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0789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

《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docx

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教案1旧人教版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天京变乱。

洪秀全重整朝纲,洪仁与《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的积极防御:

再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再破江南大营与进攻上海的战役,安庆失陷,陈玉成就义。

太平天国的最后战斗:

曾国藩指挥清军围攻天京,天京陷落。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太平天国还远未达到推翻清朝统治的目的,其领导集团内部却争权夺利,发生了严重分裂,导致了天京变乱。

他们之间的争斗反映了封建思想的侵袭和小生产者的狭隘性。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时代,它的敌人不仅是握有全国政权的清朝统治者,还有外国侵略者,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英勇抗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失败,说明在近代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历史内涵特别丰富。

它历时十余年,波及十余省,时而狂飙突进,时而楚歌四面,时而路转峰回,跌宕起伏,大喜大悲。

它激活、凸显了种种矛盾,包括政府与人民,中央与地方,地主与农民,中国与西方,孔子与耶稣,公平与效率,君与臣,满与汉。

洪秀全又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取外来宗教,杂糅本土文化,创拜上帝会,装神显灵,不中不西;断辫蓄发,非儒删书,圣库均田,男女别营,广封王侯……种种想法与作为,大笔挥洒,出人意料。

已故著名史学家陈旭麓教授曾以史诗般的笔触写道:

“太平天国的斗争一直坚持到湘军的地雷轰开天京城墙,坚持到焚烧天王府的火光照红天空和江流。

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

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

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已身上的封建东西。

因此,他们悲壮的事业中又有着一种历史的悲哀。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史论结合,分析太平天国的性质、特点、历史功绩及其教训,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太平洋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利用注解,适当引入史学界的争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观点的能力。

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讲述太平天国英雄们威武不屈的斗争事迹,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

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学法指导方面:

指导学生阅读《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等节选资料,以及课后阅读与思考的有关史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

通过对太平天国失败原因的教学,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将太平天国运动与19世纪中叶亚洲风暴的有关内容类比联想,教会学生历史知识迁移的方法。

让学生整理两节课的知识结构,教会学生从宏观把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通过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书籍,指导学生阅读参考书的方法以及获取参考书的途径。

教学要点

一、天京变乱

二、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

三、太平天国的防御战

1.再破江北大营

2.三河镇大捷

3.再破江南大营

4.太平军东征苏南与进攻上海

5.安庆陷落与陈玉成被俘就义

四、太平天国的失败

1.清军围攻天京

2.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4.太平天国的性质与历史功绩

本课重点: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斗争的原因和太平天国的性质、功绩。

重点分析:

(1)太平天国的防御战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因为它是后期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且太平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在这里是一个集中体现,重点讲解这一目,有助于学生对太平天国后期斗争的认识和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2)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因为这是两课书最后的落脚点。

而且,引导学生分析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将有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本课难点:

天京变乱的原因和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

难点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理论难度较大,若能以通俗的语言使学生接受,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站在理论高度看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为以后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

本节新课

讲述本节新课内容以前,教师可让学生回忆上一节中太平天国全盛时期的内容,以提问或自由发言的方式,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当时太平天国胜利发展的形势,然后教师点明太平天国是一场农民运动,农民阶级的局限断送了大好的革命形势,导入本节新课。

一、天京变乱:

1、天井变乱的原因

·革命进取心减退;

·腐朽思想增长;封建等级代替朴素的平均思想

·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日益尖锐,导致领导集团分裂

·根本原因: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尽管推翻清朝统治的目的还远远没有达到,但是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者却陶醉于已经取得的胜利中,他们无力抵挡封建意识的侵蚀,享乐思想发展很快。

随着追求享乐、讲究排场、划定烦琐等级而来的,必然是争权夺利。

这也是小生产者的狭隘性的表现。

这样,他们就背离了自己提出的平等原则,当初领导集团亲密无间的关系也就很快被破坏了。

西征、东征的胜利冲昏领导者的头脑,个人欲望恶性膨胀,最终演成令人痛心的天京变乱。

2、天京变乱的经过

杨秀清退封万岁,韦昌辉滥杀无辜,石达开遭猜忌出走。

对变乱情况只须作一般的介绍,不必对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在变乱中的表现过多地讲解。

3、天京变乱的恶果。

天京变乱不仅是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分裂,而且屠杀了数万名太平天国的骨干。

干部的损失、军事力量的削弱,造成“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这是天京变乱的直接恶果。

清军乘机反扑,天京又被围困,军事形势急转直下,太平天国处于左支右绌难以应付的境地。

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从胜利发展滑向失败灭亡的转折点,是太平军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二、重建领导核心:

