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1512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

《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解析.docx

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解析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O-16N-14C-12S-32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答题卷相应位置。

1.下列词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B.蜡炬成灰C.滴水成冰D.木已成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只是具有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的扩散现象,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蜡烛燃烧变成“灰”,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C、只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只是将木头作成舟形,仍是木头,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考点:

物质的变化

2.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易失火,错误;B、滴管必须保持竖直悬空在试管的正上方,以避免污染等,错误;C、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以避免液体沸腾时喷出,错误;D、视线必须与凹液面最低处齐平,正确。

考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

B、食物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

C、液氮何以制造低温环境使超导材料显示超导性能

D、稀有气体可以用于充灯泡以延长寿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利用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B、利用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C、利用液氮易气化吸热,使物质降温的性质,为物理性质;D、作为保护气,是对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利用,属于化学性质。

考点:

物质的性质

4.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B.过氧化氢C.二氧化碳D.空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含有氧分子即宏观上含有氧气。

A、只含有水,为水分子,错误;B、只含有过氧化氢,为过氧化氢分子,错误;C、只含有二氧化碳,为二氧化碳分子,错误;D、含有氮气、氧气等,为氮分子、氧分子等,含有氧分子,正确。

考点:

物质由微粒构成

5.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

B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

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答案】A

【解析】

考点:

分子的性质

6.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若气密性好,推注射器会使瓶内气压增大,液体会被压出,那么长劲漏斗内液面会上升;拉注射器会使瓶内气压减小,外界空气会压入,那么长劲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题中为拉注射器,那么选A。

考点:

气密性的检测

7.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疾新药-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2015年10月8,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

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B.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

C.青蒿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D.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含有三种元素,而氧化物为二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错误;B、应表述为一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因此错误;C、青蒿素相对分子质量=12×15+1×22+16×5=282,说法正确;D、青蒿素中,碳元素:

氢元素:

氧元素的质量比=12×15:

1×22:

16×5=180:

22:

80,可得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说法错误。

考点:

化学式

8.下列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排列的一组是()

A.HNO3NH3N2B.NH3NO2HNO3

C.NON2O3N2D.N2O5N2O4N2O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

H显+1价,O显-2价,设N显x;那么HNO3中+1+x+(-2×3)=0,x=+5;N2O5中2x+(-2×5)=0,x=+5;N2O4中2x+(-2×4)=0,x=+4;NO2中x+(-2×2)=0,x=+4;N2O3中2x+(-2×3)=0,x=+3;NO中x+(-2)=0,x=+2;N2中2x=0,x=0;NH3中x+(+1×3)=0,x=-3。

因此正确的为D。

考点:

化学式与化合价

9.某婴儿配方奶粉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钙、磷、铁、锌”应理解为()

营养成分

含量/(mg/100g)

600

520

6-11

3-7

A.金属B.非金属C.元素D.分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钙、磷、铁、锌”可理解为金属单质、元素,那么此处应理解为元素。

选C。

考点:

元素

10.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得到电子后,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带负电,为阴离子。

因此选A。

考点:

原子的结构

11.宇宙飞船内,用含氢氧化锂的过滤网除去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OH+CO2====Li2CO3+X。

则X的化学式为()

A.H2B.H2OC.O2D.H2O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那么X中应含有2H和O,为H2O,选B。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12.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关于此反应的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

20

15

2

反应后质量/g

m

29

0

8

Am的值为1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29:

8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由质量守恒定律,1g+20g+15g+2g=mg+29g+0+8g,那么m=1,正确;B、甲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那么甲可能是催化剂,正确;C、乙质量增加9g,丙质量减小15g,丁质量增加6g,那么该反应为丙分解生成乙和丁,为分解反应,正确;D、乙质量增加9g,丁质量增加6g,反应中质量比为9:

6,因此错误。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13.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表示一种原子

表示另一种原子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

D.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令白球为A原子,黑球为B原子,那么该图为2A2+B2→4A+2B→2A2B。

A、由图可得,正确;B、该反应为2种分子生成一种,属于化合反应,不正确;C、由图可得,分子分成原子后就不再继续分,正确;D、反应前2种分子,反应后1种分子,即反应前2种物质混合属于混合物,反应后1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正确。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14.《中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

中学生不能吸烟.其原因之一是香烟燃烧时放出多种有毒物质和有害气体,其中元素间的质量比是3∶4的物质是()

A.COB.CO2C.NOD.SO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A、CO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

16=3:

4,正确;B、二氧化碳是一种无毒的气体,错误;C、NO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4:

16=7:

8,错误;D、SO2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32:

(16×2)=1:

1,错误。

考点:

化学式计算

15.下列关于“2”的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Zn2+中的“2+’表示锌粒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B、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C、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二个氢元素

D、

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3个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Zn2+中的“2+”表示一个锌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错误;B、标在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该微粒的的个数,2NO中的“2”表示有2个一氧化氮分子,正确;C、由化学式的写法和意义,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二个氢原子,错误;D、-2表示的是硫酸根的化合价,而不是三个硫酸根的化合价,其描述法不对,错误。

考点:

化学符号

16.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在试管中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右图是随着

反应的发生,纵坐标表示的是()

A.高锰酸钾的质量B.氧气的质量

C.锰元素的质量分数D.固体物质的质量

【答案】D

【解析】

考点:

氧气的制取

二、填空(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共20分)

17.(3分)用化学用语表示:

(1)3个二氧化硫分子   ;

(2)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   ;

