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0542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班级:

姓名:

题型:

【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阅读】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选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子路(前542—前480),姓,名,字。

曾晳(生卒年不详),名,字,曾参的父亲。

冉有(前522—前489),姓,名,字。

公西华(前509—?

),复姓,名,字。

四人都是孔子的弟子。

侍坐,。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以,。

后一个“以”是“”的意思。

一日,。

毋,。

一说“毋吾以也”的意思是,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感到拘束)就不说了。

这里后一个“以”同“”,是“”的意思。

毋,。

③【居则曰】。

居,。

则,。

④【不吾知也】即“”,。

⑤【则何以哉】?

⑥【率尔】。

尔,相当于“”。

⑦【千乘(shèng)之国】。

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⑧【摄乎大国之间】。

摄,。

⑨【加之以师旅】。

师旅,。

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

⑩【因之以饥馑(jǐn)】。

因,。

饥馑,。

⑪【为之】。

为,。

之,。

⑫【比及】。

⑬【有勇】。

⑭【知方】。

方,。

⑮【哂(shěn)】。

⑯【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

如,。

下文“如会同”的“如”同。

⑰【可使足民】。

⑱【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这是冉有的谦辞。

如,。

俟,。

⑲【非曰能之,愿学焉】。

这是公西华的谦辞。

能之,。

⑳【宗庙之事】。

宗庙,。

祭祀在古代是大事。

㉑【会同】。

会,。

同,。

㉒【端章甫】。

这是做小相(xiàng)时的穿戴。

端,。

章甫,。

端和章甫在这里都用作。

㉓【相】。

所谓“小相”,也是公西华的谦辞。

㉔【鼓瑟希】。

希,。

㉕【铿(kēng)尔】。

㉖【舍瑟而作】。

作,。

㉗【撰】。

㉘【何伤】。

㉙【莫(mù)春】。

莫,。

㉚【春服既成】。

春服,。

成,。

㉛【冠(guàn)者】。

㉜【童子】。

㉝【沂(yí)】。

㉞【风乎舞雩(yú)】。

风,。

舞雩,。

雩,。

㉟【咏】。

㊱【喟(kuì)然】。

喟,。

㊲【吾与点也】。

与,。

㊳【已矣】。

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让,。

㊵【唯求则非邦也与】?

唯,。

邦,。

㊶【安见】。

㊷【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为,。

之,。

二、文言现象积累:

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

①鼓瑟希,铿尔:

  

②莫春者,春服既成:

 

③唯求则非邦也与:

 

2、古今异义

①如会同,端章甫:

  

②加之以师旅:

 

3、词类活用

①端章甫:

  

②风乎舞雩:

 

③三子者出,曾晳后:

   

④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⑤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4、判断文言句式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毋吾以也:

 

③不吾知也:

④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⑤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⑥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⑦异乎三子者之撰:

  

⑧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⑨为国以礼:

 

5、划线重点实词解释:

  

①居则曰:

 

②摄乎大国之间:

③加之以师旅:

 

④比及三年:

 

⑤且知方也:

 

⑥舍瑟而作:

  

⑦异乎三子者之撰:

⑧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⑨咏而归:

  

⑩吾与点也:

 

6、解释重点虚词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毋吾以也:

 

③则何以哉:

④加之以师旅:

如 

①如或知尔: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③如其礼乐: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

②舍瑟而作:

③非诸侯而何:

7、一词多义

方  

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②且知方也:

尔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子路率尔而对曰:

③鼓瑟希,铿尔:

④尔何如:

①如或知尔:

②如五六十:

③如其礼乐:

④宗庙之事,如会同:

①由也为之:

②愿为小相焉:

  

③赤也为之小:

三、重点句子翻译: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3、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4、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5、非曰能之,愿学焉。

6、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7、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8、夫子何哂由也?

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四、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

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

是何也?