1、为摆脱危局,重整朝纲,大胆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任用洪仁总理朝政。

军事:

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

政治:

干王洪仁

2、洪仁提出《资政新篇》

这是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关于这个方案,后面的“新思想的萌发”中还要讲,这里只提起学生注意这个问题即可。

三、防御战:

主要讲述1858年—1861年间,太平天国军事形势的发展变化。

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受命于危难之时,当时天京都处于兵临城下的困境,各地重镇相继失守,问题严重,局面棘手。

在这艰难的日子里,他们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战略,发动攻势,打击来势汹汹的敌人,保存自己。

这一战略决策是正确的,防御中的攻势取得了一些成效,暂时遏制了强敌的进攻。

他们发动的一系列重大战役都先后取得胜利,使太平天国运动从低谷中走出,又有了一些发展。

当然,从总的局势来看,太平天国再也无法回到天京变乱前飞跃发展的状况了,而且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太平天国的形势更为严峻。

1.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再破江北大营和三河镇大捷

是扭转颓势的关键,这两次决定性战役的胜利,使天京、安庆转危为安,基本上制止了敌人长驱直入的进攻。

2.1860年再破江南大营使天京根本解围

这是太平军正确战略的胜利。

此后,清朝统治集团也调整了内部关系,重用曾国藩,借助湘军镇压太平天国。

3.进军苏南

给清朝的打击十分沉重,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打击最为沉重。

在进攻上海的战役中,由于上海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的重要据点,,英法等国撕下“中立”伪装,外国侵略者公然直接参战,联合清军进攻太平军;太平军损失很大,退回苏州。

从此,太平天国勇敢地肩起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重任。

4.安庆失守和陈玉成牺牲

1860年,湘军再围安庆,陈玉成与湘军激战数月后失守。

陈玉成退守庐州,被俘就义。

是太平天国后期极为严重的挫折。

军势、军威大损,太平天国防御中的攻势也就结束了。

5、曾国藩督率清军对天京的围攻,太平天国将士保卫天京的最后战斗。

 

四、经验教训

在分析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性质特点、历史功绩诸问题时,教师都须始终注意扣住下列两点:

一是太平天国运动所处的时代;二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属性。

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抓住这两点来分析其成败,较易把握。

1、失败原因:

主观: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将士的目标不明确。

农民是分散的小生产者。

农民阶级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不可能用新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封建生产关系,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也不可能超越农民阶级的狭隘,提出科学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反侵略反封建的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性不明确,大多迫于贫困,希望改变经济地位。

《天朝田亩制度》虽然符合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革命愿望,但它却是一个不切实际,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定都天京后,领导特权思想膨胀,骄傲自满,腐化坠落,争权夺利,贪图享乐。

领导人的宗派斗争,使太平天国力量大大削弱,丧失了革命发展的大好形势。

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偏师北伐,孤军深入。

犯了兵家之大忌,后又就死守天京。

内部分裂。

定都天京后蜕变,后内部分裂,极大削弱了革命力量;

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2、教训与启示:

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中外反动势力虽有矛盾,但在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时可以统一起来,结成反革命同盟,中国人民的斗争矛盾所向,必定是中外反动势力。

3、性质:

反帝反封的农民革命战争

4、时代特点:

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新旧交替的年代里,时代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意义。

 

5、功绩:

加速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它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

在反封建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对外国侵略者展开了大规摸的武装斗争,打破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一些领导人主张与各国通商交易,主张学习西方,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在思想上、组织上较以往农民起义高出一筹,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领导人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推动了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同亚洲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

课堂小结:

当太平天国进入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后,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力量削弱,军事上进入防御阶段。

这时,太平天国形成了新的领导核心。

洪仁玕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

陈玉成、李秀成领导太平军抗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对太平天国的镇压。

天京失陷,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失败了。

证明农民阶级无法完成反封建反资本主义侵略的任务,历史使命落在新的阶级肩上。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思考

天京变乱的性质、根本原因: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太平天国的新时代特征: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教材史料应用

1.阅读下列材料

向湖杭虚处力攻其背,彼必返救湖杭,俟其撤兵远去,即行返自救,必获捷报也。

回答:

以上材料是谁提出的军事计策?

按此计策太平天国取得了怎样的军事胜利?

