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08262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docx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出发,结合实例,通过类比实数加法运算引入集合间的运算,同时,结合相关内容介绍子集和全集等概念.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课本继续注重体现逻辑思考的方法,如类比等.

  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全集和补集的教学中,应注意利用图形的直观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补集的概念,并能够用直观图进行求补集的运算.

  三维目标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全集的含义,掌握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方法,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准确,进一步提高类比的能力.

  .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以及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尚大志

  导入新

  思路1.我们知道,实数有加法运算,两个实数可以相加,例如5+3=8.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教师直接点出课题.

  思路2.请同学们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吗?

  A={1,3,5},B={2,4,6},c={1,2,3,4,5,6};

  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c={x|x是实数}.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和交流,得出结论.教师强调集合也有运算,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思路3.①如图1甲和乙所示,观察两个图的阴影部分,它们分别同集合A、集合B有什么关系?

  图1

  ②观察集合A,B与集合c={1,2,3,4}之间的关系.

  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教师直接指出这就是本节课学习的课题: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已知集合A={1,2,3},B={2,3,4},写出由集合A,B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c.

  ②已知集合A={x|x>1},B={x|x<0},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与B,并写出由集合A与B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c.

  推进新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通过上述问题中集合A,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你发现了什么?

  用文字语言来叙述上述问题中,集合A,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

  用数学符号来叙述上述问题中,集合A,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

  试用Venn图表示A∪B=c.

  请给出集合的并集定义.

  求集合的并集是集合间的一种运算,那么,集合间还有其他运算吗?

  请同学们考察下面的问题,集合A,B与集合c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A={2,4,6,8,10},B={3,5,8,12},c={8};

  ②A={x|x是国兴中学XX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女同学},B={x|x是国兴中学XX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男同学},c={x|x是国兴中学XX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同学}.

  类比集合的并集,请给出集合的交集定义,并分别用三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活动:

先让学生思考或讨论问题,然后再回答,经教师提示、点拨,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提示引导考虑问题的思路,主要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并集和交集运算并能用数学符号来刻画,用Venn图来表示.

  讨论结果:

集合之间也可以相加,也可以进行运算,但是为了不和实数的运算相混淆,规定这种运算不叫集合的加法,而是叫做求集合的并集.集合c叫集合A与B的并集.记为A∪B=c,读作A并B.

  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了集合c.

  c={x|x∈A,或x∈B}.

  如图1所示.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A∪B={x|x∈A,或x∈B},用Venn图表示,如图1所示.

  集合之间还可以求它们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这种运算叫求集合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①A∩B=c,②A∪B=c.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

  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

  A∩B={x|x∈A,且x∈B}.

  用Venn图表示,如图2所示.

  图2

  应用示例

  例1集合A={x|x<5},B={x|x>0},c={x|x≥10},则A∩B,B∪c,A∩B∩c分别是什么?

  活动:

学生先思考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明确集合中的元素.将集合中元素利用数形结合在数轴上找到,那么运算结果寻求就易进行.这三个集合都是用描述法表示的数集,求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关键是找出它们的公共元素和所有元素.

  解:

因为A={x|x<5},B={x|x>0},c={x|x≥10},在数轴上表示,如图3所示,所以A∩B={x|0<x<5},B∪c={x|x>0},A∩B∩c=.

  图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求集合的并集和交集时,①明确集合中的元素;②依据并集和交集的含义,直接观察或借助于数轴或Venn图写出结果.

  变式训练

  .设集合A={x|x=2n,n∈N*},B={x|x=2n,n∈N},求A∩B,A∪B.

  解:

对任意∈A,则有=2n=2•2n-1,n∈N*,因n∈N*,故n-1∈N,有2n-1∈N,那么∈B,即对任意∈A有∈B,所以A⊆B.

  而10∈B但10A,即AB,那么A∩B=A,A∪B=B.

  .求满足{1,2}∪B={1,2,3}的集合B的个数.

  解:

满足{1,2}∪B={1,2,3}的集合B一定含有元素3,B={3};还可含1或2其中一个,有{1,3},{2,3};还可含1和2,即{1,2,3},那么共有4个满足条件的集合B.

