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32514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

护理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1.nursingpsychology  护理心理学:

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学科。

2.Psychology  心理学:

研究机体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3.心理现象的内容:

(1)心理过程:

a.认知过程 b.情绪和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2)人格:

 a.意识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征 c.自我意识

4.护理心理学的任务:

 

(1)探索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并用于临床实践

 

(2)研究患者心理特征影响健康和疾病的作用机制

 (3)探索护患关系及其改善

 (4)探索优秀护理人才的心理特点,探索培养途径

5.psychplogicalnursingcare 心理护理:

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学方法,通过人际交往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促进患者健康或达到最佳身心状态的活动。

第二章  基础理论

1.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

(1)自我实现论

(2)顶峰体验

                    罗杰斯  人有实现的趋向,人性基本可以信赖

2.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  巴普洛夫及其经典条件反射  斯金纳和操作条件反射班杜拉及其社会认识论,自我效能理论

3.观察学习的四个具体过程:

 

(1)注意过程:

集中观察所需要模仿的行为规范是基础

 

(2)保持过程:

把观察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并储存在记忆中的活动

 (3)运动再现过程:

通过自己的运动结合再现被模仿的行为

 (4)动机确立过程:

多数有目的的模仿行为都需要某种动机力量的支持,观察,记忆和重现,如果没有动机被推动和支持都有可能不发生。

4.健康信念模式(HBM)理论要点:

  

(1)知觉疾病易感性:

是个体对危险行为会危害自己的健康或疾病可能性的敏感程度

  

(2)知觉疾病威胁:

是个体对危险行为后果和疾病危险性的预期

  (3)知觉健康行为益处:

是对采取行动,改变行为能带来好处的预期

  (4)知觉行动阻碍:

是对采取行动所付出代价和遇到的困难预期

  (5)行动线索:

实现行为改变的策略

  (6)自我效能(感)高自我效能者采纳建议,实施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转变的可能性高。

第三章  心理过程

1.sensation 感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特性:

(1)感觉的适应:

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的适应

          

(2)感觉的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对比 

           (3)后像:

当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这种暂时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叫做后像

           (4)联觉:

一种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有产生另一种不同感觉的现象,叫做联觉。

3.perception 知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4.知觉特性:

(1)选择性  是指个体能迅速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的特性

           

(2)整体性是指个体在刺激不完备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完整知觉的特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5.记忆的分类:

(1)按内容:

a.形象记忆 b.动作记忆c.情绪记忆 d.逻辑记忆

              

(2)按特点:

 a.瞬时记忆(时间极短容量较大形象鲜明)

                           b.短时记忆(时间很短容量有限意识清晰)

                           C.长时记忆(容量无限时间很长)

6.thinking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其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过程的两个重要特征。

7.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迁移

(2)定势(3)功能固着(4)刺激的排列组合形式(5)动机强度(6)原型启发(7)个性特征

8. 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1)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情绪通常是在有机体的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和短暂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

 (3)情感是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

9.will 意志:

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组织自身的行动,并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实现目的的过程。

10.意志行为的特征:

(1)有明确的目的性

(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以随意活动为基础

11.意志的基本品质:

(1)自觉性  与自觉性相反的是意志的动摇性和独断性

(2)果断性  与果断性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3)坚持性  与坚持性相反的是顽固执拗和一意孤行,见异思迁

(4)自制性 

第四章  人格

1.personality 人格:

乃是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2.人格的特征:

(1)倾向性

(2)复杂性(3)独特性(4)稳定性(5)完整性(6)积极性

3.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生物因素

 

(2)环境因素 a家庭因素 b学校因素 c社会文化环境

 (3)社会实践

 (4)自我教育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与自我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5.动机的功能:

(1)引发功能(始动功能)

(2)维持与调节功能(3)指向功能

6.气质的临床意义:

(1)正确认识气质与职业活动具有积极意义

(2)气质不决定一个人社会活动的价值及其成就的高低

(3)不同的气质类型对人的身心健康有不同的影响

7.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1)气质是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受到先天遗传素质的影响,气质形成早,不易变化