[参考答案]洪仁玕。

破清军江南大营。

 

练习参考答案

一、1.C。

2.D。

二、1.主观原因:

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贪图享乐,特权思想膨胀。

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2.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新旧交替的年代,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义。

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任务,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化的企图;它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但它已不是单纯的、旧式农民战争了,而是“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农民战争”。

如《资政新篇》的提出就是最好的说明。

为此,它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影响;它是亚洲反殖民侵略的革命风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和注释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大兴土木,逐渐脱离群众

  根据张德坚《贼情汇纂》记载:

“四年(1854年)正月复兴土木,于原址重建伪宫,曰宫禁。

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如大兰若状。

惟外面纯用黄色涂饰,向南开门,曰天朝门,门扇以黄缎裱糊,绘双龙双凤,金沤兽环,五色缤纷,侈丽无匹。

其宫殿堂庑,下及厢庖,无不如是。

且以黄绸十余丈挂诸门外,朱笔大书,字径五尺,其文曰:

‘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踪,有诏方准进,否则雪云中。

’贼中呼刀曰云中雪,忽作歇后隐语,言外必杀也。

门之两旁设东西朝房二所,内外各三层,亦皆宽敞高广。

门外用红黄绸绉扎成彩棚,风雨任其淋漓,月余即更换一次。

门前丈余开河一道,宽深二丈,谓之御沟,上横三桥以通往来。

过桥一里,砌大照壁,高数丈,宽十余丈,照壁适中搭造高台,名曰天台,为洪逆十二月初十生登台谢天之所。

台榜数丈,外建木牌数二,左书‘天子万年’,右书‘太平一统’。

牌楼外有下马牌,东西各一。

此洪逆伪宫之大概也。

”  

杨秀清居功自傲,目无天王

  秀全僻处深宫,从不出户,人罕识其面。

他自知智慧不及杨秀清,一切军务皆委之,任其裁决。

秀清自恃功高,朝见立而不跪,每诈称天父下凡附体,令秀全跪其前,甚至数其罪而杖责之,造言既毕,其为君臣如初。

夫古之叛逆,末路受制于臣下,篡夺者有之,缚献者有之,袭杀者有之,未闻跪而受杖仍尊为王者。

(《贼情汇纂》)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东王令严,军民畏。

东王自己威风张扬,不知自忌,一朝之大,是首一人。

韦昌辉与石达开、秦日昌是大齐一心在家计议起首共事之人,后东王威逼太过,此三人积怨于心,口顺而心怒。

北、翼二人同心一怒于东,后被北王将东王杀害,原是北王与翼王二人密议独杀东王一人,因东王、天王实信,权太重,要逼天王封其万岁。

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

北、翼两王不服,君臣不别,东欲专尊,北与翼计杀东王。

翼与北王密议,杀东一人,杀其兄弟三人,除此以外,俱不得多杀。

北王杀东王之后,尽将东统下亲戚属员文武大小男妇尽行杀净,是以翼王怒之。

翼王在湖北洪山营中,同曾锦兼、张瑞谋赶回计及免杀之事,不意北王顿起他心,又要将翼王杀害。

后翼王得悉此事,吊城由小南门而出,走上安省,计议报仇。

此时北王将翼王全家杀了。

后移洪山之军救宁国。

困宁国清朝帅将不知名字,此人后与侍王李世贤二人战死在芜湖湾。

北王在朝,不分清白,乱杀文武大小男女,势逼太重,各众内外,并合朝同心将北王杀之,人心乃定。

后将北王首级解至宁国,翼王亲看果是不差。

后翼王回京,合朝同举翼王提理政务,众人欢悦。

主有不乐之心,专用安、福两王,安王即是王长兄洪仁发,福王即王次兄洪仁达,主用二人,朝中之人甚不欢悦。

此二人又无才情,又无算计,一味固执,认实天情,与我天王一般之意见不差,挟制翼王,是以翼王与安、福二人结怨,被忌扶制出京,今而远征未肯回者,因此之由也。

(《李秀成自述》)  

陈玉成

  陈玉成(1837—1862),广西藤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他14岁跟着叔父,参加金田起义。

1854年,他随西征军攻破武昌,升殿右三十检点。

第二年,他随军再取武昌,被升为冬官正丞相。

1856年,他支援镇江,破清军江北大营,歼灭吉尔杭阿军;击溃清军江南大营,在丹阳负伤。

1857年,他率军在相城大败清军,同捻军会师,兵力扩大,被封为成天豫,任前军主将,同杨辅清等主持太平天国军事工作。

1858年9月,他率军攻破浦口江北大营,11月在三河歼灭了湘军精锐部队李续宾部,狠狠打击了曾国藩的嚣张气焰,稳定了长江上游战局。

1859年,他被封为英王,在江北连续打败清军胜保、张国梁,攻克扬州和浦口。

1860年,他救援天京,配合各路太平军打破江南大营。

第二年,他率军西征至贵州(今黄冈),因为李秀成军误期,会师攻取武汉没有实现,回救安庆。

安庆失陷以后,陈玉成派部下赖文光、陈得才进兵河南、陕西,向西北扩大革命力量,作收复安庆的准备,他坐镇庐州,支持天京。

1862年5月,清军进攻庐州,陈玉成转移到寿州(今安徽寿县),被混进太平军的歹徒苗沛霖出卖,被捕送清营。

胜保劝他投降,陈玉成坚贞不屈,凛然斥责说:

“尔本吾败将,何向吾作态”,“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

”6月4日,陈玉成在河南延津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李秀成

  李秀成(1823—1864),广西藤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1851年,他参加太平军。

1853年,定都天京以后,杨秀清保举他为右四军帅,不久又被升任为后四监军,驻防天京城外高桥。

同年秋,李秀成跟随石达开去安徽“巡查民务”,得到石达开的“见爱”。

1856年,他在救镇江和破江南大营战中立功,被委为地官副丞相。

1857年10月,他被封为合天侯,“任副掌率之权,提兵符之令”。

他曾请求洪秀全“仍重用于翼王,不用于安、福王”,遭到严斥并革除封爵。

1858年,他任后军主将,和陈玉成等一起主持军事工作。

第二年,被封为忠王。

1860年夏,李秀成又和陈玉成、李世贤再次大破江南大营,先后攻占常州、苏州、嘉兴、松江等地。

不久,李秀成率领一支太平军攻到上海近邻。

第二年1月,他再次率军进攻上海。

由于天京告急,6月撤兵回救。

1863年,天京形势十分危急。

李秀成从丹阳回天京,力劝洪秀全“让城别走”。

洪秀全不听。

1864年天京陷落后,李秀成被俘写了“供状”,阿谀颂扬曾国藩。

在“供状”里,他还记述了太平天国的兴衰,并向曾国藩提出“招降十要”和“防鬼反为先”的建议。

在他写完供状的当天,曾国藩就把他杀死。

对于李秀成“供状”的性质,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还在继续讨论之中。

  

洪仁

  洪仁(1822—1864),广东花县官禄村人,洪秀全的族弟,任村塾教师。

他是拜上帝会最早的信徒之一。

金田起义的时候,他正在广东清远县教书,为躲避清政府的缉捕,他两度避居香港。

1859年到达天京。

洪秀全封他为干王,晋位军师,总理政事。

他长时间留居香港和上海,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接触较多,到天京不久就向洪秀全提出“以资国政”的政纲——《资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赞赏。

1861年,他兼理太平天国的外交事务。

天京陷落的时候,他在安徽广德。

幼天王洪天贵福从天京突围,到广德与他会合。

洪仁准备重振革命事业,但不幸在江西被捕。

他在狱中写了表彰太平天国的“自述”,痛斥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的干涉。

11月,他在南昌从容就义。

洪仁在绝命诗中写道:

“天国祚虽斩,光复待他年”,表达了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太平天国的防御战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对革命危害极大:

1.领导核心遭到破坏。

早在紫荆山革命酝酿时期,洪秀全为首包括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形成了一个团结的领导核心。

太平天国前期的胜利发展,这个领导核心起了重大作用。

1856年秋发生的领导集团内部斗争,这个核心遭到破坏,从此领导力量极大地削弱了。

2.革命队伍涣散。

领导集团内部斗争,使革命队伍团结受到严重损害,人心涣散,纪律松弛,明显地表现出来。

3.军事力量削弱。

韦昌辉滥杀杨秀清的部下两万多人;洪秀全处死韦昌辉,同时被杀的有秦日纲等二百多人;石达开带走十多万太平军将士,再加上散走和降清的兵将,太平天国的力量大大削弱了。

革命形势急剧恶化,各个战场的攻势停止下来,敌人获得了喘息的时机。

  此后,清军加紧对太平天国的军事进攻。

1856年底,湘军攻占武汉三镇,太平军被迫退出湖北。

在天京附近,1857年,江南大营重建起来,江北大营也进行活动。

1858年夏,湘军攻陷九江。

天京形势越来越危急。

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担任军事指挥工作。

同年8月,陈玉成、李秀成等将领召开安徽枞阳大会,接着攻破江北大营。

陈玉成又取得了三河大捷,使天京得到了暂时的稳定。

1859年,洪仁到天京不久,就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

  1860年下半年,战斗形势日趋不利。

1.李秀成率领太平军进攻上海失利,损失很大。

2.清政府任命曾国藩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加强了军事统一力量。

3.陈玉成、李秀成第二次西征武汉失利,安庆处于危急状态。

1861年秋,安庆失陷。

第二年夏,陈玉成就义。

太平天国的斗争更加艰苦了。

  

