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课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16636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课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课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课时.docx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课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课时.docx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课时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课时)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旭光中学吴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能力目标:

能正确翻译全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养成勤学的观念和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正确翻译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曲高歌,唱不尽三国英雄。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

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新课讲授

A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3、简介文中的三个人物(多媒体)

孙权:

(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

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鲁肃:

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

B朗读课文

1、听范读课文,注意注音和句读。

2、读准字音卿岂邪孰遂

3、学生朗读课文。

C反复朗读,看书下注释,翻译,了解全文大意

1、积累词语:

谓,对……说卿,君对臣的称呼,你当涂,当道,当权掌事:

掌管国家大事。

辞,推托以,拿多务:

事情多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学官但:

只不过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耳,罢了。

孰若孤?

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乃,于是,就就,从事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论议,谈论议事才略,才干、谋略吴下阿蒙,今义:

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

更,重新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何,怎么

2、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

"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

孙权说:

"我难道是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吗?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过去的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跟吕蒙议论事情,十分惊奇地说: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吕蒙说:

"士别三日,就应当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然后分别了。

D概括课文情节,初步感知内容(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三、作业布置: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

此书是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

2.司马光,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3.“治经”中的“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邪()即更()

三、划分朗读的节奏: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四、找出句子中古今义不同的词,并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

今:

五、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权谓吕蒙曰谓:

2.卿今当涂掌事今:

当涂:

3.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以:

4.自以为大有所益以为:

益: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岂:

治经:

为:

邪:

6.但当涉猎但:

涉猎:

7.见往事耳见:

往事:

耳:

8.孰若孤孰:

若:

9.蒙乃始就学:

乃:

就:

10.及鲁肃过寻阳及:

过:

11.卿今者才略才略:

12.非复吴下阿蒙非复:

13.即更刮目相待即:

更:

刮目:

14.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遂:

而:

六、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七、回答问题:

1、文章写了两件事,分别是孙权劝学和吕蒙学有所成。

2、孙权劝吕蒙读书是因为吕蒙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但起初吕蒙以军中多务为理由加以推辞。

(用原文填空)

3、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用原文填空)

4、表现吕蒙学习有惊人长进的语句有哪些?

(用原文填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表现鲁肃敬才爱才,和吕蒙情投意合,也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惊人长进。

6、说说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1)孙权:

善于说服别人,对部下要求严格

(2)吕蒙:

虚心肯学,进步快,也很有幽默感。

(3)鲁肃:

敬才爱才

7、写出本文出现的成语,并解释。

吴下阿蒙:

比喻人学识浅薄。

刮目相待:

另眼相看,用心的眼光看待。

8、“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表现了孙权对部下要求严格的态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表现了鲁肃惊叹赞美的态度。

9、文中与“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0、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1)读书学习很重要。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

  3)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11、写出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诗句、格言: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严正清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2、与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相照应的成语:

开卷有益

四、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情节:

孙权——劝学

吕蒙——辞学就学

——议论

鲁肃——大惊结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情节导入新课。

二、研讨课文:

1、思考:

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

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2、分析人物对话,讨论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进行分析。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

”写出了怎样的口气?

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严格要求,同时严厉中又可见殷切希望。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

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

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找出吕蒙的前后态度变化,说说他是怎样的人。

吕蒙:

知错就改虚心好学

(3)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

说明了什么?

感叹句,惊讶不解的语气,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反问句,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4)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

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鲁肃敬才、爱才。

侧面表现吕蒙才略进步惊人。

语言(人物对话)

(5)齐读全文,思考:

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请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3、对照板书小结,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三、扩展训练

在课堂练习本上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

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六、课后反思:

 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自主读书的学习习惯,学生借助注释和词句理解基本内容,教师只激发,点拨。

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在读的训练中,我以读思结合的阅读原则:

初读──速读──竞读──研读──背诵,自学效果很好,大部分学生能当堂背诵全文,提高了学生文言阅读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