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

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

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

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

《诗》曰:

“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

”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

注释:

【1】胜,超过。

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

【2】敦比:

注重从事。

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

【3】悬:

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

【4】輶:

分量轻。

(二)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

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

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

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

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孔子曰:

“赐失之矣。

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

“鲁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

【1】且:

连词,表示转折。

【2】管叔、蔡叔之事:

指叛逆之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不胜月 时:

季节

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  戚:

为……悲伤

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

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行:

行为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故善日者王        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王者敬日         不可胜日志也

C.此之谓也         D.察其秋毫

若白垩之与黑漆     其人拜之以牛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事之至也数:

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B.大荒者亡:

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C.霸者之善著焉:

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D.赐失之矣:

赐,你丢失了机会啊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②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5.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

请根据要求作答。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②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标题字数限定2-5字)

【参考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选自《论语·先进》(《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

曾晳(生卒年不详),名点,字子晳,曾参的父亲。

冉有(前522—前489),姓冉,名求,字子有。

公西华(前509—?

),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四人都是孔子的弟子。

侍坐,在尊长近旁侍奉。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意思是,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人家不用我了。

以,因为。

后一个“以”是“用”的意思。

一日,指很短的时间。

毋,不。

一说“毋吾以也”的意思是,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感到拘束)就不说了。

这里后一个“以”同“已”,是“止”的意思。

毋,不要。

③【居则曰】(你们)平日说。

居,平日、平常。

则,那么、就。

④【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

⑤【则何以哉】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⑥【率尔】轻率,不加考虑的样子。

尔,相当于“然”。

⑦【千乘(shèng)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⑧【摄乎大国之间】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

摄,夹处。

⑨【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攻打它。

师旅,指军队。

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

⑩【因之以饥馑(jǐn)】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

因,接续。

饥馑,泛指饥荒。

⑪【为之】治理这个国家。

为,治。

之,指千乘之国。

⑫【比及】等到。

⑬【有勇】(人人)都有勇气。

意思是把军队整顿好,可以抵御侵略。

⑭【知方】知道为人的正道。

方,道,指是非准则。

⑮【哂(shěn)】微笑。

⑯【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

方,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词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

如,或者。

下文“如会同”的“如”同。

⑰【可使足民】可以使人民富足。

⑱【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要等待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

这是冉有的谦辞。

如,至于。

俟,等待。

⑲【非曰能之,愿学焉】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在这方面学习。

这是公西华的谦辞。

能之,能做……事。

⑳【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祭祀在古代是大事。

㉑【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会,诸侯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

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㉒【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这是做小相(xiàng)时的穿戴。

端,古代的一种礼服。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端和章甫在这里都用作动词。

㉓【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所谓“小相”,也是公西华的谦辞。

㉔【鼓瑟希】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接近尾声。

希,同“稀”,稀疏。

㉕【铿(kēng)尔】铿的一声,指止瑟声。

㉖【舍瑟而作】把瑟放下,站起来。

作,起身、站起来。

㉗【撰】才能。

这里指为政的才能。

㉘【何伤】何妨。

意思是有什么关系呢。

㉙【莫(mù)春】即暮春,农历三月。

莫,同“暮”。

㉚【春服既成】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

春服,指夹衣。

成,定。

㉛【冠(guàn)者】成年人。

周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㉜【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㉝【沂(yí)】水名,在今山东曲阜南。

㉞【风乎舞雩(yú)】在舞雩台上吹吹风。

风,用作动词,吹风。

舞雩,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今曲阜东南。

雩,求雨的祭祀仪式,伴以乐舞,故称“舞雩”。

㉟【咏】唱歌。

㊱【喟(kuì)然】长叹的样子。

喟,叹息声。

㊲【吾与点也】我赞成曾晳啊。

与,赞成。

㊳【已矣】罢了。

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

让,谦让。

㊵【唯求则非邦也与】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唯,句首语气助词,无实义。

邦,国。

㊶【安见】怎见得。

㊷【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宗庙祭祀、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呢?

