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专题综合评估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8173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专题综合评估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专题综合评估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专题综合评估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专题综合评估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专题综合评估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专题综合评估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专题综合评估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专题综合评估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专题综合评估五.docx

《高考生物专题综合评估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专题综合评估五.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专题综合评估五.docx

高考生物专题综合评估五

专题综合评估(五)

(时间:

35分钟 分值:

7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7·宁夏银川四模)蚜虫常聚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是地球上最具有破坏性的害虫之一。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蚜虫的天敌。

对于蚜虫,重要的是抓紧预防,避免虫害的发生。

下列关于蚜虫的调查与防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应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B.取样时应选择蚜虫较为集中的地块

C.样方法可以准确计算出蚜虫的种群密度

D.引入七星瓢虫,可以彻底消灭蚜虫

解析:

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关键是随机取样;样方法是一种估算方法,不能准确计算出蚜虫的种群密度;引入七星瓢虫,可以使得蚜虫种群密度保持在较低水平,但不能彻底消灭蚜虫。

2.(2017·山西吕梁三模)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修剪整齐的草坪,其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都不存在

B.群落中捕食和竞争关系均不利于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

C.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比如围湖造田

D.森林阶段是所有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该阶段物种较为丰富

解析:

任何生态系统都存在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群落中捕食和竞争关系均有利于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如果当地气候不适宜等,群落演替的终点不会是森林阶段。

3.在自然条件下,某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该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

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曲线上的点

N

(K-N)/K

S1

20

0.90

S2

50

0.75

S3

100

0.50

S4

150

0.25

S5

180

0.10

A.环境阻力对该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K-N)/K为0.50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C.若该种群为蝗虫,则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D.若该种群为草鱼,则捕捞草鱼后需控制草鱼剩余量在S5点

解析:

环境阻力对该种群增长的影响在S4点之前已经出现;(K-N)/K为0.50时,该种群数量为K/2,此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若该种群为蝗虫,则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S3点时蝗虫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进行防治蝗虫难度较大;若该种群为草鱼,则捕捞草鱼后需控制草鱼剩余量在S3点。

4.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我国实施的“二孩”政策可以调节人口的出生率,改变人口的年龄组成

B.农民对某块农田放弃管理后,该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

演替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可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上升,引起温室效应

D.蜜蜂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解析:

我国实施的“二孩”政策可提高人口的出生率,改善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使人口的年龄组成发生改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可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上升,引起温室效应;蜜蜂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属于信息在种内的作用,没有体现信息在种间的作用。

5.(2017·山东德州二模)某河流因污水排放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产生水华。

通过投放以浮游藻类为食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对其进行治理,收到较好效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藻类大量繁殖使生物多样性增加

B.水域中的生物个体数量反映群落的丰富度

C.治理后能量流动的特点未发生改变

D.植物中含有的全部能量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解析:

藻类大量繁殖并未增加生物的种类即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多少,而不是生物个体的数量;治理前后能量流动的特点均为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而并非植物中含有的能量。

6.(2017·江西南昌二模)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

如表:

年龄

0~2(幼年)

3~8(成年)

≥9(老年)

个体数

413

398

409

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该鱼种群数量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快速增加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査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

C.不同年龄段的该鱼生活在不同深度,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从该鱼种群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约占该鱼种群获得能量的10%

解析: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413∶398∶409≈1∶1∶1,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相对稳定,属于稳定型;鱼的个体较大,活动范围广,调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

中不同种群的分布;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10%~20%流向下一营养级,从该鱼种群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约占该鱼种群获得能量的比值不能确定。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39分)

7.(2017·安徽合肥二模)(9分)某草原生活着黑线姬鼠、鹰等种类繁多的动物。

(1)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140hm2)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

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只/hm2。

进一步调查发现了黑线姬鼠的标记物有脱落的现象,则上述估计的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    (填“偏大”或“偏小”)。

 

