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4998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案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孔子及《论语》,掌握文中有关的文言词句

2.能力目标:

学会从人物对话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德育目标:

启发学生追求理想,塑造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注重朗读和背诵,掌握文中相关的文言词句,理顺文脉,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

性格特征

2.教学难点:

联系孔子的政治思想解读文中孔子评志的部分

时间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讲解,点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疏通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一、导入(问答式)

同学们下面我们准备上课,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出三道题目考考大家,提出下列问题:

1.试着背诵初中学过的《论语》十则。

2.谈谈你对孔子的了解?

明确:

孔子,名丘,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出身在没落地贵族世家,曾短期在鲁国做官,又周游许多诸侯国,想推行自己地政治主张,但未被采纳,后来回到鲁国致力于教育工作和整理古典文献。

相传他地弟子有三千多人。

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

礼乐是孔子提出来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

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等许多教学理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儒家经过不断的完善最终成为封建思想的正统,影响深远.孔子一生都在追求“礼”,实施“礼”.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法措手足”.

3.谈谈你对《论语》的了解?

明确:

《论语》.“论”,编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语言的编纂.是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言行而整理的一本书,从书中可以看到孔子的哲学、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观点,是研究孔子思想最可靠的资料。

宋儒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论语》有很高的价值,古人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对孔子还有《论语》这部书的了解,现在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的历史,走进孔子,一睹孔子的风采。

请大家打开课本111页,今天我们学习《子路……》

二、整体感知,正音

集体朗读一遍课文,标出不懂或不熟悉的字词,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正音:

比(bì)及哂(shěn)俟(sì)甫(fǔ)铿(kēng)沂(yí)喟(kuì)然莫(mù)2.明确:

“侍坐”就是陪着长者说话.文章的题目告诉我们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在一起谈话。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孔子和他的四个弟子谈论的话题是志向。

三、释义,疏通文章

1.先由学生自译课文

2.结合学生的自学,请学生翻译课文(检查自译情况)并逐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各个自然段的文言基础知识),再由学生相互解答,教师适当点拨,同时适当强调一些词句并总结板书:

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①以毋吾以也动词认为

则何以哉介词用,做

如或知尔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

②尔率尔答之助词,表状态,相当于“然”(……的样子)

③名词活用为动词:

端章甫风乎舞雩

④宾语前置:

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则何以哉,即“则以何哉”,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

⑤介词结构后置:

浴乎沂,即“于沂浴”,在沂水中洗澡。

为国以礼,即“以礼为国”,用礼来治国

2.完成课后练习二

四、课后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品味课文,理清文脉,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一、导入:

1.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抽查字词)

2.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的是孔子与学生谈论志向,也就是谈论他们各自的理想。

现在我们来理一下文章的思路。

课文第一段就讲了四个弟子陪着孔子说话,孔子引起了关于志向的话题,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这一段的内容,用哪四个字合适呢?

(孔子问志之后,四个弟子分别谈了自己的志向,用四个字概括……)

板书:

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

二、领悟内涵

1.文中孔子四个弟子的志向分别是什么,从他们的言谈、动作和神态中,可看出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

点?

孔子对四个弟子的谈话作了什么评价?

(学生归纳回答),板书:

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

子路:

千乘之国——有勇,知方(直率、粗犷)(哂之)以其言不让

冉有小国——足民(谦虚)(叹之)唯求则非邦也与?

公西华:

愿为小相焉(更谦虚)(惜之)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曾皙:

暮春游乐图(从容、洒脱)(与之)吾与点也。

2.孔子为什么这样评价(学生讨论回答),明确:

⑴针对子路“率尔”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⑵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⑶针对公西华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既然也是治国大事,你却只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⑷从表面上看曾皙并没有从正面回答志向的问题,只是描绘了一幅和谐融洽的春乐图,可孔子却“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孔子为什么单单赞同曾皙的回答呢?