  .设集合A={-4,2,a-1,a2},B={9,a-5,1-a},已知A∩B={9},求a.

  解:

∵A∩B={9},则9∈A,a-1=9或a2=9.

  ∴a=10或a=±3.

  当a=10时,a-5=5,1-a=-9;

  当a=3时,a-1=2不合题意;

  当a=-3时,a-1=-4不合题意.

  故a=10.此时A={-4,2,9,100},B={9,5,-9},满足A∩B={9}.

  .设集合A={x|2x+1<3},B={x|-3<x<2},则A∩B等于

  A.{x|-3<x<1}

  B.{x|1<x<2}

  c.{x|x>-3}D.{x|x<1}

  解析:

集合A={x|2x+1<3}={x|x<1},

  观察或由数轴得A∩B={x|-3<x<1}.

  答案:

A

  例2设集合A={x|x2+4x=0},B={x|x2+2x+a2-1=0,a∈R},若A∩B=B,求a的值.

  活动:

明确集合A,B中的元素,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满足A∩B=B的集合A,B的关系.集合A是方程x2+4x=0的解组成的集合,可以发现,B⊆A,通过分类讨论集合B是否为空集来求a的值.利用集合的表示法来认识集合A,B均是方程的解集,通过画Venn图发现集合A,B的关系,从数轴上分析求得a的值.

  解:

由题意得A={-4,0}.

  ∵A∩B=B,∴B⊆A.

  ∴B=或B≠.

  当B=时,即关于x的方程x2+2x+a2-1=0无实数解,

  则Δ=42-4<0,解得a<-1.

  当B≠时,若集合B仅含有一个元素,则Δ=42-4=0,解得a=-1,

  此时,B={x|x2=0}={0}⊆A,即a=-1符合题意.

  若集合B含有两个元素,则这两个元素是-4,0,

  即关于x的方程x2+2x+a2-1=0的解是-4,0.

  则有-4+0=-2,-4×0=a2-1.

  解得a=1,则a=1符合题意.

  综上所得,a=1或a≤-1.

  变式训练

  .已知非空集合A={x|2a+1≤x≤3a-5},B={x|3≤x≤22},则能使A⊆成立的所有a值的集合是什么?

  解:

由题意知A⊆,即A⊆B,A非空,利用数轴得解得6≤a≤9,即所有a值的集合是{a|6≤a≤9}.

  .已知集合A={x|-2≤x≤5},集合B={x|+1≤x≤2-1},且A∪B=A,试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分析:

由A∪B=A得B⊆A,则有B=或B≠,因此对集合B分类讨论.

  解:

∵A∪B=A,∴B⊆A.

  又∵A={x|-2≤x≤5}≠,∴B=,或B≠.

  当B=时,有+1>2-1,∴<2.

  当B≠时,观察图4:

  图4

  由数轴可得解得2≤≤3.

  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范围是<2或2≤≤3,即≤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集合间关系的应用.已知两个集合的运算结果,求集合中参数的值时,由集合的运算结果确定它们的关系,通过深刻理解集合表示法的转换,把相关问题化归为其他常见的方程、不等式等数学问题.这称为数学的化归思想,是数学中的常用方法,学会应用化归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知能训练

  课本本节练习1,2,3.

  【补充练习】

  .设集合A={3,5,6,8},B={4,5,7,8},

  求A∩B,A∪B.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A∩B________A,B________A∩B,A∪B________A,A∪B________B,A∩B________A∪B.

  解:

因A,B的公共元素为5,8,故两集合的公共部分为5,8,

  则A∩B={3,5,6,8}∩{4,5,7,8}={5,8}.

  又A,B两集合的所有相异元素为3,4,5,6,7,8,故A∪B={3,4,5,6,7,8}.

  由Venn图可知

  A∩B⊆A,B⊇A∩B,A∪B⊇A,A∪B⊇B,A∩B⊆A∪B.

  .设A={x|x<5},B={x|x≥0},求A∩B.