意思是,公西华说的也是国家大事,不过讲得谦虚罢了。

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

为,做。

之,指诸侯。

二、文言现象积累:

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

①鼓瑟希,铿尔:

希,通“稀”,稀疏  

②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  

③唯求则非邦也与:

与,通“欤”,语气词

2、古今异义

①如会同,端章甫会同,古:

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

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②加之以师旅师旅,古:

泛指侵略的军队今:

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3、词类活用

①端章甫:

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②风乎舞雩:

风,名作动,吹风  

③三子者出,曾晳后:

后,名作动,落后  

④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大,形作名,小相、大相  

⑤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勇,形作名  勇气

4、判断文言句式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状语后置  

②毋吾以也:

宾语前置  

③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即:

“不知吾也”  

④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宾语前置    

⑤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宾语前置

⑥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状语后置  

⑦异乎三子者之撰:

状语后置  

⑧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状语后置  

⑨为国以礼:

状语后置  

5、划线重点实词解释:

  

①居则曰:

居,闲居,平时在家  

②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③加之以师旅:

加,加到……上  

④比及三年:

比及,等到  

⑤且知方也:

方,道,是非准则  

⑥舍瑟而作:

舍,放下;作,起  

⑦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陈述 

⑧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何伤,何妨  

⑨咏而归:

咏,唱歌  

⑩吾与点也:

与,赞成  

6、解释重点虚词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介词,因为 

②毋吾以也:

动词,认为 

③则何以哉:

动词,做 

④加之以师旅:

介词,用  

如 

①如或知尔:

假如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或者

③如其礼乐:

至于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

连词,表修饰。

②舍瑟而作:

连词,表顺接。

③非诸侯而何:

连词,表并列。

7、一词多义

方  

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圆  

②且知方也:

道,是非准则  

尔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代词,你们  

②子路率尔而对曰:

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③鼓瑟希,铿尔:

助词,相当于“然”

④尔何如:

①如或知尔:

假如

②如五六十:

或者

③如其礼乐:

至于

④宗庙之事,如会同:

或者

①由也为之:

管理,治理

②愿为小相焉:

做  

③赤也为之小:

三、重点句子翻译: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翻译:

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以为【这样就不说了】。

2、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翻译: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3、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翻译:

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

4、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翻译:

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5、非曰能之,愿学焉。

翻译:

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

6、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翻译:

(曾晳)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7、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翻译:

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8、夫子何哂由也?

翻译:

你为什么笑子路呢?

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翻译:

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

四、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

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

是何也?

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

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

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

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

《诗》曰:

“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

”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

注释:

【1】胜,超过。

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

【2】敦比:

注重从事。

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

【3】悬:

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

【4】輶:

分量轻。

(二)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

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

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

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

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孔子曰:

“赐失之矣。

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

“鲁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

【1】且:

连词,表示转折。

【2】管叔、蔡叔之事:

指叛逆之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时不胜月 时:

季节

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  戚:

为……悲伤

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

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行:

行为

【解析】D行:

品行。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

A.故善日者王        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王者敬日         不可胜日志也

C.此之谓也         D.察其秋毫

若白垩之与黑漆     其人拜之以牛

【解析】C之: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思;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有争议)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小事之至也数:

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B.大荒者亡:

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C.霸者之善著焉:

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D.赐失之矣:

赐,你丢失了机会啊

【解析】D正确翻译:

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翻译:

道德的分量轻得像毛发,民众(却)很少能举动它;

②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翻译:

你不肯拿回赎金,(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同胞赎身了。

5.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

请根据要求作答。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答:

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

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

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②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标题字数限定2-5字)

答:

《积微》短文围绕重视积累微小事物,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最后得出珍惜每一天的君主就能称王天下的结论。

《察微》短文论证了只有明察秋毫,大事才不会出现过失,作为论据的两个故事,通过“孔子见之以细”,得出“观化远也”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