(提供背景资料,师生共同讨论)

明确:

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抒写了一种投身于自然怀抱、恬然自适的乐趣,流露出一种高雅的性情,一种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他的回答与前三位学生截然不同,听来好像并无远大的理想,但孔子却发出了“吾与点也”的赞同声。

对于孔子的赞同,有人认为是孔子见天下无道,志不能伸而产生的出世思想“,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

但我们又何曾不能把它看作是孔子对美好理想社会的追求呢?

孔子生活在春秋列国不断争霸的年代,他看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灾难,他厌恶战争,渴望没有战争、人人安居乐业的和平生活,并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以礼治国学说改变诸侯征战的现象。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不辞劳苦,四处游说它乡,极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而曾皙所描绘的那种美好的图景,不就是孔子为之奋斗的理想吗!

所以孔子才点头称赞,可见这赞叹声里既表现了孔子对曾皙言志的

【参考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

“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

你们平时总在说:

‘没有人知道我呀!

’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

“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

“冉求,你怎么样?

”  

冉有回答说:

“一个纵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  

孔子又问:

“公西赤,你怎么样?

”  

公西赤回答说:

“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  

孔子又问:

“曾点,你怎么样?

”  

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  

孔子说:

“那有什么关系呢?

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

“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

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  

孔子长叹一声说:

“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留在后面。

曾皙问:

“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

“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  

曾皙说:

“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  

孔子说:

“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却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

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

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

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

【文本基础整合】

人物特点:

子路:

有抱负,有魄力,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有些自负。

曾皙:

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冉有:

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1)如或知尔(连词,如果)

(2)如五六十、如会同(连词,或者)

(3)如其礼乐(连词,表示另提一事,至于)

(4)沛公起如厕(动词,到……去,往)

(5)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动词,比得上)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

(3)则何以哉(动词,做)

(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

(5)以俟君子(连词,表目的,来)

(6)为国以礼(介词,用)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词,纵横,方圆)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道,指是非准则)

通假字

1、鼓瑟希(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莫,通“暮”)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

词类活用

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礼服、戴礼帽)

2、鼓瑟希(鼓:

名词作动词,弹奏)

3、风乎舞雩(风:

名→动,吹风、乘凉)

4、三子者出,曾皙后(后:

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

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

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句

(1)毋吾以也(即,毋以吾也)(这一句还是省略句)

(2)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

(3)则何以哉(即,则以何哉)

(4)尔何如(即,尔如何)

2、状语后置句

(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浴乎沂,风乎舞雩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A、千乘之国(shèng)  吾与点也(yǔ)风乎舞雩(yú)浴乎沂(xīn)

B、毋吾以也(wú)莫春(mù)三子者之撰(zhuàn)铿尔(kēng)

C、冠者五六人(guàn) 愿为小相(xiàng)饥馑(jǐn)哂之(shěn)

D、喟然叹曰(kuì)曾皙(xī)以俟君子(sì)舍瑟而作(sè)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唯求则非邦也与B.莫春者,春服既成

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3、下列四句中有关加下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侍:

侍奉

B.居则曰居:

闲居、平时

C.如或知尔知:

了解

D.以吾一日长乎尔长:

成长

4、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率尔而对曰率:

轻率B、吾与点也与:

赞成

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

撰写D、且知方也方:

道,准则

5、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乎:

语气词,吗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

连词,或者

C、子路率尔而对曰而:

连词,表修饰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

连词,至于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因之以饥馑毋吾以也

C.如或知尔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D.如或知尔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也

7、下列句中的“尔”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子路率尔而对曰

C.鼓瑟希,铿尔D.夫子莞尔而笑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求也为之,比及三年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④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9、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10、与“夫子何哂由也”中的“何”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D.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11、下列句子从活用角度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风乎舞雩,咏而归D.范曾数目项王

12、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6分)

A.居则曰:

“不吾知也。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D.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二、课内阅读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

“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3、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摄:

夹,迫近B.比及三年比:

比较

C.以俟君子俟:

等待D.鼓瑟希鼓:

弹奏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加之以师旅以三矢赐宗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耿兰之报

C.异乎三子者之撰亦有别疾而至斯乎

D.唯求则非邦也与苟欲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家邦国家”范围的一组是()