(2)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性格形成晚,稳定性比气质变化快

联系:

气质影响着性格的动态方面及性格的形成速度。

第五章  心理发展与心理卫生

1.mentalhygiene 心理卫生:

是指维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与方法。

第六章  行为与健康

1.Feedingbehavior 饮食行为:

系指人们为了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器官的功能活动,以及从事各种活动时所需要能量和物质需要所进行的觅食,进食,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等各种相关活动。

2.影响饮食的因素:

(1)文化因素

(2)社会因素(3)生理心理因素(4)职业因素(5)饮食观念

3.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

(1)羞治心理

(2)恐惧,悲观心理(3)求治心切,希望保密()4悲愤,怨恨心理(5)报复心理

第七章  心理评估

1.psychologicalassessment 心理评估:

是指综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描述,检测,记录和解释一个人的心理现状及其水平,

以便对个体的心理品质做出客观,全面和系统深入的评价过程。

2.心理评估方法

(1)个案法

(2)观察法(3)交谈法(4)心理测试

3.心理评估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原则:

(1)综合评估原则

(2)动态实施原则(3)循序渐进原则

注意事项:

(1)争取认同

(2)保护来访者隐私(3)尊重来访者权益

4.标准化心理测试的特征

(1)信度reliability 信度是对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的估计,又称可靠性。

3

(2)效度 validity效度是指一个测试是否测量到它所要测的东西,又称真实性。

(3)难度

(4)区分度

(5)标准化

5.智力测验  量表

6.人格测验

7.焦虑与抑郁的评估:

(1)汉密尔顿焦虑与抑郁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

(2)ZUNG抑郁和焦虑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

第八章  心理干预

1.psychologyintervention 心理干预:

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2.Psychologycounseling 心理咨询:

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通过解决其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以促进其发展与成长的过程。

3.Psychotherapy 心理治疗:

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在构成密切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以消除或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与障碍,促进其人格的成熟和发展过程。

4.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相似之处:

(1)二者所采用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通常是一致的

         

(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都希望通过帮助者和求助者之间的互助,达到使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目的

         (3)二者都注重建立与求助者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前提条件

区别:

(1)工作对象与目标不同

     

(2)工作内容不同

     (3)工作涉及的意识层次不同

     (4)工作用时长短不同

     (5)称谓不同

5.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遵循原则

(1)保密性原则

(2)针对性与灵活性原则

(3)中立性原则

(4)综合性原则

6.心理咨询的方法:

(1)门诊治疗

(2)电话咨询(3)信函咨询(4)专栏咨询(5)现场咨询

7.行为治疗的基础:

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8.行为治疗的基本原理:

人类的一切行为(除本能行为外)都是经过后天学习而来的,也是可以经过学习而改变,增强或消除的。

9.行为治疗的常见方法:

(1)放松疗法

(2)系统脱敏方法

(3)满贯疗法(冲击疗法)

(4)厌恶疗法

(5)行为塑造法

(6)生物反馈治疗

10.cognitivetherapy认知治疗:

就是帮助患者找出那些错误信念和不良认知结构并设法矫正之,使患者的信念更适用于现实,认知方式更符合逻辑,更能有效的应付现实生活,最终达到消除心理障碍促进成长的目标。

11.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RET)基本理论

A(activatingevent)是指周围存在的某种激发事件

B(beliefsystem)是指个人信念

C(consequences)是指人的情绪反应,为结果

12.贝克的认知疗法--6种常见的认知错误

(1)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

这种思考方式导致完美主义,害怕任何错误和缺点

(2)任意推断:

在缺乏事实根据的情况下草率地下结论

(3)选择性概括:

以偏概全

(4)过度引申:

指在一个小小的失误上做出关于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

(5)过度夸张和过分缩小:

指夸大自己的失误,缺陷的重要性,而贬抑自己成绩或优点

(6)个人化:

当事人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担责任

13.罗杰斯认为成长的的氛围有3个必要条件:

(1)无条件积极关注和接纳

(2)通情(3)平等和真诚

14.弗洛伊德理论:

(1)潜意识理论

(2)梦的解释

(3)人格结构理论

(4)性本能理论

(5)自我防御机制理论

15.心理分析的主要治疗方法:

(1)自由联想

(2)解释(3)释梦(4)移情

16.crisis 危机:

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境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时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

第九章 心理应激

1.心理应激:

是指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1)应激是引起机体发生应激反应的刺激物

(2)应激是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3)应激是应激源和应激反应的中间变量

2.stressor 应激源:

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物。

3.Conflict 冲突:

是指互相对立或排斥的目的,愿望,动机或反应倾向同时出现时引起的一种心理状态。

(1)趋--趋冲突:

又称双趋冲突

(2)避--避冲突:

又称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

(4)双重或多重趋--避冲突

4.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应激的积极意义:

(1)适当的应激是维持正常身心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2)适度的应激为有机体提高生存适应能力提供可能

               (3)适当应激有利于机体动员自身潜能

应激的消极意义:

(1)应激使人的适应效率减弱

               

(2)应激使人对已存在的应激源失去抵抗

               (3)应激耗损机体的资源

               (4)应激引起各种躯体疾病和身心障碍

5.全身是应综合征的分期:

(1)警觉或动员期

(2)抵抗或适应期(3)衰竭期

6.应激反应的心理反应:

(1)情绪反应:

a焦虑 b恐惧 c愤怒 d抑郁

(2)行为反应:

a正对自身的行为反应 b针对应激源的行为反应 c攻击

(3)认知反应

(4)心理反应的时相:

惊叫,否认,侵入,不断修正,结束

7.心理中介因素:

认知评价,应对,再评价

8.应对:

(应付)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稳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9.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1)否认:

是指拒绝接受不愉快的现实以达到保护自我,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是一种比较原始和简单的心理防御

(2)退行:

退化,是指受到严重挫折时放弃习惯化的成熟应对策略,而使用早期幼稚的不成熟的方式应对挫折情境。

(3)幻想

(4)转移

(5)合理化(文饰作用)

(6)反向

(7)升华

(8)幽默

(9)潜抑(压抑)最基本的心理防御机制

(10)转换

第十章 心身疾病与心理障碍

1.心身疾病:

心身障碍或心理生理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2.心身疾病特征(诊断条件):

(1)疾病的发生与转化过程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2)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并有器质性病理改变和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

(3)应排除典型的精神障碍

3.心身疾病预防干预的目标:

(1)努力帮助病人消除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2)努力矫正由应激源引起的生理反应以减轻其对身体器官的冲击

(3)设计适当的治疗方案以降低身体器官对心理生理反应的脆弱程度

4.mentaldisorder 心理障碍:

精神障碍,是对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和行为异(失)常的统称,这些异常现象通常是由于心理的,社会的,生理的或药物的等多种原因所造成,并以个体无法有效地适应日常生活为其指征。

5.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应遵循3条基本原则:

(1)同一性

(2)心理过程是否完整和协调(3)个性心理特征是否相对稳定

6.判断行为异常的尺度:

(1)经验标准

(2)社会标准

(3)生活顺应标准

(4)统计标准

(5)医学标准

第十一章  患者心理

1.患者角色适应:

(1)角色行为冲突

(2)角色行为强化

(3)角色行为减退

(4)角色行为缺如

(5)角色行为异常

2.患者角色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享有平等的医疗权利

     

(2)享有疾病的认知权利

 (3)享有被医护人员理解和尊重的权利

 (4)享有免除或部分免除社会责任的权利

 (5)享有保护个人隐私的权利

义务:

(1)及时就医的义务

 

(2)寻求有效的医疗帮助的义务

 (3)配合诊治的义务

 (4)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支付医药费用,病愈后及时出院等义务

3.患者的心理需要:

(1)心身康复的需要

(2)患病期间安全的需要(3)信息的需要(4)被认识与接纳的需要

 