华尔和洋枪队

  华尔(1813—1862),美国殖民主义者,长期从事海上冒险活动。

1859年,他流浪到上海,第二年到清军炮艇“孔夫子”号上当大副。

当时正值太平军攻克苏州之际,英美等国为了阻止太平军攻占上海,由清朝苏松太道吴熙出面,委派华尔召募外国籍人组成“洋枪队”,任领队,驻松江。

8月,华尔率洋枪队进攻青浦太平军,负重伤。

他认识到这支军队不能战胜太平军,企图诱骗中国人充当炮灰,并谋英国的资助。

1861年8月,他在松江改组洋枪队,任用欧美人当军官,招骗中国人充当兵士,组成中外混合军。

11月中旬,洋枪队发展到两千多人。

1862年初,当太平军进军上海的时候,洋枪队配合英法在上海的正规军、清军进行抵抗。

清政府赐给华尔官衔,称洋枪队为“常胜军”。

中外反革命军保住上海以后,开始进攻嘉定、青浦、南桥等地的太平军。

9月,华尔率“常胜军”和英法侵略军一起进攻浙江慈,华尔受重伤,不久毙命。

华尔死后,美、英、法侵略者互争“常胜军”的领导权。

在美国公使蒲安臣的活动下,美国人白齐文任统领。

1863年初,在英国的活动下,李鸿章撤掉白齐文,派英军官奥加伦暂行接替,3月下旬由英国人戈登任统领。

戈登率军和李鸿章淮军密切配合,疯狂屠杀太平军。

  

安庆保卫战

  安庆是天京西部屏障,又是太平军粮饷的重要基地。

1860年夏,曾国藩的湘军围攻安庆,守军告急。

洪秀全采纳洪仁建议,命陈玉成率北路军,李秀成率南路军沿长江两岸向西进攻武汉,迫使湘军回师湖北,以解安庆之围。

但后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1861年4月,陈玉成回救安庆,进攻围城的湘军。

5月,洪仁率援军也到达安庆外围。

经过激战,陈、洪军队始终未能与城内守军会合。

9月5日,湘军轰塌安庆北门而入,守将叶芸来、吴定彩率军与敌肉搏,全部壮烈牺牲,安庆失陷。

此后,太平天国的军事形势更加恶化。

  

曾国荃

  曾国荃(1824—1890),字沅甫,号叔纯,湖南湘乡人。

他是曾国藩之弟。

1856年,太平军占领江西大部分州县,曾国藩兵败被围,他招募兵勇3000人,急援吉安,故所部称“吉字营”,为曾氏兄弟的嫡系。

他跟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受到清政府的赏识,赐给他黄马褂。

马褂是骑马穿的短外衣。

清制,皇帝的卫队穿黄马褂。

有时皇帝也给有军功的臣下黄马褂,以表示恩宠。

1862年,他任江苏布政使,率湘军主力包围天京,1863年升浙江巡抚。

1864年7月,湘军攻陷天京,清政府赏曾国荃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以后,他历任湖北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

  

戈登

  戈登(1833—1885),英国陆军军官。

他毕业于英国军官学校,1860年参加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和北京。

戈登于1862年到上海,率领英军多次进攻上海附近的太平军。

1863年,在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指使下,接任洋枪队“常胜军”统领。

1864年5月,他配合清军攻陷常州,清政府提升他为提督,不久,赏穿黄马褂。

同年11月,戈登返回英国,后任苏丹总督。

1885年1月,戈登被苏丹人民起义军击毙于喀土穆。

  

气壮山河的天京保卫战

  1864年6月,天京城内只有3万人,除居民外,太平军不过万人,能守城战斗者不过三四千人。

7月3日,地保城失守,敌军居高临下,整日炮轰,并加紧挖掘地道,埋炸药破城。

19日,湘军炸塌城墙,蜂拥而入。

守城的太平军高呼:

“弗留半片烂布与妖享用”,与敌人展开寸土必争的巷战。

许多太平军将士坚守房屋,用枪炮不断轰击敌人。

就是到了无法再守的时候,他们毅然点燃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为天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守卫天京的太平军,给清军以重大杀伤。

担负攻城主力的清将朱洪章后来在回忆这场战役时,心有余悸地写道:

“不易当年克此城,今朝却是信伤神。

精兵四百遭全灭,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