①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②异乎三子者之撰

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④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⑤亦各言其志也⑥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A.①②⑤B.②⑤⑥C.③④⑥D.①③⑤

16、下面对文章的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6分)()

A.开始交待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

B.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

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与他那充满自信的回答内容相一致。

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义之邦。

C.子路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

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的豁达态度。

D.公西华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

他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

1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对接】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

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及文帝辅致,籍尝从容言于帝曰:

“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

”帝大悦,即拜东平相。

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帝引为走将军从事中郎。

会帝让九赐,公卿特劝进①使藉为其辞。

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

使者以告,藉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母终,正每人围棋,对者求止,藉留与块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

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又是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节选自《晋书·阮籍传》)

[注]①劝进,劝登帝位。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士少有全者全:

安全B.坏府舍屏鄣坏:

拆除

C.无所改窜窜:

改动D.殆致灭性殆:

几乎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喜怒不形于色客逾庖而宴

B.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使者以告,籍便书案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乃赍酒挟琴造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阮籍”任性不羁”的一组是

①博览群籍,尤好《庄》《老》②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③当其得意,忽忘形骸④法夸清简.旬日而还

⑤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⑥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

A.①②⑤B.②⑤⑥C.③④⑥D.①③⑤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藉容貌奇美俊伟,志气开阔奔放,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呆子。

B.阮籍非常喜欢喝酒,时常开怀畅饮,因为喝酒而误了一桩与文帝联结为姻亲的好事,又因喝酒避免了获罪。

C.阮籍曾对文帝说他喜欢东平的风土人情·文帝便授予他东平相的职位,由此可见文帝对他的偏爱。

D.嵇喜来吊唁时,阮籍用白眼来对待他;嵇康来吊唁时,阮籍用青眼对待他,这体现了阮籍爱憎分明的性格。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酵获免。

(5分)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5分)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

1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_____________,毋吾以也。

居则曰:

,_________,________?

②《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

“_,,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_____________。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

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他说:

“。

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

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

“。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

,。

【参考答案】

1、答案:

A沂(yí)2、答案:

D3、答案:

D(年长)4、答案:

C(撰:

才能)

5、答案:

A(介词,比)6、答案:

B(B、用、拿//认为;A、比;C、如果;D、有人)

7、A(代词,你们;其余三项均是作词尾用。

8、D(“为”均作动词用,治理;“如”至于//或者)

9、C(介词,因为;A动词,用,做;B介词,用;D句中语气词,可不译。

10、B(为什么;A什么;C与“如”连用,意思是怎么样,如何;D什么。

11、B(形容词作名词用,其余三项均是名词作动词。

12、C(介宾短语后置,其余三句均是宾语前置。

13、B(比:

等到)

14、A(A、均为“拿”“用”;或者//像C、介词,与、和//语气词;D、就//却)

15、C

16、D(D项,彬彬有礼的是冉有。

在他之后公西华的回答更加谦虚。

他不自诩能治理国家,而委婉地表示,愿意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怎样治理国家。

17、

(1)我去处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可以使得人人都有勇气,而且得为人的道理。

(2)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连下来,又有饥饿。

(3)平日里说:

“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你打算做什么事情呢?

18、A(全:

保全)

19、B(A:

连词,表并列,并且//连词,表顺承;B:

均为介词,替;C:

介词,把//连词,表原因;D:

于是//却)

20、C(①阮籍的才能与爱好④阮籍的政治才能)

21、B(阮籍不愿意与晋文帝联姻,谈不上误了好事。

22、

(1)钟会屡次拿时事问题询问阮籍,想凭借阮籍的回答的情况来施加罪名,阮籍都因喝得大醉而免于获罪。

(“数”“因”“致”“以”各1分,意思通顺1分)

(2)阮籍时常随意,驾车独行,不顺着道路走,直到到了尽头,就大哭着返回。

(“率意”“由”“穷”“返”各1分意思通顺1分)

理解性默写答案

1以吾一日长乎尔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因之以饥馑且知方也

3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4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5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6“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7夫子哂之。

8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