%。

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API和制剂外包生产之中,有一部分业务为委托加工,在生产中以复制委托方的药物合成路线、工艺以及剂型处方为主,不涉及通过自有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对于

 

CMO企业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医药企业能够找到足量的CMO企业将药品生产进行外

包;而对于制剂开发(FDFdev.)和原料药开发(APIdev.)业务,需要CMO企业有能力进行药品工艺创新与优化、药物处方研究和剂型改进等,这对于CMO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究能力要求较高,仅有少量的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CMO企业能够胜任。

在未来,由于生物制药公司日益增长的外包需求,CMO行业的渗透率也会逐步提升,与CRO行业逐渐接轨,CMO行业的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拓展,同时行业内技术领先的企业也有望受益于原料药开发等高技术壁垒渗透率提升的进程,迎来双重利好。

 

图表12:

医药企业外包意愿情况

 

图表13:

医药外包行业渗透率情况

 

2.2、国际大型CMO企业简介

2.2.1、CatalentPharma

CatalentPharmaSolutions,Inc.是一家总部在美国特拉华州的公司,2007年被黑石集团的附属公司所收购,2014年7月底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截止2016财务年度(结束于2016年6月),公司与全球排名前100位的品牌药物生产公司中的87家、仿制药物生产企业全球排名前25中的22家、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全球排名前25家中的24家均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的伙伴包括辉瑞、强生、葛兰素史克、默克、梯瓦等大型跨国药企,为其提供药物开发和给药技术解决方案以及药物、生物制剂和保健消费品的临床阶段和商业化生产供应服务。

公司的业务范围较广,包括软胶囊制造、药物递送解决方案研究、临床试验服务等。

2016财务年度,三项业务收入分别为7.76亿美元、8.06亿美元和3.08亿美元,占到当年公司收入比例分别为41%、43%和16%。

在软胶囊制造方面,提供配方开发和制造服务,产品包括传统的以明胶为原材料的软胶囊和以植物为原材料的新型软胶囊,广泛应用于处方药,非处方药,膳食补充剂和化妆品之中,公司通常从客户或通过采购获取原料药,然后完成胶囊产品封装和制造。

药物递送解决方案研究是公司另一大

 

支柱性业务,公司为客户提供各种复杂的先进制剂递送技术和相关的整合解决方案,

包括开发和制造口服剂型,如快速溶解片剂、控制释放产品,提供全面的处方前研究、制剂的开发、临床用药和商业化用药生产;化学药物、生物制剂和生物仿制药通过注射,吸入等途径的释放技术,包括药物的无菌吹瓶—填充—密封制造技术等。

此外,公司也为临床试验中的药物和生物制剂提供制造、包装、储存和库存管理,包括药物制造与分装、安慰剂制造,参比药物采购等,通过自身的分销网络对各地区的临床试验进行支持。

 

图表14:

Calalent各类业务收入情况

 

图表15:

Catalent业务范围

 

2.2.2、Boehringer-Ingelheim

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Ingelheim)成立于1885年。

公司的主要业务方向为创新性药物的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包括处方药、保健品、动物保健品、生物药等,同时公司还提供工业客户服务业务。

其中处方药业务在公司的收入中具有支柱性地位,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12亿欧元,占当年公司营业收入的76%。

公司的CMO业务主要是在生物药领域,现有产能一方面生产自有品牌产品,包括生物仿制药,另一方面,公司还为第三方客户进行工艺开发、合同制造等方面服务,2015年,生物药合同定制生产业务收入为5.76亿欧元,相比2014年增长15%,未来公司还将进一步增大在生物药领域投入,2016年,公司在上海张江开始生物制药生产基地,被选定成为国内首个开展生物制药合同生产的试点企业,拥有2000L的产能,能够为客户提供从临床试验用药到商业化生产、上下游工艺开发等外包服务。

此外,公司的客户服务业务主要为第三方提供药品、化学品以及化学药物的合同定制生产,2015年该项业务收入为1.45亿欧元。

 

图表16:

Boehringer-Ingelheim各类业务收入情况

 

 

图表17:

Boehringer-Ingelheim生物药生产基地

 

2.2.3、Lonza

Lonza是世界领先的生物医药和特种化学品生产供应商,总部位于瑞士,在全球有超过40个研究与生产机构。

目前公司主要分为两个部门:

制药和生物技术以及特种化学品材料制造;两部分营业收入分别占到当年公司总收入的42.41%和57.59%。

在特种

 

化学品材料方面,公司的产品包括维生素B3、左旋肉碱、防腐剂、除草剂、杀虫剂、

杀菌剂、消毒剂、涂料和油漆等,涉及保健品、农业用化学品、木材保护、水资源保护和工业品防护等5个细分领域。

在制药和生物技术部门则包括了合同定制开发与生产、生命科学研究服务两个方面。

公司的合同定制开发业务主要隶属于制药和生物技术部门之中,该项业务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客户包括初创型和大型医药企业。