(2)若年初时黑线姬鼠有10000只,年末时有11000只,其中新出生的2000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另外1000只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

 

(3)鹰大量繁殖会导致黑线姬鼠的数量减少,该草原群落物种的丰富度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解析:

(1)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可知,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100×280÷2=14000(只),种群密度约为14000÷140=100(只/hm2)。

进一步调查发现了黑线姬鼠的标记物有脱落的现象,则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上述估计的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

(2)若年初时黑线姬鼠有10000只,年末时有11000只,其中新出生的2000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2000÷10000×100%=20%,另外1000只减少的原因可能是死亡和迁出。

(3)物种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鹰大量繁殖会导致黑线姬鼠的数量减少,但物种数目没变,故该草原群落物种的丰富度

不变。

答案:

(1)100 偏大

(2)20% 死亡和迁出

(3)不变

8.(10分)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系图,图乙为该生态系统中与鼠相关的能量流动过程,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存在    条食物链,蛇和鹰的种间关系为    。

 

(2)假设蛇所获得的能量中,1/2来自蟾蜍,1/2来自鼠。

若蛇的同化量增加a,至少需要消耗草的同化量为b,则a和b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

 

(3)图乙中的A属于图甲中    的同化量,C为用于          的能量。

若该生态系统中草的同化量为E,则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E。

 

(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昆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导致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    调节。

 

解析:

(1)图甲中存在3条食物链,即草→食草昆虫→蟾蜍→蛇→鹰、草→鼠→蛇→鹰、草→鼠→鹰。

由图甲可知,鹰可以捕食蛇,蛇和鹰都能捕食鼠,因此,蛇和鹰之间有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2)由题意“至少”可知,应该按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则有1/2a÷

20%÷20%+1/2a÷20%÷20%÷20%=b,即b=75a。

(3)A为鼠的粪便中的能量,其属于前一营养级(草)的同化量。

B为鼠的同化量,C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由图甲可知鼠属于第二营养级,在该生态系统中,食草昆虫也属于第二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是指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情况,因此,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大于B/E。

(4)题中信息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负反馈调节可以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1)3 竞争和捕食 

(2)b=75a

(3)草 生长发育和繁殖 大于

(4)生物的种间关系 负反馈(或反馈)

9.(2017·山东聊城三模)(10分)荒漠河岸林是荒漠环境条件下物种较为单一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试从生态系统内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

 

(2)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中上层分布着乔木,中间分布着灌木,最下层分布着各种草本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该结构的生物学意义是 。

 

(3)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具有 

的功能,该生态系统能在干旱地区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解析:

(1)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的成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2)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中上层分布着乔木,中间分布着灌木,最下层分布着各种草本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该结构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

(3)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具有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该生态系统能在干旱地区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

答案:

(1)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

(2)垂直 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

(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间接

10.(2017·河南三门峡二模)(10分)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

如图为某水域中生态浮床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浮床体现了群落中植物在      方向上的结构特征,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多样化的  

条件。

(2)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最终进入浮床植物体内经历的过程是

 。

 

(3)污水流入后仍能保持动态平衡,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高,       ,进而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生态浮床既具有处理污水的功能,同时还可以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4)污水流经生态净化系统后,流出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有 。

 

解析:

(1)群落的结构特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浮床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结构特征,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多样化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水体中的有机物先经过微生物分解形成无机物,无机物可被植物吸收。

(3)由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故污水流入后该生态系统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生态浮床具有处理污水的功能,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浮床还可以美化环境,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由于藻类被消费者捕食,与浮床植物竞争中获得的光照和营养元素等少,限制其生长和繁殖,故污水流经生态净化系统后,流出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

答案:

(1)垂直和水平 栖息空间和食物

(2)有机物先经过微生物分解形成无机物后,被植物吸收

(3)营养结构复杂 直接价值和间接

(4)被消费者捕食,与浮床植物竞争中获得的光照和营养元素等少,限制其生长和繁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