第十五章 尊重的需要特殊人群的心理护理

一慢性病的护理

(一)心理特点

 1 抑郁

 2 焦虑

 3 孤独

 4 疑虑

 5 患者角色的强化与依赖

 6 易激惹

 7 抗药心理

(二)心理护理要点

1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2  全面评估患者心身状态

3  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

4  有针对性的心理与行为指导

5  心理护理与胜利护理相结合

6  心理障碍的护理

二  孕产妇的心理特点

1  紧张与期待

2  害怕与苦恼

3  抑郁

第十四章   重点科室的心理护理

一  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一) 患者心理特点

 1 尽快就医的需要

 2 安全的需要

 3 求名医心理

 4 求助心理

 5 焦急忧虑心理

(二) 心理护理要点

 1 主动热情的接待

 2 耐心细致地做好分诊、导诊工作

 3 审慎解释诊治过程中患者的问题

 4 创造舒适、整洁、便捷的环境

 5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信赖感

 6 妥善应对冲突

二、 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特点

 1 焦虑与恐惧

 2 否认和疑虑

第十三章、护士心理与心理管理

1.护士职业心理素质:

是指从事护士职业的群体,共同具备并能形成的角色适应性行为的心理特征总和。

2.护士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

  

(1)敏锐的观察力

  

(2)准确的记忆力

  (3)独立的思维能力

  (4)稳定的注意力

  (5)积极而稳定的情绪

  (6)良好的人格特征

  (7)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

 

(1)缺乏社会支持

 

(2)长期紧张,超负荷的工作

 (3)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性质

 (4)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角色冲突

 (5)护士的心理承受力低

4.护士心理健康的维护

 1.个体应对策略:

(1)接受并正确认识工作倦怠

                

(2)认清自我,重新定位

                (3)学会寻求社会帮助

                (4)学会工作和生活

 2.组织干预政策:

(1)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与使用护理人才资源

                 

(2)建立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展开

                (3)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第十二章护患关系

1、Socialcognition 社会认知:

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的理性分析与判断的过程。

2、首因效应:

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印象对人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有称第一印象效应或优先效应。

3、近因效应:

是指在总体印象行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4、晕轮效应:

是指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又称光环效应。

5、interpersonalattraction 人际吸引:

   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二、人际吸引的形象因素:

1、熟悉与邻近

2、相似性

3、互补

4、仪表

5、其他因素

三、护患关系模式

1、主动-被动模式:

它的原型是“父母——婴儿”,特点是“护士为患者做什么”。

在本模式中,护士占主导地位,患者取执行角色。

主动-被动模式主要适用于一时丧失的患者(如全麻、昏迷)、婴幼儿、危重、休克、智力严重低下、以及某些精神患者。

2、指导-合作型:

其原型是“父母-儿童型”,特点是“护士教会患者做什么”。

该模式适用于一般患者,尤其适用于处理急性患者。

 

3.共同参与型:

本护患关系模式原型是“成人-成人型”,特点是“护士帮助患者自我恢复”。

护患双方的关系建立在平等地位上交往。

共同参与模式多用于慢性疾病、患者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情境中。

四、护患沟通的形式:

1、语词沟通与非语词沟通

(1)语词沟通

(2)非语词沟通

2、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3、单项沟通与双向沟通

五、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

1、环境因素:

(1)物理环境

             

(2)空间距离

2、个人主观因素:

(1)生理因素

                 

(2)认知因素

                 (3)情绪因素

                 (4)人格因素

                 (5)文化和价值观因素

第三节.护患冲突及其应对

一、   常见冲突

1、理想角色与现实的冲突

2、偏见与价值的冲突

3、患者自主性与护士护理权的冲突

4、依赖与独立的冲突

二.应对原则

1.公正原则

2.理性原则

3.尊重原则

第四节.护士沟通技巧

一语言沟通

1.恰当运用规范语言,避免术语

2.正确使用“工作语言”

3.学会使用赞美语言

4.掌握交谈技巧

5.掌握不良信息的传达技巧

二非语言沟通

1、注重仪表修饰

2、注重表情和体态

3、注重目光接触

4、体表接触

5、沟通距离:

亲密距离  约0.5m

             个人距离 0.5-1.2M

             社交距离 1.3-4.0m

             公众距离  大于4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