在业务内容方面,对于早期的药物研发,公司可以对潜在的候选药物进行成药性等方面筛选,通过在临床前研究阶段对药物进行安全性等方面研究,在初始阶段就发现药物潜在的风险,能够使客户将主要资源集中到研发概率较高的药物上,提升了企业的研发回报率,有助于客户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

在药品制造方面,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其定制的中间体或者原料药,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能够使药品尽快上市。

项目涉及药物研发的各个阶段,包括临床早期、后期项目以及药物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产品方面包括精细化工中间体、小分子药物原料药、高活性中间体、肽类药物、抗体偶联药物等。

公司的生命科学服务业务的客户主要是生物制药企业,业务包括细胞培养、培养基制备、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此外公司也服务于药物早期研发,包括生物标记物发现,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等工作。

 

图表18:

Lonza业务范围

 

图表19:

Lonza各类业务收入情况

 

2.2.4、Patheon

Patheon是全球领先的制药研发外包和制造服务供应商。

公司成立于1974年,总部位于加拿大。

公司最初从事药物合同外包生产,1995年通过收购了GlobalPharmInc48%的股权开始从事处方和临床试验材料的生产;随后又通过从Hoffman-LaRocheLtd手中收购和自建生产设施进入到了制剂开发、临床前和临床药物产品制造(PharmaceuticalDevelopmentServices,PDS)领域;2004年通过收购MovaPharmaceutical涉足处方药外包生产业务;2012年收购BannerPharmacaps获得了软明胶胶囊生产业务。

在2014年公司通过与DSM制药部门合并,获得了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制造业务,并在2015年继续进行并购增强了其在小分子原料药制造领域的实力。

2016年公司在纽交所进行了公开募股,成为一家上市公司。

目前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药物定制生产服务,产品有活性药物成分(API)和成品药物产品,包括小分子药物和生物药,能够覆盖从临床研究、商业化生产、制剂开发、产品包装等各个环节。

公司的业务主要包含三个板块:

API定制生产(DrugSubstanceServices,DSS),主要从事用于临床研究、商业化销售的小分子药物和生物药API的生产;制剂开发、临床前和临床药物产品制造(PharmaceuticalDevelopmentServices,PDS),主要从事制剂

 

开发服务,目前能够完成约40种剂型的制剂开发工作;成品药生产与包装((Drug

ProductServices,DPS),目前已经开发和制造了92种新批准的药物,占外包NDA批准总量20%以上。

 

图表20:

patheon业务范围

图表21:

patheon各类业务收入情况

 

2.2.5、JubilantLifeScience

JubilantLifeScience是一个综合性的制药和生命科学产品服务供应商,为100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公司在药物研发和生产领域提供一站式服务,于全球排名前20的制药企业中的19家和前10家农用化学品中的7家建立了合作关系。

公司的业务主要为药品制造和化学品生产;药品制造主要包括仿制药和特种药品制造,分别占到公司收入的24.83%和27.81%;化学品生产则包括了中间体和营养品、生化制品两部分,分别占到公司收入的26.7%和20.65%,产品包括化工中间体、维生素B3等。

 

图表22:

Jubilant各类业务收入情况

 

图表23:

Jubilant与外包相关业务收入情况

 

 

在特种药品制造板块之中,有两部分与医药外包有关,一是无菌制剂生产业务,主要包括无菌注射剂、眼科用药、冻干粉针以及片剂和胶囊剂等固体剂型的生产等,能够为从虚拟性医药企业到大型药企等不同规模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另一项是药物研发服务,通过与生物医药企业合作,开展针对治疗肿瘤、疼痛及炎症等疾病的药物靶点的验证与识别、临床前研究等工作,从而加快药物的研发进程,同时公司还拥有先进的符合cGMP要求生产设备,可以满足临床前、临床阶段研究的用药需求。

此外,原料药生产也是公司的另一大业务板块,产品主要为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隶属于公司仿制药业务板块。

2.3、CMO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通过对国际领先的CMO企业进行研究,我们注意到以下的几点规律:

一是这些企业间的业务同质性不强,但是往往能够在自身的细分领域之中均占据

主导地位,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如Catalent主要从事软胶囊制造、药物递送解决方案研究、临床试验服务;Boehringer-Ingelheim则专注于生物药CMO生产;Lonza主要从事API生产,包括中间体、小分子药物原料药、高活性原料药、肽类药物、抗体偶联药物等;Patheon的业务覆盖了药物生产的整个流程,提供全产业链外包服务;JubilantLifeScience的外包业务主要包括无菌针剂生产。

由于制药行业产业链较长,

 

产品类型较多,各个环节均能够进行外包;而在这些不同环节之中,由于对厂家技术

能力、研发能力、产品质量控制能力等方面要求均不尽相同,因此对于单一厂家而言,也很难做到全方位覆盖,垄断大部分市场份额。

对于后进入行业的企业而言,只要能够突破进入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