  解:

因x<5及x≥0的公共部分为0≤x<5,

  故A∩B={x|x<5}∩{x|x≥0}={x|0≤x<5}.

  .设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直角三角形},求A∩B.

  解:

因三角形按角分类时,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彼此孤立,故A,B两集合没有公共部分.

  所以A∩B={x|x是锐角三角形}∩{x|x是钝角三角形}=.

  .设A={x|x>-2},B={x|x≥3},求A∪B.

  解:

在数轴上将A,B分别表示出来,得A∪B={x|x>-2}.

  .设A={x|x是平行四边形},B={x|x是矩形},求A∪B.

  解:

因矩形是平行四边形,故由A及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为A∪B,A∪B={x|x是平行四边形}.

  .已知={1},N={1,2},设A={|x∈,y∈N},B={|x∈N,y∈},求A∩B,A∪B.

  分析:

,N中的元素是数,A,B中的元素是平面内的点集,关键是找其元素.

  解:

∵={1},N={1,2},∴A={,},B={,},故A∩B={},A∪B={,,}.

  .若A,B,c为三个集合,A∪B=B∩c,则一定有

  A.A⊆cB.c⊆Ac.A≠cD.A=

  解析:

思路一:

∵⊆B,⊆c,A∪B=B∩c,

  ∴A∪B⊆B,A∪B⊆c.∴A⊆B⊆c.∴A⊆c.

  思路二:

取满足条件的A={1},B={1,2},c={1,2,3},排除B,D,

  令A={1,2},B={1,2},c={1,2},则此时也满足条件A∪B=B∩c,

  而此时A=c,排除c.

  答案:

A

  拓展提升

  观察:

集合A={1,2},B={1,2,3,4}时,A∩B,A∪B这两个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

  当A=时,A∩B,A∪B这两个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

  当A=B={1,2}时,A∩B,A∪B这两个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

  由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图5

  活动:

依据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写出运算结果,并观察与集合A,B的关系.用Venn图来发现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中的集合A,B均满足A⊆B,用Venn图表示,如图5所示,就可以发现A∩B,A∪B与集合A,B的关系.

  解:

A∩B=A⇔A⊆B⇔A∪B=B.

  用类似方法,可以得到集合的运算性质,归纳如下:

  A∪B=B∪A,A⊆,B⊆;A∪A=A,A∪=A,A⊆B⇔A∪B=B;

  A∩B=B∩A;⊆A,⊆B;A∩A=A;A∩=;A⊆B⇔A∩B=A.

  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

  .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通常借助于数轴或Venn图来求交集和并集.

  作业

  .课外思考:

对于集合的基本运算,你能得出哪些运算规律?

  .请你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并说明其并集、交集和补集的现实含义.

  .书面作业:

课本习题1.1,A组,6,7,8.

  设计感想

  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容易接受,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加强练习和拓展课本内容.设计中通过借助于数轴或Venn图写出集合运算的结果,这是突破本节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

  第2课时

  赵冠明

  导入新

  问题:

①分别在整数范围和实数范围内解方程=0,其结果会相同吗?

  ②若集合A={x|0<x<2,x∈Z},B={x|0<x<2,x∈R},则集合A,B相等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明:

在不同的范围内集合中的元素会有所不同,这个“范围”问题就是本节学习的内容,引出课题.

  推进新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A={x∈Z|=0};

  B={x∈Q|=0};

  c={x∈R|=0}.

  ②问题①中三个集合相等吗?

为什么?

  ③由此看,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④问题①中,集合Z,Q,R分别含有所解方程时所涉及的全部元素,这样的集合称为全集,请给出全集的定义.

  ⑤已知全集U={1,2,3},A={1},写出全集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B.

  ⑥请给出补集的定义.

  ⑦用Venn图表示∁UA.

  活动:

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提示学生注意集合中元素的范围.

  讨论结果:

①A={2},B=2,-13,c=2,-13,2.

  ②不相等,因为三个集合中的元素不相同.

  ③解方程时,要注意方程的根在什么范围内,同一个方程,在不同的范围其解会有所不同.

  ④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为U.

  ⑤B={2,3}.