+3

(3)硝酸铵      

【答案】

(1)3SO2

(2)Al2O3(3)NH4NO3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可得,表示多个分子,则在分子符号前加相应的数字;

(2)元素的化合价标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3)由化学式的读法可得,该物质为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考点:

化学式,化合价

18.(4分)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

右图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填“1”或“2”)。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下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要发生变化的是(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2

(2)吸附作用(3)C不变

【解析】

试题分析:

(1)水电解,正极产生氧气;

(2)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3)①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为分子间间隔增大;只是水蒸发了,氯化钠海未损失,那么质量不变。

考点:

水的组成,水资源

19.(3分).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

(填字母)

 

【答案】BCE,A,D

【解析】

试题分析:

混合物:

含有2种或2种以上物质,有B含有氧气、臭氧2种物质,C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2种物质,E含有过氧化氢、水2种物质;单质:

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有A只含有氧气,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

二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有D含有水,为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考点:

物质的分类

20.(3分)按要求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有CO2生成的化合反应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3)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

(1)C+O2点燃CO2

Δ

(2)2KClO3MnO22KCl+3O2↑

(3)C2H5OH+3O2点燃2CO2+3H2O

【解析】

试题分析:

(1)可以是碳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3)乙醇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考点:

化学方程式

21.(3分)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2)

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下图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填序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答案】

(1)氯化钠(或NaCl)

(2)失去(3)D

【解析】

试题分析:

(1)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干冰为二氧化碳的固体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2)最外层电子数=1,,4,易失去;(3)D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的分子,因此分子即①②③改变,原子即④⑤不变。

考点:

物质由微粒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由原子构成

22、(4分)初中常见的两种元素X、Y的相关信息如下:

元素

X

Y

相关信息

其单质甲是一种清洁能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甲的化学式。

(2)下列关于X2Y和X3Y+两种粒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A.质子总数相同b.电子总数相同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3)A、B、C是由上述两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

其中A→C为分解反应。

(“→”表示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B

①则A→C的化学方程式;

则B→C的化学方程式;AC

【答案】

(1)H2;

(2)ac;(3)

2H2O通电2H2↑+O2↑;

2H2O2MnO22H2O+O2↑

【解析】

试题分析:

甲为单质又是清洁能源,因此是H2,X为氢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O,那么Y为氧元素。

(1)甲为单质又是清洁能源,因此是H2;

(2)即H2O和H3O+。

a、H2O质子数为10,H3O+质子数为11,不正确;b、H2O电子数=质子数为10,H3O+电子失去了一个,因此电子数=11-1=10,正确;c、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H3O+的相对分子质量=1×3+16=19,不正确;(3)B生成A和C,那么B为过氧化氢,A和C分别为水和氧气。

那么

2H2O通电2H2↑+O2↑;

2H2O2MnO22H2O+O2↑。

考点:

元素,化学式,原子的结构,氧气的制取,水的组成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

23.(3分)小明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罝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目的,小明应该测量的数据是  (填“只有反应前”、“只有反应后”、“反应前、后”之一)整个反应装罝的质量.

(2)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②将碳酸钙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锥形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之一是  ,

③当反应结束时,气球已经完全鼓起,小明发现天平的指针巳经向右偏了.小明又重新称量,记录了数据.他感到困惑:

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

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最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  (填序号).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变少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

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

(1)反应前、后

(2)

产生大量气泡

C

【解析】

试题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1)必须验证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改变;

(2)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那么现象为产生大量气泡;

ABD都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错误;C、质量不变但因为产生了气体体积变大,受到空气的浮力更大,那么称得的重量更小,正确。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24.(8分)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C是进行操作装置中的一部分。

(3)请你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若选用D装置收集O2,怎样证明氧气收集已满。

(4)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固体NH4Cl和Ca(OH)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氨气的密度为0.77lg/L,空气的密度为l.293g/L,且在常温常压下,l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发生装置选用___________(填序号),氨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用D装置收集时,多余的氨气应通过导管_________(填“①”或“②”)通入水中吸收。

(5)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标志着我国已跨入航天领域国际先进行列。

在宇宙飞船上可以安装盛有Na2O2的装置,它的作用是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铁架台酒精灯

(2)过滤

(3)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处,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4)A、

(5)2Na2O2+2CO2====2Na2CO3+O2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可得分别为铁架台、酒精灯;

(2)由图可得为过滤操作;(3)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2KMnO4加热K2MnO4+MnO2+O2↑;即要检测

处有溢出的氧气;(4)为固体需加热型发生装置选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从②进入,从①排出;(5)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

考点:

氧气的制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计算题(共7分)

25.三聚氰胺C3N3(NH2)3因含氮量高,被不法份子加入奶粉、鸡饲料等物质中冒充蛋白质,威胁着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可以用尿素【CO(NH2)2】为原料制取三聚氰胺,用于塑料及涂料等工业。

请计算:

(1)三聚氰胺相对分子质量;

(2)三聚氰胺中碳元素、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

(3)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4)多少吨三聚氰胺中氮元素质量与30吨尿素中含的氮元素质量相等?

【答案】

(1)126;

(2)6:

14:

1;(3)66.7%;(4)21t。

【解析】

试题分析:

(1)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14×6)+(1×6)+(12×3)=126;

(2)聚氰胺中氮、氢、碳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4×6):

(1×6):

(12×3)=14:

1:

6;(3)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4×6)/126×100%=66.7%;(4)设为x,那么x×(14×6)/126×100%=30×28/60×100%,x=21t。

考点:

化学式的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