  ⑥对于一个集合A,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

  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记为∁UA,即∁UA={x|x∈U,且xA}.

  ⑦如图6所示,阴影表示补集.

  图6

  应用示例

  思路1

  例1设U={x|x是小于9的正整数},A={1,2,3},B={3,4,5,6},求∁UA,∁UB.

  活动:

让学生明确全集U中的元素,回顾补集的定义,用列举法表示全集U,依据补集的定义写出∁UA,∁UB.

  解:

根据题意,可知U={1,2,3,4,5,6,7,8},

  所以∁UA={4,5,6,7,8},∁UB={1,2,7,8}.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补集的概念和求法.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依据补集的含义,直接观察写出集合运算的结果.

  常见结论:

∁U=∪;∁U=∩.

  变式训练

  .已知集合U={1,2,3,4,5,6,7},A={2,4,5,7},B={3,4,5},则∩等于

  A.{1,6}

  B.{4,5}

  c.{2,3,4,5,7}D.{1,2,3,6,7}

  解析:

思路一:

观察得∩={1,3,6}∩{1,2,6,7}={1,6}.思路二:

A∪B={2,3,4,5,7},则∩=∁U={1,6}.

  答案:

A

  .设集合U={1,2,3,4,5},A={1,2,4},B={2},则A∩等于

  A.{1,2,3,4,5}B.{1,4}

  c.{1,2,4}D.{3,5}

  答案:

B

  .设全集U={1,2,3,4,5,6,7},P={1,2,3,4,5},Q={3,4,5,6,7},则P∩等于

  A.{1,2}B.{3,4,5}

  c.{1,2,6,7}D.{1,2,3,4,5}

  答案:

A

  例2设全集U={x|x是三角形},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形}.求A∩B,∁U.

  活动:

学生思考三角形的分类和集合的交集、并集和补集的含义.结合交集、并集和补集的含义写出结果.A∩B是由集合A,B中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U是全集中除去集合A∪B中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解:

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可知A∩B=,

  A∪B={x|x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U={x|x是直角三角形}.

  变式训练

  .已知集合A={x|3≤x<8},求∁RA.

  解:

∁RA={x|x<3,或x≥8}.

  .设S={x|x是至少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A={x|x是平行四边形},B={x|x是菱形},c={x|x是矩形},求B∩c,∁AB,∁SA.

  解:

B∩c={x|x是正方形},∁AB={x|x是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SA={x|x是梯形}.

  .已知全集I=R,集合A={x|x2+ax+12b=0},B={x|x2-ax+b=0},满足∩B={2},∩A={4},求实数a,b的值.

  解:

a=87,b=-127.

  .设全集U=R,A={x|x≤2+3},B={3,4,5,6},则∩B等于

  A.{4}

  B.{4,5,6}

  c.{2,3,4}

  D.{1,2,3,4}

  解析:

∵U=R,A={x|x≤2+3},∴∁UA={x|x>2+3}.而4,5,6都大于2+3,∴∩B={4,5,6}.

  答案:

B

  思路2

  例1已知全集U=R,A={x|-2≤x≤4},B={x|-3≤x≤3},求:

  ∁UA,∁UB;

  ∪,∁U,由此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U,由此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活动:

学生回想补集的含义,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数轴来解决.依据补集的含义,借助于数轴求得.

  解:

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B,如图7所示,

  图7

  由图得∁UA={x|x<-2,或x>4},∁UB={x|x<-3,或x>3}.

  由图得∪={x|x<-2,或x>4}∪{x|x<-3,或x>3}={x|x<-2,或x>3};∵A∩B={x|-2≤x≤4}∩{x|-3≤x≤3}={x|-2≤x≤3},

  ∴∁U=∁U{x|-2≤x≤3}={x|x<-2,或x>3}.

  ∴得出结论∁U=∪.

  由图得∩={x|x<-2,或x>4}∩{x|x<-3,或x>3}={x|x<-3,或x>4};∵A∪B={x|-2≤x≤4}∪{x|-3≤x≤3}={x|-3≤x≤4},∴∁U=∁U{x|-3≤x≤4}={x|x<-3,或x>4}.∴得出结论∁U=∩.

  变式训练

  .已知集合U={1,2,3,4,5,6,7},A={2,4,5,7},B={3,4,5},则∪等于

  A.{1,6}

  B.{4,5}

  c.{1,2,3,4,5,7}D.{1,2,3,6,7}

  答案:

D

  .设集合I={x||x|<3,x∈Z},A={1,2},B={-2,-1,2},则A∪等于

  A.{1}

  B.{1,2}c.{2}

  D.{0,1,2}

  答案:

D

  例2设全集U={x|x≤20,x∈N,x是质数},A∩={3,5},∩B={7,19},∩={2,17},求集合A,B.

  活动:

学生回顾集合的运算的含义,明确全集中的元素.利用列举法表示全集U,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把集合中的元素填入相应的Venn图中即可.求集合A,B的关键是确定它们的元素,由于全集是U,则集合A,B中的元素均属于全集U,由于本题中的集合均是有限集并且元素的个数不多,可借助于Venn图来解决.

  解:

U={2,3,5,7,11,13,17,19},

  由题意借助于Venn图,如图8所示,

  图8

  ∴A={3,5,11,13},B={7,11,13,19}.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Venn图以及推理能力.借助于Venn图分析集合的运算问题,使问题简捷地获得解决,将本来抽象的集合问题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这正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优越性.

  变式训练

  .设I为全集,,N,P都是它的子集,则图9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图9

  A.∩[∩P]

  B.∩

  c.[∩]∩P

  D.∩N∪

  解析:

思路一:

阴影部分在集合内部,排除c;阴影部分不在集合N内,排除B,D.

  思路二:

阴影部分在集合内部,即是的子集,又阴影部分在P内不在集合N内,即在∩P内,所以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P].

  答案:

A

  .设U={1,2,3,4,5,6,7,8,9},∩B={3,7},∩A={2,8},∩={1,5,6},则集合A=________,B=________.

  解析:

借助Venn图,如图10,把相关运算的结果表示出来,自然地就得出集合A,B了.

  图10

  答案:

{2,4,8,9} {3,4,7,9}

  知能训练

  课本本节练习4.

  【补充练习】

  .设全集U=R,A={x|2x+1>0},试用文字语言表述∁UA的意义.

  解:

A={x|2x+1>0},即不等式2x+1>0的解集,∁UA中元素均不能使2x+1>0成立,即∁UA中元素应当满足2x+1≤0.∴∁UA即不等式2x+1≤0的解集.

  .如图11所示,U是全集,,P,S是U的三个子集,则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________.

  图11

  解析:

观察图可以看出,阴影部分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不在集合S内;二是在集合,P的公共部分内,因此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集合S的补集与集合,P的交集的交集,即∩.

  答案:

  .设集合A,B都是U={1,2,3,4}的子集,已知∩={2},∩B={1},则A等于

  A.{1,2}

  B.{2,3}

  c.{3,4}

  D.{1,4}

  解析:

如图12所示.

  图12

  由于∩={2},∩B={1},则有∁UA={1,2}.∴A={3,4}.

  答案:

c

  .设全集U={1,2,3,4,5,6,7,8},集合S={1,3,5},T={3,6},则∁U等于

  A.B.{2,4,7,8}c.{1,3,5,6}D.{2,4,6,8}

  解析:

直接观察,得S∪T={1,3,5,6},则∁U={2,4,7,8}.

  答案:

B

  .已知集合I={1,2,3,4},A={1},B={2,4},则A∪等于

  A.{1}B.{1,3}c.{3}D.{1,2,3}

  解析:

∵∁IB={1,3},∴A∪={1}∪{1,3}={1,3}.

  答案:

B

  拓展提升

  问题:

某班有学生50人,解甲、乙两道数学题,已知解对甲题者有34人,解对乙题者有28人,两题均解对者有20人,问:

  至少解对其中一题者有多少人?

  两题均未解对者有多少人?

  分析:

先利用集合表示解对甲、乙两道数学题的各种类型,然后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